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分享,《魯濱遜漂流記》,願你不孤獨

2020-12-24 雨中聽人黎說文

大家好,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最近你在讀什麼書呢?在百度百科中,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11月15日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

我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以及我對它的感悟,也有的版本譯作《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魯濱遜因船難而漂流到一個海島上,而後在海島上生活,然後第二十四年救下野人星期五,幫助發生內訌的船隻的船長奪回船隻,三十多年後重新回到英國的故事。這是我從小到大都很喜歡的一本書,小時候看,最吸引我的是魯濱遜克服重重困難,去打獵,養牲畜,種水稻小麥,做麵包等等,那時候覺得這類敘述非常有意思。

在上周我又重溫了一遍。吸引我的地方發生了變化,人是群體性動物,而魯濱遜一個人能在荒島生活這麼多年,需要超乎常人的毅力,或許是被動的,但我覺得更多是主動的。他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了堅持,不也是一種勇敢嗎?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時候孤獨是被動的,大部分人不喜歡孤獨,但不喜歡孤獨的人在面對孤獨時仍選擇了堅持,堅持到現在。沒有自暴自棄或者一了百了,這也是一種勇敢。是你嗎?如果你是這樣的,那麼你是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但如果可以,我更祝願你不感到孤獨。

我的另一點感悟,魯濱遜喜歡航海,但他就是在航海過程中發生意外,流落荒島。航海是他的夢想,流落荒島是他面對的現實。小時候看覺得他很慘,現在看仍然覺得他很慘。但是不同的是,讀這本書,小時候的我是旁觀者,只會思考他愛航海,卻因為航海流落到這境地,他會後悔嗎?他還會愛航海嗎?而現在的我讀這本書,就像在讀自己。夢想與現實之間,仿佛存在一道鴻溝。願你我永懷赤子之心,永遠不會覺得夢想是個可笑的詞。

在追求夢想路上,除了「現實」我們還有一個強大的敵人,那就是「時間」。我們除了與現實鬥爭,還要與時間賽跑,是不是很難?那你選擇了什麼樣的路呢?是放棄還是堅持?亦或者其他。如果你是一名學生,還未真正進入社會,可能我們可以踏踏實實充實自己的時間,只有在學校的日子而已,畢業進入社會,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充實自己的時間就很少了。你留在學校的日子還剩多少天呢?無論多少天,它都能讓一個人成長,也能讓一個人墮落。你得自己選。

以上就是我關於《魯濱遜漂流記》的分享,謝謝!

