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體弱的羅馬皇帝,只因做錯一個決定,便被軍隊殘忍殺害

2021-02-13 浩然文史

奧勒略大帝不幸殞命後,元老院與軍隊的和解是令人驚奇的。軍隊請元老院為他們任命一位新君主的祈求,似乎讓人們在三世紀危機中察覺到他們在獸性背後的一絲溫情。但是,習慣縱容自己脾性的軍隊,還能回到過去的安定和秩序中去嗎?

奧勒略大帝一生戎馬,為羅馬帝國在危機中力挽狂瀾。在他去世之前,羅馬全境的版圖重回葦帕薌時代:北有高盧,西據伊比利亞,東臨小亞,南達埃及。按照時人的眼光來看,羅馬帝國的神祇終於站了出來,派出一位「神子」帶領他們恢復了古代的榮耀。但這位「神子」卻在其最為光輝的年歲裡被刺而亡,羅馬社會於是再次瀰漫起悲觀、沮喪的情緒來。

奧勒略去世之後,軍隊竟奇蹟般地服膺於這位皇帝的榮耀,沒有人趁亂稱帝或割據為王!不僅如此,軍隊內部還冷靜地處置了謀害皇帝的叛黨,並修書給元老院,請求元老為帝國推舉一位合格的新皇。可以說羅馬危機時代導致軍人亂政的主要原因並不能單單怪罪於軍隊的貪婪成性。其中另一部分因素,也是統治者「毫無個人魅力」所致。

元老院最終權衡利弊,推舉出一位貴族出身的老者塔西陀繼承羅馬帝位。而這位長者,並不是軍功出身,此前也與軍隊沒有任何瓜葛。如此不智慧地推舉這麼一個新皇,怎能讓他在部隊中服眾呢?

奧勒略雖死於東徵波斯的路上,但帝國的戰略仍舊要由繼任者繼承。塔西陀要做的首先是負責安撫奧勒略先前僱傭的西徐亞牧民。當奧勒略準備遠徵波斯時,曾經同阿蘭人(西徐亞人的一支)達成協定,許諾了他們在取得勝利後可以分得一部分戰利品和賞金,因此牧民們答應了皇帝共同東侵的邀請。

可是,在奧勒略因故去世後,帝國曾出現了元老院和軍隊相互謙讓的「空位期」,時間長達8個月。在這8個月內,帝國境內實際上沒有最高決策者,各個地方都只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去走,並不敢私自向外做出許諾。遊牧民族的政治組織很簡單,他們曾經很信任羅馬人和他們東徵的約定。可是,羅馬並沒有及時給予他們回復,這引起了阿蘭人的強烈不滿。

阿蘭人認為,羅馬人的背信棄義是對他們的欺騙。部落間的交往特別重視誠信,雙方有約定一同分享戰利品,這相當於承認了共同「賣命」的友情和分享財富的契約。感情和契約是西方文明中最為重要的兩大基礎,在羅馬帝國時代同蠻族人的關係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同羅馬協商無果,這些牧民鬥膽入侵了羅馬帝國東部的本都、卡帕多西亞、西裡西亞等行省,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阿蘭人甚至還控制了博斯普魯斯海峽沿岸的城市和鄉村,這裡是羅馬通往東方的海上要道。阿蘭人對帝國疆土的蹂躪激起了羅馬士兵的強烈不滿,他們統統要求塔西陀能夠批准他們前去收拾這群「毫無耐心」的阿蘭人。

作為一名毫無軍事經驗的老者,塔氏一再拒絕了士兵們的要求。他根本不懂,士兵們的焦急不僅僅是為了保家衛國,對金錢和戰利品的渴望才是點燃士兵們血性和貪婪本能的火種。塔西陀首先勸解入侵帝國境內的蠻族,並許諾他們若願意撤回費希斯河,就同意給這些人以原先約定報酬的等價物作為交換。

阿蘭人是高興了,但羅馬士兵卻被激怒了。他們不明白,塔西陀之所以「愛惜羽毛」,是為了應對波斯即將帶給國家的更大傷害。士兵們哪裡懂得珍惜性命?他們眼睜睜看著皇帝將帝國財富拱手讓與敵人,更是氣不打一出來。於是,士兵們終於再次爆發了爭吵。

塔西陀雖然年邁,但仍舊陪伴著軍隊去往邊境。前線士兵中一些人獨立出來,自稱「維護統一派」,他們對待皇帝的態度愈發惡劣,但塔西陀仍想用他那長者的包容贏得士兵的迴轉。可是適得其反,士兵們因塔西陀溫和的性情而更加看不起他。這樣一來,軍隊謀害篡逆的事情還會遠嗎?

