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Xt20-窮人的徠卡夢想(來自老徐的狂野評測)

2021-02-13 老徐看世界


點擊上方藍字「婚禮攝影那點事」選擇關注,了解最真實的婚禮現狀

友情提示:本號僅面對普通婚禮攝影師,各位大咖請繞路……

婚禮攝影那點事:不裝逼、講真話!

老徐拍攝,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為了符合今天評測的主題,我特意把後期做的懷舊了一點……

富士xt20…

一臺復古優雅的窮人徠卡。

老徐評測相機這是第一回,考慮總體評測方式,老徐想另闢蹊徑:

外觀評測:

一臺微單相機,小巧必須是前提,微單你做老大個就沒意思了

這個xt20外觀復古,第一次被它吸引其實就是它的外觀。

多數的富士鏡頭還都原配了方形遮光罩,可別小看這個遮光罩,這一下就和徠卡搭上了關係…世界上用方形遮光罩的,應該就是徠卡了

富士xt20復古有佳,但高貴不足!

徠卡相機就是傳說中的逼格!

畫質評測

不評論核心的!xt20的圖片色彩是非常的獨特!給我一種非常驚豔的感覺!高光陰影和富士特有的綠色紅色都給人非常復古的感覺!一種神秘的色彩讓你無法釋懷!

n年以前,德國的相機廠家壟斷世界,以徠卡為代表的一大批品牌創造了膠片時代的奇蹟,那時候由於膠片生產的物理特性,還達不到如今相機的這種高解析度和高解析度,所以呢,整整一代攝影師大師們拍出的照片都是那種高光爆亮陰影死黑的效果,也正是這種德國產相機的風格和魅力經久不息,到2017年的今天都散發著無窮的魅力。

作為一款復古的膠片色相機來說,它的賣點也不是商業用途,而是情懷。


(以上期待您的展示)

微博/天津婚禮攝影師-Mr徐   微信/yijisheyingshi

如果有一天你想取消關注

請記得:這裡,一直有一個只講真話的老徐

轉發,讓更多的婚禮攝影師看到,才能打贏這一場硬仗

0701、0709、0730

0902、0910、0916、0925、0930

1001、1006、1008

1118、1203

(歡迎預定)

