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裡的「門道」

2021-02-19 古琴人

  近年來,「古琴熱」持續不減,愛好古琴、學習古琴的人越來越多。

  日前,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上海古琴研究會會長戴曉蓮與民族樂器製作專家沈正國在上海圖書館講解了「古琴操縵與傳承」,並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作為演奏家與樂器製作者,他們眼中的古琴藝術究竟有哪些魅力?聽懂古琴,又有哪些門道?

戴曉蓮教授在演奏古琴

  古琴譜就像散文詩

  戴曉蓮教授是現代廣陵派古琴的傳人,她從少年時就隨廣陵派古琴泰鬥張子謙先生學習古琴,並先後得到古琴大家吳景略、姚丙炎、吳文光、龔一、林友仁等人的精心指教。

  在戴曉蓮看來,琴與譜都是古琴藝術不可分割的部分。有著三千年悠久歷史的古琴藝術之所以能流傳至今,不能忽視琴譜的傳承。

  古琴琴譜很「神奇」:它分為文字譜與減字譜,它既不是西方的五線譜,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簡譜,它看上去就像散文詩。

  文字譜是用語言文字把音位、指法、弦序記錄下來,一份琴譜是可以像讀書一樣念出來的。我國現存最早的古琴文字譜是1400年前的《幽蘭》。

  不過,用一大段文字描述簡單的幾個音不免顯得有些繁複。到了唐代,減字譜出現了,減字譜又稱指法譜,是一種以記寫指位與左右手演奏技法為特徵的記譜法,它在文字譜的基礎上大大簡化了。

  在《紅樓夢》中,賈寶玉曾稱古琴減字譜是「天書」。其實,「天書」並不難學,對古琴愛好者而言,只要掌握了其中的基本規律,就可以把「天書」給認出來。

  我國現存有3000多首古琴曲資料、一百五六十個版本的琴譜。歷史上比較著名的琴譜有《神奇秘譜》,是朱元璋的兒子朱權所編撰,流傳至今的古琴名曲《廣陵散》《梅花三弄》《高山》《流水》等都能從《神奇秘譜》中找到譜本。

  沈正國認為,古琴樂譜之所以「神奇」,就在於它留給後人的是文字,而非音符,它只記錄指法和音高,並不記錄旋律本身;

  而西方的五線譜則是一種精確的記譜法,每個音的音高、時長都有明確的標記。

  如果把五線譜比作音符的坐標,那中國的古琴譜就像是散文詩,它可以是一句很長的話,但有時候又很短。這種模糊的記譜法,給後人很大的自由空間,這也就是為什麼古琴曲的傳承需要口傳心授,曲中的真意往往在琴譜之外。

  打譜者好比翻譯家

  無論是減字譜還是文字譜都不記錄實際的旋律,為了更好地傳承古曲,古琴琴譜的製作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詞,叫作「打譜」。

  打譜者就好比翻譯家,他們會根據琴譜中的文字將其翻譯成有節奏、有旋律,便於現代人識別的譜子,這個過程就叫「打譜」。

  「打譜的過程比想像中複雜,一首小曲需要三個月,而大曲長則需要三年,打譜的過程相當於再創作的過程。古人給了我們框架,我們就按照這個框架根據自己的思維去彈奏然後打譜。因此,不同的打譜者在『翻譯』同一份曲子時會不盡相同。」戴曉蓮說。

  打譜的時候需要綜合琴譜中的各種「蛛絲馬跡」。有些琴譜會在某個音的邊上寫一個「實」,或者寫一個「虛」。那後人在打譜時就能大致體會原作者需要表現的是什麼。

  不少歷史久遠的古琴曲其真正的創作者都被時間模糊了,同一首曲子,有相傳是李白所作,也有說是孔子所作。不像西方的音樂作品都有明確的作曲家。而古琴曲的誕生、流傳與傳承既離不開原作者,也離不開打譜者和傳譜者,他們都值得後人尊重。