「不可太過信任士兵們偶發的好感,因為他們的常態是暴躁的和易怒的。」

這是吉本在其著作中為我們留下的一段話,目的是證明羅馬士兵當時的墮落與反覆無常。

塔西陀的死確實跟軍隊有關係,但史書上卻把這段歷史曖昧地抹去了。據說,塔西陀認為軍隊士兵太過放肆,最終在前線與一眾將領翻臉。他訓斥士兵們不服法紀,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裡,因此加強了對違抗命令者的處刑,並臨時罷免了幾位軍長。

這個時候,部隊們可能已經開始醞釀著謀害皇帝的計劃,如同一個世紀前那樣。公元276年4月12日,塔西陀在卡帕多西亞因公去世。這位思維僵硬的老皇帝終於難逃厄運,登上帝位未過半年,便被禁衛軍「處刑」。

塔西陀逝世後,他的胞弟佛羅裡努斯立馬依靠著西部軍區的士兵稱帝。在接到兄長死訊的當天,這位無情的弟弟就立馬披上紫袍,表現出一副與君王毫不相類的放肆態度。佛羅裡努斯迅速聯合了高盧地區和北非西部的軍團,以壯大自己的力量。但元老院卻對這種無限近似於「篡逆」的自稱皇帝的行為表現出強烈的不滿。過分焦急的佛羅裡努斯,果真能夠平穩坐上皇位嗎?

王位的異常更替,讓羅馬皇位世襲的觀念逐漸失去了正統性。皇帝被刺之後,從其親屬或近親中選出繼任者本是常態,但佛羅裡努斯卻以這種毫無章法的形式自宣為帝,這就成了違背「禮法」的大忌。既然佛氏有兵團相助,又有塔西陀近親這一背景,本不應當焦急自我宣布稱帝的。但他卻心急如焚地作出如此違逆帝國規矩的蠢事,也許是他的愚蠢註定了他命不該當皇帝吧!

張曉校:《羅馬軍隊與帝國邊患》,《史學月刊》2009年第4期。

愛德華·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瓷國垃圾堆)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本號作者以文史類博士和青年學者為主。我們的宗旨是: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有深度。歡迎長按二維碼關注。

