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2021-02-19 驕陽下的小木馬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2019年的臺劇,短短十集卻在豆瓣高達9.5分,故事聚焦在患有精神類疾病的罪犯,其家人、被害人及家屬、律師、媒體等多重社會角色所面臨的現實性困難。到底什麼是惡,什麼是好人壞人,一系列尖銳的問題被揭開面紗,赤裸裸並且鮮血淋淋的呈現在觀眾面前,我們可能是其中任何一個人,逃脫不了專屬自己的命運魔咒。在這部劇中除了尖銳的社會話題,還在人物關係設定上做足了功課,其中關於親密關係的間接討論,也讓我比較在意,面臨離婚的喬安夫婦,丁克的喬平夫妻,男主外女主內的王赦兩口子,以及即將邁入婚姻的應思悅和凱子,他們各不相同卻足以代表了絕大多數人的親密關係現狀。親密關係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其自己的相處之道,兩個人之間產生的化學反應也各不相同,總歸無非就是有效溝通、換位思考、互相體諒以及及時止損。儘管相處法則不變,但總是有人把日子過成了互相折磨,也不乏有人即使爭吵不斷也能白首偕老,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四類典型的親密關係處理,或許能幫到你一二。

喬安夫妻:錯誤的溝通方式產生的對抗式婚姻,往往只需要一方做出改變就有成效宋喬安是品味新聞臺的編輯主管,做事雷厲風行,甚至有些不近人情的味道,工作佔據了她百分之九十的時間,其丈夫劉昭國是網絡先驅報的創辦人,雖然同是媒體工作者,但是因為工作內容的實質性不同,兩人也常有意見不合的爭吵。這種爭吵在兩年前兒子被李曉明無差別殺人事件中被殺害後越演越烈,喬安走不出傷痛,劉昭國也無法忍受妻子一天更比一天的冷漠,離婚貌似迫在眉睫,夫妻不合使得11歲的女兒的行為也逐漸失序,孩子寧願遠離父母惡語相向。

在一切就要結束的時候,夫妻二人最終願意仍願為這段婚姻關係做最後的嘗試,尋求婚姻諮商的幫助,喬安性格火爆不願配合,摔門而出,劉昭國面對身邊空出的座位,詢問諮商師還有繼續下去的必要嗎?這時諮商師的回答,真正適用於很多瀕臨破裂的家庭關係。

「通常只要有一個人改變,過往的互動模式就會有變化。」果不其然,劉昭國一改往日喬安說一句他就必須回一句的態度,從一個對抗者的角度轉換到了和喬安同一陣營,他開始用語言直接表達對喬安所付出的感謝,面對態度和軟的劉昭國,喬安也無法劍拔弩張,夫妻二人在三年後首次一同面對兒子的死亡。

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經營不下去的婚姻,究其根本都是夫妻雙方都僅僅站在自我的角度看問題,男方事無巨細要講道理,女方發散思維事事都關乎丈夫不在乎不體貼自己。最終,在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爆發,在收不住的時候話趕話的切斷了這段感情。猶如斯嘉麗主演的電影《婚姻故事》中的一樣,妻子覺得自己為了家付出了太多,但沒有得到丈夫的尊重,丈夫根本就不了解自己,丈夫覺得我做出的選擇是對家庭最好的,不容置疑,兩個人都在自己的觀點上越走越遠,再無匯聚的可能,導致離婚收場,即便還殘留愛,也不重要了。

其實冷靜下來回過頭想想,道理佔了上風難道婚姻就和諧了?一次小事上的忽視,就足以抹殺長久以來的呵護了嗎?大學時期的我覺得,談戀愛就要愛情就好啦,風風火火轟轟烈烈,管他別的什麼呢,長大後的真香現場是,好的愛情是需要好好經營的,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多一點同理心,日子裡就會少些煩惱和對抗。若目的只是爭個勝負,那贏了道理,也會輸了感情。喬平夫妻:當丁克夫妻,意外有了孩子劇中的喬平夫妻算是最令人羨慕的一對了,兩人專業相近有共同話題,雙方決定不要孩子,只過自己個兒的二人世界,親暱有餘感情也很足,但是意外總是會在不經意的瞬間打破平靜,我們也沒法做到波瀾不驚。喬平夫妻在同一工作單位的弊端初露鋒芒,兩人對待病人出院與否的判斷有了初步的分歧,加之孩子的突然到來,兩口子的意見觀點徹底相悖了,喬平想要生下孩子,丈夫卻異常牴觸。

