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羅伯特·希勒:流動性陷阱?全球經濟進入了「猶豫時刻」

2021-01-09 搜狐網

  摘要:目前國內主流聲音包括央行都在討論流動性陷阱的問題,但實際上是一個不確定性的問題,中金機構研報是較早認為目前並非流動性陷阱而是不確定性的問題,打臉君懷疑中金是參照了希勒這篇文章(當然也可能是中金原創)。希勒的核心觀點是目前全球都進入了一個猶豫時刻,在此時刻人們不輕易做出決策,進而會影響到經濟。

  (搜狐財經思想庫:讓思維有樂趣,讓思想有力量!匯集頂尖財經智庫,分享深刻透徹的調查研究,旨在普及常識,為網友提供思想洞見和專業分析。)

  羅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耶魯大學經濟系著名教授之一,現就職於耶魯大學Cowles經濟學研究基地,斯坦利·裡索(Stanley B. Resor)經濟學教授。2013年因"資產價格實證分析方面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理由:在資產定價實證分析領域有重要貢獻。

  經濟低迷往往也被描述為「猶豫時刻」。在這個階段,消費者對於是買個新房子房還是買新車猶疑不定,他們會覺得老房子也不錯還可以住一段較長時間,汽車也一樣。公司決策者會對是否擴張人力、買一個新的辦公大樓或者新建一個工廠猶疑不定,這些老闆會一直猶豫到經濟出現明確的信號以確保新想法新決策風險最小。從這個角度看,我們該擔心今天「猶豫時刻」的哪些影響呢?

  猶豫有點像拖延症。拖延症的表現是一個人對一件事情拿不準而且覺得有必要要把這件事弄清楚,但同時又有別的想法導致原地踏步拿不定主意。但是你要問人們為什麼拖延,你可能不會得到一個清晰的答案。

  那麼這些猶豫的行為是如何變得如此廣泛以至於導致經濟衰退呢?事實上,行動延遲進而導致經濟放緩的原因是非常難以辨別的。

  有人認為這種反饋首先始於那些猶豫不決的人。收入效應和從眾心理會放大一個人的不果斷,但是在開始一定有一個最根本的因素導致整個回饋循環,讓人猶豫不決的。

  對經濟喪失「信心」是因素之一。證據來源一組公開的信心指數,該指數始自1950年代,數據來源於問卷調查結果,主要是詢問消費者和商人關於商業活動的看法,以及對未來收入和就業的預期。

  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是猶豫產生的另外一個因素。如果商人不知道法規、稅收,甚至更糟比如國有化,那麼他們就會猶豫不定。這種思想早就存在了,在19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就有了,但是卻不好衡量,直到現在也是如此。

  經濟學家Scott R. Baker, Nicholas Bloom, and Steven J. Davis 在2015年的一份報告中通過使用數字新聞信息為十幾個國家構建了一個經濟政策不穩定(EPU)指數。該指數(包括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印度、義大利、日本、俄羅斯、韓國、西班牙、英國和美國)是由計算這些國家每個月報紙上文章中含有「經濟」(E),政策」(P)和「不確定性」(U)的數量得出的。

  該指數是這樣計算出來的,即每個月含有這三個字的文章除以每個月的總文章數量,統計時候每個國家都根據這三個詞的本義相應翻譯成本國文字進行統計。這個指數跨越幾十年,在美國和英國這個指數可以追溯到1900年。其中美國UPU指數同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波動相關。

  經濟學家發現EPU指數在12個國家裡成為經濟緊縮的先兆,而美國和英國在經歷大蕭條的時候便錄得很高的EPU指數。這些調查者面臨著一個不得不回答的問題,就是衰退引發了不確定性還是不確定性引發了蕭條呢?考慮到人們之間非常強的互動性,兩個方面可是相關影響的,並形成一個反饋環。

  一個更深更有趣的問題是什麼引發了不確定性?要找出答案,需要了解可能會影響大眾對於經濟的想法,或讓他們避免思考經濟的想法。

  美國大蕭條時期,人們想知道EPU指數的高數值是否同1920年代生產過剩以及和對共產主義恐懼和對新政的擔憂有關。人們也想知道,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由於人們擔心法西斯以及即將來臨的戰爭,從而加劇了蕭條。Johannes Steele1934年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預言了即將發生的二戰,在書中作者揭示了對於戰爭的恐懼加劇了人們決策的猶豫。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人們,一想到再來一次戰爭就如同噩夢一樣。

  當然,大蕭條的長時間持續是否受到了這些思想的影響很難被證實。那麼我們如何才能知道是哪種故事會影響人們的思想呢?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相當肯定有些故事真的影響經濟的不確定性。

