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集電視劇太「慢」了,你追劇用倍速嗎?

2021-01-10 人民日報

網絡配圖

國產劇和綜藝是倍速播放「最愛」,年輕觀眾為節約時間、融入社交會選擇快速觀劇;劇集上限或將成為硬性政策要求。

一對俊男靚女正情意綿綿地互吐心聲,你儂我儂地糾纏不清……對不起,屏幕這邊的觀眾已經耐不住性子,直接選了「倍速2.0」,鏡頭切換加快,演員像木偶,臺詞說得像機器人,但是並沒有影響觀眾理解劇情。

即使是像《長安十二時辰》這樣精緻的劇集,也沒有阻擋部分觀眾按下倍速的手指,更不用說其他拖泥帶水,動輒六七十集的劇了。

現如今,大多數視頻平臺不僅配備了「倍速播放」的功能,還提供從慢速0.5到正常速度、2倍速,甚至還有「只看TA」的多樣化播放選擇。

拿著平板電腦開著倍速播放,一晚上刷完十集二十集,第二天聲稱「看完」、交流劇情已經成為年輕人生活的標配。

新京報調查發現,在214位18到40歲年齡段的受訪觀眾群裡,平時使用倍速觀看視頻的接近七成(67.38%);國產劇和綜藝是使用倍速播放最頻繁的視頻內容類別;視頻節目內容注水和私人時間減少是他們採用倍速播放的兩大主要原因;對倍速播放,他們大多持肯定態度,認為這一功能讓用戶的選擇更多元更自由。

國產劇和綜藝是倍速播放常客

在網際網路還沒有那麼普及的年代,觀眾在什麼時間段能看到什麼節目都是由電視臺決定。觀眾如果不喜歡,只能選擇換臺或關機不看。而隨著視頻平臺的興起,用戶在這方面的決定權越來越大,甚至可以自行決定用什麼樣的速度播放內容。目前,騰訊、愛奇藝、優酷等幾大視頻平臺都為用戶提供了多種播放方式的選項:正常速度播放之外,還有慢速的0.5倍、0.75倍,快速的1.25倍、1.5倍和2倍,以及為粉絲族群定製的「只看TA」。

調查顯示,在18到40歲年齡段的受訪觀眾群裡,將近七成(67.38%)會在觀看視頻節目時使用倍速播放的功能。其中,快速播放(1.25倍、1.5倍、2倍)和正常速度播放是使用頻次最多的兩項,其次是「只看TA」,慢速播放(0.5倍、0.75倍)使用最少。在「更願意選擇倍速播放觀看的內容」中,國產劇的得票數一馬當先,綜藝節目緊隨其後,韓劇、日劇、美劇的得票數依次遞減。

「只看TA」是視頻平臺為粉絲量身定製的功能。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選擇節目裡某位明星的戲份觀看,從而跳過不感興趣的部分。這樣的功能堪稱高效省時的追星利器,深受粉絲觀眾群的青睞。

顧偉是好幾個視頻網站的VIP會員,對每一種播放功能都使用過,但的確是快速播放和正常速度播放使用得比較多。「這些功能都用過,好奇嘛。我喜歡看一些國外的原版電影和劇,聽力又沒那麼牛,美劇英劇美國電影都平蹚不了,得配合字幕看。這當然得用正常速度播放,用慢速的話,聲音會很怪。但如果看國產劇和綜藝,我一般會開個1.25倍或1.5倍速,一點不影響理解劇情。」顧偉說,慢速播放功能他也用過。「比較早之前了,看到有個公眾號寫周星馳在83版《射鵰英雄傳》裡跑龍套,我就專門在那一集的那個時間點慢速播放,就為看龍套周星馳。畢竟平臺也不可能為了這麼點龍套戲份出一個『只看周星馳』啊。」

自稱「飯圈少女」的小涵告訴記者,暑期追《親愛的,熱愛的》,她和朋友就選擇了「只看胡一天」。小涵也用過0.5倍的慢速播放,「《偶像練習生》的時候,那麼多人一起在臺上表演,喜歡的愛豆又不在前排C位,節目的剪輯節奏還很快,只能開慢速找他的鏡頭。」

