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專家"跨界"育種亞東鮭魚:讓西藏養殖戶快速增收

2021-01-12 東方網

原標題:「授人以漁」,讓西藏養殖戶快速增收

  

  亞東鮭魚懷卵量少,馴食成活率低。圖為王成輝(左)在挑揀魚卵。(屈琳琳供圖)

  春節假期已近尾聲,年前剛從西藏返滬的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王成輝,心思卻早已飛回到3000公裡外的西藏亞東縣———亞東鮭魚人工繁育場裡,2300多萬粒亞東鮭魚的受精卵,是他最大的牽掛。

  「倘若這批鮭魚魚苗的成活率超過一半,那就相當於有1000多萬尾魚苗了。這樣,西藏當地的養殖戶,今年肯定可以增收致富。」因為這個原因,這個春節,王成輝比平時更忙碌。天天要和繁育基地的員工們視頻通話、實時觀察鮭魚受精卵的情況,有時還少不了「遙控指揮」。

  解決亞東鮭魚規模化人工繁育的難題,對王成輝來說,不僅是一個頗具挑戰的課題,也是一個可以造福當地人民的精準扶貧項目:預計今年3月,這批鮭魚受精卵就要在繁育基地孵化出膜了。養成後,預計成魚產量在一萬噸以上,將佔據全國鮭魚三成左右的市場,從而徹底打破鮭魚的市場格局。

  搞螃蟹育種的專家,接下了亞東鮭魚人工繁育的活

  在上海海洋大學,王成輝是蟹苗育種的好手。身為上海市中華絨螯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他已選育出中華絨螯蟹「江海21」這個國家級水產新品種。

  這位養螃蟹的好手,為啥跨界去研究亞東鮭魚繁育?原來,2015年4月,一個精準扶貧項目落到了他的肩上。當時,西藏亞東縣的負責人走訪上海海洋大學,希望上海海洋大學能抽調力量,幫助當地的養殖戶解決亞東鮭魚的規模化人工繁育問題。

  「一斤亞東鮭魚的市場售價是250元左右。如果能夠讓亞東鮭魚在西藏實現產業化,那一個養殖戶一年增加幾萬元收入應該沒問題。在西藏,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王成輝告訴記者,亞東鮭魚屬西藏自治區二級野生水產品保護動物,生活在海拔高度為2700-3700米的水域。除了海拔高,它還是亞東獨有的高原冷水魚類。

  在專門研究蟹苗育種之前,王成輝曾跟著導師在新疆養過4年魚,「算是有點冷水魚繁育與種質開發的背景」。據悉,位於西藏亞東縣的亞東鮭魚人工繁育場,是西藏目前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魚類繁育場,也是上海對口支援西藏地區發展的第一個大型水產建設項目。

  「手把手地教會他們養魚,這樣他們才能增收」

  王成輝介紹,亞東鮭魚的人工繁育多年來無人敢挑戰。亞東鮭魚與常見冷水魚有顯著的不同點:發情期短,一年僅有7至10天;懷卵量少,一條2000克重的母魚,平均僅有3800粒左右的卵子,而常見的草魚等四大家魚的懷卵量有100萬粒左右。

  另外,亞東鮭魚孵化期長,一般冷水魚的孵化期不超過一個月,而亞東鮭魚的孵化期卻長達100-110天,是一般冷水魚的三倍以上。亞東鮭魚卵出膜以後,還要等上30天後才能遊動。

  「高海拔」「超低溫」「受精卵奇少」「孵化期超長」「馴食成活率偏低」,這些都是王成輝未曾碰到的技術難題。然而,還有一個更大的難題橫在王成輝的面前:這裡缺人,技術人員十分匱乏!

  「當地很多人,家裡都是養犛牛的,根本沒有養魚的經驗。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手把手地教會他們養魚,這樣他們才能增收。」王成輝帶領的專家團隊,手把手地傳授起養魚的基本技能。從如何抓魚開始,到如何給魚授精、孵卵、培苗,再到巡塘管理……在亞東,王成輝從一位水產專家變成「全能管家」。

  關鍵技術難題陸續解決,為亞東鮭魚產業化鋪平道路

  眼見亞東鮭魚人工繁育場的工作漸漸步入軌道,有了起色,亞東縣提出希望:2017年,最好能繁育出亞東鮭魚魚苗1000萬尾。

  王成輝掰著手指頭算,這就意味著,「要在10天內獲得1500千克的受精卵。」他告訴記者,一條成年母魚的平均產卵大約在270克左右,所以要達到設定的目標,每天就要擠出500-600條母魚的卵子,加上有的親魚成熟度較差,每天要篩選的母魚均在800尾以上,公魚300尾以上。

  今年過年前,王成輝團隊已經忙了好一陣子。由於當時技術難關還未取得真正突破,技術人員也沒有到位,上海海洋大學工作組的教授、研究生必須一起上陣擠魚卵,並同時講授技術要點、帶動當地的技術人員跟著幹。手擠酸了,肩膀不能動了……就這樣,由2位教師、6名研究生組成的工作組,帶領亞東當地養殖戶完成6000多尾母魚、2000多尾公魚的擠卵授精。10天,他們收穫了1647千克受精卵!

