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動畫時會開倍速,跳OP、ED嗎?開倍速有哪些利弊?

2021-02-07 動畫瘋人院

看動畫還能開倍速?

一位看動畫多年的老二次元表示發現了新大陸,並在在動態中分享自己的震驚、喜悅和心得。

沒曾想,這樣一條動態卻一石激起千層浪,在評論區引發了激烈探討。

很多人認為開倍速會嚴重破壞動畫應有的演出效果,還給人一種「為看而看」的感覺。

有人提出開倍速會浪費聲優的演技和bgm。

還有人認為,既然開了倍速,覺得這部動畫沒有內容,那還不如棄番,去看其它作品。

也有人表示,自己很早就開倍速了,開倍速是為了提高信息密度。

一些人還總結出了自己開倍速的心得。

動態發布者本人則表示,漫畫、書籍之類的媒介都可以自行調整觀看速度,動畫、電影、電視劇這些影像類媒介,卻只能按照設定好的速度觀看。

大多數觀眾看動畫都是圖開心,而開倍速就是一種讓觀眾自行調整閱讀/觀看節奏的方式。那些冗長的廢話、意識流表現和晦澀的暗示,正常速度看可能會因太過枯燥而棄番,跳進度則會導致故事斷層,開倍速可以幫助自己度過這些「棄坑點」,獲得更愉快的觀看體驗。

以上確實是開倍速的好處。

那麼,開倍速看動畫,到底對體驗有沒有影響?又有哪些影響?

01時間——動畫語言的根本條件

動畫是一門時間與空間交匯互動的藝術,動畫本體就是對時間與空間的創造性把握。

很顯然,開倍速會對動畫本身的時間造成影響。接下來我們要從動畫本體出發解釋其原因。

實驗動畫大師諾曼·麥克拉倫(Norman McLaren)對動畫的定義是:

「動畫不是能動起來的畫的藝術,而是畫出來的動的藝術。在每幀之間發生的事情,要比各幀上存在的東西更重要。因此,動畫是把控幀與幀之間無形空隙的藝術。」

在他看來,幀與幀之間的信息比幀本身的信息更為重要。

如何理解上面的話?什麼是幀與幀之間的信息?什麼又是幀本身的信息?

動畫視覺形式的特徵由三個基本因素構成,它們分別是造型符號、運動狀態和維繫二者的技術機制(技術機制暫且不論)。

造型符號,就是每個單獨幀上呈現的畫面中的圖形符號,這些符號可以傳達出具體或抽象的意義。我們看到的一張張靜止的圖畫中的信息,例如獨特的人物造型、唯美的背景,就是幀本身的信息。

運動狀態,即運動變化,它是動畫本體形態最重要的標誌,符號位置的變化(位移)與形狀的變化方式(變形)是表達意義的關鍵,也是幀與幀之間的信息。

動畫被稱為「賦予生命的藝術」,它通過一系列動態圖形之間的關係創造象徵性的生命形式。

正是各種運動變化為靜止的圖形賦予更深的意義,讓性格單一的角色具有了身份、複雜的人格和鮮活的生命。

運動變化需要在時間中展開,需要對時間的認知把握與分配。

快與慢、加速與減速、延時與停頓等,都要根據表達意義的需求來設計,通過時間的合理分配、距離的恰當布局,才能體現運動力度、空間關係等,實現意義的表達。

一言概之,時間是動畫語言描述意義的基本條件。

開倍速,就是只關注各幀上圖形符號傳達的信息,卻打亂了時間,影響幀與幀之間、運動變化產生的信息的行為。

此圖為2倍速錄製

慢速凝重的動作和表情變化被加速後會get不到原有情緒,快慢的對比效果減弱,正常的步行、奔跑會因加速變得滑稽可笑,動畫師對動作的幅度、距離、節奏的處理也會因此被影響。對於講究「緩慢」、「停滯」、「悠哉」的時間體驗的閒適日常系作品,應有的觀看效果更是會被嚴重破壞。