近年來影視劇中丁克家庭意外懷孕也有不少案例,《下一站幸福》中的宋老師和男友就是這樣,自由至上的當代年輕人意外懷孕,為了不讓男友覺得人生被打亂,宋老師直接了當的提出了分手。原本做好的約定,在命運安排下,女方的母性感情總是容易被放大,對小生命的孕育有切身的體會,而男方,一些列現實問題接踵而來,有恐懼感也是人之常情。這時,有很多無法溝通的關係會就此斷裂,但也有如喬平夫妻和宋老師一樣的情況,對方在你心理的份量給予正視困難的勇氣,兩個人共同面對的話,困難也會示弱的。

當親密關係中,遇到重大的分歧,關係到兩人日後的相處時,無法溝通的夫妻、情侶彼此之間打著自己的小算盤,誰也不願意和對方聊聊,致使勞燕分飛,而能商量尋求解決方案的關係,即便過程有爭吵,最終也能起到有效溝通的作用,有利於把日子過好。應思悅、凱子:有些不合適需要及時止損在親密關係中,有些問題即使發現,能解決解決,不能解決一別兩寬,不做無謂糾纏,對雙方都是好事。劇中的應思悅和男友凱子已經到了籌備婚禮的階段,雖然長期是網絡上聊天,但是感情似乎也很好,直到應思悅的弟弟被發現有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嘴上說和應思悅共同面對將來的凱子,實際行動卻附和著母親,要求思悅做詳盡的婚前檢查,因為這個病症存在遺產的可能,思悅雖然不開心但也同意了。緊接著兩人之間關係問題暴露的越來越多,思悅弟弟醉酒吐到了凱子車上,思悅租客被社會媒體圍攻,凱子表示讓思悅與其斷開聯繫,一系列的不尊重和幹涉,終於讓思悅意識到了凱子並非良人。最終的談話,凱子也直言覺得思悅配不上自己的觀點,本是因愛而結合的婚姻,在凱子眼裡是門不當戶不對的施捨。

其實雙方都沒錯,只是立場不同,人生觀不和,思悅只能揮劍斬情絲,在她人生中最困難最需要的依靠的時候,結束一段不健康畸形的親密關係,無疑思悅是勇敢且聰明的,懂得及時止損的道理,前路孤身一人去抗,也比隊友貌合神離的強太多了。但現實中果敢分手的太少了,攢夠了失望,還是不捨得多年的感情,電影《原諒他77次》中女主付出了十年青春和愛情,換來的是仍舊是不懂事的男主。在愛情裡,如果付出一定要回報,容易把自己逼近死胡同,得不償失。不如及時止損,過程可能很痛,但能換回自信和充滿未來的自己,像思悅一樣,堅守原則,積極陽光的面對,假以時日,會有一份足以配得上的感情來臨。王赦夫妻:男主外女主內的搭配模式,互相體諒很重要男主外女主內的婚姻模式也是最為常見的,雖然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女性在職業仕途上發光發熱,但是一旦有了孩子,還是很多人自願或被迫的回歸家庭,劇中王赦夫妻就是這一類的組合模式。

王赦作為律師,專門接社會邊緣被告的案子,希望以一己之力探尋案件背後的故事,呼籲大眾關注患有精神疾病犯罪者的犯罪源頭,但這也找來了無數的謾罵和不理解,他不在乎,認為只要堅守自己心中的道義即可。妻子看著丈夫心疼,對他的理想也給予最大程度的體諒,大部分時間她也是獨自拉扯著老大懷著老二,直到她的孩子生命受到威脅,她開始有意無意的希望丈夫不要接手這種特殊類別的案件,兩人的分歧產生,直到遭遇意外的早產,老二沒能留住。

老二的離開對夫妻雙方都是一種打擊,尤其是對懷胎數月的妻子,所以王赦換角度思考,決定以家庭為重,這是他對妻子的付出的體諒,妻子看著丈夫放棄理想後再也沒有發自內心的笑過。她說:「我好想念,哪個充滿溫度的,哪個眼睛裡閃著光芒的,充滿正義感的老公,他不見了」。