  在王成輝領銜的工作組專家的技術指導下,西藏亞東當地養殖戶已初步掌握了亞東鮭魚的親魚培育、催熟促產、人工授精、控溫孵化等關鍵技術。

  據了解,依照第一個繁育場的模式,目前,西藏亞東又先後投資建設了三個商品魚場,這些工作都為亞東鮭魚的產業化鋪平了道路。

相關焦點

  • 亞東鮭魚產業發展見聞:「嬌貴」魚兒「遊」出致富路
    日喀則市政協副主席、亞東縣委書記舒成坤告訴記者,亞東縣的「絕招」就是在平衡好生態保護和資源開發之間關係的基礎上,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理念,讓好山水和優勢資源成為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的「無價之寶」。1992年,亞東鮭魚被列入西藏自治區二級重點水生野生保護動物。
  • 【新時代·邊疆行—西藏篇】一條成為脫貧致富法寶的亞東鮭魚
    圖為青山環繞中的亞東生態產業園亞東鮭魚養殖區 攝影:王茜  近年來,亞東縣聚焦生態保護、做好山水文章,採用「繁育基地+合作社+產業園區+銷售公司」的經營模式,依託亞東鮭魚生態養殖產業,把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 特寫:魚嫩羊肥讓亞東群眾生活「鮮」味十足
    新華網拉薩9月14日電 卓木拉日雪山腳下,西藏日喀則亞東縣堆納鄉古汝村崗巴羊生態養殖合作社裡,曾經的建檔立卡群眾羅布看著長得肥肥的羊,臉上抑不住的笑意盈盈。古汝村群眾主要以放牧為生。
  • 雪山下的夢想家:上海援藏幹部的「造夢計劃」令人心潮澎湃
    上海援藏幹部、日喀則市政府國資委副主任張坤和專職宣傳幹事楊春建前來迎接我們上海媒體採訪團。在車上,張坤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多吸氧,在西藏吸氧不是丟人的事。確實,對沿海來的人來說,適應高原,心理上可以做到,生理上基本做不到,哪怕來了一年、兩年、三年。7天在日喀則的採訪可謂日夜兼程。我們走訪了亞東、江孜、拉孜、定日、薩迦全部5個上海對口幫扶縣。
  • 人民日報 | 珠峰腳下的「丁真」們:上海援藏改變了什麼?
    「丁真爆火可能是偶然,但爆火後當地能做到快速跟進,並很快拿出適合丁真的一系列推廣組合拳,顯然不是偶然,需要平時工作的積累。」每年,江孜縣的大學生就業人數都超過700人,如何鼓勵青年在西藏、在江孜幹事創業,時常困擾著張毅。 「為初創者服務,助開拓者進取」,這是張毅和上海援藏幹部們的選擇。通過設立大學生就創業指導中心,上海援藏幹部為創業者提供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導,幫他們「輕裝上陣」;已「上道」的大學生,則積極協助他們拓展市場。
  •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種質資源戰略創新團隊建設成效明顯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種質資源戰略創新團隊2018年10月入選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戰略創新團隊。團隊以上海海洋大學具有良好育種基礎和研究背景的魚貝等養殖品種為對象,通過基因組學等多組學的精細解析,闡明控制生長、抗逆、抗病等重要經濟性狀的基因和分子機制,創建安全高效的良種培育新技術,培育優良養殖品種,使團隊成為我國水產種質創新的引領力量為目標。
  • 毗鄰不丹和印度,藏在日喀則的寶藏旅行地,西藏的江南
    也許你從沒有聽說過亞東,這個日喀則的寶藏旅行地,藏在深閨人不知。這一次,跟著我的鏡頭去看看。亞東,是藏語,又稱卓木,素有「西藏江南」之美稱。那日站在半山腰俯瞰亞東縣城,一條蜿蜒的小河流經亞東縣,整個亞東,位於一個安靜的山谷之間。從西藏日喀則自駕三百多公裡,便到了邊境縣亞東,大約五小時不到的車程。不過需要有邊防證才能來這裡,一路會經過三個邊防檢查站。
  • 上海援藏亞東聯絡小組聚焦「四抓四促」 實現疫情防控和醫療質量雙...
    上海援藏亞東聯絡小組聚焦「四抓四促」 實現疫情防控和醫療質量雙提升 2020-07-06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藏通往南亞的四大口岸簡易地勢圖:亞東,樟木,普蘭和吉隆口岸
    我國的西藏同印度,尼泊爾,不丹和緬甸四國接壤,邊境線全長4000多公裡,在這4000多公裡長的邊境線上分布著許許多多的通商口岸,它們依靠著自然形成的可以較為輕鬆翻越青藏高原的山谷,埡口,成為了我國溝通南亞地區的重要的陸路大通道。
  • 從黃浦江畔到珠峰腳下:脫貧攻堅接續奮鬥中的 「上海攀登」——寫...