此外,就算只關注幀本身的信息,一些通過閃回快速掠過的細節,也會更難注意到。

02聲音——視聽語言的重要組成

很多年前,我上學時半夜用MP4偷看《AIR》,身邊沒有耳機,被父母發現的我就全程靜音看到最終話,猛男落淚。

顯然,即使把聲音完全消除,僅憑畫面和字幕,《AIR》這部作品也深深打動了我。但能達到這種程度的動畫還是少數,靜音看番和開聲音看番是兩種體驗。

電影的聲音……不僅加強,而且數倍地放大影像的效果。——黑澤明

動畫也是如此。動畫中的聲音主要有三類:臺詞、音效和背景音樂。它們都具有動態性,和影像一樣依賴於時間的流動,通過在時間中的運動體現價值。

這些聲音有著補充畫面信息、烘託視覺影像、增強視聽感染力的作用,靜音和倍速則會抹除和破壞這些音聲原有的效果。

動畫中的臺詞主要由聲優配音,觀看外國動畫時還要搭配字幕來理解臺詞。優秀的配音能展現角色內心的細微情感變化,一句簡單的「好,我明白了」,因不同的語調、停頓、抑揚、頓挫,能給人驚訝、失落、高興、悲傷、憤怒等不同感受,不同方言、口音的配音也是體現角色個性的手段。

可以說,聲優是用聲音為角色賦予生命的職業。在一些畫面過於貧窮的低成本動畫中,聲優甚至是塑造角色形象的主要手段。

音效可以營造氣氛,同時表現空間感和真實感。鐘錶緩慢或快速的滴答聲、微風拂過樹葉的蕭瑟聲、輪胎與地面的摩擦聲、主角的心跳聲、身後傳來的腳步聲……即使是同樣的事物,不同的音效也能表現出截然相反的感受。

音樂能渲染情緒、刻畫心理,既可以強化畫面已有的情緒,例如決鬥時刻熱血激昂的音樂,也能通過對立與畫面內容形成反差,比如為令人髮指的暴行配上寧靜舒緩的音樂。沒有這些音樂,觀眾很難體會到其中的反差和創作者的意圖。

03各取所需的個人選擇

如果沒有外力逼迫的因素,那麼當一部動畫令觀眾產生開倍速的想法時,這部動畫對這位觀眾而言是比較失敗的。

開倍速必然會對觀感造成影響,雖然從客觀角度或者作品中心論來看,這種影響破壞了創作者的意圖,打亂了演出效果。

但從觀眾角度、讀者中心論來看,如果只關注劇情本身,不太在意故事之外的東西,這種影響或許會更好,因為我們可以將其調整到與自己適配的頻道。

就我個人而言,幾乎不會開倍速看動畫,除非有不可抗力需要快速看完不喜歡的作品。正常情況下,不喜歡的作品會選擇直接棄番。

同時,作為一名漫評寫作者,我需要儘可能體會創作者的意圖,了解作品的本來面目,從而給出儘可能客觀的評價。當然,評價必然會摻雜一定主觀想法,但如果一開始就是在倍速情況下看動畫,那麼評價的源頭就已經是非客觀的,這是需要極力避免的。

最後,開倍速、靜音、拉進度條還有跳OP、ED(可以在B站動畫OP結束處,看到各種關於跳不跳OP的爭論),這些行為都只是一種個人選擇,只要不影響他人,沒必要上綱上線地指責。

