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後搖與聲音裡的秘密,陷在這片沼澤裡

2021-02-10 中華國樂文化博覽周

後搖?後搖!

後搖是什麼?

就是對搖滾樂的一種徹底的革新

而用中國傳統樂器來做非傳統的音樂

更是一種極致後搖!

當古琴「遭遇」搖滾

會碰撞出什麼樣的聲音?

今天國樂君就要帶大家聽一聽!

在後搖圈內,我國的沼澤樂隊堪稱蹊徑獨行、自成一派。

沼澤樂隊,中國著名獨立樂團,常駐廣州。


早在2006年,沼澤樂隊就開始探索融入有著古老歷史的中國樂器——古琴。


並以自己獨一無二的方式,將中國山水畫般的寫意和情懷,潑墨浸染進血液裡,與後搖、藝術搖滾、前衛電子等多種元素融於一爐。

作為國內後搖滾的領軍人物,沼澤樂隊是第一個將古琴和搖滾融合得如此徹底和全面的樂隊,他們的音樂素以憂鬱感人著稱。

或細膩動人,或激情澎湃的音樂,在綿綿無盡的傷感中蘊涵無限張力。

加上意蘊深遠的歌詞,沼澤樂隊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由古琴與搖滾合奏出的詩化世界。

《1911》是沼澤在2011年推出的一張古琴器樂搖滾專輯,整張專輯只有這1首作品。

整首歌曲以古琴的蒼涼意境為首,加上搖滾樂三大件的強有力聲牆,並採用交響曲式的敘事型結構作鋪排,匯流成一首長篇搖滾交響史詩。

古琴的聲音在這裡像是引領者,在吉他,貝斯強大的音牆所烘託出的氤氳氛圍以及慢慢加入的鼓點下,音樂的情緒一層一層不斷堆疊、升華。

歌曲開頭,由古琴的散音開始,悠揚的音色,使得整首歌的意境變得廣闊而深邃。

古琴加電聲的標配外,再加簫與鍾片琴,更添婉約。

時而出現的貝斯,加上鐘琴的點綴,瞬間將人帶入了流動的時空中。

在各種樂器的和鳴中,蕭聲出現了,似乎先前一切的矛盾,情緒都在此刻完全消失,只讓人感覺獲得了一片安寧。

基調溫暖而感傷,令人沉醉而悵惘。聽完這首歌,國樂君才是真的「沉醉不知處了」!

這是沼澤首次踏足電影配樂之作,是電影《浮城秘事》的主題曲。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看完這部電影而打卡《入夢令》的,反正國樂君是

歌曲延續了沼澤獨一無二的古琴搖滾曲風,協同吉他貝司鼓和弦樂等,來演繹現代都市人的情感生活。

在古琴悠遠,卻帶有迷離色彩的泛音中,全曲中少有的歌詞部分呈現出來:

入夢裡

誰與你相遇

隨浪花飄零

何處是結局

時而清澈動人,時而韻味悠長的聲聲古琴在各種現代器樂的協奏中,如魚得水,絲絲入扣。

顯示出古琴亦可不古,也可以是很現代的。


後搖的故事性配上文藝電影的情懷,把整個氣氛渲染到了極致。真是完完全全戳中了喜歡後搖又愛看文藝片的國樂君!

這支充滿中國古典氣質的後搖團

哪個國樂迷聽完會不愛呢!

還想聽更多中國傳統樂器後搖?

那就快去微博跟上國樂君的腳步呀!

