誰說人民陪審員是法庭上的「稻草人」?履職有保障了

2021-01-08 央視網
誰說人民陪審員是法庭上的「稻草人」?履職有保障了

原標題:

  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人民法院人民陪審員面向國徽宣誓。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5月8日上午,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於人民陪審員法施行後,首次組成7人大合議庭審理公益訴訟案件。郭澤晉攝

  【法眼觀天下】

  「在判決書上籤個字不就完了?!」剛成為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人民陪審員的時候,有朋友這麼看待徐曉璞的新身份。然而,3年來的人民陪審員經歷,讓徐曉璞認識到「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兒」。為了履行好陪審員職責,他要參加培訓,參審前提前花時間閱卷,法庭上的他經常主動發問。有時為了趕上庭審,正在外地出差的他還要飛回北京。

  徐曉璞是農行北京市分行的一名80後員工,2015年開始擔任北京二中院陪審員。這一年5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下,最高人民法院會同司法部在全國10個省份50家中基層法院,開展為期兩年的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北京二中院成為北京5個試點法院中唯一一家中級法院。

  人民陪審員被譽為公民在法院中的「耳朵」和「眼睛」,是「不穿法袍的法官」。然而,長期以來,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也暴露出種種問題,如陪審員的廣泛性和代表性不足,偏重陪審案件「數量」和「陪審率」,「陪而不審、審而不議」「駐庭陪審、編外法官」等現象廣泛存在,管理機制不健全、履職保障機制不完善等。

  問題倒逼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駛入快車道。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推進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作出部署。2015年4月1日,《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在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將屆滿之際,2017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又決定將試點期限延長一年。

  今年4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公布並施行。這部法律的出臺,是對人民陪審員制度3年來改革試點成果、經驗的總結和提煉。

  1.陪審制由來:為了司法更「接地氣」

  《十二怒漢》,這部於上世紀50年代上映的美國電影幾十年來熱度不斷。電影裡,一個在貧民窟長大的18歲男孩被指控殺害親生父親,而其罪與非罪的決定權則掌握在由12名不同職業的普通人所組成的陪審團的手中。證據似乎很確鑿,起初陪審團中的11個人都認為男孩是兇手。此後的時間裡,他們經過各種不同人生觀的衝突、各種思維方式的較量,最後達成一致意見:男孩無罪。

  很多人通過這部影片了解了美國陪審團的運作方式。然而,談起我國的人民陪審員制度,人們往往知之甚少。

  現代陪審制起源於英國,其源流可追溯至公元前5世紀的古雅典。我國自清末開始移植改造英美國家的陪審團制度。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時期,人民陪審員制度開始發端。新中國成立後,人民陪審員制度幾經起伏。200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關於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第一次以單行法的形式明確了人民陪審員制度。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推出人民陪審員倍增計劃,使全國陪審員總數達歷史性的22萬多人。

  「之所以在精英化的司法中引入平民化的『陪審』,是為了使法官的法律專業邏輯,不致偏離社會的大眾生活邏輯太遠,使得司法『接地氣』。同時,也是為了使司法能被群眾所掌握、理解和接受。」中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唐東楚如此解釋陪審制的初衷。

  在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作為人民群眾參與司法的一種直接形式,被認為是「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亞新指出,司法審判屬於一種涉及民眾切身權益的決策過程,人民陪審員因直接參加審判而成為民意反映到司法的一條最為直接的制度通道。人民陪審員還可以通過自己對民風民俗及生活常識等方面的熟悉了解,為職業法官的審判傳輸新鮮的素材,使其提高審判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

  北京二中院民一庭副庭長王金龍對此深有感觸。在一起案件中,馮氏夫婦全款購房,但未辦理預售登記。因開發商無力還債,債權人申請強制執行,法院準備拍賣土地和房屋。馮氏夫婦提出執行異議被駁回,於是向法院起訴。庭審後合議時,王金龍等3位法官根據司法解釋認為,買賣合同籤訂在所購房屋被查封之後,買方的權利不能對抗執行。但參審的喬國良、劉美麗兩位陪審員卻堅持:老百姓經常根據銷售廣告購房,哪有機會和能力去查詢有沒有查封?如果這樣的房屋要被拍賣,買房風險太大了,本案一定有問題!

