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貓現身懸崖,靠長約半米尾巴平衡身體,全球不足2500隻瀕臨滅絕

2020-12-22 雪靈谷動物地理

大多數貓科動物都顏值高,氣質出眾,捕獵時十分勇猛。安第斯山虎貓,體型像家貓一般大小,擁有一身銀灰色的皮毛,富有光澤,遍布著精美的斑紋,就像雪豹一樣美麗。

安第斯山虎貓被稱為最美麗的貓科動物之一,但其在野外數量稀少,行蹤隱蔽,充滿了神秘感!

01生活在高山上,全球不足2500隻,瀕臨滅絕

安第斯山虎貓又叫山原貓、南美山貓,是貓科虎貓屬的一種,且沒有亞種,生活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

安第斯山脈全長8900餘千米,縱貫南美大陸西部,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而安第斯山虎貓就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乾旱、植被稀疏的高山,氣候惡劣,每個季節都可能會有雪或雨夾雪的風暴。

這種美麗的貓科動物,生活在人跡罕至的偏僻高山上,加之數量實在太少了,人們想要觀察到它,比較困難。

安第斯山虎貓的種群數量有多少?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安第斯山虎貓的數量不足2500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動物。

安第斯山虎貓不能人工飼養,如果它們在野外滅絕,就代表著這個物種的消失。

一直以來,人類對安第斯山虎貓的了解十分有限,對它們的習性幾乎不了解。直到21世紀,科研人員在安第斯山虎貓的分布地,安裝多部紅外照相機,觀察到它們的一些行為習慣,人們才對這種美麗的貓科動物有了初步的了解。

02外形像雪豹,銀灰色的皮毛遍布斑紋,靠尾巴平衡身體

安第斯山虎貓身材比較嬌小,是中型貓科動物,頭體長57-64釐米,體重大約4千克,跟家貓差不多大。軀體均勻,四肢靈活。

整體上看,安第斯山虎貓長得像雪豹,雖然體型沒雪豹大,但那修長的身姿,以及美麗的斑紋,靈巧的長尾巴,就像雪豹那樣優雅美麗。

它一身皮毛的底色是銀灰色,布滿了棕黃色的精美斑紋,仿佛穿了一件漂亮華貴的「豹紋大衣」。

安第斯山虎貓擁有一條長尾巴,大約35-48釐米左右,同樣有精美的斑紋。平常在陡峭山地上奔跑、跳躍時,長尾巴起到平衡身體的作用,能讓它的行動更靈活,不受陡峭地形的限制。

尾巴底部上側有又長又厚的毛,睡覺時,它會把尾巴捲起來,包裹著自己的身體,起到保暖的作用。不僅好看,而且特別具有實用功能。

03在陡峭的山崖跳躍捕食,逮到獵物後叼到別處再吃

安第斯山虎貓不僅外表像雪豹,就連行動姿態也有點像雪豹,常常在陡峭的巖壁間攀爬、跳躍,具有十分敏銳的視覺、聽覺、嗅覺。

它棲息在巖洞裡,有時候會蹲在巖石上曬太陽,有時候會躲在巖石之間,等待獵物出現。因為生存的地方,食物並不夠充裕,所以在吃的方面,安第斯山虎貓不挑,幾乎是逮著什麼吃什麼。

安第斯山虎貓比較喜歡吃鼠類,當它發現目標時,會蹲伏在山間坡地,然後出其不意地跳躍出來,向獵物撲去,一口咬住獵物的喉嚨,讓其無力反抗。

它的犬齒及裂齒十分發達,獵物被咬住基本掙不脫。但如果安第斯山虎貓一擊不中,就很難有第二次機會,所以每次出擊都是快狠準。

如果沒有鼠類等齧齒動物,也會向蜥蜴下手,還有低飛的鳥類,或者暫時停歇在巖石上的鳥兒,都會成為安第斯山虎貓的獵物。

如果這些食物都沒法捕到的情況下,安第斯山虎貓甚至還會撿拾腐肉,捉一些小昆蟲來填肚子。

有攝影師拍到安第斯山虎貓逮到了一隻肥大的鼠類,並不急著享用,而是叼著獵物走向更高處,後面跟著另一隻同伴。它應該是將獵物叼到安全的地方,與同伴一起分享。

04為何會瀕臨滅絕?棲息地退化,人為狩獵

你也許會問,如此美麗的神秘的貓科動物,為何會瀕臨滅絕?

