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分爛劇!看了張一山版《鹿鼎記》,我更想念周星馳與陳小春張衛健!

2020-11-17 騰訊網

猝不及防,新版《鹿鼎記》已於昨晚開播。 著名武俠IP,加上主演張一山的人氣,這部劇自然也是備受期待。 然而該劇從開拍起就非常神秘,甚至連播出都異常低調。

雖然目前該劇才播了八集,但首播之後就引發了不少爭議。前幾集劇情前後跳躍、畫面臺詞對不上、服化道美術較為廉價等問題就很明顯。

而最受爭議的則是主演張一山的演技,他飾演的韋小寶刻意造作,舉手投足都帶著一種浮誇感,處處用力過猛,讓人無法入戲。

雖然該劇才剛開播不久,但目前豆瓣只有2.7分,成為有史以來最爛的一版《鹿鼎記》,以至於不少評論說:越看張一山版,越讓人懷念其他版本。

作為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鹿鼎記》顛覆了傳統的武俠小說風格,甚至顛覆了金庸此前的所有小說。以往武俠小說中常見的俠肝義膽、快意恩仇、江湖恩怨、兒女情長全部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迥然於過去所有大俠形象的另類形象韋小寶。

他出身最底層的市井,不懂武功還是個文盲,在童年時,就學會了一切求活、求生存、求飽的方法。他幾乎什麼壞事都做,從喝酒賭錢,到偷蒙拐騙,無所不精,而且做得心安理得。 別的主角一夫一妻,韋小寶七個老婆;別的主角天下無敵,韋小寶只會逃跑;別的主角慷慨豪俠,韋小寶憊懶無賴;別的主角仗義疏財,韋小寶聲色犬馬。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在廟堂和江湖中左右逢源,身居高位,最終圓滿收場。反倒是小說中身懷絕世武功之人,無論是俠義典範的陳近南,還是反派人物馮錫範、鰲拜等人,都身首異處,不得善終。 在這部小說中,金庸用看似荒誕卻更加現實的筆觸,以反武俠的風格去向過去的武俠生涯做了一場告別。以至於金庸多年的好友倪匡曾評價說:《鹿鼎記》可以視為金庸創作的最高峰、最頂點。

由於金庸武俠的巨大影響力,《鹿鼎記》和其他金庸小說一樣曾經多次被改編成影視劇,迄今為止已經衍生出至少十餘個版本。本期「國產影視劇翻拍史」,就讓我們來一起回顧那些版本各異的《鹿鼎記》影視劇。

Part

1

1969年10月,金庸開始連載《鹿鼎記》,這是金庸創作的最長的一部小說,總計160萬字,前後連載了兩年零十一個月。小說於1972年9月完結,之後金庸正式告別俠壇,宣布封筆。 小說連載完結五年之後,佳藝電視臺製作了《鹿鼎記》電視劇,是史上第一部改編自《鹿鼎記》的影視作品。該劇由當時的著名武俠劇製作人蕭笙監製,該劇長達50集,放在當時的古裝武俠劇市場屬於絕對的大製作。

主角韋小寶由70年代著名女演員文雪兒出演,她也是包租婆元秋的妹妹。1977年,正在籌拍電影《蕭十一郎》的大導演楚原看中了文雪兒,邀她在該片中扮演小公子一角,之後文雪兒經常在古裝劇中女扮男裝,遂被選中反串出演韋小寶。而同為「佳視三寶」之一的李通明則在劇中飾演了雙兒一角。

次年,臺視推出了一部根據《鹿鼎記》改編的武俠劇《少年遊》。因為當時金庸小說在臺灣無法公開出版,臺視只有以「更名「方式來拍《鹿鼎記》,但劇情基本完全是按照小說的思路拍。

所以該版的主角不叫韋小寶,而是叫做陳小寶。和佳視版一樣,臺灣版也是採用了女演員來反串出演韋小寶,由女演員夏玲玲出演韋小寶,遊天龍飾演康熙。該版在臺灣播出之後創下了收視高峰。 不過,當時的臺灣武俠劇普遍在服化道和場景美術上比較粗糙,經常出現各種雷人的造型設計,比如此版中的韋小寶總是扎著一頭呆萌的羊角辮。

