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平點金基
"
今日A股繼續表現強勢,上證指數低開高走,收漲0.28%,報於3031.23點;創業板指大漲1.68%,報於2263.97點。
周末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齊發力,似乎把上周末埋下的隱患一掃而去,資金全盯著科技基建也就是5G建設這塊大蛋糕上,導致今日以5G板塊為首的科技類再度暴走,其中以通達信板塊分類為例,5G概念平均漲幅達5.55%,多達36股漲停,連中興通訊這隻巨無霸都在上午尾盤便封死漲停,並創出歷史新高;而諸如太極實業、北方華創、韋爾股份等科技股熱門龍頭,今日也漲停收報。
科技股之強,可謂如日中天。有個段子說,大部分基金經理都表示,如果不是在家呆著無聊研究了下基本面,收益率估計還可以翻一倍!
作為從去年初便開始跟蹤通信、半導體的普通投資者,節後的行情以來,筆者始終在觀點中提示諸位看官該類品種的進攻性可堪重任,不過,從上周五開始,筆者便已開始逐步減倉,今日則已全部只留底倉置後市觀察,畢竟短線漲得太急,或許沒有人能知道它們在什麼時候會見頂或以什麼方式展開調整,但我們自己的持倉,至少應該有個最起碼的初心——當初買的邏輯是什麼、目標收益水平大概多少,當這些預期一個一個被行情所驗證,那該落袋的還是要兌現,這也是形成自我確認正循環的一步。至於有些看官可能會問,順勢留的底倉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因人因票而異,個人的標準是,最起碼單票倉位得能應對跌個20%-30%都不會傷到肉(盈利),這樣後市漲跌都能更從容應對。
實際上,就目前而言,筆者倒不是覺得科技股的估值出了什麼大問題,畢竟放眼今年的業績,增長確定性的票還是不少的,例如5G建設側、流量側以及部分元器件甚至部分消費電子類,比較粗暴的一條衡量標準,便是拿2019年-2021年的預期業績,來匹配一下PEG是否在1左右。但當前過急的股價漲速,卻令筆者感到擔憂,尤其是機構過度抱團,稍有風吹草動便很容易導致土崩瓦解的下跌。
何況,目前A股面臨的周邊環境並不那麼好,全球股市已經開啟了跳水模式,即便我們對政策力度和國內經濟韌性抱有強烈的信心,但這不代表著長牛會變成瘋牛,完全置身事外地在這場文藝裡欣欣向榮,那是新聞聯播,不是股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