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古琴大師龔一:現在好多活動對古琴音樂發展是破壞式的

2021-02-21 琴事雅韻

 



中國的古琴也在道裡行走

  由廣東省音樂家協會主辦的第九屆十大發燒唱片榜頒獎典禮在星海音樂廳舉行。與往年的頒獎禮相同,今年的頒獎典禮現場採用高級音響系統重播部分獲獎錄音作品,部分獲獎藝術家更是在現場作了精彩表演,著名古琴大師龔一的登臺獻藝更是贏得全場掌聲。在頒獎禮開始前,龔一先生接受了本報獨家專訪,與記者共聊心中的"琴道 "。

  論欣賞:音樂家和觀眾的選曲很重要

  廣州日報:您如何評價這次獲得" 年度最佳古琴演奏專輯獎" 的《古琴· 龔一》?

  龔一:這張專輯裡有很多曲目是我之前十幾張專輯裡不常演奏的,例如《幽蘭》就是老者、智者坐而論道的音樂形象。我很驚訝,一首1500多年前的曲子,古人是怎麼在十分鐘裡將這些相對抽象的音樂形象流傳下來。還有一個是我以前不會錄小曲,但這次就錄了,例如大家熟悉的《滿江紅》,現在的版本都是上世紀 20年代的合唱曲,但真正的原譜在古人的琴譜裡,不是激昂的旋律,而是極其深沉的感覺。

  廣州日報:很多人認為,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才能真正欣賞古琴音樂。

  龔一:一般的聽眾哪能這樣!我覺得第一條就是好聽,只有好聽大眾才能接著聽下去。可是現在很多古琴家都是演自己覺得好聽的曲子,但在有些觀眾聽來就是難聽。第二就是流傳下來的1500首古琴曲子、每一曲都有它背後的故事。例如蔡文姬胡笳類的音樂,她當時遭遇戰亂,要面臨骨肉分離,這當中的母子情、家國情誼,都是人類最普通、最典型的情感,但如果你來音樂會前沒做準備,你也許體會不到這些。

  廣州日報:所以,我們欣賞古琴,最好要事先準備一番。

  龔一:我在音樂會開始前,都會花兩分鐘講一講這些曲子,這有利於觀眾更好地理解。音樂不僅是觀感娛樂,而是要你去接受一種美。你如果要接受古琴深層次的美,必須要付出。付出之後,你會得到更多,我們欣賞音樂,特別是中國的音樂的確要求有文化內涵。還有就是要學點音樂知識,例如調性轉換、弦樂發展的手法,古人怎麼把七個音發展成現在的弦樂,聽的時候多注意一點,帶點思考,你會找到不同的體驗。


  論琴道:古琴一直很正能量

  廣州日報:在很多人看來,古琴很適合修身養性。

  龔一:"修身養性 "不是古琴獨有,所有樂器、所有藝術形態都有。古琴能繞梁不絕,讓人安詳、寧靜,一方面是古琴的物理因素造成的。古琴的弦比較長,而且弦細音低,我們可以讓一個弦音從出現到消失長達10秒鐘,聽這樣的音,自然會覺得內心安寧。另外古人說 "化人而速",我彈蔡文姬,音樂廳的一個小姑娘聽到流淚,這就是我通過音樂讓大家得到一些感化。所以社會上的那些說法我都能理解,也不反對。

廣州日報:不可否認,古琴藝術本身的確有利於大家對自己內在的提升。

  龔一:樂器本身除了自己的物理屬性,的確有文玩、美術、歷史、書法的價值。古琴的裂紋就是一種美術,琴身的篆刻也有它的價值。而古琴曲子裡的那些故事,你都要去了解,如此一來,自然能提升內在修養。

  廣州日報:您怎麼看待當下的 " 古琴熱 "

  龔一:我學琴60年,前 40年古琴藝術都是"門前冷落車馬稀",現在大家是一擁而上。不管是什麼目的,附庸風雅也好,修身養性也好,這對古琴藝術和製作業的發展都是一種推動。但現在我們有好多活動,這其實對於古琴音樂的發展是破壞式的。因為我們沒有時間去思考古琴,去研究古琴的學問。

  廣州日報:您的琴道是怎樣的?