1983年,邵氏公司拍攝了一部電影版《鹿鼎記》,是首部影版《鹿鼎記》。影片由導演華山執導,武打明星汪禹飾演韋小寶,劉家輝飾演康熙。

由於原著篇幅浩大,一部電影根本拍不完所有情節,所以編劇只截取了韋小寶結識茅十八後意外進入皇宮,並智擒鰲拜、揭發假太后的一段,隨後就以韋小寶得到康熙賞賜然後衣錦還鄉回揚州匆忙落幕。 本片放在七八十年代邵氏的魔改金庸小說武俠片中,絕對算得上是清流之作,基本還原出了原著小說戲說演義的風格。選角也非常成功,汪禹之精靈鬼馬與劉家輝之偉岸正氣,交相輝映,可謂珠聯璧合。

女演員方面,楚湘雲飾演假太后、廖麗玲飾演的建寧公主都可圈可點。值得一提的是,此版中飾演海大富的谷峰,15年後又在陳小春版《鹿鼎記》中飾演了同一角色,表現依然出彩。

按照計劃,邵氏公司希望把這部《鹿鼎記》像之前的《射鵰》一樣,打造成系列電影。

然而就在電影上映三個月後,汪禹與當時另一位著名武打演員傅聲飆車發生車禍,導致傅聲因傷重不治。這場車禍奪去了好友的生命,更使汪禹受千夫所指,也毀了他的演藝之路。再加上之後邵氏減產,因而這部備受好評的《鹿鼎記》續集就此不了了之。

Part

2

1984年,TVB翻拍了一部《鹿鼎記》,由李添勝監製,著名導演杜琪峯執導。當時的「無線五虎將」中的兩位梁朝劉德華共同出演。該版在主要情節上比較忠實於原著,但同時強化了小寶與康熙之間的兄弟情,此後的《鹿鼎記》影視劇大多都受此影響。

梁朝偉出演時僅22歲,一副似笑非笑的笑容,再加上招牌電眼,完全演出了原著中韋小寶的神髓,曾被金庸贊為最傳神的小寶。而劉德華飾演的康熙年紀雖小卻英明果斷,盡顯帝王之才,二人的演技均發揮得淋漓盡致。

此版《鹿鼎記》裡扮演韋小寶眾嬌妻的的演員也全都是日後當紅大明星,如劉嘉玲、吳君如、毛舜筠。當年的劉嘉玲還不到二十歲,剛從藝員訓練班畢業,飾演了方怡一角,也許正是這段戲中情後來真的成就了劉嘉玲與梁朝偉的婚姻。後來在影壇以搞笑見長的吳君如,則在該劇中扮演的是溫柔體貼的曾柔,毛舜筠則在劇中飾演沐劍屏。

稍微可惜的是,當年的港臺武俠劇受限於製作成本,不得不控制劇中出現的大場面,而這恰恰是《鹿鼎記》原著的賣點所在,小說中韋小寶橫掃大江南北的情節都沒能被還原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梁朝偉飾演的韋小寶因為非常經典,多年後,梁朝偉還曾出演過一部電影《正牌韋小寶》,該片是一部無釐頭穿越電影。劇情講述了康熙病危,於是韋小寶臨危受命穿越到現代替康熙尋找皇后,並由此展開的冒險故事。

影片基本就是一部同人惡搞作品,不過片中飾演韋小寶的梁朝偉在現代收了一個徒弟,由張衛健飾演,幾年後張衛健果真就飾演了一版韋小寶,還真是應了那句歌詞: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同年,臺灣中視也推出了一版《鹿鼎記》電視劇,由演員李小飛飾演韋小寶。當時的臺灣武俠劇大多存在劇情魔改的問題,本劇相較於同時期的金庸武俠劇已經顯得正常的多,基本是按照小說故事線拍,只不過韋小寶七個老婆去掉了曾柔,只剩下六個。

比較讓人出戲的是當年臺劇的造型設計,完全就像是架空一樣,絲毫不考慮是否符合時代背景,而且服化道和場景依舊是寒酸至極,全程都是在攝影棚內拍攝,遠不及TVB的製作精良。 1992年,王晶聯手周星馳一口氣推出了兩部《鹿鼎記》電影,上映之後穩居當年香港電影票房排行榜的第三和第五位,光是上部就坐收4086萬港幣票房,由此穩固了星爺票房霸主的地位。

