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人民陪審員是法庭上的「稻草人」?!——聚焦人民陪審員法出臺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人民法院人民陪審員面向國徽宣誓。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5月8日上午,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於人民陪審員法施行後,首次組成7人大合議庭審理公益訴訟案件。郭澤晉攝

  【法眼觀天下】

  「在判決書上籤個字不就完了?!」剛成為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人民陪審員的時候,有朋友這麼看待徐曉璞的新身份。然而,3年來的人民陪審員經歷,讓徐曉璞認識到「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兒」。為了履行好陪審員職責,他要參加培訓,參審前提前花時間閱卷,法庭上的他經常主動發問。有時為了趕上庭審,正在外地出差的他還要飛回北京。

  徐曉璞是農行北京市分行的一名80後員工,2015年開始擔任北京二中院陪審員。這一年5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下,最高人民法院會同司法部在全國10個省份50家中基層法院,開展為期兩年的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北京二中院成為北京5個試點法院中唯一一家中級法院。

  人民陪審員被譽為公民在法院中的「耳朵」和「眼睛」,是「不穿法袍的法官」。然而,長期以來,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也暴露出種種問題,如陪審員的廣泛性和代表性不足,偏重陪審案件「數量」和「陪審率」,「陪而不審、審而不議」「駐庭陪審、編外法官」等現象廣泛存在,管理機制不健全、履職保障機制不完善等。

  問題倒逼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駛入快車道。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推進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作出部署。2015年4月1日,《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在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將屆滿之際,2017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又決定將試點期限延長一年。

  今年4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公布並施行。這部法律的出臺,是對人民陪審員制度3年來改革試點成果、經驗的總結和提煉。

  1.陪審制由來:為了司法更「接地氣」

  《十二怒漢》,這部於上世紀50年代上映的美國電影幾十年來熱度不斷。電影裡,一個在貧民窟長大的18歲男孩被指控殺害親生父親,而其罪與非罪的決定權則掌握在由12名不同職業的普通人所組成的陪審團的手中。證據似乎很確鑿,起初陪審團中的11個人都認為男孩是兇手。此後的時間裡,他們經過各種不同人生觀的衝突、各種思維方式的較量,最後達成一致意見:男孩無罪。

  很多人通過這部影片了解了美國陪審團的運作方式。然而,談起我國的人民陪審員制度,人們往往知之甚少。

  現代陪審制起源於英國,其源流可追溯至公元前5世紀的古雅典。我國自清末開始移植改造英美國家的陪審團制度。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時期,人民陪審員制度開始發端。新中國成立後,人民陪審員制度幾經起伏。200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關於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第一次以單行法的形式明確了人民陪審員制度。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推出人民陪審員倍增計劃,使全國陪審員總數達歷史性的22萬多人。

  「之所以在精英化的司法中引入平民化的『陪審』,是為了使法官的法律專業邏輯,不致偏離社會的大眾生活邏輯太遠,使得司法『接地氣』。同時,也是為了使司法能被群眾所掌握、理解和接受。」中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唐東楚如此解釋陪審制的初衷。

  在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作為人民群眾參與司法的一種直接形式,被認為是「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亞新指出,司法審判屬於一種涉及民眾切身權益的決策過程,人民陪審員因直接參加審判而成為民意反映到司法的一條最為直接的制度通道。人民陪審員還可以通過自己對民風民俗及生活常識等方面的熟悉了解,為職業法官的審判傳輸新鮮的素材,使其提高審判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

  北京二中院民一庭副庭長王金龍對此深有感觸。在一起案件中,馮氏夫婦全款購房,但未辦理預售登記。因開發商無力還債,債權人申請強制執行,法院準備拍賣土地和房屋。馮氏夫婦提出執行異議被駁回,於是向法院起訴。庭審後合議時,王金龍等3位法官根據司法解釋認為,買賣合同籤訂在所購房屋被查封之後,買方的權利不能對抗執行。但參審的喬國良、劉美麗兩位陪審員卻堅持:老百姓經常根據銷售廣告購房,哪有機會和能力去查詢有沒有查封?如果這樣的房屋要被拍賣,買房風險太大了,本案一定有問題!