  在說服與被說服的交鋒中,王金龍等人的思維定式漸被打破:本案確實有點兒彆扭,得好好查查事實。他們遠赴外地取證,查明了兩公司間曾有查封後抵押、預售許可,銷售回款後解押並做預售登記的約定。隨後,合議庭再次開庭,馮氏夫婦的合法權益終得保護。

  2.人民陪審員如何選:隨機抽選為主

  有的法院把直接僱用的合同制人員列在陪審員名單內,以便隨叫隨到。確定具體案件的陪審員不是隨機抽取,而是反覆指定若干「好用、方便的」陪審員。陪審員偏重於高學歷人士、行政官員及經營管理者等社會精英層,出現「陪審精英化」現象……王亞新對人民陪審員在選任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較為深入的觀察。

  「人民陪審員的選任應當注意吸收普通群眾,兼顧社會各階層人員的結構比例,注意吸收社會不同行業、職業、年齡、民族、性別的人員,實現人民陪審員的廣泛性和代表性。」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指出。

  為讓更大範圍的群眾有機會選任人民陪審員,人民陪審員法此次放寬了選任入口,將一般學歷要求從原來的「大專以上」降低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同時,將擔任人民陪審員的年齡從23周歲提高到28周歲,以便於更好發揮陪審員富有社會閱歷、了解社情民意的優勢。

  在選任方式上,此次人民陪審員法確立了隨機抽選為主、個人申請和組織推薦為輔的方式。該法規定司法行政機關會同基層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從轄區內的常住居民名單中隨機抽選擬任命人民陪審員數5倍以上的人員作為候選人,並進行資格審查,徵求候選人意見。當因審判活動需要時,可以通過個人申請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人民團體推薦的方式產生一定比例的人民陪審員侯選人。

  人民陪審員可以參審哪些案件?人民陪審員法規定,涉及群體利益、公共利益,人民群眾廣泛關注或其他社會影響較大的第一審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均適用陪審制,法律規定由法官獨任審理或者由法官組成合議庭審理的除外。同時,該法進一步明確7人合議庭的案件參審範圍:可能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社會影響重大的刑事案件;根據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提起的公益訴訟案件;涉及徵地拆遷、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社會影響重大的案件。

  3.人民陪審員怎麼審:區分「法律審」「事實審」是關鍵

  和一樁21億元的遺產糾紛案發生關係,讓馬蘭很意外。

  去年2月份,著名畫家許麟廬遺產糾紛案迎來終審判決。這起案件涉及72件名人字畫,標的高達21億元。許麟廬生前通過書面遺囑將其所有財產留給妻子王齡文,但兩人的部分子女不承認遺囑真實性。

  作為北京二中院的一名陪審員,馬蘭在庭審階段積極發問,在評議中從社會生活常識和家庭親情出發,先於法官對事實爭議焦點——遺囑的真實性做了有力論證。案件宣判後,王齡文老人特意送來一面書有「秉公辦案、專業精湛」的錦旗表示感謝。

  人民陪審員法規定,人民陪審員參加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同法官有同等權利。但是,司法審判的專業性很強,很多人民陪審員在面對法律適用問題時「不能、不敢」發表意見。區分「法律審」與「事實審」,減輕「法律審」對陪審員的「束縛」,成為破解問題的關鍵。

  周強指出,在延期試點一年中,部分試點法院採用7人合議庭審理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一方面,7人合議庭已能滿足審理重大案件的需要,法庭設施也不需要大規模改造;另一方面,7人合議庭由4名陪審員和3名法官組成,數量配比相對平衡,陪審員參審的積極性得到較大提升。

  如北京二中院採用大合議庭陪審模式,實現「事實審」與「法律審」的分離。庭審中,審判長主動徵詢人民陪審員發問需求、保障發問時間,確保其對案件事實形成獨立判斷。庭審後,以書面形式列出事實清單提供給陪審員。

  「以前有的陪審員基本不發表意見,都是點頭同意。改革後,在『3+4』大合議庭模式下,隨著陪審員人數的增加,他們敢說話了,聲音越來越強了,也給了我們法官更寬廣的視野和更全面的認識。」王金龍說。

  此次人民陪審員法吸納了上述改革成果,規定在3人合議庭中,不區分「事實審」與「法律審」,人民陪審員與法官有同等權利;在7人合議庭中,人民陪審員只參與審理事實認定問題,不審理法律適用問題。

