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一歸期,生死兩茫茫」,從情人節那天開始,這兩隻在「別離」前親吻的大鵝,瞬間刷屏朋友圈,成為新年第一對「網紅」。
2月14日,網友「@深圳李寬」在微博上發出了兩隻鵝「親吻」的圖片,配文:與君吻離別,相送到村口,夕陽長身影,自此各天涯!短短兩天之內,這條微博被轉發了2.1萬次。
這張照片中,一隻母鵝被放在車牌號為粵M·0J243的摩託車上,一隻公鵝站在摩託車下,兩隻鵝嘴對嘴,被網友解讀為是在「親吻」。有網友表示,看完這兩隻 愛情鵝,淚奔了,並點評稱,「再次相見,已是來生。」此後,這張照片便在情人節期間迅速在網上發酵,引起廣泛傳播,網友們更是腦洞大開。
不少網友還編寫出各種兩隻鵝的後續故事。
無論網友如何擺弄文墨,結局其實還是無法改變!據現代快報早些時候採訪鵝的主人得知,兩隻青梅竹馬的大鵝已經被吃了。
養鵝的這戶人家,位於廣東梅州的鄧小姐。她家在梅州農村,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這兩隻鵝是父母養的,有一年多了,可謂是青梅竹馬的兩隻鵝。關於這兩隻鵝親吻離別的故事,還得從大年初二說起。因為年前家裡欠了親戚的人情,年初二,這位親戚家要請客,所以準備將母鵝一大早送到親戚家。可讓鄧小姐沒 想到的是:當爸爸在地面上綑紮母鵝時,公鵝早已伸長了脖子,試圖解開母鵝身上的繩子,動作也十分親暱。「情深意重的公鵝一直在『嘎嘎』叫喚,似乎在祈求主 人,放開她吧。」看到這一幕的鄧小姐及家人也於心不忍,「可是親戚家催得緊,定好了要母鵝。」最終,母鵝被送到了親戚家宰食了。當記者問起公鵝的下落時,鄧小姐解釋道:公鵝也已經被家裡宰殺了。
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山西正處在金人的統治之下。翩翩才子元好問去并州(今太原)應科舉試,路上遇到了一個獵人。那人告訴元好問,他早上張網捕到一隻雁,已把它打死。另一隻本已逃出羅網,竟悲鳴不去,撞到地上自殺了。
這個悽婉的故事感動了大詩人,元好問花錢從獵人手中買下了兩隻死雁,將它們合葬在汾河邊上,並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詞《摸魚兒•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這首詞後來經過金庸小說《神鵰俠侶》的再次傳播,變得更加有名。那個漂亮的女魔頭李莫愁,因為年輕時受過愛情的傷害,變得性格乖戾,出場時總神神叨叨地念著這首詞。
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微博這樣的即時傳播工具。否則元好問肯定將兩隻死雁和合葬的雁丘拍一組照片發到網上,引爆微博,進而一個個段子手參與才藝大比拼,甚至會有人譴責獵人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只是,可能就沒有這首至情至美的詞。
春節期間,網絡上流傳一個類似「雁丘」的「動物愛情」故事。一位網友在微博上發了張照片:一隻母鵝被捆在摩託車後座上,一隻公餓在吻別。這幅照片頃刻在微博被狂轉,在微信刷爆了朋友圈。記者後來聯繫到鵝主,介紹說這兩隻鵝一起長大,當時母鵝要捆送到親戚家宰殺以還人情,公鵝希望用嘴替它鬆綁。最終的結局是:兩隻鵝都被吃掉了。
這個故事的結局讓許多人接受不了。一對悽美愛情的主角就這樣被人類吃了!甚至它們還沒有元好問詞中兩隻雁合葬在一起的命運。
鵝是由大雁馴化而來的,雁和鵝是近親,我的故鄉湘中一帶至今把大雁稱為「雁鵝」。
無論八百年前獵人網中的雁也罷,還是今天網友鏡頭下的鵝也罷。它們的實際功能確實只是人類的食物。當然,雖是禽類,但一公一母朝夕相處,有難捨難分之感,亦屬一種動物本能。但這種動物本能或說情感,在人類的食慾面前,又算得上什麼呢?
人類自己相互之間的殘殺還少嗎?人類始亂終棄或者遇人不淑的愛情悲劇還少嗎?古往今來人類有多少不得已的生離死別呀。關注人類自己的命運,珍惜自己所愛的人就足夠了,何必移情於一對「情侶鵝」呢?
人類殺生取食只是為了延續自己的生命,這是一種基本需要。當然,一些有信仰的人可以素食,但多數人並不認為宰殺禽獸是罪惡——法律規定的珍稀野生動物或虐殺例外。不過所謂文明的或曰高貴的人,總是以不殺動物來保持某種道德上的優越感。所以儒家說「故君子遠庖廚也」。孟子對齊宣王不忍見即將去釁鐘的牛觳觫不已,而「以羊易之」予以充分的理解:「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這是肯定齊王的惻隱之心,此乃人類正常的心理。古代世界上不少民族瞧不起屠宰匠,將其視為賤民,但又烹吃屠夫宰殺的動物。——這種心態不能以簡單的「虛偽」來看待。
正常人不忍心看到鵝被宰殺時哀鳴的可憐樣,就是一種惻隱之心的體現。在鄉村,我的母親那輩人宰殺雞鴨鵝之前,常會念念有詞:莫怪我殺你,誰叫你託生為人口裡的一塊肉。下回託生到好人家,不要變成扁毛畜生。——這是一種近似「贖罪式」的自我安慰或曰解脫。
但是如果因為兩隻鵝表現出一種難分難捨的「愛意」,就認為它們比別的鵝的生命更可貴,進而對他們被宰殺成為食物而發出悲嘆,那就是一種矯情。鵝們在人類面前表現出「愛情」就值得珍惜的話,那麼它們合夥欺負小孩是不是就該殺?
養鵝,就是為了宰殺吃肉的,很簡單的事。就如八百年前那位獵人,獵殺大雁去賣,是他的謀生手段。大詩人元好問只能用錢買來將兩隻雁合葬,而不能因為雁殉情而死感動了人類,就要求獵人無償捐出兩隻死雁。——至於詩人將雁買過去,如何憑弔,如何寄情,那是詩人的雅事,獵人管不著,他只管收錢。
來源|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微信公號,綜合新浪微博,文史砍柴微信公號等
編輯| 吳琦瓊 主編|盧上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