只是,這些選擇被公之於眾後,做法不同的人看到,可能會感到喜歡的作品(或者是自己喜歡的動畫本體)受到冒犯,產生不快,這也是人之常情,互相體諒即可。

相關焦點

  • 你看動畫時會開倍速,跳OP、ED嗎?談談看動畫開倍速的利與弊
    有人提出開倍速會浪費聲優的演技和bgm。那些冗長的廢話、意識流表現和晦澀的暗示,正常速度看可能會因太過枯燥而棄番,跳進度則會導致故事斷層,開倍速可以幫助自己度過這些「棄坑點」,獲得更愉快的觀看體驗。以上確實是開倍速的好處。那麼,開倍速看動畫,到底對體驗有沒有影響?又有哪些影響?
  • 二倍速不夠使,現在追劇都要三倍速了?
    對於當下年輕人來說,追劇、追綜藝開倍速已經成了標配。而且,二倍速似乎都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不少視頻網站還推出了三倍速。  有網友感嘆,這屆觀眾為啥離不開倍速?這樣做到底是節省時間還是浪費時間?  比如平時太忙,追劇也要趕時間,三倍速;有追劇強迫症,起了頭就要追完很痛苦,三倍速;N刷老劇,熟知劇情,只用來回味,三倍速……  除此之外,三倍速還常常用來跳廣告。當前,很多電視劇和綜藝進行網絡播出時,除了片頭片尾的廣告,還有中間小劇場、植入、口播等各種類型的廣告。當影響觀看體驗時,很多人便會選擇三倍速。
  • 一倍速二倍速三倍速來回切換,是我本人了
    現在誇一部劇或綜藝好看是:「這劇挺不錯的,我都沒開倍速播放。」 倍速播放,是近幾年視頻網站新開發的一個功能。
  • 二倍速追劇是什麼梗? 「倍速」播放成年輕人追劇的「標配」
    「倍速」播放成年輕人追劇的「標配」   二倍速追劇是什麼梗   現在的電視劇動輒50集,劇情拖沓,劇集長,對於快節奏的都市年輕人來說很不適應,於是很多觀眾追劇都會選擇二倍速,就是加快電視劇播放的進度,可以省去很多時間。   「當代年輕人時間有多緊張?看個劇都要開二倍速。」近日,一位網友在微博上發出這樣的感嘆。
  • 這5部「徹頭徹尾」的爛劇,我開2倍速也看不下去,別說你全看了
    這5部「徹頭徹尾」的爛劇,我開2倍速也看不下去,別說你全看了!第1部:《那江煙花那江雨》由吳佳怡、趙弈欽、韓玖諾等人主演的這部劇,確實是「徹頭徹尾」的爛劇,不僅是演員演技差勁,劇情爛俗,服化道水準一般,甚至還是一部「抄襲劇」,據說是抄襲了《如懿傳》,所以說,真的讓人開2倍速也看不下去,而這部劇目前的評分,也是2020年所有帶評分的劇中
  • 從「二倍速」到「三倍速」 追劇觀眾越來越著急怎麼辦
    從表面上看,現在倍速追劇越來越受歡迎。可實際上,很多人是迫於無奈才按下加速鍵的。比如有觀眾在某視頻網站追古裝劇《上陽賦》,但其中一些劇情特別「雞肋」,追則感到牽強和浪費時間,不追又無法割捨某個讓人上頭的角色,最後只好「三倍速」看完不喜歡的劇情。劇情注水、節奏拖沓、演員表演糟糕或語速過慢等,被網友歸納為開啟倍速的最常見場景。
  • 七八十集電視劇太「慢」了,你追劇用倍速嗎?
    網絡配圖國產劇和綜藝是倍速播放「最愛」,年輕觀眾為節約時間、融入社交會選擇快速觀劇;劇集上限或將成為硬性政策要求。一對俊男靚女正情意綿綿地互吐心聲,你儂我儂地糾纏不清……對不起,屏幕這邊的觀眾已經耐不住性子,直接選了「倍速2.0」,鏡頭切換加快,演員像木偶,臺詞說得像機器人,但是並沒有影響觀眾理解劇情。
  • 為何倍速看劇成常態?上海電視節評委鄭曉龍:倍速看劇不如別看
    隨著生活節奏路的不斷加快,不知從何時起倍速看劇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而且隨著短視頻的火爆崛起,更有一大部分人演變成了短視頻追劇黨,光靠娛樂大V們發布的視頻片段或者劇集解說追劇,既節省了時間,又能看到劇中最精華的情節。在第26屆上海電視節評委見面會上,評委會主席鄭曉龍對倍速看劇模式表示不理解,「那你何必看它呢?看劇情大綱不就行了。」
  • 看了這些影視劇,不由得感嘆,幸好可以二倍速
    為什麼有的影視劇就不得不開二倍速,才能看得完?影視劇良莠不齊是很正常的現象。那些耐看的、經典的影視劇不僅不會快進,而且還會重複觀看。而有一些,不知道大家都會不會用二倍速來觀看的。 一、《愛我就別想太多》 先不說劇,來看看演員陣容。陳建斌、潘粵明、李一桐主演。
  • 看動畫時的 6 大禁忌!