  4.履職保障:讓人民陪審員吃下「定心丸」

  擔任人民陪審員既是公民的一項權利,又是公民的一項重要義務。但是,實踐中,人民陪審員參審積極性不高的問題較為多見。一些單位不支持本單位工作人員參審,人民陪審員因工作原因不能參審,參審過程中容易洩露個人信息,甚至造成人身、財產損害。構建人民陪審員履職保障機制,成為人民陪審員充分發揮作用的關鍵。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北京二中院通過構建「隨機滾動」和「錯時參審」相結合的抽選機制,建立每名陪審員適宜參審的時間資料庫,有效解決陪審員「工陪」矛盾,提高抽選成功率。該院明確陪審員陪審上限,每人每年參審不超過20件,既防止出現陪審「專業戶」,又防止出現「空掛戶」;對普通案件實行「一案一選」,建立人民陪審員專業背景分類庫,對涉及醫療、金融、房產、財會等專業性較強的案件實行大隨機滾動抽選與小隨機專業抽選相結合,實現專業案件由專業的人民陪審員參審,提升專業事實認定水平。

  同時,在改革試點過程中,該院也面臨一些問題。由於人民陪審員數量大幅提升,同時實踐中存在工作調離、離京代職、產假病假、工作繁忙等因素,隨機抽選成功率相對不高,很多案件需要數輪抽選、多次溝通才能確定人民陪審員。此外,由於該院一審案件往往案情複雜,案件審理時間一般比較長,需要二次甚至多次庭審,部分人民陪審員難以保證全程參審。

  此次人民陪審員法對陪審員的履職保障進行了詳細規定。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期間,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違反規定的,基層人民法院有權提出糾正意見。人民陪審員的人身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護。對報復陷害、侮辱誹謗、暴力侵害人民陪審員及其近親屬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享受交通、就餐等費用補助,由相應政府財政「買單」。

  「這些規定為陪審員敢於陪審、樂於陪審、善於陪審奠定了堅實基礎,讓我們吃了『定心丸』。」徐曉璞說道。

  起初在法庭上有些「發怵」「不敢問」,隨著陪審案件增多、經驗積累,徐曉璞變得越來越從容,他慶幸自己親身見證、經歷了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改革歷程。

  陪審制度模式比較

  一、陪審團制

  1.陪審團成員的選任一般根據案件隨機進行。

  2.在案件審理中,由民眾組成的陪審團和職業法官分別承擔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功能。

  陪審團制以英美法系國家為代表。在美國陪審團制度下,原被告可針對民事、刑事案件提出陪審團審判的要求。陪審團分大陪審團和小陪審團,大陪審團只適用於刑事案件,其主要職責和權利是決定是否起訴。小陪審團通常由12人組成,通過對案件事實的認定,決定嫌疑人是否有罪。

  二、參審制

  1.參審員採取任命制、任期制度。

  2.參審員和法官享有大致相同的權利、義務,並組成合議庭共同承擔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的任務。

  參審制主要為大陸法系國家所適用。在法國,只有情節特別嚴重、可能判處十年以上監禁刑的刑事犯罪才適用參審制審判。在案件審判前,法官應當在被告人在場的情況下公開開庭,從參審員名單中抽籤產生9名正式參審員以及數名候補參審員。針對「事實審」與「法律審」問題,採取問題列表制度予以解決。審判長依法律規定將案件進行細化分解,製作一定數量的問題,要求陪審團作出「是」或「否」的回答,以決定被告人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是否有減刑情節等。

   (本報記者 靳昊 劉華東)