八九十集體量,年輕人真沒時間看

1 內容注水

「一句話證明你有多閒?看劇居然不用倍速!」這雖然是網絡上的一個段子,但也從側面說明現在的劇集內容注水、劇情拖沓。現在的電視劇動輒40集起,70集也常見,90集不是夢,30集只能算是小體量。痴迷周迅的李楓,在周迅主演的《如懿傳》開播時滿懷期待,結果發現鏡頭推進「慢」得看不下去,一看總集數有87集之巨,他又不喜歡用倍速,追了兩集後棄劇。

事實上,集數多少從來不是產出高品質劇集的必要條件。經典的86版《西遊記》才25集、87版《紅樓夢》36集,2017年的爆款劇集、豆瓣評分9.0的《白夜追兇》,也不過32集。

一位電視劇製作公司的從業者告訴新京報,很多「大劇」其實並不需要那麼多集才能講完故事,只是參與製作的各方出於盈利的考慮願意把集數抻多。在創作階段讓編劇加一些無關緊要的過場戲,讓敘事節奏慢下來;在播出時,增加前情回顧,以縮減單集實際時長、增加總集數。因為電視劇大多是以集為單位定價出售的,演員也以集為單位計算片酬,集數的增加可以讓劇方和演員都獲益;對電視臺來說,集數增加意味著插播廣告的空間更大,同樣增加了收益。各方都得利,只有觀眾的利益受到了損害。

作為主管部門的廣電總局已經注意到了目前國產劇「注水」嚴重的情況。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聶辰席7月3日調研時強調,「針對注水劇、宮鬥劇、翻拍劇、演員高片酬等問題,深入挖掘瓶頸癥結,始終保持高壓」。9月初,業內有消息稱廣電總局正在研究應對措施並徵求意見,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作出規定,上限為40集。有頭部影視劇製作公司的人士向記者證實,的確收到了相關的徵求意見。

在公關公司任職的李佳表示,她現在看國產劇開1.5倍速是標配,有時也開2倍速。「因為真的很慢!一集可以講完的內容非要用3集。整體節奏慢,對白的語速也很慢。慢到什麼程度呢?反正我開1.5倍速之後,感覺演員說話變正常了,劇情也變流暢了。不是說不能慢,慢得要有道理吧,為了拖長時間故意慢,觀眾也不傻。」李佳承認,有少數國產劇是不能開倍速的,尤其是一些經典老劇,很多情節都值得反覆回味。

2 節省時間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讓個人時間被擠壓得越來越碎片化。很多年輕人,只能抽零碎的時間用倍速看視頻。另外,倍速也給那些沒時間但又需靠攏網絡熱點話題的職場人士提供了便利。

吳冬亮是會計師,他感慨工作太滿,自己想看的內容太多但自由支配的時間太少,觀劇「需要合理安排時間,區別對待。比如感興趣的美劇、英劇,當然要留充裕的時間來看。但我還喜歡網絡小說呢,小說IP改編成的國產劇,我既有興趣又怕踩雷,就先用2倍速看兩集試試,上下班的地鐵上看一下就能知道是什麼水平。」

Ivy從事商務工作,經常飛到不同的城市出差。她很多時候都是在機場候機的時候看看劇,當然用的是2倍速。對她來說,看劇是維繫職場關係的一種方式。「要在同事同行間維繫良好的職場社交關係,就不能不合群。尋找共同話題變得必不可少。熱門劇集就是這種可以成為共同話題的談資。我需要快速了解這部劇的大概內容、大家討論的熱點,和大家有得聊就行了。」她透露,在倍速刷劇時多次想過,遇到精彩的地方回頭找時間用正常速度重新看,但從來沒有實施過,「回頭就忘了,其實也沒什麼值得再看一遍的。」

用戶和製作者尊重是相互的

針對「如何看待倍速看節目/看劇這個功能」的調查結果顯示,認為該功能「讓用戶有更多的選擇,挺好的」超過半數(57.45%);認為「無所謂對錯,存在即合理」的佔38.3%;有4.26%的被調查者認為倍速播放對內容創作者不夠尊重。