既然是王晶出品,自然不能期待劇情有多麼忠實原著,該版幾乎只是套用了原著裡的設定,並加入大量王晶慣用的屎尿屁情節和無釐頭惡搞,最後以群星雲集的陣容作為噱頭,加上周星馳天才級的喜劇表演功力,自然讓影片大獲成功,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喜劇經典。

雖然對原著改編了不少,但卻抓住了小說的核心,畢竟原著就是一部「不正經」的武俠小說。而且據說,王晶在選擇周星馳出演韋小寶時,曾詢問過金庸本人,結果金庸回復道:不做第二人想。

事實證明,這是影片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周星馳所飾演的韋小寶,將自已無釐頭的喜劇風格融入其中,讓人忍俊不禁。他在片中的那句「我對你的敬仰之情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有如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啊!」成為著名的搞笑橋段。

1998年,TVB二度翻拍《鹿鼎記》,由1984版的監製李添勝執導,主角韋小寶則選中了當時憑藉《古惑仔》而成名的陳小春,這版被很多內地觀眾奉為經典,甚至在不少觀眾的心目中,至今仍是最好的一版《鹿鼎記》

這一版本的成功,歸功於兩個因素:

一方面是TVB編導團隊對於武俠題材的的成熟改編,忠實於原著的同時,又加入了很多新穎前衛的元素在其中,增加了許多原創橋段,並在一定層面上美化了人物,尤其是一些別出心裁的設計,比如韋小寶的許多內心活動都以小劇場的形式拍出來,更直觀也更開腦洞。

另一方面則要歸功於選角,主演陳小春此前有山雞這樣的經典角色在身,同時因為本身就出身於底層,自帶一種草根氣質,雖然沒有俊朗的外形,優越的身高,但舉手投足卻很是接地氣,隨便往哪兒一站給人的感覺就像是隔壁家的壞小子,非常貼合韋小寶這個人物的特質,也因此陳小春飾演的韋小寶被公認為最神還原的角色塑造。

此外劇中的其他角色,馬浚偉飾演的康熙,陳少霞飾演的雙兒、梁小冰飾演的阿珂、劉玉翠飾演的建寧公主都堪稱經典,尤其是雙兒這個角色,較之小說中的人設,在劇版中被編劇塑造得更為豐滿出彩,至今為觀眾津津樂道。

Part

3

2000年,臺灣華視翻拍《鹿鼎記》,找來了王晶執導,遂打造了一部《小寶與康熙》。

該劇基本是王晶把當年照著電影版的模式,重新擴充成一部同人劇集版。如劇名所言,該劇將重心放置在了韋小寶與康熙的兄弟情義上,同時和1992年的電影版一樣,採用巨星雲集的班底卡司,成為不少觀眾心中的童年回憶。

當然,嚴格來看,本劇硬傷不少,劇情魔改,而且風格偏向於鬧劇,並加入了很多狗血情節。

不過,如果作為一部同人劇來看,本劇創新的地方在於它試圖顛覆韋小寶的人設——劇中的韋小寶在玩世不恭的外表下,其實有著深情的一面,並且重情重義。

而當一個玩世不恭的浪子開始重情重義,往往無法擺脫悲情的宿命。

此劇中的韋小寶,無論是對於好友康熙,還是幾個老婆,都在感情方面用足了心。最後韋小寶嘶喊出「再見了小玄子」的那一刻,所有過往恩義戛然而止,即使是隔著屏幕也能輕易感覺到戳心戳肺的蒼涼感。

由於主演陣容強大,本劇可以說是美女如雲,韋小寶的幾個老婆顏值的確沒得說。而張衛健出演此劇時已經35歲,是年紀最大的一版韋小寶,但他對於此類活潑跳脫的角色塑造可謂駕輕就熟,演起頑皮少年來也絲毫不違和,而表露深情時也能展現演技。雖然未必忠實於原著,但勝在演出了個人風格,尤其他在劇中的那段經典臺詞讓人記憶猶新:涼風有信,秋月無邊,虧我思嬌的情緒好比度日如年,雖然我不是玉樹臨風,瀟灑倜儻,可是我有我廣闊的胸襟,加強健的臂腕!