相關焦點

  • 誰說人民陪審員是法庭上的「稻草人」?!——聚焦人民陪審員法出臺
    郭澤晉攝  【法眼觀天下】  「在判決書上籤個字不就完了?!」剛成為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人民陪審員的時候,有朋友這麼看待徐曉璞的新身份。然而,3年來的人民陪審員經歷,讓徐曉璞認識到「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兒」。為了履行好陪審員職責,他要參加培訓,參審前提前花時間閱卷,法庭上的他經常主動發問。有時為了趕上庭審,正在外地出差的他還要飛回北京。
  • 你好,人民陪審員!
    說起陪審員,你或許會想起電影《十二怒漢》:《十二怒漢》電影劇照12個來自社會各界,有著不同經歷、不同地位的人,作為陪審員被召喚到法庭,因一樁殺人案件而激烈爭執:一名住在貧民窟的男孩被指控殺了他的父親。法庭上幾乎所有證據都證明他有罪。十二名陪審員中只有八號陪審員反對。
  • 上海法院首部人民陪審員工作手冊發布
    在莊嚴的審判席上履行法定職責,這是人民陪審員制度在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虹口法院)的生動實踐。為了更好的保障人民陪審員依法履職,優化人民陪審員工作管理,上海虹口法院梳理陪審工作的常見問題和制度文件,編制《人民陪審員工作百問百答手冊》,並於11月13日舉行了手冊發布儀式。虹口區人大常委副主任陳良、上海虹口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王宇展以及來自市高院、二中院、區人大、區司法局的相關負責同志出席發布儀式,9位人民陪審員代表參與活動。
  • 「人民陪審員之家」——這座「連心橋」讓司法更接地氣!
    >近年來,在南安法院院黨組的有力指導下,官橋法庭不斷加強人民陪審員履職保障,提高人民陪審員參審水平,推動全面參與化解矛盾糾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前不久,在該庭庭長陳偉平的陪同下,兩位人民陪審員走進該庭訴訟服務中心,參加了「法庭開放日」活動,並體驗了青年文明號崗位工作。陳庭長詳盡細緻的講解了法院打造智慧便民、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和成效,讓陪審員對法院的職能有了更確切的認識,促使陪審員為司法工作發揮更大的作用。
  • 我國擬立法保障人民陪審員履職期間工資福利
    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將延期一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27日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延長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期限的決定》,決定將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期限延長一年。2017-04-27 19:15:14察右前旗 強化人民陪審員作用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前旗人民法院採取嚴把選任關、強化培訓關和保障參與關三項措施,促進陪審員工作上臺階。該院通過人民陪審員倍增計劃,由原來11名陪審員增至41名,在選聘過程中,注重吸納各行各業的人才。
  • 禮泉法院召開2020年度人民陪審員工作會議
    名人民陪審員參加會議。此次會議,我們改變過去培訓的一貫做法,變課堂學習為實際觀摩,把培訓放在庭審現場進行,組織全體人民陪審員進入法庭,現場觀摩由我院副院長李選鋒同志主審的董某販賣毒品一案,通過全程觀摩,陪審員表示受益匪淺,為今後的順利履職提供了極大幫助。
  • 助推司法公正,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海港法庭邀請人民陪審員到庭...
    為進一步促進司法公開,增強司法公信力,近日,唐山中院海港法庭召開人民陪審員座談會。座談會上,海港法庭圍繞2020年人民陪審員參審工作情況簡要進行了總結。2020年,海港法庭使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達到100%,在唐山市中院各業務庭室排名第一。
  • 郊區法院關於選任人民陪審員的公告
    人民陪審員被譽為公民在法院中的「耳朵」和「眼睛」,是「不穿法袍的法官」。在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是人民群眾參與司法的一種直接形式。它是為了使法官的法律專業邏輯,不偏離社會的大眾生活邏輯太遠,使得司法接地氣。同時,也是為了使司法能被群眾所掌握、理解和接受。是保障公民依法參加審判活動、促進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的重要舉措。
  • 在《人民陪審員法》實施動員部署視頻會議上的講話(摘要)
    司法行政機關要加強與人民法院、公安機關等部門的聯繫,嚴格把握人民陪審員選任的禁止性條件,排除不適宜和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的情形。進一步加強與公安機關的協調聯動,獲取準確完整的常住居民信息,在初步排除不符合年齡要求、有明顯違法犯罪記錄、失信記錄等人員的基礎上,隨機抽取擬任命人民陪審員數五倍以上的人員作為人民陪審員候選人。隨機抽選過程中,要自覺接受監督,確保人民陪審員選任公開透明,提高公信力和權威性。
  • 于都縣人民陪審員選任公告