  在說服與被說服的交鋒中,王金龍等人的思維定式漸被打破:本案確實有點兒彆扭,得好好查查事實。他們遠赴外地取證,查明了兩公司間曾有查封後抵押、預售許可,銷售回款後解押並做預售登記的約定。隨後,合議庭再次開庭,馮氏夫婦的合法權益終得保護。

  2.人民陪審員如何選:隨機抽選為主

  有的法院把直接僱用的合同制人員列在陪審員名單內,以便隨叫隨到。確定具體案件的陪審員不是隨機抽取,而是反覆指定若干「好用、方便的」陪審員。陪審員偏重於高學歷人士、行政官員及經營管理者等社會精英層,出現「陪審精英化」現象……王亞新對人民陪審員在選任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較為深入的觀察。

  「人民陪審員的選任應當注意吸收普通群眾,兼顧社會各階層人員的結構比例,注意吸收社會不同行業、職業、年齡、民族、性別的人員,實現人民陪審員的廣泛性和代表性。」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指出。

  為讓更大範圍的群眾有機會選任人民陪審員,人民陪審員法此次放寬了選任入口,將一般學歷要求從原來的「大專以上」降低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同時,將擔任人民陪審員的年齡從23周歲提高到28周歲,以便於更好發揮陪審員富有社會閱歷、了解社情民意的優勢。

  在選任方式上,此次人民陪審員法確立了隨機抽選為主、個人申請和組織推薦為輔的方式。該法規定司法行政機關會同基層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從轄區內的常住居民名單中隨機抽選擬任命人民陪審員數5倍以上的人員作為候選人,並進行資格審查,徵求候選人意見。當因審判活動需要時,可以通過個人申請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人民團體推薦的方式產生一定比例的人民陪審員侯選人。

  人民陪審員可以參審哪些案件?人民陪審員法規定,涉及群體利益、公共利益,人民群眾廣泛關注或其他社會影響較大的第一審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均適用陪審制,法律規定由法官獨任審理或者由法官組成合議庭審理的除外。同時,該法進一步明確7人合議庭的案件參審範圍:可能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社會影響重大的刑事案件;根據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提起的公益訴訟案件;涉及徵地拆遷、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社會影響重大的案件。

  3.人民陪審員怎麼審:區分「法律審」「事實審」是關鍵

  和一樁21億元的遺產糾紛案發生關係,讓馬蘭很意外。

  去年2月份,著名畫家許麟廬遺產糾紛案迎來終審判決。這起案件涉及72件名人字畫,標的高達21億元。許麟廬生前通過書面遺囑將其所有財產留給妻子王齡文,但兩人的部分子女不承認遺囑真實性。

  作為北京二中院的一名陪審員,馬蘭在庭審階段積極發問,在評議中從社會生活常識和家庭親情出發,先於法官對事實爭議焦點——遺囑的真實性做了有力論證。案件宣判後,王齡文老人特意送來一面書有「秉公辦案、專業精湛」的錦旗表示感謝。

  人民陪審員法規定,人民陪審員參加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同法官有同等權利。但是,司法審判的專業性很強,很多人民陪審員在面對法律適用問題時「不能、不敢」發表意見。區分「法律審」與「事實審」,減輕「法律審」對陪審員的「束縛」,成為破解問題的關鍵。

  周強指出,在延期試點一年中,部分試點法院採用7人合議庭審理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一方面,7人合議庭已能滿足審理重大案件的需要,法庭設施也不需要大規模改造;另一方面,7人合議庭由4名陪審員和3名法官組成,數量配比相對平衡,陪審員參審的積極性得到較大提升。

  如北京二中院採用大合議庭陪審模式,實現「事實審」與「法律審」的分離。庭審中,審判長主動徵詢人民陪審員發問需求、保障發問時間,確保其對案件事實形成獨立判斷。庭審後,以書面形式列出事實清單提供給陪審員。

  「以前有的陪審員基本不發表意見,都是點頭同意。改革後,在『3+4』大合議庭模式下,隨著陪審員人數的增加,他們敢說話了,聲音越來越強了,也給了我們法官更寬廣的視野和更全面的認識。」王金龍說。

  此次人民陪審員法吸納了上述改革成果,規定在3人合議庭中,不區分「事實審」與「法律審」,人民陪審員與法官有同等權利;在7人合議庭中,人民陪審員只參與審理事實認定問題,不審理法律適用問題。