首先,棲息地退化是安第斯山虎貓面臨的最大威脅。在南美高地和巴塔哥尼亞草原,採礦、石油工業活動,開採頁巖油和天然氣,以及不科學的牲畜管理等原因,都在改變著安第斯山虎貓的生境,威脅到它們的生存。

其次,人為狩獵也對安第斯山虎貓種群繁衍影響巨大。在智利和玻利維亞一些地區,有獵殺安第斯山虎貓用於祭祀的活動。

另外,短尾毛絲鼠本來是安第斯山貓的主要食物,但被人為狩獵,販賣其皮毛,該物種幾乎滅絕,這就導致了安第斯山虎貓食物匱乏。

最後,安第斯山虎貓的繁殖能力本就比較弱,一胎只生1-2隻幼崽,種群繁衍也就更艱難了。

結語

如今,為了保護美麗的安第斯山虎貓,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和秘魯4個國家設立了多個保護區,成立了「安第斯山虎貓聯盟」。希望在人類的保護下,安第斯山虎貓能夠健康繁衍,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參考資料:自然雜誌、動物學、美國國家地理

相關焦點

  • 虎貓,一種像老虎的貓咪
    虎貓是一種體型較大的貓類動物,頭部較短,尾巴及四肢較長,尾巴上的斑點不盡相同。喜歡獨居及夜間活動,是攀爬的好手,可以一生在樹上生活,棲息在熱帶雨林的深處,平均壽命,24歲左右,主要分布於中美洲和南美洲。
  • 不能再吃了 西昌鋼鵝總數不足2000隻瀕臨滅絕
    據西昌市農牧局介紹,上世紀90年代初期,西昌鋼鵝受外地鵝種的衝擊,純種群的2.2萬隻下降到2012年總數不足2000隻,鋼鵝品種資源處於瀕臨滅絕的狀態。為此,西昌成立西昌鋼鵝品種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領導小組,對其進行保護與研究,目前西昌鋼鵝已納入國家級保護名錄。西昌鋼鵝保種場目前正式被確定為國家級遺傳資源保種場。
  • 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
    這種一直「隱居」野外的猴子長著「白眼圈」,身上的毛呈新潮的「奶奶灰」色。目前,其在野外的數量僅有200到250隻,瀕臨滅絕,科學家呼籲採取措施保護這一新品種。英國《衛報》指出,據11月11日發表在學術期刊《動物學研究》上的研究顯示,波巴葉猴(Trachypithecus popa)得名於緬甸的一座死火山,該地為它最大的棲息地,約有100隻生活於此。
  • 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圖)
    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圖) 2020-11-11 19:15: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何路曼這種一直「隱居」野外的猴子長著「白眼圈」,身上的毛呈新潮的「奶奶灰」色。目前,其在野外的數量僅有200到250隻,瀕臨滅絕,科學家呼籲採取措施保護這一新品種。圖片拍攝於2018年2月26日、緬甸波巴山,一隻成年雌性波巴葉猴和一隻小波巴葉猴在一棵樹上。德國萊布尼茨靈長類動物研究所於2020年11月10日供圖。
  • 動物世界-虎貓
    虎貓最大體長可達100釐米,尾長45釐米,體重10-15千克。由於分布區以及亞種的區別,它們皮毛顏色、體型大小會有差別。虎貓身體呈茶色、黃色和灰色多種,周身點綴著黑點,以及黑邊環繞的暗褐色長方形斑塊。背上有4、5條縱向的黑色條紋,身上有連續的環形黑色斑紋。
  • BBC《滅絕的真相》,100萬物種瀕臨滅絕!
    其中《滅絕的真相》一集最受矚目,觀眾將在大衛·愛登堡爵士的帶領下,深入了解地球上脆弱的群體與物種面臨的險境。60 分鐘的探索旅程中,觀眾將見識史無前例的野生動物滅絕速度。並認識到工業和人為因素如何導致滅絕的悲劇發生,如果不採取積極行動將要導致的嚴重後果。
  • 瀕臨文化滅絕的非洲部落,8歲就生兒育女,平均身高只有1.3米
    過早的生育,對於孩子和家長都不是一件很好的事,閱歷經驗心智在照顧下一代上都不夠完善;但是非洲有一個身材矮小的部落,8歲就可以生兒育女,整個部落平均身高只有1.3米,只是如今這個部落已經瀕臨文化滅絕。瀕臨文化滅絕的部落部落叫俾格米,生活在非洲中部的熱帶森林,俾格米人泛指男性平均身高不足5英尺的民族,這個稱呼來源於古希臘人對於非洲中部矮人的稱法。他們崇尚森林,擅長狩獵,沒有私有觀念,所有財行都歸部落所有,血統血統按父系計算,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
  • 叢林中的頂級獵手虎貓,卻因為太美而瀕危
    虎貓最大體長可達100釐米,尾長45釐米,體重10-15千克。由於分布區以及亞種的區別,它們皮毛顏色、體型大小會有差別。虎貓身體呈茶色、黃色和灰色多種,周身點綴著黑點,以及黑邊環繞的暗褐色長方形斑塊。背上有4、5條縱向的黑色條紋,身上有連續的環形黑色斑紋。
  • 恐龍滅絕後第一代海洋霸主,體長18米、又細又長,將鯊魚當小菜!
