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為人師者,常論人是非,即便是你出於好意,但只要是說別人的是非,自己站在自封的裁判地位,給別人做評價,就有點涉嫌多管閒事,且,如若還不是當著當事人在評說,就在背後嘀嘀咕咕,那就更是惹人厭惡。
人有一個共性,願意聽好的,不願聽孬的,在現在崇尚個性的時代,即便你給人的評價很不錯,人家也會在心裡說,「你憑什麼說我好呢?管好你自己就行了!」,你這就是閒著沒事,故意找不自在了,故此,靜坐常思自己過,閒談莫論他人非,多言多語,最後的結果,絕對沒你的好事。
明末清初,淄川城外有一座無名寺,地處深山密林。寺院不大,只有一位老和尚,他喝酒吃肉,並不管那清規戒律,常年獨自一人守護著寺院,就像自己的家一樣。
有一年的春天,老和尚正在地裡幹活,來了一位老者,自稱姓高,山西人,來此販運瓷器,貨尚未備好,閒著無聊,就在這山中閒逛。
老和尚也是久不見人來,遇到一位年齡相仿的人,自然喜不自禁,兩人便交談起來,還很是投機,於是他們就到了寺院,把酒言歡,成了好友。
時間一久,老和尚得知這位姓高的其實並不是商人,而是在山中修煉的一位狐精,但他也並不在意,只要能陪著自己說說話,這又何妨。
有一日,老和尚到山下城中採購了一些日常用品,回來時捎帶買了不少的酒肉,就等著狐精前來,一起喝酒。
一直等到了傍晚,狐精姍姍來遲,酒菜早已備好,兩位就在院中一邊說著話,一邊吃喝起來。
老和尚說:
「此次下山,途經府衙,正好有兩家為了兒女私情打官司,圍觀的人議論紛紛,說什麼的都有,你是狐精,自然通靈,那就知道事情的真偽,何不說來實情?」
狐精一聽,就有點不高興,說:
「這男女私情,本就秘密而行,外人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再說,這都是人家的私事,外人何必幹預其中?」
老和尚一聽,笑笑說:
「我們只是在此閒談而已,也只有我們兩個知道,但說無妨吧。」
狐狸精說:
「此言差矣,你我皆是修煉之人,怎麼會說,現在只有我們二人知道呢?這裡不是上有天下有地,中間還有你那寺裡的佛祖麼,它們不是都在聽著看著麼?」
此話讓老和尚頗為尷尬,就沒再說話。
狐精繼續說:
「人家的私事,外人並不知道實情,就在那裡胡亂猜測,杯弓蛇影,添油加醋,還就像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就像真的一樣,還把這些話說給別人聽,別人就信以為真,還成了事實。更無聊之人,就會再次加以油鹽,再次說來道去,四處傳播,這就像一隻狗看到影子吠叫,常常引得另外一百隻狗聽見了,也一起吠叫一樣,會鬧得沸沸揚揚,而事實卻遠非如此,那當事人聽了只能是氣憤填膺,還不能為此辯解,怎不怨你?怎不恨你?讓人去怨,讓人去恨,這怨恨之氣就會傷了天地之間的和氣,很難消除,你就是種下了業報,早晚會得報應的。」
老和尚聽了,自知理虧,只好大口喝酒,不再說話了。
狐精見老和尚不好意思了,就微微一笑說:
「非禮勿聽,非禮勿視,你聽了,你看了,就已經有了罪過,倘若在天地之間再去談論人家的是非,那罪過可就大了,這可不是我們修煉之人的做法。」
老和尚只好連連點頭稱是,從此不再談論人非。
狐精說的沒錯,很多事情,別說我們不知道事情,就算知道了實情,也會任由自己的想像與判斷,在實情之上添油加醋,一傳十,十傳百,三人成虎事多有,到了最後,事情也變了味,是非曲直,都無法分得清了。
慎言慎語,不去招惹是非,也是現在我們每一個人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