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夢茹 編輯/曹樂溪
關於虛擬偶像洛天依,網絡上有這樣兩則有趣的新聞:洛天依靠潛規則上位和洛天依吸毒。
看上去讓人啼笑皆非,一個用科技打造出來的虛擬形象,還能搞人際關係和吸上毒品?只能說「人」紅是非多,洛天依作為第一位中文虛擬偶像在國內的迅速走紅,自2012年進入中國市場後,接連在各大晚會上擔任演唱嘉賓,其中還上過兩次湖南衛視的大型晚會,並和楊鈺瑩同臺演出。
優美的歌聲,曼妙的身姿和舞步,加上大量的曝光讓洛天依的粉絲量大增。洛天依之後,大量虛擬偶像開始如法炮製:和洛天依同屬於上海禾念的言和、樂正綾,上海望乘的心華、章楚楚,咪咕的嗚喵和「麟&犀」組合等等,他們同樣擁有永遠年輕的容顏,和對粉絲24小時的陪伴。
其中「麟&犀」組合是中國移動旗下咪咕動漫和日本NTTNTT DOCOMO聯手打造的。中國血統的妹妹犀,和日本血統的姐姐麟,中日混搭的「紅藍姐妹」成為第一個跨國虛擬偶像組合,是否真的「心有靈犀」要靠創作者的悉心調教。
從日本製作公司拿授權,到自主研發技術,再到中日合作,大家紛紛試水,但虛擬偶像在中國能迎來真正的春天麼?
永遠年輕、24小時陪伴,
虛擬偶像比真實偶像更容易玩養成
虛擬偶像,本質上只是一個人聲模擬的音源庫產品。但對製造者而言,這些虛擬偶像是能夠令他們展現才華的明星;對於粉絲來說,則是集視聽於一身,甚至可以到店內買手辦的二次元偶像。
洛天依的走紅並非巧合。2012年,日本YAMAHA授權上海禾念VOCALOID,成為首個中文虛擬歌手運營商。當洛天依曼妙的身姿進入二次元受眾的視野,誰能抗拒這個生動活潑的形象呢?
對三次元人類來說,同樣是一次新的體驗:永遠年輕、唱跳俱佳、隨時陪伴,在電視上看動畫PV,在播放器裡聽歌,還可以到現場看演出,她們沒有明星架子,可以滿足受眾對偶像的所有幻想,最重要的是你還可以親自給她們寫歌,甚至為其創造新的人設,比如洛天依的「吃貨」屬性,並非官方設定而是粉絲賦予。
洛天依
與真人偶像一樣,洛天依能演戲、做演唱會和商演,也接廣告代言,當然就更不用提廣泛的周邊產品。人們都看到了虛擬偶像背後的巨大金礦,因此在洛天依走紅後,禾念又打造了言和、樂正綾,以及尚未出道的徵羽摩柯和墨清弦。另外,禾念還製作出了首位男性虛擬歌手「樂正龍牙」。
2015年底,虛擬偶像「零」現身PPTV《一唱成名》比賽直播現場,和真人歌手上演了一場「人機大戰」。「零」出場演唱《一唱成名》,支持率達到了70%,成為國內第一個在選秀節目上出現的虛擬偶像。
「零」
2016年底,初音未來在上海開了一場演唱會,當天,中國移動旗下咪咕動漫和日本NTT DOCOMO聯手打造的虛擬偶像「犀」也正式登上咪咕匯的舞臺。值得一提的是,「犀」和初音未來出自同一設計師KEI之手,可以說是同父異母。
「犀」第一次亮相在咪咕匯上,演唱了重新編曲的《星的綻放》,聲線和舞步都讓人眼前一亮。而讓人眼前一亮的不止是「犀」的正統血脈,她還有一個穿著紅色衣服的姐妹「麟」,這也是中日首次合作推出全新的虛擬偶像組合。日前媒體披露,「麟&犀」組合將於3月25日登上日本舞臺。
此外,北京福託科技的「星塵」,U家的夏語遙、 JOAN和OSCAR,迪聲軟體的餘嫋嫋、琴歌和胖哆啦,廈門優他動漫的嫣汐等等,各家都在打造獨具特色的虛擬偶像,試圖在熱潮下分得一杯羹。
從日本授權向品牌打造過渡:
「虛擬偶像」經紀公司誕生
據悉,「麟&犀」的成功誕生,最初源於Docomo與中國移動在 2011 年籤訂的合作協議,虛擬偶像的打造是這個協議的其中一環。Docomo此前還對外表示過,中國動畫市場規模的高速增長,吸引了這個中日合作虛擬偶像企劃的展開。
「麟&犀」
事實上在「麟&犀」之前,咪咕曾於2015年推出過另一虛擬偶像「嗚喵」,是咪咕旗下動漫《逆襲吧魔王》中的女主角,通過全息投影呈現,外形俏皮可愛。「大家好,我是嗚喵,讓我們一起播下虛擬偶像的種子.」成為咪咕在虛擬偶像領域的首次嘗試。
從現在「麟&犀」的建模上可以看出,相比咪咕以往的虛擬形象,她們更加完善。雖然這一對組合要在中日同時展開活動,但Docomo和咪咕也意識到,日本虛擬偶像和 2.5 次元偶像企劃已經隨處可見,環境比較成熟但接近飽和,最終「麟&犀」的發展主要還是會側重中國市場。
