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
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
因愛故生憂,因愛故生怖。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這是一句出自佛經的話。消極,但不無道理。大多數的男男女女,世間糾葛,總難離愛恨二字。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講的是佛道修行,講的是人的七情六慾,貪嗔痴念。佛教修行跟道教修行有很多本質的不同,佛更多的講究反查自身,從自身的情緒,念想著手。要求修行者通過禪達到悟的境界。什麼是禪?大概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身的「禪」,從現代人的觀念出發,禪更具有廣泛的含義,一花一木是禪,吃喝拉撒亦是禪,世間萬物,莫不有禪,莫不有佛性真如。禪是梵文「禪那」的音譯,在梵文中的本意是「靜慮」,通過瑜珈禪坐的方式澄心靜慮,返觀自身,去除愛恨糾葛,截斷貪嗔痴念,從而消除一切外界加諸的影響,以人的本心去悟到世間萬物的真理,去掌握無處不在的佛性真如。
我們的一切畏懼、一切憂愁、一切恐怖都是源於愛,因為愛是一種欲望。要想一個人,你要跟他白頭到老,你要跟他結為夫妻,等等,這都是有一種欲求的,你怕不能成功,兩個人結合了你又怕不能白頭到老,怕他變心等等,所以有了愛就有了擔憂,有了愛就有了恐懼。 因為有了愛,所以有了牽掛,所以就有了憂慮和恐慌。心中沒有愛時,便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就沒有憂慮和恐慌了。
那你知道一切都不會長久,你還這樣貪戀。這樣放不下?不完全是為了自己的自私嗎?你看到自己的本性了嗎?因為貪慾、蒙蔽、迷惑,致使你流轉於痛苦的六道輪迴。真相看到了,卻不願意放棄,放下自己的心結。其實,很多時間,你是不願意放下自己。那些為了愛,殺人的人,你其實和他們只差了一步而已!一念貪心起,八萬障門開。苦果自己最終還是要吃掉的。既然知道自己在吃毒藥,那就停下來吧,讓自己停下來。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摩柯枷葉問:如何能為離於愛者?
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而法相宛然,即為離於愛者。
摩柯枷葉問:世間多孽緣,如何能渡?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變萬物皆不變,心不動萬物皆不動。
摩柯枷葉問:此非易事。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摩柯枷葉問:何為?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記得有個故事說,有人問和尚:「如何修行?」和尚答:「吃飯睡覺。」問:「如何吃飯睡覺?」和尚答:「該吃飯時吃飯,該睡覺時睡覺。」來人於是了悟於心。
世人多是該吃飯時不吃飯,該睡覺時不睡覺,如何修行?執著於追求,便都著了相。好多人追求高深複雜的修行方法,佛卻說,世間本無法,直指本心就成。可見,佛就是你,你就是他,他就是佛,看重的是了悟,點滴皆有佛性。
道家修行卻有很大不同。道家講究天道,道法自然。要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宇宙中體會天道運行,將自身融入自然的運行法則中,無為而無不為。可以這麼簡單的看,道家的思想是宏觀的宇宙,佛家則注重微觀世界的修行,方法雖然不一樣,卻殊途同歸,道家講道,佛家語佛,並無二致。
只是愛恨糾纏,終是世人難以逾越的坎。佛說要放下,道說要超脫。都是一般的難。都讓人無法好好吃飯睡覺。曾收到一張紅籤小字,上有八個字:「愛你恨你,一生一世。」便輾轉反側,至今難以忘懷。由愛故生憂怖,有恨便遮蔽了靈智,牽扯來去,無休無止。
如何解脫?佛說修行:「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愛恨是執著,解脫是看破。
歡迎加入中國讀書館
請掃碼或添加訂閱號:trj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