    在恐龍滅絕時,曾統治海洋的巨型海生爬行動物也跟著滅絕,造成了海洋出現2500萬年的權力真空,從而被鯊魚牢牢佔據。而面對小行星撞擊、火山噴發後出現多樣的環境,陸生脊椎動物也趁機進行登峰造極般的演化,不過大海豐富的食物資源還是令其非常著迷。於是就有許許多多的陸生脊椎動物重新返回海洋,再一次地適應了水中的生活。
  • 虎貓能不能單過比特犬?為什麼?
    如果非要讓兩種動物「決一雌雄」的話,我認為虎貓的優勢更大一些。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虎貓相比而言,大家可能對豹貓的名字比虎貓要熟悉一些。其實,從外觀上看,豹貓和虎貓有著相似體色和斑紋,不同的是,虎貓要比豹貓大一些,而且豹貓主要分布在亞洲地區,虎貓則是美洲獨有的貓科動物。
  • 6大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揚子鱷上榜,最後一種總數未過100!
    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因其生活在長江流域,故稱「揚子鱷」。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徵。所以,被稱為「活化石」。華南虎:(廈門虎,南中國虎)僅在中國分布,是中國特有的虎亞種,亦稱「中國虎」,華南虎頭圓,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較長,胸腹部雜有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黃色並布滿黑色橫紋。
  • 禾花雀瀕臨滅絕!人類,應當謝罪!
    禾花雀瀕臨滅絕!人類,應當謝罪!作者:黃棟梁 與朋友正在說著小時候追逐鋪天蓋地的禾花雀的情景時,另一個朋友卻在一旁突然插上了話:禾花雀快要滅絕了!「從1992年起,每年三水禾花雀美食節就要捕殺數十萬隻。1997年這個節日被禁,但是禾花雀黑市依然存在,佛山一個黑市一天之內就賣出了約1萬隻。東莞則驕傲地把「三禾宴」(禾蟲、禾花鯉、禾花雀)稱為本地頭號美食。……酒店一般以一人一隻的方式上菜,極端奢華的宴席可以一次吃掉數百隻。」
  • 猞猁尾巴短,所以爬樹技術就爛?
    網上一直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尾巴作為重要的身體平衡器官,關係到動物的爬樹能力。貓科動物大多是爬樹高手,尾巴也多數都是長長的,短尾巴是猞猁屬一個很鮮明的特徵了。我們平時的確比較少見到猞猁爬樹的圖,那麼,尾巴短短的猞猁是不是就是貓科中爬樹比較爛的呢?猞猁的尾巴又為什麼那麼短呢?
  • 關於虎貓的半碟冷知識
    ▲這個是虎貓。瞅啥瞅?!快幫我剔牙!上期油叔分享了一種可以從外觀上1秒區分豹貓和虎貓的絕技。滑到本文底部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習得此秘笈。▲達利60歲時獲得了一隻虎貓,名為Babou(八寶?)。這隻貓陪伴他到任何地方,甚至帶它去曼哈頓的一個餐廳用餐。當一名用餐者看到貓而顯得驚慌時,他平靜的說Babou只是一隻普通的貓,只是他對貓做了歐普藝術設計。
  • 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卻瀕臨滅絕,全球僅四隻,二隻在中國!
    活了幾百年的烏龜在現實中屢見不鮮,雖然烏龜陸地上行動遲緩,容易被抓,可是在水中他們還是很靈活的,再加上壽命又長,許多烏龜品種都有著漫長的生物史。在神話故事中,烏龜更是神奇,被象徵著長壽者和智者。烏龜在出生之時,有成千上萬個同伴。但是慢慢地他們就會變成獨居生物。一步一步的這些長壽的烏龜就會變得孤獨起來。可在現實中,也有烏龜是真的孤獨,因為它們要瀕臨滅絕了,在全世界也就剩下了四隻。
  • 為了躲過滅絕?大塊頭恐龍的纖長脖子到底有何用?
    這種變化意味著,多種蜥腳類恐龍滅絕,只有體型巨大、脖子纖長的一支存活下來。但並不是所有的研究人員都贊同「貪吃進化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趙祺認為,覓食差異化因素導致蜥腳類恐龍演化出長脖子雖然有一定道理,但這種解釋不是很準確。長脖子更利於恐龍在減少身體移動的情況下,通過轉動長脖子來獲得更多的食物。
  • 靠堅硬鱗片活了8000萬年,如今險被人趕盡殺絕
    光看名字,還以為它能穿山,其實它只會挖洞。它頭尖而身體扁平,渾身長滿了鱗片,而且頗通水性,這樣的容貌特徵,很讓人誤以為它是一種魚或者爬行動物,其實它是哺乳動物。
  • 長舌頭長在胸腔裡,能把食物直接送胃裡
    光看名字,還以為它能穿山,其實它只會挖洞。它頭尖而身體扁平,渾身長滿了鱗片,而且頗通水性,這樣的容貌特徵,很讓人誤以為它是一種魚或者爬行動物,其實它是哺乳動物。然後,就是這樣一種可愛的動物,在地球上已經進化了8000萬年,如今卻被人吃成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不知道是禍還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