同時我們也略備薄酬,歡迎廣大文史愛好者惠賜稿件,具體投稿要求可在公號首頁點擊「聯繫我們」查看。

投稿郵箱:haoranwenshi@163.com。

 點一下閱讀原文了解更多歷史文章

相關焦點

  • 羅馬皇帝克勞狄大帝,雄才大略號稱「哥特人殺手」,可惜死早了
    克勞狄幫助整個帝國扭轉了極為不利的殘破格局,讓羅馬恢復了她往日的榮光。 一、克勞狄二世的出身和青年時代 克勞狄二世,原名克勞狄烏斯·哥特庫斯。從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在克勞狄的全名中,有一個「哥特庫斯」的尾綴。這不代表皇帝本身是哥特人,而代表他是一位偉大的「哥特人殺手」或「徵服哥特人之雄」。所以歷史學家常稱他為「哥特人徵服者」。
  • 哥特人一心融入羅馬,羅馬皇帝為何對他們趕盡殺絕
    狄奧多裡克也是如此,皇帝曾將象徵權力的紫袍和印章贈予了他,他轉而向皇帝和教會發誓要「守衛好帝國西疆」。但當查士丁尼對此感到不滿時,哥特人的命運就開始轉變了。其一,哥特人並沒有殘忍報復曾與他們殊死搏鬥的羅馬人民。入境後,他們照搬東羅馬帝國的統治形式,將義大利劃分為一個個「大區」。他們也對當地人抽稅,但是負荷極低。在戰爭年代,東羅馬無數次將義大利當作他們的兵員地和糧倉,事實上破壞了義大利的生產。而哥特人則樂於採取實物稅和勞務稅相結合的方式,幫羅馬人修復和重新修建了馳道和一些著名的建築。
  • 被呂后殘忍殺害的漢代壯志小皇帝是誰?
    呂后和張皇后一樣著急,畢竟有了皇子才能在宮中站穩腳跟——雖說你現在是皇后,沒有孩子照樣會成為廢人一個。  於是,不久之後她們便策劃出了一個驚天的密謀——和後宮別的女人搶孩子。  於是,當張皇后發現後宮之中有人懷孕之後,也立即表示自己也懷孕了,而且在接下來的大半年中也進行著精心的表演。
  • 被俘的伯樂:羅馬皇帝瓦勒利安的悲劇人生
    毫無疑問,上述兩地廣受兵禍的邊疆居民迫切希望新皇帝能夠帶領大軍,有效阻止敵人的擄掠殺戮。所以,瓦勒利安甫一登基,就面臨一個爛攤子似的糟糕開局。這些蠻族是居住在南俄草原上的霸主,也是先前殺死德西烏斯皇帝的哥特國王克尼瓦的親族。公元255年,他們渡海劫掠了從比提尼亞到本都所有小亞細亞北部沿海地區,迫使安條克的羅馬新帝派遣軍隊前往阻止。但是,士氣萎靡、動作遲緩的東部軍隊不僅無法制止哥特人的侵擾。相反,由於駐軍抽調致防線空虛的緣故,沙普爾乘機攻克了羅馬人在幼發拉底河上的兩座重要前哨要塞:杜拉-歐羅波斯和西爾奇西烏姆。
  • 羅馬皇帝︱卡利古拉:喋血街頭的荒誕暴君
    首先,卡利古拉是一個隨心所欲的人,他非但不懲罰女子的知情不報,還給予了重賞。其次,卡利古拉對金錢毫無概念,隨手對女子便賞賜100萬塞斯特斯銅幣。在卡利古拉繼位的前期,他揮霍了大量錢財來犒賞禁軍來保障忠誠,並斥巨資舉辦各種各樣的公共娛樂活動來提高民望。羅馬城內一時間無比熱鬧,一場接一場的角鬥士與競技賽事接連不斷,人民也愈發熱愛這個有個性的年輕皇帝。
  • 從囚犯到羅馬皇帝:羅馬多神文明最後的捍衛者,卻死於理想主義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羅馬史44#世界史26#歐美歷史38偉大屬於羅馬整個羅馬世界終於統一於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經過了一陣血雨腥風後,皇帝的血親所剩無幾。而尤利安兄弟二人,就成了現任皇帝僅有的兩名男性親眷。
  • 羅馬「四大暴君」之卡拉卡拉,究竟有多麼殘暴不堪?
    他在位時期引起了羅馬疆域的動蕩,還因其性格暴戾而迫害了無數民眾。他不僅狠心殺害了自己的手足,還將羅馬人捲入與東方的無盡爭鬥中。所以,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應該把他列入「四大暴君」之列。卡拉卡拉原名盧基烏斯,乃父塞維魯為加強與馬爾庫斯·奧列利烏斯家族的親緣關係,曾為他改名馬爾庫斯。而「卡拉卡拉」,是一個使他聞名史冊的綽號,意思是「一種方便穿戴的高盧披風」。
  • 「重口味」石虎:史上最殘忍變態的皇帝
    今天,奇葩君要來說一位古今中外最殘暴最荒淫的皇帝——石虎的變態故事,這位石虎,字季龍,是後趙的第二位皇帝。說到荒淫殘暴大家心中馬上會浮現出商紂王、周幽王、隋煬帝等這些有名的暴君。世界歷史上也不乏羅馬暴君尼祿和保加利亞的巴西爾二世這樣的殘暴君主。
  • 山東「滅門慘案」一家4口被殺,只因…兇手殘忍程度令人髮指
    一家四口滅門案山東「滅門慘案」一家4口被殺,只因…兇手殘忍程度令人髮指▲11月15日,青島市城陽區發生一起命案,在該區仲村某小區一家四口被殺害。租戶住進了一個月,但遲遲未交該月房租,只交了定金1000元。
  • 君士坦丁的愚蠢決定,讓3個兒子2個侄子共繼皇位,引爆皇室慘劇