相關焦點

  • 魯濱遜漂流記的主人公是誰 魯濱遜漂流記的主人公
    《魯濱遜漂流記》的主人公是魯賓遜·克魯索。魯濱遜在一次航行中船隻失事,流落荒島28年時間;在這期間,魯濱遜在荒島上建設家園,過著完全與世隔絕的生活;後來魯濱遜設法救出當地土著居民 "星期五",兩人成為生死之交;二十八年後,魯濱遜和"星期五"搭乘船重返英國。
  •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分享
    記得剛懂事那陣子,我讀了一本名叫《魯濱遜漂流記》的書。「魯濱遜」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名字,就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他從小就幻想著能雲遊四海,在一次航海中,風浪把他捲入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在如此困境下,他以超強的毅力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生存了整整二十八年!這讓我明白很多,遇到困難哭沒有用,只有堅強地面對,才能戰勝困難,遇到事情不能慌張,要沉著冷靜。
  • 《魯濱遜漂流記》在逆境中生存
    《魯濱遜漂流記》是改編自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同名小說,喬治米勒執導,皮爾斯·布魯斯南、波利·沃克等主演的劇情片。經典電影不僅是因為其中人物的表演真實而富有情感,以及劇情精彩,才被當作是經典的,更多的是這些經典的電影中表現出來的人性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 靈魂漂流記——你沒讀懂的《魯濱遜漂流記》
    別人說這是一部名著,就買了書去看,看完沒覺得有多大的思想意義,只記下了本書中最精彩的部分——魯濱遜和一個叫「星期五的」黑人在荒島上開荒生存的那段傳奇經歷。 不關注靈魂的閱讀者都喜歡在故事中獵奇,看的時候精彩入勝,看完了,就完了,過段時間,故事也就忘了,又被另外的新奇故事取代了。當年的我就是一個這樣的閱讀者。
  • 《魯濱遜漂流記》:他孤獨、冷血,獨愛錢,力證資本的背後是貪婪
    《魯濱遜漂流記》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但是故事的開頭和結尾並不相同。魯濱遜的現實原型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他於1676年出生於蘇格蘭一個鞋匠家庭,青年時做了海員。1704年12月,當船行駛到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時,由於他和和船長發生了一些爭執,於是被拋棄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這個島叫馬薩捷爾島。
  • 《魯濱遜漂流記》的真實版本
    🎨《丹尼爾·笛福肖像》1719 年 4 月 25 日他的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
  • 與《魯濱遜漂流記》相比,這部韓國「漂流」電影更撩人
    單純做一個以動物為主角的《魯濱遜漂流記》,並未打動廣大影迷的興趣。孤島上動物定期舉辦戰利品分享會,他們互相分享自己的水果零食,這是分享;在海上迎來大風暴時,魯濱遜不顧自身安危奮力抓住要掉下船的小狗安利斯,這是要與動物和諧相處;魯濱遜和小動物們共同創造treehouse,一起搬木板裝管道,這是勞動最光榮
  • 【福利】國慶假期,看《魯濱遜漂流記》電影咯!!!
    3D動畫大片《魯濱遜漂流記》《魯濱遜漂流記》觀影券記得分享給大家,機會更大哦!!《魯濱遜漂流記》精彩預告!在一個孤零零的荒島上,住著一群相親相愛的小動物們: 有擅長學舌又敢於冒險的鸚鵡麥克,老花眼卻又貪吃的山羊老伯,愛吃菠蘿的可愛刺蝟等等,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只有鸚鵡麥克對未知的世界滿懷熱情。
  • 自由意志下的魯濱遜精神——讀笛福《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作為笛福的重要代表作品,是現實主義小說的典範,在小說發展史上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憑藉《魯濱遜漂流記》裡詮釋的魯濱遜式精神,笛福顫慄了西方文學界。伍爾夫曾對《魯濱遜漂流記》發表過這樣的評論:「這本書的偉大名聲,給它的作者帶來了某種不公正的待遇,在它給了他(笛福)一種無名的榮譽的同時,它也掩蓋了這樣一個事實:他又是一些其他作品的作者。」《魯濱遜漂流記》作為笛福留給文學界的重要代表作品,其影響可謂是持久且深遠的。後世學者們就魯濱遜式精神不斷地進行探討,指出笛福通過《魯濱遜漂流記》闡明了個體的自我性。
  • 讀書手抄報內容: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又譯作魯賓遜漂流記,直譯作魯賓遜·克魯索)是一本由丹尼爾·笛福59歲時所著的第一部小說,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這本小說被認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記形式寫成的小說,享有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的頭銜。  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
  • 荒島求生的《魯濱遜漂流記》原來還暗藏哲學思考
    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國外經典閱讀名著《魯濱遜漂流記》,他的創作者是生活在18世紀的英國歐洲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說起笛福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說起他的代表作《魯濱遜漂流記》,幾乎人人都聽過、看過或者了解過這本書。