  心理學家指出人們會用「情感啟發法」 (affect heuristic)來做決策,或者傾向將情緒加到記憶裡,這些情緒會影響到人們的決策,甚至這些決策和情感本身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情感錯配會導致執行功能障礙,行動失敗,和猶豫不定。

  類似的故事現在一直在上演著,比如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傾向和擔心移民對傳統價值觀帶來挑戰等——都加劇了更大了猶豫。6月份的英國退歐作為一個政治不穩定信號讓世界也感受到了一個巨大的警告。恐怖事件不斷的發生也對類似發展增加了情緒化。

  這些對經濟的擔憂能導致全球經濟的衰退嗎?任何答案在這個時候都將不是最準確的。考慮到後果的重要性,我們不應該停止思考這些擔憂是如何影響經濟決策的。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更多內容見搜狐財經思想庫,請掃下方二維碼進入:

http://business.sohu.com/20160805/n462713018.shtml business.sohu.com true 財經綜合報導 打臉啪啪啪 羅伯特·希勒 http://business.sohu.com/20160805/n462713018.shtml report 2675 摘要:目前國內主流聲音包括央行都在討論流動性陷阱的問題,但實際上是一個不確定性的問題,中金機構研報是較早認為目前並非流動性陷阱而是不確定性的問題,打臉君懷疑中金