2008年,「內地金庸劇教父」張紀中也推出了一版《鹿鼎記》。作為張紀中的金庸劇走向下坡路的轉折點,這部《鹿鼎記》在當時播出後爭議頗多,但我個人認為,此版更多的是可惜和遺憾。 實際上,如果從劇情改編角度,該版是迄今為止最忠實於原著的版本。

另一方面,張紀中版金庸劇的優勢在於製作環節,劇組可以天南海北取景拍攝,上到朝堂,下至市井,幾乎將書中的重要場景都做到了如數還原,攝影風格大氣磅礴,對於朝堂鬥爭和江湖恩怨的平衡也比較合理,基本是按照史詩大劇的水準來拍攝。

但問題也出在這裡,張紀中的金庸劇一直存在一種風格和類型上的嚴重割裂。一方面,編導刻意追求宏大華麗的視聽美學,但在具體細節方面走的卻又是截然不同的風格,追求通俗娛樂性,演員表演誇張,人物塑造單薄,情節偏鬧劇化,給人的感覺,華麗的表象下只有空洞。

當然,本劇最大的失誤還是在選角上。 即便張紀中此前的金庸劇大多都有選角爭議,但最不該選黃曉明來飾演韋小寶。演技問題姑且不談,關鍵是,無論怎麼看,黃曉明顯然都不適合這個角色本身,演出了最油膩版本的韋小寶

網上有個詞形容黃曉明為「油膩萌」,不得不說,這個詞用的很準確。確實黃曉明更適合那種鐵憨憨類型的蠢萌人設,比如《合伙人》裡的成冬青,而一旦黃曉明選擇了比較精明睿智型的角色,他就根本無法駕馭,只要他想表現出人物的機靈聰明,演技不夠的情況下,給人的感覺就是油膩浮誇。

而小說中的韋小寶機靈狡黠精明市儈,是黃曉明根本駕馭不了的角色,最終只能適得其反,讓觀眾無法入戲。偏偏韋小寶又是貫穿全書的核心人物,這個角色垮掉了整部劇就會垮,導致這版《鹿鼎記》的觀感高開低走。

實際上,前幾集導演選用一位少年演員來飾演十三歲的韋小寶,一直到擒鰲拜的部分都可以給一個很高的分數,然而自從主演換成黃曉明,本劇就開始崩得一塌糊塗,讓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2014年,又一部《鹿鼎記》電視劇播出,該版由賴水清擔任總導演,韓棟、張檬、婁藝瀟、張馨予、賈青等主演。此時電視螢屏上古裝雷劇橫行,而且武俠劇開始向偶像劇靠攏,所以這版《鹿鼎記》不可避免地淪為了一部粗製濫造的雷劇。

整部劇開場就是陳近南駕駛著滑翔機去皇宮刺殺皇帝,緊接著導演親自演繹的鐵爪鰲拜登場,徒手撕開了柵欄,知道的是拍武俠劇,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在拍古裝版《金剛狼》。

劇情方面,前期劇情還算中規中矩,但後期劇情開始魔改,第一女主角變成了要刺殺皇帝的女刺客雙兒,「胡一菲」飾演的建寧公主宛如神經病,韓棟飾演的韋小寶也是舉手投足的浮誇演技。

更讓人無力吐槽的是製作,該劇肉眼可見的經費不足,服化道就給人一種廉價感,各種五顏六色花花綠綠的配色,給人一種浮誇山寨感。而在特效方面更是捉襟見肘,隨處可見的摳圖穿幫,感覺劇組是把所有經費用在請一些年輕靚麗的演員身上了,而在製作上就只剩下了敷衍。

當然,俗話說得好,全靠同行襯託。

如今距離上一版《鹿鼎記》影視劇已經六年過去,張一山主演的這部新版《鹿鼎記》的出現,成功讓黃曉明版和韓棟版都看起來順眼許多,還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根據劇情簡介,新版《鹿鼎記》講述了出生市井的小人物韋小寶,在不會任何武功的情況下,因機緣巧合闖入江湖和皇宮,憑藉超凡智慧周旋於武林幫會和朝堂之間,一路向上攀升的故事。

首播的前八集主要圍繞韋小寶意外入宮的經歷展開講述。

出身麗春院的韋小寶,因為結識要犯茅十八,而被迫淪落京城。結果被老太監海大富帶入宮內,要他假扮太監,盜取《四十二章經》。結果小寶卻在誤打誤撞中與康熙成為朋友,並攜助康熙擒殺鰲拜,因此結識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成為陳近南的關門弟子和天地會青木堂香主,並就此捲入沐王府與天地會之爭……

單從劇情簡介來看基本是符合原著故事設定的,但問題在於該劇的刪減痕跡過於明顯,導致前幾集的劇情大幅度縮水,節奏飛快,而且很多情節都不連貫

比如:剛開場,是張一山坐在案板前就韋小寶這個角色的自我介紹。然後,再到因幫茅十八,而被他帶往京城,從而認識海大富,再到和康熙摔跤,這劇居然只用到不足十分鐘,劇情進展簡直如同16倍速度觀影一樣進行呀!