神奇秘譜

  聽古琴聽的不僅是音色

  從節奏的角度來看,古琴曲一般可以分為四大類,一類是有節奏的,也就是節奏比較規整的,比如《四大景》《梅花三弄》。

  第二類古琴曲是節奏比較自由的,比如名曲《龍翔操》,這種節奏比較自由的琴曲要靠演奏者用氣息來把握樂句,難度比較高。戴曉蓮的老師張子謙先生年輕的時候有「張龍翔」之稱,就是因為他彈奏的《龍翔操》特別出名。

  「這首曲子難就難在把握好度,把握氣息與樂句的度。在我的琴譜演奏提示中寫著要『從疏到密』。『疏』是寬鬆的,『密』是要有聚集感,但是在每一個樂句當中,『疏』是疏多少,『密』又是密多少,這都要慢慢體會,要靠氣息來把握。」戴曉蓮解釋道。

  還有一些琴曲是有節奏和沒有節奏相互結合的,一類是有節奏的多一點;一類則是沒節奏的多一點、自由度多一點。建議古琴愛好者在聽琴曲的時候,要進行這方面的分辨。

  「最近網上流行一組搞笑的『你是誰』系列漫畫,我看到了一個關於古琴的版本:『你是誰?我是古琴。聽古琴聽的是什麼?聽的是音色。』我覺得這一定不是真正懂古琴的人說的。」戴曉蓮笑稱。

  古琴流傳了三千年,如果沒有聲音的魅力,作為一件樂器可能早就消亡了。但古琴的魅力絕不僅僅在音色,彈過古琴的人知道,在表現一首曲子時要體會曲子裡的輕重緩急,要有對氣息的把握、對音與音之間聯繫的把握。而聆聽古琴曲時,聽的也不僅是音色,還有音色背後的韻味、音韻質量的高低,以及每首曲子的意義與價值,這些都值得細細品味。要真正聽懂這些,確實需要一定的修養與逐步的積累。

  在沈正國看來,古琴之所以能流傳數千年,從樂器製作的角度而言,一件樂器給演奏者的自由程度越高,這種樂器就越先進。一把古琴能彈出一百多個泛音、4個八度,在民樂器中很難找到像古琴這樣給人以這麼高自由度的樂器。

  「古琴是一件內斂的樂器,是彈奏者內心的傾訴,它的音量並不大,不是給成百上千人共同聆聽的,而是彈給演奏者自己或知己好友聽的。」沈正國說。

  正如《琴賦》中所說:「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數千年來,彈琴即是琴與心的對話,無關他人。

  自由與嚴謹相結合是魅力所在

  和許多藝術門類一樣,古琴曲的演奏也要經歷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過程,演奏時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規矩,但古琴又是一門自由與嚴謹相結合的藝術。

  戴曉蓮認為,音樂最大的魅力在於變化,而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演奏者在演奏同一首曲子時往往會表現出不同的味道,這種味道是根據他(她)演奏時的氣息、狀態,甚至心情而變化的。以下幾首古琴名作是歷代演奏家都熱衷演奏的,每位彈奏家在演奏時都充分體現了各自不同的韻味與風格。

  《陽關三疊》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琴小曲,是根據唐代詩人王維的七言絕句《送元二使安西》譜寫的。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古琴愛好者幾乎都知道這首曲子。這首名曲後來還被移植為二胡曲和古箏曲等。

  《陽關三疊》最精彩的部分在「第三疊」,全曲的情感在這一部分達到了高潮。把不同版本的「第三疊」進行對比就會發現,古琴家吳兆基先生的演繹非常平穩。成公亮先生在節奏的把握上更自由,幾乎接近於無節奏,他的每一個音都帶有撓。容天祈先生在演奏時就都不帶撓,而是直上直下的。聆聽不同演奏家對樂曲不同的處理,正是欣賞古琴曲的情趣所在。