夫妻之間就是在這麼一來一往的互相體諒中,維繫著家庭關係的和睦。當然,也會存在流於表象的體諒,在韓國電影《82年的金智英》中妻子產後仍想回歸職場,可是丈夫卻藉由她身體不好等各種理由將她留在家裡,自私的關懷方式,無法真心交流的妻子,都是妻子病症更嚴重的內因。如果夫妻雙方能都互相體諒到對方的不易,去了解對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很多悲劇都是能夠提前阻止的。女人每天被瑣事和孩子所纏,男人在外頭掙錢不易還遭抱怨,體諒說起來容易,但是自身的不容易總是更能被放大的,委屈感是互相埋怨的引線。在追劇的時候,一些親密關係總是與生活出奇的相似,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自然容易抽絲剝繭,找到問題的根源,理清解決的思路,但是生活往往更加複雜,身處其中,任何情緒都有可能擊敗理智,這時不在激動時做重大決定,顯得尤為重要。看待親密關係,蜜裡調油自然是好,但愛情也不是玩具,需要仔細經營呵護。

相關焦點

  •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因愛故生憂,因愛故生怖。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這是一句出自佛經的話。消極,但不無道理。大多數的男男女女,世間糾葛,總難離愛恨二字。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經常會看到電視劇中出現這樣一句話,可是卻並不明白這究竟意味著什麼,直到查了一下意思,原來才明白,因為愛,所以會恐慌和憂慮,心中沒有愛時,便無牽掛就沒有憂慮和恐慌了。可是話雖如此,又有幾人會做得到呢?
  • 深度解析: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這是出自於佛學著作《妙色王求法偈》的一段話。因為有愛,所以覺得憂愁;因為有愛,所以覺得恐懼。若是放下愛,也就沒有了憂愁也沒有了恐懼。我們常常會去講愛、說愛、討論愛,聽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去分析我們所接觸到的愛。
  •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愛從來都不是相互的,愛情才是。五、一個人知道的減肥知識越多,那麼這個人越胖。一個人知道的防脫髮知識越多,那麼這個人越禿;一個人知道的自拍澽鏡越多,那麼這個人越醜;一個人知道的省錢知識越多,那麼這個人越窮。 六、別去勸說那些前路一片黑暗卻仍然執著前進的人,你真以為他們是瞎子嗎?七、真理就是真理,不存在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之說。 真理不是可有可無的。
  •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心中存愛者,何懼憂與怖」
    三、與人相處 有矛盾和不愉快都正常 會遇到什麼樣的人 都是不可控的 但至少 我們還可以選擇和令自己舒服快樂的人在一起四、「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心中存愛者,何懼憂與怖」五、狼狽為奸:狼和狽一同出外傷害牲畜,狼用前腿,狽用後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結幹壞事。六、不要告訴我永恆是什麼,我在最燦爛的瞬間毀滅。
  •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記電視劇《成化十四年》隋州
    一、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隋州原來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隋州是個責任心很強的人。無論是上戰場還是當錦衣衛,他都秉持著很強大的信念,所以他能立下軍功,能在錦衣衛中樹立威望。他又是一個充滿悲憫和正義感的人。相信人性本善,會引人向善二、由愛故生憂
  •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
    遼寧的李玉成和馬玉琴,相差三十幾歲,一起演出使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於是他們火辣辣的愛了,而且一愛就是11年,這樣忠貞不渝的愛情卻也沒逃過被金錢利益所誘惑,雖沒有像以上仁兄那樣尋求捐助,卻也恬不知恥的伸出本來高潔的手向來訪記者討錢,他們的理由是生活所迫,真是可笑既然你選擇了這樣的人生,你就應該有能力承擔這一切,你大腦靈活,四肢健全,年輕氣盛,有勞動能力,難道還不足以養家餬口?