");}

相關焦點

  • 你我的敘事影響著經濟?抖音「對話諾獎人」直播解讀敘事經濟之謎
    為了幫助民眾擺脫疫情時代有關經濟的種種迷茫,抖音於6月27日開啟了關於 「疫情敘事下的經濟趨勢與投資機遇」的在線直播。本次直播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重磅亮相,分享敘事經濟學的奧秘,以及疫情敘事下的經濟發展態勢和投資機遇,累計最高吸引了12.8W+粉絲人數在線觀看。
  • 與諾獎得主面對面
    新華網德國林道7月1日電(記者唐志強)「不要害羞,無論是茶歇還是在其他社交場合,抓住機會去接觸那些諾貝爾獎得主!」德國林道諾貝爾獎論壇委員會主席康特斯特·貝蒂娜·貝納多特1日對數百名來自全球各地的青年學者呼籲。當天,第62屆林道諾貝爾獎得主論壇在德國南部小城林道開幕,來自全球69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90名青年研究人員將在今後一周裡近距離接觸27名諾獎獲得主。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勾勒疫情後的經濟復甦
    作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200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曾任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世界銀行資深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2011至2014年任國際經濟學協會主席。
  • 電影音劇會《美麗心靈》|諾獎得主約翰納什的天才故事-廣州站
    > 法國數學博士後丶鋼琴家斯柔冰再現奧斯卡獲獎電影《美麗心靈》原型人物諾獎得主約翰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丨諾獎得主可不像你想的那麼「老古板」
    2015年諾貝爾獎各獎項將於今天起陸續揭曉,誰說諾獎得主都是「老古板」?
  • 2015諾貝爾獎揭曉在即,盤點那些諾獎得主的爆笑之「最」
    雖然頒發日期還未公布,但全球最大規模博彩公司英國立博已經公布了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賠率榜。白俄羅斯作家S·A·阿列克謝耶維奇,以賠率1賠5,超過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位列第一,村上春樹則以1賠6位列第二,依然是大熱門。
  • 福利 |電影音劇會《美麗心靈》,共享諾獎得主約翰納什的天才故事
    匯演,洞察文藝的慧眼再現奧斯卡獲獎電影《美麗心靈》原型人物諾獎得主約翰
  • 諾獎得主對話知識網紅 《科學家請回答2020》今日頭條上線
    諾獎得主對話知識網紅,會碰撞出什麼火花?近日上線的《科學家請回答2020》系列視頻嘗試回答了這個問題。該系列由今日頭條科學頻道聯合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推出,頭條科普創作者連線對話科學家,聚焦2020年度科技大事件和科研成果,帶觀眾了解科學家大成就背後的小故事。
  • 數十名諾獎得主晚節不保,大神的歸宿都是大神棍? | 雜·讀
    順著這個詞摸瓜,我驀然發現,很多昔日的諾獎大神們早已改弦易轍,輕則問道玄學,重則搞起偽學術、偽理論,有的乾脆走穴賺錢,加盟傳銷公司,收起了全球韭菜的智商稅。他用後來斬獲諾獎的基因技術,放大了一些過世名人的DNA,然後向廣大群眾兜售含有名人DNA的珠寶,瑪麗蓮·夢露、愛因斯坦什麼的,一個也沒落下。他還沒事兒搞搞「非虛構寫作」,堅信自己的人生曾有個「真·高光時刻」:
  • 諾獎得主馬斯金(Eric Maskin)來浙大說了啥?
    埃裡克·馬斯金來到浙江大學,作題為《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為什麼中國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學術講座。與全場900多名聽眾一起,探討中國的貧富差距問題。這是迎接浙江大學120周年校慶重要活動「學術大師大講堂」系列講座的首場講座。
  • 諾獎得主自稱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 點讚微信、支付寶
    諾獎得主自稱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 點讚微信、支付寶 站長之家(ChinaZ.com) 11月2日 消息:據央視新聞報導,近日,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
  • 美國諾獎得主怎麼帶孩子?旅行、逛書店、打麻將
    上周,2004年諾獎物理學獎得主弗蘭克維爾切克一家來杭州交流。介紹一下這個家—— 父親:弗蘭克維爾切克,麻省理工大學理論物理教授,諾獎得主;母親:貝琪迪瓦恩,普林斯頓大學工程碩士;大女兒:艾米迪維爾切克,哈佛大學有機生物及進化生物學博士,美國深泉學院教務長;還有一個小女兒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目前從事金融工作。
  • 諾獎得主都想不透
    諾獎得主不解臺灣人存錢行為據臺媒報導,臺灣人愛存錢,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都想不透。2015年該獎得主安格斯·迪頓曾來臺研究當地儲蓄情況,在他看來,臺灣人不管年齡大小都在存錢,他對該現象相當不解。臺灣經濟此前長期不景氣,加上有網友認為臺灣貧富差距快速擴大,存錢總量高也不能充分說明問題,可能只是金字塔頂端的有錢人財富增加而已,由於民眾薪資水平普遍不見起色,許多人即使拼命工作,卻依舊只能當窮忙族。年齡越大越傾向多存錢有網友說,若拿40兆7000億元除以臺灣2300萬人,每人可分到177萬元。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圖源:http://www-sk.icrr.u-tokyo.ac.jp/sk/library/image-e.html 前面的話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後,出現了一些文章,多是源於他自傳的故事,少有對他科學貢獻的介紹。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圖源:http://www-sk.icrr.u-tokyo.ac.jp/sk/library/image-e.html前面的話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後,出現了一些文章,多是源於他自傳的故事,少有對他科學貢獻的介紹。本文研究了小柴昌俊的科學貢獻,並從中總結了若干成功經驗。最近,中國大亞灣核電站的中微子實驗裝置在實現原定科學目標後退役,本文也有助於理解相關的科學問題。
  • 美國諾獎得主自稱中國科技頭號粉絲:喜歡微信支付、支付寶
    中國公司的微信、支付寶不僅讓國人覺得方便,也圈粉外國人了,包括諾獎得主。央視報導,日前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昨天(30日)在上海開幕,這次會議邀請了全球174位頂級科學家與會,探討全球科學發展等問題。
  • 諾獎得主席勒:疫情恐慌會使美國經濟陷入蕭條
    來源:金融界網站北京時間13日消息,耶魯大學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警告稱,對新冠肺炎大流行病的恐懼可能使美國經濟陷入不應有的蕭條。作為一位研究人們的情緒如何驅動財務決策的專家,席勒發現新冠病毒引發的有關衰退風險的喋喋不休的討論可能會嚴重損害經濟。 席勒在接受美國財經媒體CNBC採訪時稱:「這與大蕭條不一樣。 大蕭條持續了10年。 直到那10年結束,美國的失業率才低於12%。這是一個流行的敘事。 但這是一種流行病。 不應該持續十年。
  • 遇害中國留學生父母出席悼念活動,師生雨中舉蠟燭,諾獎得主用中文...
    數百名師生在雨中舉蠟燭默哀,追悼會上,諾獎得主彼得·漢森用中文向範軼然的父母致意。據報導,悼念會在芝加哥大學校園內舉行,參加悼念會的有範軼然的導師何志國(音譯)、芝加哥大學校長羅伯特·齊默和2013年諾貝爾獎得主彼得·漢森等。此外,還有數百位師生參與,他們在雨中點燃蠟燭,追悼不幸身亡的範軼然。
  • 77諾獎得主聯名譴責抗議政府停止資助新冠科研機構
    77諾獎得主聯名譴責抗議政府停止資助新冠科研機構 2020-05-25 15:24:21 來源:人民網  |  作者:譚晶晶| 字號:A+ | A- 【77諾獎得主聯名譴責】77名美國諾貝爾獎得主日前聯名發表公開信,抗議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近期停止資助從事冠狀病毒傳播研究的、曾與中國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的非政府組織「生態健康聯盟
  • 《長日留痕》:石黑一雄,諾獎得主就是厲害,小說改成電影還獲獎
    《長日留痕》:石黑一雄,諾獎得主就是厲害,小說改成電影還獲獎所謂的名著,是有氣息的,一拿到這本書,我就心裡一沉,果然,波瀾壯闊的畫卷展開,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讓人感慨萬千,史蒂文斯把一生都獻給了管家的責任,沒有自我,也錯失了愛情,當他再次遇到肯頓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