事實上,「對內容創作者不尊重」和「讓年輕人失去耐心」,是近年來網上批評「倍速播放」的主要論調。不過,在已經習慣使用倍速播放功能的年輕人看來,這樣的批評站不住腳。李佳就表示,倍速觀劇本質上跟拉進度條快進沒什麼區別,是很私人的選擇,不會影響到其他人,也並非不尊重創作者。「尊重是相互的,如果創作者足夠尊重觀眾的話,應該拍出讓觀眾不捨得用倍速播放觀看的高水平作品。」她也不認為倍速播放會讓年輕人失去耐心,「坦白說有的劇要是沒有倍速播放的選項,我才會真的沒有耐心」。

曾在某視頻網站從事過相關技術工作的吳迪認為:「技術本身沒有對錯。如果認為觀眾缺乏耐心,我覺得應該反思內容創作是否出了問題,而不是把問題歸咎到技術上。」據吳迪介紹,倍速播放起初並不是為了觀劇量身打造的功能,早期更多地被用於學習視頻和音頻課件。尤其複習已經學過的視頻課件上的知識點時,倍速播放能夠很好地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從2015年開始,國內的視頻平臺全面推行付費模式的會員制,變得更加關注用戶體驗。在借鑑了Youtube等國外視頻網站的經驗之後,各平臺紛紛引入了倍速播放的功能。二次元文化的集中地B站,更是因此湧現了不少利用倍速功能製作「鬼畜」效果視頻的UP主,「配合2倍速播放食用效果更佳」一度成為破圈的流行語。

此後,視頻平臺進一步推出了滿足粉絲追劇需求的「只看TA」播放功能。用戶在「只看TA」裡選擇喜歡的演員,就能只看由該演員出演的劇情。除此而外,還可以選擇兩位演員共同出演的內容,比如今年暑期檔的《陳情令》可以選「只看忘羨(王一博和肖戰)」的劇情線,《親愛的,熱愛的》可以選「只看李現和楊紫」。現在視頻平臺使用的「只看TA」播放功能,科技含量頗高,用到了人臉識別、表情識別、場景識別等AI技術,通過對畫面的智能分析快速定位視頻中某個明星的片段,進而滿足用戶只看自己喜愛明星的需求。吳迪表示,網際網路時代觀眾的自由度和主動權比十年前高了很多倍,其實是觀眾主動擁抱了倍速播放,並不是倍速播放帶壞了觀眾。

(來源:新京報)