    也許是太過相信龐大帝國的臣民會對自己的決定鼎力支持,又或者是老皇帝本人察覺到自己失去了對兒臣忠誠與否的判斷,在短短的3年中,君士坦丁竟然將「凱撒」的名號接連賜給了3位皇子。連讀書人都知道,「儲君之爭」是一件應當著力避免的事情。歷史上很多同時設立多位太子的決定,都是出於皇帝自身權威的微弱或是政局受到不同來源勢力的操控所致。
  • 你所不知道的英國短毛貓:貓中鬥牛犬,羅馬人的軍隊貓!
    可大多數養貓人卻並不知道,在2000多年前,英國短毛貓其實是作為羅馬人的軍隊貓,和羅馬人一同徵戰大不列顛島的。相傳,公元前55年,強盛的羅馬帝國派統帥凱撒帶領數萬軍隊,對不列顛群島先後發動了兩次武力侵略。
  • 凱撒大帝被暗殺,此人挺身而出,挽救混亂的羅馬政局,成為羅馬第一個皇帝
    大家商討達成一致後,凱撒決定去元老院宣布決策,讓元老院投票同意這個決策,雖然是個形式,但這步必須要走。這時候的凱撒是「獨裁官」,不是皇帝,沒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羅馬名義上還是共和制度,國家的一切決策還得經過元老院同意。 元老院裡有一小群保守元老們早就對凱撒獨裁不滿了,因為羅馬規定「獨裁官」最多只能任期六個月,但是凱撒宣布自己無限期擔任「獨裁官」。
  • 作為羅馬帝國最佳時代的最佳皇帝,圖拉真有什麼過人之處?
    可是,當圖拉真繼位後,他並沒有把自己當作是軍事長官中的一員來壓榨整個國家,而是從皇帝的角度考慮,利用自己手上的實權,大大改善了元老院、軍隊和羅馬人民之間的關係。屬於羅馬人的輝煌也因為他的卓越統治到達了「歷史的頂點」!
  • 暴君尼祿死後,誰會成為羅馬帝國的新皇帝?
    01 尼祿之死 公元68年的羅馬帝國,尼祿(Nero)皇帝已經統治帝國14年了。這位皇帝雖然以殘忍暴虐而留名史冊,但作為奧古斯都在這個世界上的唯一血脈,尼祿依然是三十多萬羅馬軍隊的唯一的效忠對象。
  • 戴綠帽子的羅馬皇帝被妻子毒死,妻子又被親兒子捅死,貴圈真亂!
    然而,中國所有王朝的骯髒事加起來,都比不上古羅馬! 古羅馬混亂的性關係在歷史上臭名昭著,同性戀、多角戀以及亂倫屢見不鮮,尤其是羅馬的統治階層,據史料記載,很多羅馬皇帝的心理和精神都極度不正常,而他們極度荒淫的生活,更是瘋狂而不可理喻。因此,有些歷史學家這樣評論:「古羅馬的滅亡主要是由於它的淫亂!」
  • 十二個羅馬凱撒的巨大生命和戲劇性的死亡
    這是一個有力的比喻,讓人們注意到奧古斯都性格中一個經常被忽視的方面。奧古斯都本質上是個軍閥。他通過濫殺濫殺、殘忍的暴行和內戰上臺,通過無情地鎮壓敵人並創造一個運轉良好的宣傳機器,使奧威爾1984年的國家蒙羞,從而保住了政權。我們對這位虔誠、平和、慈祥的皇帝的印象,與其說是歷史的反映,不如說是有效宣傳的產物。
  • 作為暴君而死,死後卻仍被民眾愛戴——尼祿皇帝當真是暴君嗎?
    雖然他的父親並非皇室宗親,並且在尼祿三歲時便早早離世,但他的母親阿格裡皮娜卻是屋大維皇帝的直系後代,而且還是一個極其陰險狡詐、貪圖權勢的美人。為了獲得財富和權勢,更是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出人頭地,這位母親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在她的第一任丈夫,也就是尼祿的生父,逝世後不久,阿格裡皮娜就憑藉美貌嫁給了一位羅馬的富商,並在婚後不久狠心毒死了他,從而成功地霸佔了這位富商的萬貫家財。
  • 此女是夏雨荷的原型,嫁給皇帝連生3娃!年老之後便被拋棄
    此女是夏雨荷的原型,嫁給皇帝連生3娃!年老之後便被拋棄說起現在的許多古裝電視劇,大多和宮鬥,後宮有關。
  • 羅馬皇帝︱家國難兩全:主宰羅馬卻對接班人無能為力的屋大維
    屋大維這時已經擺脫了被動的局面,被世人尊稱為「神之子·凱撒」,並且獲得了西塞羅的支持,招攬了一隻由凱撒舊部組成的軍隊。而作為凱撒的合法繼承人,其地位比軍閥安東尼與雷必達都要高一個頭。安東尼和雷必達已經失去凱撒剛剛被刺殺時的政治優勢。此時的安東尼與雷必達都希望從自己的家族中,給此時年僅20歲的屋大維一個妻子。
  • 高盧人在251年穿越多瑙河,並在戰爭中殺掉一個皇帝
    羅馬人不可能永遠抵抗住他們,也曾試圖緩和。首先允許一些萊茵河的民族定居在羅馬領土上(在那裡他們還被招募去幫助保衛邊疆,抵抗後來的入侵者)。之後是另一支種族——高盧人在251年穿越多瑙河(並在戰爭中殺掉一個皇帝);五年之後是法蘭克人(另一支)穿過萊茵河。然後是阿勒曼尼人向南入侵,遠至米蘭,當時高盧人繼續進軍希臘,之後從海上掠奪義大利和小亞細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