上一秒韋小寶剛擒住鰲拜,下一秒他就身穿黃馬褂被太后召見;韋小寶帶天地會約見沐王府,詢問兩方爭議的原因,結果整段戲被直接跳過,讓沒看過原著的觀眾完全摸不著頭腦。

然後是劇情魔改,情節邏輯不通。

原書中的茅十八是草莽硬漢的代表,最看不上韋小寶使用偷襲暗算的詭計,因為討厭小寶用石灰差點決裂。可此劇中的茅十八居然支持韋小寶用石灰粉,簡直是不講武德。

之後,茅十八和韋小寶被海大富帶進宮內,海大富威逼兩人幫忙,茅十八那麼憤恨清廷的人直接一口答應,看到這裡的我,簡直是一頭問號。

最爭議的地方則是演技。張一山那種痞壞氣質可謂深入人心,演技也有口皆碑,所以出演韋小寶倒是非常適合的人選,讓人期待他對韋小寶的演繹,結果卻大失所望。

張一山的表演完全是用力過猛的錯誤示範。韋小寶這個人物其實真的很難拿捏,他市井油滑,性格上不單單是耍寶賣賤還有狡黠、鬼馬的特質,而張一山的表演,是完全把這個角色處理得過於簡單化了。

尤其是他太想要演出那種賤兮兮的人物感覺,反而給人一種過猶不及的出戲感,給人的感覺是浮誇刻意做作扭曲,套用李成儒的評論就是:

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

此外還有臺詞方面,韋小寶是揚州人,可劇中張一山的口音卻明顯的帶著京腔兒,更不要說韋小寶是個不識大字的文盲,只會說「鳥生魚湯」這種荒腔走板的成語,可劇中的韋小寶張口就是「畫蛇添足」這種成語,顯然不符合原著設定。

而女演員方面,飾演韋小寶七個老婆的演員,除了飾演建寧公主的唐藝昕和飾演蘇荃的朱珠外,其他五個都是新演員,劇組大膽突破,起用新人,想法倒是挺好的,但是從目前已登場的小郡主和方怡來看,給人的感覺是辨識度不高。

