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去看電影,坐在旁邊的是一個帶著小朋友的家長,電影看到一半,沉浸在影片中的所有人就被小孩子的哭聲擾得看不下去了。
是的,小孩被一些暴力鏡頭嚇哭了,雖然這些暴力鏡頭,成年人已經在眾多電影中都見慣了。
那是我第一次覺得,電影等級分類,其實是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哪怕只是起到一個提示作用。
電影分級制度是指把發行的電影根據包括性愛、暴力、毒品、粗俗語言等在內的成人內容將其劃分成特定級別,並給每一級規定好允許面對的群眾群,以便區分其面向觀眾,起到指導未成年人看片的作用。
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比如美國、英國、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等都有完善的電影分級制度。
比如韓國,劃分電影等級的基準分為大主題的適當性、煽情性、暴力性、臺詞的表現程度、恐怖感、藥物、模仿危險等七大類。
比如美國,有所有年齡層都能觀看的電影也有根據年齡進行分類的,總共五種類別。
而在部分國家,電影分級制度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在行業內部具有約束力,只對觀眾起提示的作用,由觀眾實行自我保護。
中國大陸一直沒有實行電影分級制度,當局聲稱,難以有效控制青少年觀眾等人群進入市場、影院、網絡和網吧,觀看並不適宜其觀看的級別的電影的情況,所以沒有實施。
簡單來說,就是不但難以有效劃分等級,就是實施起來感覺也沒啥用。
所以中國大陸選擇不實行電影分級制而採用審查制度。電影經省級廣電部門審查通過後,可領取《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片頭(即龍標)並在中國大陸地區公映 。
龍標
所以,在中國,如果不是製作成所有年齡層可觀看的話,基本就是無法上映了。
但中國電影也是有「法」的。2003年啟動起草的《電影產業促進法》被稱為「中國電影第一法」,2015年10月,《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首次面世。根據《電影產業促進法》,第20條規定:「電影放映可能引起未成年人心理不適的,應當予以提示。」
首部因此規定須加觀影提示的電影是《金剛狼3》。
但是,究竟什麼樣的鏡頭會引起未成年人等觀眾身體或者心理不適?不適到何種程度需要提前明示?
這個範圍是很難劃分的,而一直以來,有關實行電影分級制的討論其實就沒有停止過。
從之前中國電影試行的「兒童不宜」管理來看,根本做不到,不但管理不了,「兒童不宜」反而成了炒作對象!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目前中國電影的首要問題,還是健全電影體制,規範電影市場。當然,這和電影等級制度也是不衝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