    經常被透一臉,結果真正觀看的時候心情總是波瀾不驚,「看動畫」反而成為了一種過場。因此不要輕易劇透、被劇透、自找劇透哦!當然,雷劇另算,避雷有理。2.跳過op/ed有的番一集才十幾二十分鐘,前情提要+op有五六分鐘,ed+下集預告再有五六分鐘,正片一共不到十來分鐘,嗯,可沒有點名《畫江湖之不良人》,絕對沒有。
  • 三倍速追劇模式開啟 到底是省時間還是費時間?
    「《山海情》有多好看?我用原倍速看的。」誰能想到,在今天,不用倍速鍵已經成為對一部劇最大的褒獎。對於當下年輕人來說,追劇、追綜藝開倍速已經成了標配。而且,二倍速似乎都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不少視頻網站還推出了三倍速。有網友感嘆,這屆觀眾為啥離不開倍速?這樣做到底是節省時間還是浪費時間?
  • 【天呢】舞蹈可以這麼跳!2倍速來了
    整齊劃一、霸氣十足的刀群舞早已成為唱跳組合的基本條件,愛豆們可以打造完美的舞蹈。而這已不能滿足藝能節目的要求,2倍速舞蹈成為現在的大勢😱位於地下三層的人氣節目《一周的偶像》發明了2倍速舞蹈💃參加節目的愛豆接受的重要試煉,高強度的練習誒😂除了上周偶必備的隨機舞蹈『訓練』,2倍速舞蹈開啟了新篇章,來自地下三層地獄式魔鬼訓練,生存的必備條件:微笑享受2倍速!
  • 倍速看劇,就是「浮躁、膚淺」?
    澎湃評論員 李勤餘不知從何時起,中國電視劇裡的人物都成了「閃電俠」。
  • 被玩壞的op和ed:這些魔性的動畫神曲,你或許有所耳聞
    op:opening,指動畫的片頭曲;ed:ending,特指片尾曲。作為一集動畫的片頭和收尾,地位同樣地重要。在國產動畫中,不知道什麼時候颳起了一陣「妖風」,官方帶頭,將自己的op、ed變得充滿不尋常的氣息:或沙雕、或洗腦、或鬼畜,就算本身歌曲正常,也照樣在某幾集忽然風格突變。簡言之,可稱之為特立獨行。
  • 那些用op騙了我們的動畫
    很多時候我們看op大概就能知道一部動畫是什麼類型的,甚至能在op中找到主要的劇情和人物關係,但是有的恰恰相反,op或ed完全跟劇情沒有關係,或者op中出現的畫面動畫中根本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op欺詐」,那麼有哪些存在op欺詐的動畫呢。
  • 千萬不要談2倍速戀愛.
    開著二倍速看一部記不住的電視劇。透支著胃,消磨著時間。逐漸地,很多人都把「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當作至理名言。可是,世間萬物並不都是越快越好。湯,只有熬得久了才有味道。戀愛,只有慢慢地談才有未來。很多時候倍速確實可以讓人們跳過無聊冗長的情節,更直接暢快地享受到直接的快感。但是在感情中如果一味地追求刺激,新鮮和速度,往往保質期都會變得很短。你自認為,可以靠著心動和激情更快更好地到達終點。
  • 「二倍速」追劇溜到飛起!你知道「追劇」用英語怎麼說嗎?
    看個劇都要開二倍速。」引發了大家的討論,並且被頂上了熱搜...甚至還有網友抱怨:不是我們年輕人偏要開二倍速,那是因為視頻網站沒有三倍速。但愛看劇的小U可不想錯過任何一部好劇所以不開二倍速的話真的追不上啊!!!
  • 男星當爸的年齡,薛之謙35歲,林雨申34歲,而他仿佛開了倍速
    不過到現在也已經有很多當紅男明星已經結婚當爸了,那現在就來看看他們當爸的年齡吧。不過現實中薛之謙的感情生活還是很美好的,他一共結了兩次婚,但對方都是高磊鑫,並且在復婚後也很快傳來有了孩子的消息,而薛之謙正式當上爸爸也已經35歲了,算是一個很成熟的年齡了。
  • 為什麼年輕人看劇都用倍速
    現如今,大多數視頻平臺不僅配備了「倍速播放」的功能,還提供從慢速0.5到正常速度、2倍速,甚至還有「只看TA」的多樣化播放選擇。拿著平板電腦開著倍速播放,一晚上刷完十集二十集,第二天聲稱「看完」、交流劇情已經成為年輕人生活的標配。
  • 開了倍速的婚姻如何經營,《這就是生活》今晚開播,聊聊「婚商」
    比如「情商」的分支下,談戀愛有「愛商」,工作有「職商」,婚姻的經營需要「婚商」。都說不同於戀愛,婚姻是兩個人過往所有的相融,是兩個家庭、兩個不同背景的相互滲透。可若男女雙方的情感進程、婚姻生活進程倍速推進,從相愛、相守到升級為父母的磨合期太短,情況會怎樣?今晚(12月9日)開播的都市情感劇《這就是生活》,便以一個開了倍速的小家為原點,講述一場「輕熟父母」在人生中的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