  • 國外名著《魯濱遜漂流記》,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
    《魯濱遜漂流記》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部世界名著。它是18世紀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作為一本冒險遊歷小說,描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一次次的歷險經歷,一經發行便風靡全球。18世紀英國著名詩人和評論家科爾律治曾認為:「《魯濱遜漂流記》體現了人類的普遍性。」
  •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真是太勵志了~
    最近,我讀了英國作家笛福的作品《魯濱遜漂流記》,讓我受益匪淺。《魯濱遜漂流記》主要講述了一個人徵服自然並拯救自己的故事。《魯濱遜漂流記》航行時,船在南美洲的一個荒島附近的巖石上,船壞了,所有的水手和乘客都淹死了,只有魯濱遜倖免於難。海浪把他卷到了岸上,克魯索開始了他28年的冒險。
  • 戰勝困難、走出困境:學習《魯濱遜漂流記》,看看困境中的魯濱遜
    人的一生不可能風平浪靜,有時突發的事情會使人陷入十分危險的境地。那麼,面對困難和困境,我們該如何戰勝困難、走出困境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魯濱遜漂流記(節選)》,來一起看看困境中的魯濱遜是怎麼做的。以寫政論和諷刺詩著稱,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其他小說有《辛格頓船長》《摩爾·弗蘭德斯》《大疫年日記》等。
  • 國外名著導讀,荒島求生作品推薦《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大家應該都讀過,沒讀過的也應該有所耳聞,作為歐美國家《西遊記》一樣的存在,好多都是被中小學老師安利的,小編這就帶大家重溫這部經典。1《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在18世紀創作完成的。
  • 陪你看電影――魯濱遜漂流記
    按照計劃今天去看電影《魯濱遜漂流記》,故事完全跟書本上的不同。一群生活在孤島上的小動物,萌萌噠形象,加上搞笑的話語,這一切都是小朋友們特別喜歡的,鸚鵡的炫麗色彩更加修飾著畫面感,3D的立體感又讓你時不時的伸手去接住迎面而來的樹葉,或者是被突然伸到眼前的蜥蜴舌頭嚇一大跳。
  • 六年級課外必讀《魯濱遜漂流記》閱讀指導課教案
    一、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和交流,使學生了解《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內容,並能從魯濱遜的身上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習他的頑強與樂觀精神。2.學會由表及裡的閱讀順序,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3.以一篇帶多篇,激發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確立正確的閱讀思想,讓讀書成為自己的生二、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1、今天這節課,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共讀一本書,一本名著,它就是《魯濱遜漂流記》。2、我看同學都把書帶來了,這本書你讀了嗎?3、我隨便問一問啊,你都是什麼時間讀的課外書?每天都讀嗎?
  • 魯濱遜漂流記:製造「經典」,被「文化帝國」內化的類型小說先驅
    雖然當前中小學的講解以讚揚不屈不撓、自立自強為主,但不妨礙近些年海外和中國以後殖民主義、後現代主義批判《魯濱遜漂流記》的殖民性、文化帝國主義性。但究其創作根源,《魯濱遜漂流記》只是一部成功的流行小說,並不是一部嚴肅創製的文學作品。用在嚴肅文學的文誅筆伐,似乎是"打擊對象錯誤"。
  • 《魯濱遜漂流記》手抄報素材,帶著手抄報和我一起走進經典名著
    「有了這個公眾號,從此手抄報作業再也不用愁」【手抄報模板圖片】【文字素材參考】01《魯濱遜漂流記》內容簡介英國青年魯濱遜從小喜歡航海,曾三次離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他從絕望的縫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啟示,性格堅強的魯濱遜在島上獨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圈養牲畜,生產水稻和小麥,年復一年與孤獨為伴,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聖經》成為他的精神支柱,憑著驚人的毅力和頑強不息的勞動,他蓋起了房子,收穫穀物,馴養山羊,用獸皮製作衣物。他曾與野獸鬥智,也曾與吃人肉的野人鬥勇。後來他搭救了一個土人,稱他為「星期五」,把他收作僕人。
  • 《魯濱遜漂流記》三百周年 小說原型原來是個臭名昭著的海盜
    三個世紀前,也就是1719年4月25日,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的代表作《魯濱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首次印刷問世。《魯濱遜漂流記》,1719年第一版笛福的作品被改編成很多版本的電視劇和電影,這部小說對今天的讀者來說仍然是經典之作。然而,很少有讀者了解《魯濱遜漂流記》故事主人翁的原型是一個真實的漂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