  《烏夜啼》是一首很受人喜歡的古琴名曲,要彈好這首曲子並不簡單。戴曉蓮曾專門去北京向古琴家吳文光先生學習此曲。考取上海音樂學院後,她又向古琴家姚丙炎先生學習,先後得到了兩位古琴大家的真傳。

  《烏夜啼》原為南北朝時期表現愛情題材的民歌,琴譜初見於《神奇秘譜》。吳文光和姚丙炎等古琴家都曾打過此曲,但兩位打譜卻打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

  「姚丙炎先生的版本比較文人氣,如果用繪畫來比喻的話,這幅畫繪就了一隻鳥;而吳文光先生繪就的鳥則非常多,各種各樣的鳥在一起爭巢,畫面非常熱鬧。而我自己在演奏時則傾向於淡雅、內斂的風格。」戴曉蓮說。

  古琴的演奏從來不是絕對的、刻板的,需要根據演奏者的自身情感去表達,在演奏中自然流露,把自己融入音樂之中,從而達到「人琴合一」的境界。

【原文題目:「古琴熱」持續不減,可是你聽懂了嗎?摘自網際網路,侵刪。】

相關焦點

  • 典籍裡的古琴 | 《禮記》中的古琴
    其中主要包含了古琴的起源、古琴的功用、古琴的精神、古琴的禮儀等四大部分,大概算是最早的古琴學理論知識了。其中《樂記》章還專門講了古代的樂理知識,由於樂理篇幅較大,後面再另擬文介紹。這段話中提到,要在五月份調節保養古琴,也有可能是古代制琴的時間,我從一位製作古琴的師傅了解到,古琴製作過程中又一道工序是上漆,傳統上漆需要在雨水較多的季節可陰乾,如氣候乾燥反而不行。文中還提到,古琴用以輔助祭祀求雨,保佑一年豐收,可見在古代,古琴還承擔著祭祀的重任。
  • 莫非:我所知道的吳振宇和他的古琴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吳振宇又轉而迷上了古琴,而且是痴迷,用他的話說就是賺錢盈利是次要的,主要是太喜歡這個幽幽古風情調了,直接就入了道。以他的匠心及「廣譜」知識面還有豐富動手能力和經驗,他是非把古琴做成珍品不可的,當然,也得益於觸類旁通的神助,提升品質他有不少獨到的細節處理手段。這一次,他不會再改行了,一門心思鼓搗古琴,樂在其中,直到幹不動為止。
  • 古琴——夢裡尋他千百度
    中國樂器中,古琴的是特別的,它不似二胡如泣如訴,卻比之委婉纏綿,是那種迴旋往復的纏綿…… 不像古箏響亮歡快
  • 古琴|獨坐幽篁裡 彈琴復長嘯
    古琴,身長不過數尺,卻胸襟博大,涵養天地。古琴,弦不過數根,卻行雲流水,演繹乾坤。古琴,是咱們中國文化的一個載體,它的音韻不但能折射出高山流水,明月清風,還疊映出秦磚漢瓦,唐風宋韻。正因為如此,古琴就被炎黃子孫世代傳承,傳承出一種生生不息的跋涉和堅韌,傳承成一種自強不息的魂魄和精神。
  • 古琴、後搖與聲音裡的秘密,陷在這片沼澤裡
    當古琴「遭遇」搖滾會碰撞出什麼樣的聲音?今天國樂君就要帶大家聽一聽!早在2006年,沼澤樂隊就開始探索融入有著古老歷史的中國樂器——古琴。並以自己獨一無二的方式,將中國山水畫般的寫意和情懷,潑墨浸染進血液裡,與後搖、藝術搖滾、前衛電子等多種元素融於一爐。
  • 古琴曲裡的「搗衣」是指洗衣服嗎?
    好像按著這字面理解像是洗衣的意思,初接觸古琴的琴友可能也會認為就是洗衣服的意思。其實不然。葛麻織品最明顯的缺陷點就是太硬,穿著不舒服,所以在穿以前需要搗柔軟平整,這樣製成的衣服謂之「寒衣」,寒衣不僅給家裡人穿,更要寄給徵戍在外的夫君,唐代府兵制規定徵人需自帶衣服和武器,天寶年間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被迫當兵遠徵的人很多,安史之亂後更是烽火遍地,所以秋風秋月裡滿城的搗杵聲是那樣的響亮和急迫。這便是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中所說的搗衣。