以上這些問題,都讓這部新版《鹿鼎記》難成經典。

照此發展,此劇已經註定要在年度爛劇的邊緣線上徘徊。

相關焦點

  • 2.7分爛劇!看了張一山版《鹿鼎記》,更想念周星馳與陳小春
    分,成為有史以來最爛的一版《鹿鼎記》。值得一提的是,此版中飾演海大富的谷峰,15年後又在陳小春版《鹿鼎記》中飾演了同一角色,表現依然出彩。陳小春,這版被很多內地觀眾奉為經典,甚至在不少觀眾的心目中,至今仍是最好的一版《鹿鼎記》。
  • 《鹿鼎記》翻拍史:看了張一山版,我更想念周星馳與陳小春!
    成為有史以來最爛的一版《鹿鼎記》,以至於不少評論說: 越看張一山版,越讓人懷念其他版本。值得一提的是,此版中飾演海大富的谷峰,15年後又在陳小春版《鹿鼎記》中飾演了同一角色,表現依然出彩。
  • 張一山版《鹿鼎記》口碑慘澹卻讓周星馳張衛健版的又火了
    期待值越高,失望就越大,張一山版的《鹿鼎記》一開播就被各種吐槽,演技浮誇,服化道假,劇情兒戲等等批評的聲音不絕於耳,今年的國產劇整體質量很不錯,所以我們已經很久都沒有看到這種全民吐槽一部劇的盛況了。不過,張一山版《鹿鼎記》雖然沒有大獲成功,但卻再一次讓那些被歷史塵封的經典重新火了一把。
  • 《鹿鼎記》被玩壞,陳小春版8.9,黃曉明5.7,張一山2
    從梁朝偉到陳小春,再從周星馳到張衛健,可謂是誰演誰火,誰火誰演。 最近張一山版本的《鹿鼎記》開播,掀起了影視圈一陣熱議,很多人吐槽張一山演技過於誇張,整個就是「猴小寶」,更有甚者說張一山毀了一部經典。
  • 新《鹿鼎記》:張一山比黃曉明好,不如梁朝偉周星馳張衛健陳小春
    張一山版本的韋小寶,雖然比黃曉明更有自然的脾氣,但長相和風格太機靈,給人感覺不像是看韋小寶,像是在看孫悟空大鬧後宮。,這樣一來差距就顯而易見,不得不說張一山雖然童星出道,經驗豐富,演技也不錯,但是詮釋這個角色,與前輩們特別是陳小春張衛健周星馳梁朝偉差距大。
  • 新《鹿鼎記》:張一山比黃曉明好,不如梁朝偉周星馳張衛健陳小春
    張一山版本的韋小寶,雖然比黃曉明更有自然的脾氣,但長相和風格太機靈,給人感覺不像是看韋小寶,像是在看孫悟空大鬧後宮。還有就是,《鹿鼎記》太出名,之前的版本太多,而且都不錯,難免要被觀眾進行比較,這樣一來差距就顯而易見,不得不說張一山雖然童星出道,經驗豐富,演技也不錯,但是詮釋這個角色,與前輩們特別是陳小春張衛健周星馳梁朝偉差距大。
  • 《鹿鼎記》哪個版本更好?梁朝偉張衛健入選,周星馳陳小春爭第一
    自從張一山所主演的劇版《鹿鼎記》播出以來,這個版本就受到了網友的熱議,就連《鹿鼎記》也重新火了一把,因為張一山所飾演的韋小寶遭受到了很大的爭議,
  • 張一山版《鹿鼎記》,鎖定年度最爛電視劇沒有之一,唯一的背鍋俠
    #張一山版的《鹿鼎記》宣傳多年以後終於上線了,近幾年,只要是翻拍金庸老先生的作品,無一例外地都失敗了。《新鹿鼎記》營銷方案很成功,但是當我們看到成品以後並未達到心裡的預期,原因有兩點。1,影視劇的製作本身出現大問題,演員表演太浮誇,配樂濫用,劇情尷尬,劇情發展太快。2,播出以後我們發現劇中的女演員大換血。
  • 史上最全11版鹿鼎記大盤點:周星馳最神陳小春最高張一山最低
    星爺用獨一無二的無釐頭表演方式,將韋小寶這個人物演繹得形神兼備、入木三分,而且笑料百出,貢獻了許多經典橋段和臺詞,比如「有間客棧」、「我對你的敬仰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有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不是我喜歡打架,是很多人喜歡被我打」、「看了就九死一生,不看就十死無生」等等。
  • 史上最全鹿鼎記大盤點:11版14宗最,張一山PK周星馳陳小春
    版1992年,王晶導演了史上最驚豔、最無可複製的《鹿鼎記》電影版,分為兩部,都由周星馳主演。周星馳版在豆瓣評分達到8.2,高居所有版本的第二位。這是文藝範影帝梁朝偉少見的惡搞作品,但電影劇情實在太過天馬行空,和原著已經關係不大,而且有時候走惡趣味路線,讓人看的不舒服,所以在豆瓣評分只有6.2,算是一版低分的《鹿鼎記》。
  • 張一山版鹿鼎記低至2.5 被嘲像猴子 周星馳陳小春成經典
