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2021-02-19 中國讀書館

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

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

因愛故生憂,因愛故生怖。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這是一句出自佛經的話。消極,但不無道理。大多數的男男女女,世間糾葛,總難離愛恨二字。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講的是佛道修行,講的是人的七情六慾,貪嗔痴念。佛教修行跟道教修行有很多本質的不同,佛更多的講究反查自身,從自身的情緒,念想著手。要求修行者通過禪達到悟的境界。什麼是禪?大概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身的「禪」,從現代人的觀念出發,禪更具有廣泛的含義,一花一木是禪,吃喝拉撒亦是禪,世間萬物,莫不有禪,莫不有佛性真如。禪是梵文「禪那」的音譯,在梵文中的本意是「靜慮」,通過瑜珈禪坐的方式澄心靜慮,返觀自身,去除愛恨糾葛,截斷貪嗔痴念,從而消除一切外界加諸的影響,以人的本心去悟到世間萬物的真理,去掌握無處不在的佛性真如。

我們的一切畏懼、一切憂愁、一切恐怖都是源於愛,因為愛是一種欲望。要想一個人,你要跟他白頭到老,你要跟他結為夫妻,等等,這都是有一種欲求的,你怕不能成功,兩個人結合了你又怕不能白頭到老,怕他變心等等,所以有了愛就有了擔憂,有了愛就有了恐懼。 因為有了愛,所以有了牽掛,所以就有了憂慮和恐慌。心中沒有愛時,便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就沒有憂慮和恐慌了。

那你知道一切都不會長久,你還這樣貪戀。這樣放不下?不完全是為了自己的自私嗎?你看到自己的本性了嗎?因為貪慾、蒙蔽、迷惑,致使你流轉於痛苦的六道輪迴。真相看到了,卻不願意放棄,放下自己的心結。其實,很多時間,你是不願意放下自己。那些為了愛,殺人的人,你其實和他們只差了一步而已!一念貪心起,八萬障門開。苦果自己最終還是要吃掉的。既然知道自己在吃毒藥,那就停下來吧,讓自己停下來。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摩柯枷葉問:如何能為離於愛者?

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而法相宛然,即為離於愛者。

摩柯枷葉問:世間多孽緣,如何能渡?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變萬物皆不變,心不動萬物皆不動。

摩柯枷葉問:此非易事。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摩柯枷葉問:何為?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記得有個故事說,有人問和尚:「如何修行?」和尚答:「吃飯睡覺。」問:「如何吃飯睡覺?」和尚答:「該吃飯時吃飯,該睡覺時睡覺。」來人於是了悟於心。

世人多是該吃飯時不吃飯,該睡覺時不睡覺,如何修行?執著於追求,便都著了相。好多人追求高深複雜的修行方法,佛卻說,世間本無法,直指本心就成。可見,佛就是你,你就是他,他就是佛,看重的是了悟,點滴皆有佛性。

道家修行卻有很大不同。道家講究天道,道法自然。要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宇宙中體會天道運行,將自身融入自然的運行法則中,無為而無不為。可以這麼簡單的看,道家的思想是宏觀的宇宙,佛家則注重微觀世界的修行,方法雖然不一樣,卻殊途同歸,道家講道,佛家語佛,並無二致。

只是愛恨糾纏,終是世人難以逾越的坎。佛說要放下,道說要超脫。都是一般的難。都讓人無法好好吃飯睡覺。曾收到一張紅籤小字,上有八個字:「愛你恨你,一生一世。」便輾轉反側,至今難以忘懷。由愛故生憂怖,有恨便遮蔽了靈智,牽扯來去,無休無止。