    于都縣司法局 于都縣人民法院 于都縣公安局于都縣2020年人民陪審員選任公告為弘揚司法民主,促進司法公正,保障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司法,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人民陪審員選任辦法》要求,現由于都縣司法局、于都縣人民法院、于都縣公安局向社會公開選任人民陪審員。
  • 全國人大常委會就人民陪審員法
    四是關於提升人民陪審員履職保障水平的有關規定。試點方案要求建立人民陪審員宣誓制度,加強對人民陪審員個人信息和人身安全的法律保護。人民法院和相關單位為人民陪審員履職提供相應便利和保障。這些改革舉措,實踐證明行之有效,也深受人民陪審員的歡迎。三年試點期間,試點法院不斷總結經驗,也對試點方案做了部分調整,為立法工作積累有益經驗,主要是:一是關於選任方式。
  • 人民陪審員究竟是做什麼的?
    與此同時,2004年8月28日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同時廢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講解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人民陪審員?人民陪審員的參審範圍有哪些,享有哪些權利?擔任人民陪審員參與案件審判是公民的一項重要民主權利,人民陪審員法規定,公民有依法擔任人民陪審員的權利和義務。人民陪審員依法參加審判活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同法官有同等權利。人民陪審員依法享有參加審判活動、獨立發表意見、獲得履職保障等權利,同時也作出了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參加審判活動的義務性規定。二是堅持人民陪審員選任的廣泛性和代表性。
  • 在人民陪審員法實施動員部署視頻會議上的講話(摘要)
    廣大法官要切實轉變理念,增強指引意識,提高指引能力,引導人民陪審員充分發揮其「民間智慧」,促進案結事了。  三是要健全人民陪審員履職管理和保障機制,切實提升人民陪審員履職的積極性和實效性。要建立人民陪審員宣誓制度。
  • 被抽中做陪審員拒不履職將受懲
    基層和中級人民法院會同同級司法行政機關對人民陪審員候選人進行資格審查,徵求候選人意見,從審核過的名單中隨機抽選不低於當地法院法官員額數3-5倍的人員作為人民陪審員,建立人民陪審員名冊,提請同級人大常委會任命。
  • 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職能作用雙隨機選任人民陪審員
    □ 貫徹落實人民陪審員法人民陪審員法頒布實施兩年來,江蘇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切實履行人民陪審員選任職責,共選任人民陪審員12000多人,為建設一支高素質、代表廣泛、群眾基礎紮實的人民陪審員隊伍奠定了堅實基礎。大數據助力「雙隨機」,確保人民陪審員來源廣泛性。
  • 人民陪審員法草案: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單位不得扣工資獎金
    周強說,這產生了不少爭議,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和不少地方法院都主張保留個人申請和組織推薦方式。因此,草案規定,陪審員應當是隨機抽選產生的前提下,因審判活動需要,一定比例的人民陪審員可以通過個人申請和組織推薦的方式產生。三人合議庭繼續保留,增設七人合議庭「陪而不審,審而不議」是實踐中長期存在的問題。
  • 人民陪審員培訓班開班 為陪審員及時「充電」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進一步提高人民陪審員的業務能力,推動人民陪審員依法履職,2020年12月28日至30日,宜章縣法院、宜章縣司法局組織舉辦全縣人民陪審員培訓班,58名人民陪審員參加培訓。
  • 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兩年 帶著民意進法庭
    岐山縣人民法院蔡家坡法庭庭長、審判長楊軍華:「為了便於查清本案的有關事實,那麼法庭要向雙方當事人詢問問題,首先由人民陪審員向雙方當事人發問。」人民陪審員、岐山縣個體經營戶徐靜:「請問被告,你現在有沒有固定的住所?」被告:「有。」徐靜:「是你租住的麼?」被告:「租的。」徐靜:「一個月租金多錢?」
  • 交流學習,研討陪審工作新機制,牡丹江中院召開人民陪審員座談會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為進一步推動全市法院人民陪審工作的深入開展和高效運行,1月5日,牡丹江中院召開人民陪審員座談會,來自四城區法院、寧安市法院、海林市法院的26名人民陪審員代表參加了會議。我市人民陪審工作開展以來,全體陪審員積極參與案件審理,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在案件調解、案件參審、化解矛盾、宣傳法治等方面的作用,促進法院案件質量不斷提高,為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座談會上,人民陪審員暢所欲言,就陪審工作的切身體會進行了交流,並對如何進一步參審議審、均衡參審、經費保障等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
  • 中國擬立法保障人民陪審員履職期間工資福利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王琦、熊豐)此間正在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的人民陪審員法草案規定,有工作單位的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期間,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