@中華國樂文化博覽周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小眾後搖也有夏天,五支代表性的國產後搖樂隊推薦
    作為京城後搖的生力軍,他們從2017年開始在北京組織「文雀後搖匯」專場演出,先後邀請了惘聞、大象體操、Chinesefootball、晨曦光廊等等眾多國內的後搖樂隊一起演出。2019年的後搖匯專場陣容也即將公布,不妨關注一下他們的微博,去到現場感受一下國產後搖的魅力。
  • 沼澤:古琴造夢 後搖之聲
    然而有這樣一支樂隊,他們生活成長在廣州,卻不受地域接近的港樂影響,始終堅持一種獨一無二隻適合自己的聲音,用一把古琴將廣州與搖滾巧妙聯繫到一起,成為廣州搖滾樂圈的標杆。他們,就是沼澤。如果說爵士樂起源於非洲的民間音樂,那麼沼澤樂隊所定義的搖滾則起源於中國古典音樂。在他們看來,古琴曲中有桀驁不馴的叛逆與悲憤不平的哀鳴,這與搖滾樂所秉承的反抗精神是一脈相傳的。
  • 英文碟評譯選 他們將後搖提升到又一個高度——沼澤美版新專《Intoxicatingly Lost》
    Reviews[中文譯文]沼澤 - Intoxicatingly Lost CD (Trail Records TR-017)沼澤,一個中國四人器樂搖滾團,演奏夢幻般的後搖曲風這是他們在中國以外的首張出品。這張CD收錄了9首作品,剛好共60分鐘,大部分是新曲,也附錄了一些舊作。開場曲,「廢柴」,讓我想起了日本的樂隊Mono。海亮演奏古琴(古典弦樂器)、簫和朦朧的鍵盤,細輝彈吉他,阿來彈貝司,還有海遜演奏著鼓和鍾片琴。「人約黃昏後」,以一個蜂鳴般恍恍惚惚的弓奏般的聲音(譯註:指吉他的ebow長音),伴隨著一段酷酷的貝司主奏線,拉開了序幕。
  • 後搖無關夏天
    然而,這一切對於這一群人——後搖樂迷來說,究竟是誰的夏天似乎都與他們無關。畢竟「沒有主唱」的後搖樂隊還尚未被納入可參賽的樂隊風格中。而說到後搖。但在每一首後搖作品裡,樂隊們想要創造什麼,聽眾們想要聽到什麼,是值得我們探討的話題。#純粹器樂塑造牢固聲音空間後搖沒有很明確的文字性提示,需要聽眾自己去從樂手們塑造的音樂氛圍和情緒中尋找自己的故事。
  • 後搖無關夏天
    然而,這一切對於這一群人——後搖樂迷來說,究竟是誰的夏天似乎都與他們無關。畢竟「沒有主唱」的後搖樂隊還尚未被納入可參賽的樂隊風格中。尤其近幾年音樂流媒體和現場演出的發展下,各類型音樂人有了推廣作品的渠道,人們有了更大自主選擇音樂作品的空間,個性鮮明的後搖也就漸漸找到了自己的聽眾。作為一種感性的表達,的確很難用文字來簡單、直觀地定義究竟什麼是後搖。但在每一首後搖作品裡,樂隊們想要創造什麼,聽眾們想要聽到什麼,是值得我們探討的話題。
  • 後搖跨界。
    音樂跨界其他藝術形式的嘗試並不算多,要是細分到後搖,可就是更少了。前段時間 E 君提到了天聲樂隊的「坐標計劃 2018」,他們把樂隊拉到了海拔 3210 米的青海青沙山上,與藝術家劉成瑞共同開展了一次音樂實驗。
  • 典籍裡的古琴 | 《禮記》中的古琴
    這段話中提到,要在五月份調節保養古琴,也有可能是古代制琴的時間,我從一位製作古琴的師傅了解到,古琴製作過程中又一道工序是上漆,傳統上漆需要在雨水較多的季節可陰乾,如氣候乾燥反而不行。文中還提到,古琴用以輔助祭祀求雨,保佑一年豐收,可見在古代,古琴還承擔著祭祀的重任。
  • 惘聞樂隊:國內第一後搖,用音樂真實地活著
    在其興起的90年代初,一批批玩樂隊的年輕人,他們放棄演唱中的嘶吼和謳歌,打破陳舊的作曲框架,在作品中自由地融合各種樂器---小提琴、貝斯、薩克斯、鋼琴、小號甚至古琴等,也結合了多種音樂風格---數字、重金屬、爵士、IDM等。這些樂隊大部分沒有主唱,以幾乎純音樂的形式將更具個性的音樂向聽眾輸出,漸漸地形成了現在被稱作後搖的音樂類別。
  • 古琴裡的「門道」
    這種模糊的記譜法,給後人很大的自由空間,這也就是為什麼古琴曲的傳承需要口傳心授,曲中的真意往往在琴譜之外。  打譜者好比翻譯家  無論是減字譜還是文字譜都不記錄實際的旋律,為了更好地傳承古曲,古琴琴譜的製作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詞,叫作「打譜」。
  • 你應該嘗試「後搖」
    你是否經常感到孤獨,是否偶爾惆悵失意,是否一個人在考試周挑燈夜戰,是否在空蕩的房間裡感到落寞,又或者在做事的時候想配點背景音樂,或是在回家的路上想聽些什麼才不會辜負這美好的夜......如果有的話,你應該嘗試一下後搖。
  • 在惘聞樂隊《看不見的城市裡》,我看見了後搖興起的「暖色」