相關焦點

  • 「二倍速」追劇溜到飛起!你知道「追劇」用英語怎麼說嗎?
    而現在時代節奏變快啦,追劇都用「二倍速」了,細數近幾年的國產電視劇,從高口碑的《甄嬛傳》、《歡樂頌》、>《琅琊榜》,到近期熱播的《延禧攻略》、《如懿傳》,都是長篇電視劇的代表可以說是40集起步…接下來,大家就用二倍速刷劇後省下來的時間跟小U一起看看和「追劇」相關的英文表達吧! 肯定有同學會舉手搶答:「追」就是「chase」,「劇」就是「opera」,所以「追劇」就是:「chase opera」!
  • 二倍速追劇是什麼梗? 「倍速」播放成年輕人追劇的「標配」
    倍速播放成年輕人追劇的標配 二倍速追劇是什麼梗 現在的電視劇動輒50集,劇情拖沓,劇集長,對於快節奏的都市年輕人來說很不適應,於是很多觀眾追劇都會選擇二倍速,就是加快電視劇播放的進度,可以省去很多時間。 當代年輕人時間有多緊   原標題:二倍速追劇是什麼梗?
  • 二倍速追劇,為什麼現在的電視劇總愛注水?
    而一些原來沒法倍速播放的軟體,也可以通過下載各類插件來實現。不誇張地說,倍速播放已經成為時下年輕人看劇時的標配。為何看個劇都要倍速?劇集越來越多,越來越長我們已然進入了一個信息爆炸、信息過剩的時代。20年前,只有那麼幾個電視臺,每年也就產出那麼幾部電視劇。
  • 觀眾二倍速追劇 2018年中國電視劇產量分析
    看個劇都要開二倍速。對此網友紛紛表示,不開倍速都不適應,「倍速」播放變成了很多年輕人追劇的「標配」。近年來,中國電視劇集數越來越長,國產電視劇「注水」成常態,節奏拖沓劇情注水。2017年國家四部門聯合發布「明星限薪令」,今年國內頂尖9大公司發文抵制演員天價片酬。演員片酬下降,未來電視劇質量或提高。
  • 二倍速不夠使,現在追劇都要三倍速了?
    我用原倍速看的。」  誰能想到,在今天,不用倍速鍵已經成為對一部劇最大的褒獎。對於當下年輕人來說,追劇、追綜藝開倍速已經成了標配。而且,二倍速似乎都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不少視頻網站還推出了三倍速。  有網友感嘆,這屆觀眾為啥離不開倍速?這樣做到底是節省時間還是浪費時間?
  • 從「二倍速」到「三倍速」 追劇觀眾越來越著急怎麼辦
    我是用原速看的。」在評分網站豆瓣,獲得9.4高分的電視劇《山海情》頁面上,這條評價獲得高贊。評論反映了一個事實——在今天,人們開啟倍速追劇已是標配,不按「加速鍵」成為對劇集最大的褒獎。曾幾何時,不少網友愛上了極為「方便」的倍速觀劇模式:不喜歡的劇情就長按屏幕「加速」,不錯的地方就鬆開。
  • 現在電視劇都是怎麼抻到七八十集的?
    第一部24集拍了5個月,劇集太受歡迎了第二年就火速搞了第二部,分AB組快馬加鞭,48集4個多月就拍出來了。劇情擴充了一倍,拍攝時間還縮短了,這不就是注水豬肉嗎? 張翠山自殺得太磨嘰搞得悲劇都變喜劇了。
  • 倍速看劇,就是「浮躁、膚淺」?
    澎湃評論員 李勤餘不知從何時起,中國電視劇裡的人物都成了「閃電俠」。
  • 為何倍速看劇成常態?上海電視節評委鄭曉龍:倍速看劇不如別看
    隨著生活節奏路的不斷加快,不知從何時起倍速看劇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而且隨著短視頻的火爆崛起,更有一大部分人演變成了短視頻追劇黨,光靠娛樂大V們發布的視頻片段或者劇集解說追劇,既節省了時間,又能看到劇中最精華的情節。在第26屆上海電視節評委見面會上,評委會主席鄭曉龍對倍速看劇模式表示不理解,「那你何必看它呢?看劇情大綱不就行了。」
  • 一倍速二倍速三倍速來回切換,是我本人了
    不過,現在追劇二倍速都不夠了,都三倍速了。 倍速播放可能會讓人聽不清臺詞,錯過情節。但是這並不妨礙觀眾對這一功能的使用,既可以跳過中插廣告,又能節約追劇時間。還有網友笑稱:「3倍速可以減少內容拖沓帶來的疲倦感,提神醒腦,注意力更集中了!」
  • 三倍速追劇模式開啟 到底是省時間還是費時間?
    我用原倍速看的。」誰能想到,在今天,不用倍速鍵已經成為對一部劇最大的褒獎。對於當下年輕人來說,追劇、追綜藝開倍速已經成了標配。而且,二倍速似乎都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不少視頻網站還推出了三倍速。有網友感嘆,這屆觀眾為啥離不開倍速?這樣做到底是節省時間還是浪費時間?
  • 「三倍速追劇」是對注水劇降維打擊
    我用原倍速看的。」誰能想到,在當下,不用倍速鍵已經成為對一部劇最大的褒獎。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追劇、追綜藝開倍速已經成了標配。而且二倍速似乎都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不少視頻網站還推出了三倍速。有網友感嘆,這樣做到底是節省時間還是浪費時間?     在網際網路時代,觀眾實現了「看劇自由」,可以自由掌握看劇模式。特別好看的就正常速度,劇情燒腦的1.25倍,一般劇1.5倍,無聊劇情則2倍速。
