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人民軍隊肇基之事件。這次起義佔領了南昌城,沉重打擊了粵贛軍閥的囂張氣焰。南昌起義餘部後來在朱老總的指揮下,歷經千辛萬苦,百折不撓,終於通過湘南起義發展壯大,並最終與秋收起義部隊合組紅四軍,成為人民軍隊歷史上最為榮耀的一個番號。
第二:秋收起義、三灣改編。秋收起義雖然遭受了挫折,但餘部在三灣進行了改編,史稱三灣改編。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使得中國革命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秋收起義部隊後來與湘南起義部隊合組紅四軍,日後相繼發展成為紅一軍團、紅一方面軍,是紅軍三大主力之一。
第三:贛南三整。三河壩之戰後,朱老總在江西南部對南昌起義隊伍進行了整頓,先後進行了天心圩整頓、大庾整編、上堡整訓三次整軍,史稱贛南三整。贛南三整與三灣改編有著同樣的意義,都是確立黨對軍隊的領導,摒棄舊軍隊的習俗,使得這支隊伍真正成為了一支革命武裝,成為了黨的武裝。
第四:遵義會議。由於博古、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紅軍在長徵途中陷入了危險的境地,突破湘江後,隊伍減員嚴重,整個紅八軍團甚至連建制都取消,以閩西子弟兵為主體的紅34師也幾乎全部犧牲。在這種困難局面下,遵義會議的召開,重新確立了毛委員的地位,使得人民軍隊轉危為安。遵義會議後,毛委員指揮紅軍四渡赤水河,強渡烏江天險,飛奪臘子口,完全甩脫了反動派的追兵。
第五:臨江保衛戰。解放戰爭初期,杜聿明指揮國軍步步緊逼,我東北民主聯軍在撤出四平後一路北退,整個南滿除了中朝邊界的幾個小縣城,全部失守。當時,肖勁光與陳政委下決心堅守臨江,才等來了東北民主聯軍的戰略大反攻。
若是臨江失守,南滿將全部淪陷,那樣,解放戰爭的日程就會大大拉長。可以說,臨江之戰,挽救了東北戰場的形勢。
第六:西安事變。
第七:瓦窯堡會議。瓦窯堡會議迎來了張浩,張浩的到來,阻止了張某燾的陰謀,挽救了中國革命。
第八:川陝六路反圍攻。隨著川陝蘇區的迅速發展壯大,老蔣坐不住了,他指派川軍將領劉湘,集結了20萬大軍,向川陝蘇區發動瘋狂進攻。在徐向前的指揮下,紅四方面軍奮起反擊,以少勝多,採用集中優勢兵力打運動戰的方針,你自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痛擊六路川軍,殲敵八萬,取得了一場輝煌的勝利。
川陝六路反圍攻是紅四方面軍生死攸關的一場戰役,劉湘畢其功於一役,企圖踏平我川陝蘇區,結果徐向前力挽狂瀾,率紅四方面軍將其痛擊,使得川陝蘇區轉危為安。
第九: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戰。隨著大同集寧戰役的失利,我陝甘寧野戰集團軍在西北戰場上的形勢不容樂觀,胡宗南步步緊逼,馬家軍也露出了猙獰的獠牙。關鍵時刻,彭老總臨危受命,來到了西北戰場。
當時的西北戰場,我軍只有不到兩萬人,形勢十分不妙,彭老總採用機動靈活的戰術,集中兵力大打運動戰,連續在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次戰役中成功殲敵,將胡宗南打得顏面掃地,一舉扭轉了西北戰場的局面。此後,我軍在西北戰場開始戰略反攻,胡宗南的失敗,也就不可避免了。
第十:三大戰役。遼瀋戰役殲滅了國軍在東北的部隊,完全掌控了東北這個重工業基地,至此,人民軍隊實際上已經利於不敗之地了。淮海戰役中,我軍殲敵55萬,殲滅杜聿明集團、黃百韜兵團、黃維兵團,使得蔣家王朝的主力部隊損失殆盡,一舉奠定了解放戰爭的勝局。到了平津戰役,四野百萬雄師入關,華北的國軍已經是甕中之鱉了。
三大戰役的勝利,使得蔣家王朝的統治根基完全動搖,革命勝利,已經近在眼前!
感謝您的閱讀,敬請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