  • 《時間都知道》矛盾激化 周奇奇由愛生憂怖深陷感情漩渦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宋曉京打響了愛情保衛戰,卻被衝動戰勝了理智,深陷感情漩渦裡,難以自拔。戀愛大過天宋曉京痴心錯付被分手《時間都知道》昨晚更新的劇情裡,葉珈成終於還是向宋曉京提出了分手。對於戀愛大過天的宋曉京而言,被深愛之人提分手的打擊無疑是致命的,雖然內心深處早已知曉葉珈成對她的愛已經蕩然無存,葉珈成內心的天枰早已靠向時簡,但她還是向葉珈成提出質問,葉珈成依然在自欺欺人地否認。可憐宋曉京一片痴心錯付,連網友都看不下去了,紛紛為宋曉京鳴不平,大家一致認為是葉珈成不負責任的行為辜負了這個對他一往情深的女孩。
  • 《有姝》,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一部玄學快穿專一的傳世愛戀
    而有姝,就是有一個美人的意思,而我們可愛的男主角就是叫做有姝,一個長得不是多豔麗但是很清秀耐看可愛的男孩子。因為初始的生活環境是末世,所以總是有一個護食的特性。 而男主,因為每個時代姓氏都不同,記得名字是長夜,是紫微帝星,有帝王相,是能抵制一切妖魔,但又是妖魔所想掠奪的命格。後來為了有姝,逐漸放棄了他的命格。很寵愛有姝。
  • 【原創】敢愛敢當
    神鵰俠侶中有這樣一段:郭襄正出神間,忽聽得碑林旁樹叢後傳出一陣鐵鏈噹啷之聲,一人誦念佛經:「是時藥叉共王立要,即於無量百千萬億大眾之中,說勝妙伽他曰:由愛故生憂
  • 由愛故生憂,由憂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大家好,這是一位愛看小說的佛系分享者-輕眠summer主要是讀小說和散文,遊戲比較喜歡明日·方舟,王者,召喚之夜4,等等主要分享自己的看小說的體驗和每日小確幸,關注我,當你書荒時為你推薦幾本好書,給你分享生活小確幸
  • 陳雅森新歌《但求愛長久》發行,國粵雙語演繹浪漫深情
    明媚的五月天,一切重新煥發生機,樂迷們也迎來了陳雅森的新歌《但求愛長久》,別出心裁的採用國粵雙語演唱,粵語深情繾綣,國語浪漫流暢,將對愛的堅守和渴望表達得淋漓盡致。愛最迷人的是兩情相悅,最幸福的是能天長地久,朝朝暮暮攜手白頭。
  • 想要與另一個人在一起到底是出自於愛還是自私?
    這個與愛無關,和自私倒是有點關係。在你是一個人感到空虛寂寞時迫切地想和一個人在一起,這很正常,與這個人是誰無關,與愛無關。在你有眾多人陪伴的時候,你依舊會迫切的想與另一個人在一起,那就是愛了。是由大腦分泌的一種化學物質, 「苯乙氨」(Phenylethylamine) 引起的一系列化學反應,就像吃了抗抑鬱藥物「解百憂」(Prozac)的一樣。理論由來: 克爾·萊柏溫茲(Michael Liebowitz)的「愛情巧克力理論」。愛,是需要長時間積累、理性分析、感性體驗的,而且必須是有其他類型情感基礎的。比如,我和我那談了兩年的女友。我們相處亦友亦戀人,兩年間感情一直很好。
  • 由愛故生怖———《客》第八集-第九集雜談,
    不是真愛,怎麼做到的?⽼公的命也不要了了。就為了⾃己的⼥兒。在⾯對災難性事件時,人類的各種糾結的情緒當然是允許存在的。⽽劇中的小姑娘人設太苛刻了。只是聽到一次媽媽的懷疑,就放棄對⾃己⺟親的信任。完全無視⾃己母親為她的付出。這種小孩,一般都出現在韓⽇的恐怖片⾥。同時側⾯反應,在韓國編劇心里。做母親是一件分毫不能出錯的職業。
  • 《我們與惡的距離》善,可以戰勝惡,愛,可以洗滌恨
    為什麼我們的愛離惡很近?離善很遠?最近兩岸最熱的話題,莫過於賈靜雯暌違十五年後接拍的臺灣公共電視犯罪心理類型劇集《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除了收視率創公視歷史新高外,豆瓣好評也高達9.4。
  • 那段歲月,愛存十分,恨留半分
    原本想就那樣一直默默愛著,就那樣一直淺淺念著,誰又曾想,心底會悄然滋生絲絲縷縷的恨意。恨相逢太早,遇見時,你我都是懵懂少年;恨青春年少,相守時,總以為時光很長;恨那個輕易放手的你,恨那個決絕轉身的自己。
  • 智者之愛進退有度,愚者之愛是喧鬧
    導語:智者不入愛河,愚者自甘墮落,遇你難做智者,甘願淪為愚者;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真正理智的人,絕對不會讓自己沉迷於愛情,從而為 情傷心,為情所累,而理智的逍遙於世間,但是世上的芸芸眾生,又有幾個能夠那麼理智呢?
  •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與惡其實沒有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個劇名。看劇之前,我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會覺得,劇名想說的是我們與那些惡性案件之間的距離,我們什麼時候可能會被傷害。但只要進入劇情,很快就會知道,劇名的實際意思是說,我們有多大可能會成為作惡的那個人,我們會不會傷害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