    時間回溯至1994年7月,中央召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作出了全國支援西藏的戰略決策,提出了「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援藏工作方針,明確上海對口支援西藏日喀則地區有關部門和江孜、亞東、拉孜、定日四個縣,2001年6月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又將薩迦縣納入上海市對口支援的範圍。
  • 亞東圖書館後人朱莉親述:陳獨秀、胡適與亞東圖書館,三者彼此成就的往事
    9月9日,「亞東圖書館遺珍——陳獨秀、胡適重要文獻特展」上海站在上海圖書館啟幕,亞東圖書館自1913年由安徽績溪人汪孟鄒在上海成立
  • 陳獨秀給它取名,胡適對它情有獨鍾:上海亞東圖書館與新文化運動的...
    你聽我的趕快回去,回到蕪湖,賣你的鉛筆、墨水、本子,然後我找人幫忙,幫你到上海辦一個書店」。1913年,汪孟鄒果然帶著侄子汪原放到了上海,在四馬路(今天福州路)租了個小房子,掛個洋鐵皮牌子,亞東圖書館開張了。政局也果然如陳獨秀所料發生了變化,8月,陳獨秀亡命上海,寄居在亞東樓上,為汪孟鄒編書。
  • 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追授尼瑪扎西同志「全區優秀共產黨員...
    (2020年12月18日)尼瑪扎西,男,藏族,西藏扎囊縣人,1965年4月出生,1985年7月參加工作,199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生前系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協常委,中共西藏自治區第九屆委員會候補委員,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參事,西藏自治區科協副主席,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黨組副書記、院長。
  • 「為世界提供更多綠色健康的農產品」——訪泰國甜玉米育種專家他...
    近日,山東省2019年度「齊魯友誼獎」獲得者、泰國甜玉米育種專家他維薩·普蘭博士在接受本報記者視頻採訪時表示,中國農業科技進步迅速,農產品種類豐富,希望加強同中方的農業合作。他維薩從事甜玉米研發工作40餘年,是全球知名甜玉米商業化育種專家,由他研發的品種推動了泰國甜玉米罐頭產業的發展。如今,泰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甜玉米罐頭出口國。
  • 西藏拉薩市林周縣卡孜鄉開展「就業增收幫扶」活動
    為進一步提高「三巖」片區搬遷群眾的務工性工資收入,確保搬遷群眾當中的青壯年有事幹、有錢賺、能增收,近日,西藏拉薩市林周縣卡孜鄉以白朗村土地開發項目用工為重要契機,組織開展了「就業增收幫扶」活動。
  • 青稞酬壯志 高原鑄豐碑——追記原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院長尼瑪扎西
    他創立西藏第一個青稞分子生物學遺傳育種實驗室,每年下鄉100多天,行程兩萬多公裡,協同上百位科學家並肩奮鬥。他謀劃建設了西藏唯一的區外科學試驗基地——青稞育種加代與擴繁(元謀)基地,將青稞育種年限從12-15年縮短至7-8年。
  • 亞東第一美女找工作,簡歷震驚日喀則!
    ⊙父 母:中華人民共和國⊙住 址: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下轄縣,西藏自治區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   麓,西藏自治區邊境縣之一。在亞東,有一處神仙眷侶都羨慕之地—聖山情湖美亞東在亞東,有一個著名的溫泉療養地,叫康布溫泉
  • 尼瑪扎西|他是西藏的袁隆平,也是青稞地上的「無名之輩」
    在尼瑪扎西的大力呼籲和推動下,2016年12月,西藏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青稞和犛牛種質資源與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另外還建立了「青稞栽培育種」「青稞全產業鏈」兩個創新團隊和一個院士工作站,成為西藏開展農牧業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培養優秀科學家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