相關焦點

  • 入魔評測」徠卡SOFORT拍立得簡評(對比富士mini90)
    MINI90評測,結論是「硬體不一樣,軟體有區別,效果差不多」,不少童鞋表示我知道你是簡評可這也**太簡了吧。富士mini90為橫拍、豎拍兩種握持姿勢各設計了一個快門按鈕,而徠卡SOFORT只有一個。富士的自拍鏡就設計在正面的快門按鈕上,而徠卡則單獨放在可樂標旁邊。說白了,就是這點區別。
  • 打開徠卡攝影包
    打開Mijonju的攝影包:來自二手商店的皮包內徠卡M9配50mm SummicronF2,另有理光GR21、寶麗來190,其他包括Lomography VIP卡、福倫達VC測光表、Pink ONTO手機、名片盒、皮夾、充電器和額外的膠捲等
  • 打開徠卡大師的攝影包
    Domke f6包內1臺徠卡M6配35mm summarit和28mm elmarit,混搭1臺有「大徠卡」之稱的瑪米亞7II配80mm,常帶柯達porta 400、富士superia 400膠捲,當然,錢包、帶護封的筆記本和筆也常備包中。
  • 富士微單:X-A7和X-T20怎麼選擇?
    首先從富士對自家殘幅相機的定位上來說:X-Hx(小x代表數字,如X-H1,下同)代表高端機型,X-Tx和X-Prox為中高端機型,X-Txx和X-Ex為中端機型,X-Ax則為入門機型。所以定位上X-T20是要高於X-A7的,但是無反相機本身是高度電子化的產品,代差很可能會導致以下犯上的情況出現,而且富士家族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問題就是中端以上機型均使用較為特殊的xtrans cmos,這個問題要展開講就扯遠了,xtrans這玩意有的人愛得不得了,認為不是xtrans的富士跟鹹魚有什麼分別,但是有的人則非常不喜歡,X-A7就是簡單粗暴的索尼銅布線
  • 【君峰·徠卡】LEICA MP LHSA限量版評測
    今天來到我們評測中心的就是萊卡的一款復古膠片相機——徠卡MP LHSA限量版,到底這臺相機有著怎樣的拍攝體驗?我們這就來一探究竟。「MP」有兩個含義,從它的德文「Mechanik in Perfektion」來看,是「完美機械結構」的意思,而另一個意思是「Leica M for Professionals」,即是「專業的徠卡M型相機」的意思。MP更象是M3經典機身和M6測光系統的結合體,具有徠卡復古味道的MP相機不僅具有徠卡M3的經典外觀,更具有徠卡M6的許多功能。
  • 窮人的TC-1?富士TIARA新解(新版)
    點擊上方膠捲迷俱樂部快速關注,這裡是膠捲迷們堅實的陣地所有內容均為原創,配圖來自群友和網絡
  • 富士GFX 100S中畫幅新機功能又將升級,你期待嗎?
    來自LeicaRumor的最新消息,即將於10月10日發布的徠卡新款Q-P限量版相機的首批諜照已經在網絡上曝光。從照片上看,徠卡的這款限量版機型整體將採用深灰色塗裝,顏色比徠卡Q的鈦合金版本要更深一些。
  • 超大光圈富士XF50mmF1.0鏡頭評測
    PConline評測室和你一起試一試便知。  富士XF50mmF1.0 R WR外觀評測  富士相機一向是許多外貌主義攝影玩家的首選之一,多年打磨下的富士出品也絕非「花瓶」。簡單描述了富士XF50mmF1.0 R WR的外觀後,下面我們把它裝機實拍看看。  富士XF50mmF1.0 R WR銳度評測  常言道:細節決定一切。作為一個肖像攝影神器,前期拍攝圖片的高畫質才能保證提高後期修片的效果。
  • 富士X-T200相機評測:年輕人新一代vlog神器
    1一、富士X-T200外觀:香檳金的懷舊復古回頂部  【PConline 評測】兩年前,富士在X-T系列產品上,追加了一條全新的產品線,首款產品命名為X-T100。我還記得,當時比較熱的一個話題就是,不少攝友搞混了,富士不是有X-100T了麼?然而大家並不知道X-T100那是一個全新的系列。兩年後,X-T100也迎來了更新,性能增加的同時也在外觀上做了更完善的轉變。我們即將評測的這款產品,就是精緻且時尚復古的X-T200。
  • 質感大提升,價格更美麗:富士X-T100相機評測
    一、富士X-T100外觀評測  富士X-A系列與X-T系列是有很強烈的對比差異的,這種感覺只要一摸上手就能分辨得出來。而我從來沒想過,其實X-A系列和X-T系列還真的有可能把各自的優點結合起來,既有X-T系列的金屬質感又有X-A系列的簡易入門操控。
  • 富士XF8-16mmF2.8鏡頭評測:C幅大三元終於齊了
    一、富士XF8-16mmF2.8 R LM WR外觀評測  剛拿到這款鏡頭的時候,它給我的感覺還是一如既往的熟悉,漆黑的塗裝以及旋轉光圈環、變焦環時的感覺,都讓我感受到富士精湛的做工與那份高端感。  富士XF8-16mmF2.8 R LM WR鏡頭有三個控制環。中間是控制焦距的變焦環,前端是對焦環,而後端是光圈環。
  • 徠卡M10 深度體驗
    可見大家對於德國製造的相機別有一番喜好,更具體一點來說應該是大家對徠卡製造的相機多少有著「有朝一日能抱回家」的想法。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徠卡相機或許諭示著最終的追求,不必是一臺十全十美的相機,但它一定能讓你感受純粹攝影的樂趣,和喜歡 Sport Car 的朋友鍾情手動檔一樣。無論從現實角度的售價來說,還是從與眾不同的成像特色來說,徠卡都能承託起「終極追求」的厚望。
  • 富士X-S10相機評測樣片 攝影師 Aaronsky
    富士X-S10相機評測樣片攝影師 Aaronsky樣 片
  • 富士X100測前簡評
    在把玩過真機之後、細緻使用評測機之前,我先寫下這篇文章,將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全部是個人主觀看法,若有紕漏,還望手下留情。單電?旁軸?富士X100到底算什麼相機?    富士X100算是什麼相機?富士自己對X100的稱呼是「高級復古數位相機」,但是我個人認為,既然X100完全採用了旁軸相機的造型和結構,拍照的方式也與旁軸相機一樣,那麼叫它數碼旁軸相機也沒什麼不可以的。不過別往徠卡M那邊聯想就是了,X100比徠卡M少了「聯動測距」四個大字。
  • 【毒德大學字幕組】富士工廠之旅和XT20快速上手
    (。・∀・)ノ゙嗨毒德的小夥伴們今天是鬍子哥帶來的富士工廠參觀之旅和XT20的快速上手
  • 釋放數位化魅力 富士拍立得INSTAX SQUARE SQ10評測
    今天小編要評測的就是其中一款比較創新的instax SQUARE SQ10。 自1948年商品化以來,拍立得相機成為了眾多型男靚女們手中把玩的「神器」,一次成像的樂趣刺激著按下快門的快感但也留下不少離開數碼化的遺憾。然而,富士INSTAX SQUARE SQ10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傳統拍立得的含義。
  • 從超廣到人文 富士10-24mmF4 R OIS評測
    【IT168 評測】富士XF 10-24mmF4 R OIS是去年年底發布的一款超廣角變焦鏡頭,於2014年3月15日正式上市,京東報價為6600
  • 2000元的徠卡拍立得,你會買麼?
    2016年9月15日,徠卡正式發布徠卡拍立得相機:徠卡SOFORT相機。這款多功能拍立得相機擁有獨特的徠卡設計和獨到特色,快速簡便的拍攝和即時成像即時共享的特性這款相機將在2016科隆世界影像博覽會上首次公開亮相。
  • 富士X-Pro3評測:一臺獨特的相機
    X-Pro3是富士X-Pro系列中最特殊的型號,這說明了一點。一方面,它具有時尚的防彈機身,並帶有許多手動控制項。但是,您只能在背面顯示屏上看到ISO plus Fujifilm的黑白和其他膠片模擬,而不是實際拍攝的內容。即使視頻可以處理4K,這也使視頻變得不切實際。最重要的是,對於許多人來說,光學測距儀將很難使用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