    ,想不到,有一部劇一經播出便迅速刷新最爛榜單,那就是新麗出品,馬進導演,張一山領銜主演的《鹿鼎記》。其實,張一山版鹿鼎記從去年就開始緊張拍攝了,如今能夠順利播出已然十分幸運,而且古裝題材還能在央視黃金檔播出,可見業內還是相當看好的。
  • 史上最全鹿鼎記大盤點:11版14宗最,周星馳陳小春梁朝偉領銜張一山...
    而周星馳演完之後,更是得到了八個字的評語:星馳之後,再無小寶。 周星馳版在豆瓣評分達到8.2,高居所有版本的第二位。 這是文藝範影帝梁朝偉少見的惡搞作品,但電影劇情實在太過天馬行空,和原著已經關係不大,而且有時候走惡趣味路線,讓人看的不舒服,所以在豆瓣評分只有6.2,算是一版低分的《鹿鼎記》。
  • 張一山版《鹿鼎記》開播,被指最爛韋小寶,豆瓣知乎罵聲一片
    作為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在此之前就已經有很多版本,例如陳小春版,黃曉明版,周星馳版,張衛健版。而張一山這一版在網絡上很少有宣傳,但作為由張一山主演的年度大戲,不少網友還是期待滿滿。但不過不少網友表示:看了一集後,果斷棄劇。豆瓣評分最後給了2.6分,評論區統一1星罵聲一片。張一山版《鹿鼎記》真的如此不堪嗎?
  • 陳小春的鹿鼎記經典,電影版就周星馳的好看,張一山拍的如何
    昨晚偶然在某藝看到張一山版的鹿鼎記,趕緊追……然後是硬著頭皮看了半集,這都演的是啥的,應該是打0分,真的對不起老先生,不知道拍這種東西有啥意義,雖然小春版的拍攝技術受當時的局限性,但經典就是經典!國內的導演和編劇們好好學學吧!別拿無聊當有趣!就不怕老先生來找你麼!
  • 《鹿鼎記》共翻拍7部,陳小春版評分8.9,張一山被觀眾集中吐槽
    最近質疑張一山版《鹿鼎記》的觀眾很多,質疑的同時也讓這部翻拍劇成為熱門話題之一,每播出一集都能夠得到觀眾的討論,對於製作方來講這樣的熱度反倒有利於達成製作前的收視目標。不妨從7部作品的評分進行分析,逐一剖析張一山版《鹿鼎記》的不足之處。陳小春版《鹿鼎記》陳小春所飾演的韋小寶可以稱為經典,無論是在觀眾心中留下的印象還是市場口碑,陳小春版韋小寶都算是幾個不同版本角色中的佼佼者。
  • 《鹿鼎記》開播,周星馳陳小春經典在前,張一山版韋小寶表現如何
    對於《鹿鼎記》的各個影視版本,金庸曾經說過,周星馳演的是最像韋小寶的,陳小春演的韋小寶也很經典。張一山版的韋小寶又有什麼突出表現呢?鹿鼎記開播,紫禁城打工人張一山版韋小寶正在「鹿」上,今晚21:30見。
  • 張一山版《鹿鼎記》遭群嘲,網友:重刷陳小春版洗眼
    「跟這版《鹿鼎記》相比,黃曉明版和韓棟版都獲救了……」「建議該劇應該直接改名為《鹿鼎記·惡搞版》或《鹿鼎記笑傳》。」「看了這部劇內心只有一個問題,韋小寶真的會受女生歡迎嗎?」豆瓣上也是差評如潮,分數跌破2.6分。演技明明沒問題,張一山為何演砸了?
  • 《鹿鼎記》的2分+,不全怪張一山
    新版《鹿鼎記》成為二創視頻熱門素材不止張一山,新版《鹿鼎記》大部分角色都是浮誇做作的狀態:海公公故作虛弱,除了臉上抹白粉,絲毫看不出是個病人;小玄子被罵眼睛放光,被打一臉享受,傻楞的樣子沒有一絲天子氣概;建寧公主噘嘴
  • 看了張一山版《鹿鼎記》,我趕緊找黃曉明版的惡補了一集
    陳小春版《鹿鼎記》2000年,張衛健《小寶與康熙》2008年,黃曉明《鹿鼎記》2014年,韓棟版《鹿鼎記》然後,就是今年張一山版的《鹿鼎記》了。周星馳的電影兩部曲、陳小春版劇集堪稱電影版、電視劇版的精品之作。張衛健、黃曉明、韓棟的三個版本,講真沒有看過,不好評價。但原著我翻過,記得還是2003年的暑假,那時仍在大學,通過同學的借書。我看得慢,同學看完一本,我才有幸接著看。
  • 張一山版《鹿鼎記》評分2.7,比陳小春差十個張衛健,大傷好感度
    張一山的《鹿鼎記》出其不意地開播了,播放平臺還是央視,這波操作讓網友措手不及,連瓜都還沒準備好。這部戲翻拍自金庸經典大IP,前面已經有大前輩周星馳、梁朝偉、陳小春、張衛健分別演繹了不同版本的韋小寶,全都呈現了十分精彩的演出,觀眾也十分期待劉星與韋小寶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