  4.履職保障:讓人民陪審員吃下「定心丸」

  擔任人民陪審員既是公民的一項權利,又是公民的一項重要義務。但是,實踐中,人民陪審員參審積極性不高的問題較為多見。一些單位不支持本單位工作人員參審,人民陪審員因工作原因不能參審,參審過程中容易洩露個人信息,甚至造成人身、財產損害。構建人民陪審員履職保障機制,成為人民陪審員充分發揮作用的關鍵。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北京二中院通過構建「隨機滾動」和「錯時參審」相結合的抽選機制,建立每名陪審員適宜參審的時間資料庫,有效解決陪審員「工陪」矛盾,提高抽選成功率。該院明確陪審員陪審上限,每人每年參審不超過20件,既防止出現陪審「專業戶」,又防止出現「空掛戶」;對普通案件實行「一案一選」,建立人民陪審員專業背景分類庫,對涉及醫療、金融、房產、財會等專業性較強的案件實行大隨機滾動抽選與小隨機專業抽選相結合,實現專業案件由專業的人民陪審員參審,提升專業事實認定水平。

  同時,在改革試點過程中,該院也面臨一些問題。由於人民陪審員數量大幅提升,同時實踐中存在工作調離、離京代職、產假病假、工作繁忙等因素,隨機抽選成功率相對不高,很多案件需要數輪抽選、多次溝通才能確定人民陪審員。此外,由於該院一審案件往往案情複雜,案件審理時間一般比較長,需要二次甚至多次庭審,部分人民陪審員難以保證全程參審。

  此次人民陪審員法對陪審員的履職保障進行了詳細規定。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期間,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違反規定的,基層人民法院有權提出糾正意見。人民陪審員的人身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護。對報復陷害、侮辱誹謗、暴力侵害人民陪審員及其近親屬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享受交通、就餐等費用補助,由相應政府財政「買單」。

  「這些規定為陪審員敢於陪審、樂於陪審、善於陪審奠定了堅實基礎,讓我們吃了『定心丸』。」徐曉璞說道。

  起初在法庭上有些「發怵」「不敢問」,隨著陪審案件增多、經驗積累,徐曉璞變得越來越從容,他慶幸自己親身見證、經歷了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改革歷程。

  陪審制度模式比較

  一、陪審團制

  1.陪審團成員的選任一般根據案件隨機進行。

  2.在案件審理中,由民眾組成的陪審團和職業法官分別承擔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功能。

  陪審團制以英美法系國家為代表。在美國陪審團制度下,原被告可針對民事、刑事案件提出陪審團審判的要求。陪審團分大陪審團和小陪審團,大陪審團只適用於刑事案件,其主要職責和權利是決定是否起訴。小陪審團通常由12人組成,通過對案件事實的認定,決定嫌疑人是否有罪。

  二、參審制

  1.參審員採取任命制、任期制度。

  2.參審員和法官享有大致相同的權利、義務,並組成合議庭共同承擔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的任務。

  參審制主要為大陸法系國家所適用。在法國,只有情節特別嚴重、可能判處十年以上監禁刑的刑事犯罪才適用參審制審判。在案件審判前,法官應當在被告人在場的情況下公開開庭,從參審員名單中抽籤產生9名正式參審員以及數名候補參審員。針對「事實審」與「法律審」問題,採取問題列表制度予以解決。審判長依法律規定將案件進行細化分解,製作一定數量的問題,要求陪審團作出「是」或「否」的回答,以決定被告人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是否有減刑情節等。(記者 靳昊 劉華東)