  • 古琴大師陳雷激攜名琴「養和」歸來!在音樂裡穿越東西
    2021年1月2日,曾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古琴獨奏的著名古琴家、指揮家、作曲家陳雷激將在星海音樂廳舉辦《穿越時空的對話——陳雷激古琴音樂會》。與星海音樂廳闊別十年再重逢,陳雷激將攜手美籍華人小提琴演奏家何為、鋼琴演奏家杜寧武等一眾傑出藝術家,共同為觀眾呈現一場高水準、高規格的中國古琴與西方古典室內樂的跨界演奏。過去的數十年裡,陳雷激遊學歐洲、學貫中西,他一直不停歇地思索中國古典音樂的改良。
  • 沼澤:古琴造夢 後搖之聲
    @沼澤樂隊:小眾是肯定的了,可做這樣的音樂,本身就是我們熱愛和從事樂隊的動力,所以不會遷就市場改變這一點。但是,我相信喜愛沼澤的人在總的數量上不會少。只是他們散落在不同的地方,而因為沼澤的音樂的獨特和跨界的性質,並沒有一個鮮明標籤可以很容易找到他們。
  • 古琴文化內涵與古琴形制
    中國古琴由此成為地球人類的身份證,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關注和喜愛,引起了各國有識之士研究和學習中國古琴的廣泛興趣,身為古琴故鄉中國的大學生,豈可自己反而不聞不問。漢代恆譚《新論》說:「八音中惟弦為最,而琴為之首」,就是說琴是所有樂器的冠軍、領袖,古琴的這種崇高地位是由它以下多種品格決定的:  音域之寬:古琴的音域從第一弦散音大字組C音到第七弦第一徵按音小字三組d3,共有四個八度加一個大二度,在世界所有樂器中,除鋼琴外,再沒有比古琴音域更廣的了。
  • 古琴價格太貴,不會挑選古琴怎麼辦?
    前兩天跟粉絲朋友小甲聊天,小甲跟札記君吐槽:「古琴真是太貴了,古琴市場魚龍混雜,我都做了這麼多挑選古琴的功課
  • 林西莉《古琴》選讀
    他站在雪地裡,背誦了一首長詩。一句俄語都不懂的我,卻似乎聽懂了,從他朗誦的感情裡。我們自此分手,從此再沒有見.面。  在穿越西伯利亞的鐵路線上我有足夠的時間思考。這一路旅行用了一周多時間,當我抵達北京時,我知道我要學的是古琴了。  在當時的中國,一般外國人是不能和某個單位直接聯繫的,更別說登門造訪、諮詢了,各種瑣碎的官僚程序繁雜無比。
  • 一曲古琴《獨坐幽篁》獨坐幽篁裡中,彈琴復長嘯
    © 點擊上方綠標,聆聽最美音樂聽琴·交流·請加鹿七弦:luqixian007\竹裡館唐·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伴著悠悠的琴音,坐在竹林裡。如水的月光灑滿了竹林深處的小屋。那琴笛和鳴的天籟之音吸引著我,四處安靜,唯有竹林深處,仍不知疲倦地傳來一滴一滴的曲聲,清悠無爭……那是一種任何人也打擾不得的清閒雅逸,因為在這幽靜的竹林深處沒有世俗的煩擾,有的只是一顆恬淡的心。
  • 作為娛樂圈最喜歡古琴的明星,他很努力的在宣傳古琴
    要問現階段的娛樂圈裡,喜歡國風文化,推崇傳統樂器,致力製作與展現中國風魅力的音樂,大約張藝興要屬其中一位了,而在大型演出場合,更是親彈古琴,努力宣傳古琴文化,這麼熱愛古琴的一位藝人,怎能不為他打call呢?
  • 【古琴課程】香港古琴名家謝俊仁博士將首次在深圳開設古琴大師班精品課程.