    2016年到2017年,音樂財經先後報導了多支後搖樂隊,也觀察到一個行業現象:中國現場音樂的繁榮吸引了大量海外後搖樂隊來華演出,且Livehouse票房都不錯,但後搖作為一種音樂類型在國內仍然還是小眾的,直到2018年7月這張國內後搖音樂領域姍姍來遲的首張數字付費專輯。
  • 後搖元年,文雀樂隊如何拒絕形式化後搖?
    聊天過程中慢慢發現,生活中的文雀,隨性、自然,劉佳點了壺茶喝著,黃繼揚會時不時抓幾顆放在桌上籃子裡的瓜子吃,回答問題時,幽默的相互打趣。說到後搖的創作,可能腦海中會浮現很多實驗音樂的畫面:幾個人在無盡的即興中尋找靈感;用各種設備、工具嘗試新的音色;精準計算切換的小節和拍子。由於多半沒有主唱只有器樂的表演形式,後搖就像是搖滾裡的古典樂,通過器樂的堆積來表達情感,更像是一種自述。對於文雀來說,訴說每一段自述都需要先有一個「動機」。
  • 古琴——夢裡尋他千百度
    ,卻平和沉穩,那是一種沁入內心的吟哦…… 也不像琵琶鋒芒畢露、珠落玉盤…… 古琴是細膩含蓄的,那吟猱綽注的輕緩急重好似林下之風、意掃落葉,給予我們深處靈魂的超脫現實之境。古琴的聲音是讓人迷戀的:泛音的輕靈清越,散音的沉著渾厚,按音的舒緩、激越、凝重。合弦與指尖的吟猱綽注,讓人真正體驗到餘韻嫋嫋、象外之致的味道,就好象一炷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實且虛,繚繞而去,仿佛中國畫中的那種水墨煙雲、郭熙《早春圖》中捲雲皴的山嵐萌動、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的簡遠逸邁、渾厚華滋…… 那樣的綿綿不斷,遙遠至時間深處。
  • 幾首適合發呆的後搖
    後搖(Post-Rock)是九十年代才被英國樂評人西蒙•雷諾茲提出來的,到1994年著名的《Wire》雜誌「認證」了這一說法,按照西蒙的說法:「後搖是一種運用搖滾樂器達到「非搖滾目的後搖手裡用的,還是傳統的搖滾三件套(吉他貝斯鼓),以吉他為靈魂配器,但卻不追求和聲力量與動感節奏,歌大多都很長,超過8分鐘的都不鮮見,很多沒有歌詞,只用樂器合奏。演奏者在臺上一般不會像Rocker那樣又蹦又跳,會比較安靜自我,下面是後搖樂隊的典型颱風,誰也不吊的默默演奏。(也許可以說是性冷淡風?)
  • 1月30日 你必須一個人來看這水中世界——瑞典後搖Dorena
    來自北歐的後現代主義,電影獎和諾貝爾獎獲得者眾多的國度,Dorena是以Andreas為首的五人制後現代搖滾樂團,於2007年成立在哥德堡。通過史詩般的迷牆音景和驚奇的創造性,知道如何喚醒每一道情緒光譜波道的感覺。他們完美地融進大自然,著迷的旋律和稀疏人聲創造無限可能,會不經意間吸引你全部注意力。在那裡你會感覺到另一種意境,到底什麼是光榮的堅守。
  • 最全後搖單人團科普
    在租的錄音棚或者自己簡陋的錄音室裡,鼓搗幾個月甚至幾年,做出自己滿意的曲目。這就是後搖單人團,很純粹。一個人如何寫歌?如何錄歌?要擁有哪些必備技能?值得推薦的後搖單人團有哪些?\ 後搖單人團要會什麼作為一個後搖單人團,要獨自開始自己的創作道路。這就表示,你至少要會使用創作的樂器。
  • 古琴|獨坐幽篁裡 彈琴復長嘯
    古琴也是禮尚往來的首選之物,選擇一床古琴贈送給自己的愛人、親朋、恩師、領導、合作夥伴,是一份喜出望外的珍貴禮物!古琴的音色和雅高貴、悠遠沉靜,古語有云「靜可生慧」,因而喜歡古琴的人,修為、悟性和智慧都會增長。
  • 現在的後搖怎麼了?
    但凡以「後」(post——)打頭的風格,例如後現代、後印象派,幹的無非是「反」(anti——)這件事,反對現代主義,反對印象派。本文原載於微信公號南君的音樂筆記,作者南君,責任編輯六六制幻。後搖亦不外如是。不要A-B-A的範式,也不要激勵人心。先低沉靜謐地鋪陳情緒,然後迎來暴烈的吉他音牆。
  • 【古琴認養計劃】免費領一張古琴回家,養琴亦養心
    開始,古琴學費太貴,平均200元一節課,小夥伴們學著壓力頗大,我們就開創了古琴共修模式,30元一節課長期學古琴,這可不是體驗課!、按音...如此美妙,這一切,都不要學,很簡單,只要你去感受,就會感受得到...古琴,撥弦即是樂。
  • 千年古琴揚州發聲 聽!這一曲穿越千年的琴音
    馬維衡現場演奏古琴。受訪者供圖記者 王鑫公元1095年,夏夜,微風吹過,竹林裡瀰漫著一股清香。因為得了一張好琴,蘇東坡心情極佳。彼時,琴之於文人,意義非常,就連他的老師歐陽修,也曾為一張好琴,茶飯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