如何解脫?佛說修行:「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愛恨是執著,解脫是看破。

歡迎加入中國讀書館

請掃碼或添加訂閱號:trj526

相關焦點

  •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經常會看到電視劇中出現這樣一句話,可是卻並不明白這究竟意味著什麼,直到查了一下意思,原來才明白,因為愛,所以會恐慌和憂慮,心中沒有愛時,便無牽掛就沒有憂慮和恐慌了。可是話雖如此,又有幾人會做得到呢?
  •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愛從來都不是相互的,愛情才是。五、一個人知道的減肥知識越多,那麼這個人越胖。一個人知道的防脫髮知識越多,那麼這個人越禿;一個人知道的自拍澽鏡越多,那麼這個人越醜;一個人知道的省錢知識越多,那麼這個人越窮。 六、別去勸說那些前路一片黑暗卻仍然執著前進的人,你真以為他們是瞎子嗎?七、真理就是真理,不存在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之說。 真理不是可有可無的。
  • 深度解析: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這是出自於佛學著作《妙色王求法偈》的一段話。因為有愛,所以覺得憂愁;因為有愛,所以覺得恐懼。若是放下愛,也就沒有了憂愁也沒有了恐懼。我們常常會去講愛、說愛、討論愛,聽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去分析我們所接觸到的愛。
  •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心中存愛者,何懼憂與怖」
    三、與人相處 有矛盾和不愉快都正常 會遇到什麼樣的人 都是不可控的 但至少 我們還可以選擇和令自己舒服快樂的人在一起四、「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心中存愛者,何懼憂與怖」五、狼狽為奸:狼和狽一同出外傷害牲畜,狼用前腿,狽用後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結幹壞事。六、不要告訴我永恆是什麼,我在最燦爛的瞬間毀滅。
  •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
    遼寧的李玉成和馬玉琴,相差三十幾歲,一起演出使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於是他們火辣辣的愛了,而且一愛就是11年,這樣忠貞不渝的愛情卻也沒逃過被金錢利益所誘惑,雖沒有像以上仁兄那樣尋求捐助,卻也恬不知恥的伸出本來高潔的手向來訪記者討錢,他們的理由是生活所迫,真是可笑既然你選擇了這樣的人生,你就應該有能力承擔這一切,你大腦靈活,四肢健全,年輕氣盛,有勞動能力,難道還不足以養家餬口?
  • 由愛故生憂,由憂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大家好,這是一位愛看小說的佛系分享者-輕眠summer主要是讀小說和散文,遊戲比較喜歡明日·方舟,王者,召喚之夜4,等等主要分享自己的看小說的體驗和每日小確幸,關注我,當你書荒時為你推薦幾本好書,給你分享生活小確幸
  •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記電視劇《成化十四年》隋州
    一、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隋州原來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隋州是個責任心很強的人。無論是上戰場還是當錦衣衛,他都秉持著很強大的信念,所以他能立下軍功,能在錦衣衛中樹立威望。他又是一個充滿悲憫和正義感的人。相信人性本善,會引人向善二、由愛故生憂
  • 【原創】敢愛敢當
    神鵰俠侶中有這樣一段:郭襄正出神間,忽聽得碑林旁樹叢後傳出一陣鐵鏈噹啷之聲,一人誦念佛經:「是時藥叉共王立要,即於無量百千萬億大眾之中,說勝妙伽他曰:由愛故生憂
  • 想要與另一個人在一起到底是出自於愛還是自私?
    迫切地想要與另一個人在一起到底是出自於愛還是自私?這個與愛無關,和自私倒是有點關係。在你是一個人感到空虛寂寞時迫切地想和一個人在一起,這很正常,與這個人是誰無關,與愛無關。在你有眾多人陪伴的時候,你依舊會迫切的想與另一個人在一起,那就是愛了。
  • 智者之愛進退有度,愚者之愛是喧鬧
    導語:智者不入愛河,愚者自甘墮落,遇你難做智者,甘願淪為愚者;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真正理智的人,絕對不會讓自己沉迷於愛情,從而為 情傷心,為情所累,而理智的逍遙於世間,但是世上的芸芸眾生,又有幾個能夠那麼理智呢?
  • 那段歲月,愛存十分,恨留半分
    原本想就那樣一直默默愛著,就那樣一直淺淺念著,誰又曾想,心底會悄然滋生絲絲縷縷的恨意。恨相逢太早,遇見時,你我都是懵懂少年;恨青春年少,相守時,總以為時光很長;恨那個輕易放手的你,恨那個決絕轉身的自己。
  • 《我們與惡的距離》: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果不其然,劉昭國一改往日喬安說一句他就必須回一句的態度,從一個對抗者的角度轉換到了和喬安同一陣營,他開始用語言直接表達對喬安所付出的感謝,面對態度和軟的劉昭國,喬安也無法劍拔弩張,夫妻二人在三年後首次一同面對兒子的死亡。
  • 《麻辣鮮師》小孟為愛隱退,老公婚後出軌百名女性,今高調離婚
    佛說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這句話用在臺灣藝人範筱梵的身上再適合不過。她16歲的時候就和她老公交往,等了他16年才被他娶進門,可沒想到丈夫卻在婚後出軌百名女性,給她帶來了難以言喻的傷害和痛苦。大家還記得早年的臺劇《麻辣鮮師》嗎?
  • 《香蜜沉沉燼如霜》:愛完虐亦完美
    如果愛是一場你來我往的緣聚緣散,那男女主就演繹出了三生三世的念念不忘,我只此一生愛你一世,你雖曾不懂愛是何物,卻在愛正濃時發覺它的甜。「我們做果子的自然不跟你們鳥兒一般見識……」是初見時那個被「隕丹」斷情絕愛的花神之女,她懵懂、天真、善良,她無愛無憂無慮,在遇到旭鳳的時候,渾然不知愛情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