相關焦點

  • 誰說人民陪審員是法庭上的「稻草人」?履職有保障了
    誰說人民陪審員是法庭上的「稻草人」?履職有保障了 原標題: 郭澤晉攝  【法眼觀天下】  「在判決書上籤個字不就完了?!」剛成為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人民陪審員的時候,有朋友這麼看待徐曉璞的新身份。然而,3年來的人民陪審員經歷,讓徐曉璞認識到「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兒」。為了履行好陪審員職責,他要參加培訓,參審前提前花時間閱卷,法庭上的他經常主動發問。有時為了趕上庭審,正在外地出差的他還要飛回北京。
  • 《人民陪審員法》施行一月有餘 相關細則將出臺
    5月29日,最高法、司法部聯合召開視頻會議,研究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內該法的實施工作。記者從會上獲悉,最高法和司法部均表態正在研究並將出臺相關細則,保證人民陪審員從選任到履職的全面落地。人民陪審員制度已試點3年今年4月2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人民陪審員被稱為不穿法袍的「法官」。
  • 全國人大常委會就人民陪審員法
    為貫徹落實好這部法律,最高法院下一步還將採取一系列重要的措施,因為人民陪審員法的出臺,除了您剛才說的保障公民民主權利、推進司法民主以外,對法院來說,對促進司法公正、保證司法廉潔、提升司法公信,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人民法院一定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
  • 你好,人民陪審員!
    說起陪審員,你或許會想起電影《十二怒漢》:《十二怒漢》電影劇照12個來自社會各界,有著不同經歷、不同地位的人,作為陪審員被召喚到法庭,因一樁殺人案件而激烈爭執:一名住在貧民窟的男孩被指控殺了他的父親。法庭上幾乎所有證據都證明他有罪。十二名陪審員中只有八號陪審員反對。
  • 在《人民陪審員法》實施動員部署視頻會議上的講話(摘要)
    司法部部長 傅政華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聯合召開這次視頻會議,專題部署《人民陪審員法》貫徹實施工作,非常及時,非常重要。下面,我就司法行政機關貫徹實施《人民陪審員法》強調幾點意見。司法行政機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提高政治站位,把貫徹落實《人民陪審員法》放在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中去謀劃、去推進,深入學習理解《人民陪審員法》的立法精神和各項規定,切實增強貫徹落實《人民陪審員法》的責任感、使命感,努力推進司法民主、促進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 助推司法公正,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海港法庭邀請人民陪審員到庭...
    為進一步促進司法公開,增強司法公信力,近日,唐山中院海港法庭召開人民陪審員座談會。座談會上,海港法庭圍繞2020年人民陪審員參審工作情況簡要進行了總結。2020年,海港法庭使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達到100%,在唐山市中院各業務庭室排名第一。
  • 《人民陪審員法》六大冷知識及釋疑
    新通過並實施的《人民陪審員法》展現出改革誠意。圖為2014年5月20日,湖北丹江口市人民法院,丹江口市心理學會副秘書長計霞作為人民陪審員參加案件審理。2018年4月27日,《人民陪審員法》於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上獲得通過並公布實施。
  • 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兩年 帶著民意進法庭
    法庭上原告以被告經濟收入低、學歷低等理由,認為被告沒有撫養孩子的能力。原被告雙方圍繞孩子的撫養權是否變更和被告是否存在不利於孩子成長的情形展開激烈辯論。人民陪審員李虎來的一番話讓緊張的庭審氣氛緩和了下來。李虎來:「咱現在就要換位思考哩,雙方都換位思考一下,農村有個土話哩,要得公道,打個顛倒,你站女方角度考慮下,女方站你角度考慮下。打個顛倒想問題,把問題就擱下了。」
  • 人民陪審員培訓班開班 為陪審員及時「充電」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進一步提高人民陪審員的業務能力,推動人民陪審員依法履職,2020年12月28日至30日,宜章縣法院、宜章縣司法局組織舉辦全縣人民陪審員培訓班,58名人民陪審員參加培訓。
  • 在人民陪審員法實施動員部署視頻會議上的講話(摘要)
    人民陪審員法規定人民陪審員在七人合議庭中只參與審理事實認定問題,就是要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在司法審判中聯繫群眾、熟悉群眾等方面的獨特優勢,讓他們見證司法、參與裁判,引導廣大群眾理解和支持人民法院工作,不斷增強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
  • 人民陪審員的權力是否和法官一樣?法院院長這樣說