  • 2 天看完70集電視劇!觀影者為什麼喜歡倍速觀看?
    2天看完七十集今年由於新冠病毒的影響每天在家裡上班, 小編覺得我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變化,常常看自己喜歡的電視劇到1點多,甚至看到兩天才睡,因為疫情的原因大家那也去不了,想約朋友出去逛街根本不可能,可以說是太奢侈了
  • 2018追劇正確姿勢,看劇就要爽!
    先是追了《延禧攻略》,接著又追了《香蜜沉沉燼如霜》,緊接著又迎來了《天盛長歌》和《如懿傳》。這些天,我相信不少人都在追劇中度過。但是每個人的追劇方式都不一樣,有的人一集集等著更新,一分一秒跟著看,而有些人看劇是用2倍速觀看的,還有的人看劇只看主演。嘿嘿,我就是那個要用倍速,而且只看主演的人。
  • 「只看微博也能成為《三十而已》十級學者」,從倍速播放到微博追劇...
    最近的社交話題離不開熱播劇《三十而已》,其實不少人並未完整追劇,只是在微博刷了視頻和熱搜,就能輕鬆應對社交。在「倍速播放」之後,一味追求「爽文」的快食時代,「微博追劇」開始流行——在微博釋放劇中「名場面」短視頻,觀眾追看後也能大致掌握劇情走向。今天的上海電視節評委見面會上,著名電視劇導演鄭曉龍就坦言,不理解倍速看劇和微博追劇的流行。
  • 又臭又長的國產劇,何時休?|別對我說謊|電視劇|美劇|影視劇_網易訂閱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巨製」。巨製不一定「優質」,但長篇確實夠長!動輒五六十集起跳,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也不算少見,這個龐大的數字單看著就讓人失去了追劇的勇氣。  最新的《廣電總局關於2019年7月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公示的通知》更新了數字:2019年7月,全國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公示的劇目共74部、3030集。74部、3030集!稍稍推算一下,結果真是驚人:平均集數為40.95集,已經超過了設想的40集上限。  俗話說「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 別天真了,「3.0x倍速」幹不死「注水劇」
    在3倍速模式下,演員語速基本上快到聽不清,劇中美好的音樂旋律蕩然無存,劇情細節更是一閃而過,一部60集的劇用20集的時間就能刷完,觀劇體驗可想而知。可是,面對劇情注水、節奏拖沓、情節無聊、演員語速過慢等國產劇常態,網友們依然義無反顧地選擇了3倍速,視頻網站也在迎合著用戶需求,而整個行業似乎也默認了這種觀劇方式。「2倍速」幹不死的「注水劇」,3倍速也不行有媒體發文稱,「三倍速追劇」是對「注水劇」的降維打擊。其實這樣的估計實在過於樂觀。
  • 「只看微博也能成為《三十而已》十級學者」,從倍速播放到微博追劇,到底是誰沒耐心了?
    最近的社交話題離不開熱播劇《三十而已》,其實不少人並未完整追劇,只是在微博刷了視頻和熱搜,就能輕鬆應對社交。在「倍速播放」之後,一味追求「爽文」的快食時代,「微博追劇」開始流行——在微博釋放劇中「名場面」短視頻,觀眾追看後也能大致掌握劇情走向。今天的上海電視節評委見面會上,著名電視劇導演鄭曉龍就坦言,不理解倍速看劇和微博追劇的流行。
  • 每日即評 | 「三倍速追劇」是對注水劇降維打擊
    我用原倍速看的。」誰能想到,在當下,不用倍速鍵已經成為對一部劇最大的褒獎。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追劇、追綜藝開倍速已經成了標配。而且二倍速似乎都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不少視頻網站還推出了三倍速。有網友感嘆,這樣做到底是節省時間還是浪費時間?評論:在網際網路時代,觀眾實現了「看劇自由」,可以自由掌握看劇模式。
  • 不同追劇姿勢的背後是什麼?
    視頻網站越來越多,影視劇眼花繚亂,加上一部電視劇動不動就七八十集,想雨露均沾?但空閒時間不允許,於是便由此誕生了當下流行的追劇姿勢,讓你在有限的時間快速了解同期上線的各種影視劇。姿勢一:倍速式追劇這種看劇姿勢適合於拖沓冗長的劇情,一集看下來,除了各種角色之間無病呻吟的對話,基本上沒有任何劇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