隨著虛擬偶像的興起,專門的經紀公司也在養成。上海望乘就是一家「虛擬偶像」運營經紀公司,以及技術提供方。2015年,其與上海評彈團的合作項目——評彈虛擬形象「叮咚」,將評彈藝術與「虛擬形象+全息投影科技」相結合,帶來一種富有潮流感的視覺體驗。另外,望乘也推出過一男性虛擬偶像「悅成」,其形象集「潮+撩」於一身。
「悅成」
與洛天依這種深度二次元開發相比,上海望乘CEO任力告訴娛樂資本論,他們更加注重虛擬偶像的商業性開發,即所謂的跨界或「突破次元壁」的合作。「沒有大眾市場買單的內容稱不上是有價值的IP。」
比如他們與咪咕合作打造過一個虛擬偶像「章楚楚」。出自漫畫《楚楚動仁》中的勵志女主,楚楚的特點是擁有傲人身材的「內衣女王」,所以公司開發這款偶像,似乎更多是為了通過「楚楚」發布新品時尚內衣或者服飾。任力告訴娛樂資本論,望乘目前利用最新的全息投影、MR技術等,注重於功能帶來的互動性。
洛天依的開發者禾念在起步早的優勢下,通過5年發展時間,已經組建了自己的「虛擬家族」。目前,禾念已經不再完全依賴於日本的授權模式,公司在洛天依之後,打造了純本土化的虛擬形象。值得注意的是,禾念還打造了旗下虛擬偶像的統一品牌—「Vsinger」。
洛天依&言和
與集團化的虛擬造星相匹配的是,虛擬偶像歌聲的合成軟體也逐漸興起。大多數虛擬偶像的聲音都是通過YAMAHA的VOCALOID引擎技術合成,但經過幾年發展和研究,國內也有不少公司開始自主研發歌聲合成軟體。
以廈門優他動漫公司為例,其開發了一款叫做MUTA的歌聲合成軟體,並打造出虛擬偶像「嫣汐」。另外嫋嫋是迪聲軟體自主研發的第一款歌聲合成軟體,餘嫋嫋、胖哆啦都是旗下虛擬偶像。北京福託科技則通過VOCALOID4打造了虛擬偶像「星塵」,臺灣飛天膠囊發布和運營了「VOICEMITH"。
「嫣汐」
中國虛擬偶像的土壤不夠肥沃?
也許需要三次元的反哺
虛擬偶像可以取代真人明星的地位嗎?或許當有一天,聽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切換聲音源,或者變換聲音源端的人物形象,虛擬偶像就成了區別於真人明星的另一種寄託。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虛擬偶像的打造更像是一個風口,吸引大家都湧現到這一領域,連真實的藝人經紀也開始打這方面的主意,比如原際畫在真人偶像出道之前,先通過虛擬形象亮相,並打造了專屬的漫畫。
顯然,虛擬偶像的模式已經成為一種被廣泛看好的經營手法。但除去一部分以此為噱頭的想法,國內的虛擬偶像環境仍然沒有那麼完善和樂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二次元文化氛圍是虛擬偶像發展的主要因素。國內的二次元還被定義在「亞文化」的序列,作為二次元細分板塊的虛擬偶像就更是小眾裡的小眾,受眾的認知度都還需要多花時間培養。
舉個例子, 雖然洛天依原創歌曲《普通Dicos》被李宇春在湖南衛視春晚上演唱過,也曾風靡一段時間,但她仍然沒有形成持續的影響力。比如後來的《追光使者》,號召力都還遠遠不夠,可見最初大眾的關注一方面是由於好奇,另一方面也有真實偶像的引流。
和真實偶像一樣,虛擬偶像需要有更多優質的作品來保持曝光度。像是「鼻祖」初音未來的誕生,既仰仗大量創作者的精力和才華的投入,同時也不乏「天時地利」的事件驅動。但國內基本沒有圍觀群眾投入到虛擬偶像的創作中,參與感稀缺,也讓虛擬偶像無法獲得更多人認同。
另外,技術上仍然存在一定難關。最早洛天依是日本YAMAHA授權了 VOCALOID引擎技術,但國內的運作仍然不夠完善。湖南衛視春晚洛天依和楊鈺瑩的合作,通過網絡直播可以放到滿天飛的洛天依,現場只能看到單個的投影形象。上文提到國內公司自主研發軟體,比如廈門優他動漫研發了歌聲合成軟體,但效果還有待提升。
楊鈺瑩和洛天依
受眾的調教,氛圍的營造、技術的提升、本土化的打造以及經營模式的開發,成為虛擬偶像造星的重中之重。
任力認為,在國內,受限與目前不成熟的商業版權管理以及二次元內容與大眾消費市場的脫節,國產的虛擬偶像不能照抄日本的「初音未來」模式。同時,應該在三次元消費中挖掘更多二次元文化的亮點。虛擬偶像不是畫一張圖、有一個聲音就可以解決的,更多應該注重其內容、指向和粉絲人群的一體化運營。
排版/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