    近期生效的《人民陪審員法》規定,法院至少80%的人民陪審員通過這種方式隨機產生。6月14日下午,成都雙流法院20名新任人民陪審員面對國旗進行宣誓,這是2018年4月《人民陪審員法》實施後,在四川全省範圍內首次舉行人民陪審員憲法宣誓儀式。人民陪審員的權力和法官有何異同?不懂法的人民陪審員是否能勝任審判?如何使人民陪審員避免成為「法庭上的稻草人」?
  • 宜章:人民陪審員培訓班開班;為陪審員及時充電
    湖南法院網訊 2020年12月28日至30日,宜章縣人民法院、宜章縣司法局組織舉辦全縣人民陪審員培訓班,58名人民陪審員參加培訓。這是自《人民陪審員法》新法頒布後,宜章縣首次舉辦的人民陪審員培訓班。培訓班從工作實際出發,安排了縣委黨校高級講師、審判經驗豐富的法官、優秀調解員、優秀人民陪審員等10名教師進行授課。教師們結合理論研究和審判業務,分別從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習近平法治思想、人民陪審員法解讀、人民陪審員在基層法庭的一些實務問題、人民陪審員如何參與和化解信訪矛盾、如何做好調解工作、人民陪審員應當具備的法律素養等方面進行講解。
  • 擔任人民陪審員是什麼體驗?
    法官的確很辛苦也很專業,我下來還要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履行好人民陪審員的職責!」4月27日,經過隨機抽選,陳其玉首次坐上審判臺,與江安縣五礦鎮轄區另一位人民陪審員一起參與了江安縣人民法院紅橋法庭民事訴訟案件的庭審工作。第一次庭審經歷讓陳其玉感到既新鮮又熟悉。「法庭審判和我平時做群眾調解工作還是很不一樣!」
  • 于都縣人民陪審員選任公告
    于都縣司法局 于都縣人民法院 于都縣公安局于都縣2020年人民陪審員選任公告為弘揚司法民主,促進司法公正,保障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司法,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人民陪審員選任辦法》要求,現由于都縣司法局、于都縣人民法院、于都縣公安局向社會公開選任人民陪審員。
  • 什麼是人民陪審員制度?一圖讀懂!
    什麼是人民陪審員制度?一圖讀懂!、人民陪審員制度, 您了解嗎?本期主題就是關於人民陪審員制度的相關規定 小編先來帶您瞧瞧人民陪審員制度你知道多少?《人民陪審員法》的出臺人民陪審員法施行後,與過去相比,人民陪審員的選任條件和選任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
  • 人民陪審員:誰能當?怎麼選?如何審?
    人民陪審員:誰能當?怎麼選?如何審?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4.26 星期四     人民陪審員怎樣選出?如何避免「陪而不審」「審而不議」?如何減少陪審員的後顧之憂?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通報人民陪審員法實施兩周年工作情況並發布...
    兩年來,全國各級法院和司法行政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關於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各項決策部署,狠抓法律的貫徹落實,出臺配套規範,完善工作機制,加強宣傳培訓,提升保障水平,人民陪審員工作平穩推進,進展順利。
  • 人民陪審員法草案: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單位不得扣工資獎金
    12月22日,人民陪審員法草案首次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為解決實踐中長期存在的「陪而不審,審而不議」問題,草案明確,涉及徵地拆遷、環保、食藥品安全等社會公共利益的重大案件的第一審,應當由法官三人和人民陪審員組成七人合議庭審判。年齡升至28周歲,學歷降到高中以上擔任人民陪審員需要具備怎樣的素質?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相關負責人就人民陪審員法實施兩周年工作...
    各地準確把握人民陪審員法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的參審案件範圍,不再片面追求陪審率,避免陪審制度混用和司法資源的浪費。二是組成七人合議庭審理社會影響重大案件。各地準確把握人民陪審員法精神,對刑事重罪、公益訴訟等社會影響重大的案件,適用三名法官和四名人民陪審員組成的七人合議庭審理,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熟悉社情民意、長於事實認定的優勢。
  • 陪審員之家|珍惜人民給予的機會 勤勉履行陪審員職責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陪審員,光有滿腔熱誠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努力學習法律,業務知識,不斷提高本領,我經常看法律方面的書籍和報紙,觀看法律方面的電視節目,來豐富自己的法律知識面,注重把法律知識轉變為案件審理能力,我比較以前更加喜歡看《公民與法》《法庭內外》《人民法院報》等法制報刊,經常上網了解國家法制動態,平時有機會就向法官請教,不懂就問,不會就學,為我依法履行好陪審員職責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