    >香港古琴名家謝俊仁博士受王悠荻古琴工作室之邀,將於2017年8月19日至20日期間在深圳開展一系列古琴活動。講座內容:此次講座為謝俊仁博士古琴生涯以來首次在內地開腔談及他與古琴的緣分淵源,並延伸到香港古琴的歷史承傳及現今發展狀況。
  • 【訪談】古琴大師龔一:現在好多活動對古琴音樂發展是破壞式的
    論欣賞:音樂家和觀眾的選曲很重要  廣州日報:您如何評價這次獲得" 年度最佳古琴演奏專輯獎" 的《古琴·   龔一:這張專輯裡有很多曲目是我之前十幾張專輯裡不常演奏的,例如《幽蘭》就是老者、智者坐而論道的音樂形象。我很驚訝,一首1500多年前的曲子,古人是怎麼在十分鐘裡將這些相對抽象的音樂形象流傳下來。
  • 如何給古琴換弦
    第二步是把新的弦打上蠅頭之後,穿進絨扣裡,再把舊的弦抽出來,這樣就不必擔心絨扣散掉或者掉出來。第三步把新的弦張上。順序如第一步所說的,一二三四和五六七。而上弦的順序又可以分成幾個步驟:(全集)古琴曲譜:古琴曲譜(24首經典小曲)古琴曲譜(24首中級曲目)古琴曲譜(12首高級曲目)古琴知識專輯(二十)古琴知識專輯(二十一)古琴知識專輯(二十二)古琴知識專輯(二十三)古琴知識專輯(二十四)
  • 古琴的一群特殊琴友~歷代帝王與古琴(三)
    而此人就是蜀中制琴巧匠雷威,就請雷威製作張古琴。雷威不敢怠慢皇上,當即答應三個月內把琴制好奉上,而此琴就是後來的琴中神品「春雷」。(往期文章:古琴中的神品「春雷」騰挪跌宕的一生。)「唐肅宗與「九霄環佩」」唐肅宗李亨,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
  • 古琴安裝琴弦方式詳解,古琴琴弦斷了怎麼換?斫琴之古琴上弦
    很多好友想知道古琴如何上弦,古琴安裝琴弦方式是怎樣的,如果古琴琴弦斷了怎麼換?今天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古琴上弦。古琴上弦時將琴頭豎立於地板的軟墊上,古琴的雁足向外,古琴的琴面右側附靠胸前,使弦尾一端過龍齦再過雁足尺許。古琴安裝琴弦方式詳解,古琴琴弦斷了怎麼換?
  • 古琴課程 | 劉慧雪古琴入門基礎系列課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它是漢族文化中的瑰寶,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其傳世曲目眾多,表現力非常豐富。從未接觸過古琴的朋友,大多數會認為古琴很難學會、很難彈奏。其實,單單從彈奏技能來講,與其他中國彈弦樂器相比,古琴還是相對容易的。       王國維提出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學習古琴也可以分為三個境界:琴技、琴藝、琴學。琴技是學習古琴最基礎的必經之路,從了解古琴、認識減字譜、熟悉指法,到開始會彈基礎曲目,這是本基礎系列課的宗旨。當然了,掌握基礎後,在今後的學習中要堅持學習、定期鞏固,注意音準、節奏、音色與音樂表現。
  • 古琴 《漁樵問答》煙波裡一扁舟,人世恍如夢
    很多音樂朋友們給我發信息說,要求多分享一些古琴的音樂,那就滿足大家的願望,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龔一老師的古琴曲《漁樵問答》,古琴確實悶騷,這是文人必備的技能。儘管我也讀書,但我可不是文人。這一琴一簫,一問一答,滿滿地儘是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