  龔一:琴道不是個人的感悟和理解,而是古琴的必然規律,有古琴以來,一切的行為都在這道裡行走。這個"道 "和所有文藝形式都一樣,表現的是人的思想感情。我把古琴分為兩大類,一個是人物題材,一個是意趣型,用文藝表現我們生活的存在就是文藝的大道。古琴的道還有特點,古琴寫的全部是正能量,我們沒人寫秦檜、蔡京,而是寫嶽飛、屈原、蘇武,這就反應了我們一直在大道裡行走,遵行著文藝必然的軌跡。

 






相關焦點

  • 《山水情》-龔一古琴獨奏視頻
    視頻選自龍音公司出版專輯《當代古琴音樂周》DVD 龔一,上海民族樂團一級演奏員、上海音樂學院研究生導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被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
  • 【大師課程】香港著名古琴大師謝俊仁博士將首次在深圳開設古琴大師班精品課程.
    你又知道古琴在香港的現狀嗎?現在機會來了,香港著名古琴大師謝俊仁博士受王悠荻古琴工作室之邀,將於2017年8月19日至20日期間在深圳開展一系列古琴活動,內容包括:謝俊仁博士——【承傳與發展:我的古琴世界】專題講座、【謝俊仁博士古琴創作樂曲大師班】精品課程及【謝俊仁博士親評雅集】。
  • 【古琴課程】香港古琴名家謝俊仁博士將首次在深圳開設古琴大師班精品課程.
    縱觀他近半世紀的音樂生涯,拜師學藝、承襲傳統、融合創新以及如何走出一條適應現今香港古琴發展的道路等...其中滋味引人入勝。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香港琴界現今普遍使用絲弦的現狀,謝俊仁博士也有他的獨到見解。講座收費:人民幣228/位。
  • 古琴音樂《我佛慈悲》滌蕩心靈,清心靜心,妙哉
    很多音樂時光的微友們給我們留言,說《音樂時光》最近分享的古琴曲,非常喜歡,大呼過癮,希望以後多分享更多經典的古琴曲,其實對於主編來說,我也很喜歡古琴的那種空曠悠遠,古樸醇厚的韻味,古人琴棋書畫,琴在首位,如此風情典雅之音,今天特意分享一首龔一老師的古琴曲《我佛慈悲》,請欣賞:發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
  • 如何欣賞古琴音樂?
    因此,雖說古琴意趣半在吟猱,但用之不當,反成害物。明白這個道理,古琴音樂欣賞就能大致分出優劣了! 析題 開場提到了我們以為可以通過辯音、析題、識派和介入來欣賞古琴音樂。現在就是說析題,琴曲欣賞要注重分析作品的審美內涵。 古琴藝術美學規範,大致不出道家的「清、微、淡、遠」和儒家的「中、正、和、平」,大凡古琴作品都可以在儒、道二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脫離古琴作品的美學內涵來談琴曲欣賞,無異於亂點鴛鴦譜般滑稽。
  • 舜定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又增一弦,古琴泰鬥龔一告訴你古琴故事
    今(2日)晚,重慶的琴友有福了: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三峽大講壇」邀請到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著名古琴演奏家龔一先生,講述他與古琴的不解之緣。近年來,「古琴熱」越來越旺,不少市民都好奇,這種古樸的樂器,到底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 千年古琴邂逅當代大師,三峽博物館聯合QQ音樂發布「古琴新聲」專輯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日前聯合QQ音樂,共同發布「古琴新聲」專輯。即日起,觀眾可在QQ音樂平臺搜索「古琴新聲」,免費聆聽藝術家用三峽博物館館藏古琴演奏的《醉漁唱晚》等16首曲目。「松石間意」琴據了解,三峽博物館目前共收藏古琴48張,自唐以下年代序列完整、精品迭出、彌足珍貴。在全國博物館界,三峽博物館收藏的古琴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位列前茅。「古琴新聲」專輯特精選出三峽博物館珍藏的唐代「襄」琴、北宋「鳳鳴」琴、北宋「松石間意」琴、明代潞王「中和」琴進行專輯錄製。
  • 「古琴是古代文人音樂的代表」
    原標題:「古琴是古代文人音樂的代表」   本報訊 (見習記者 黃琪奧)12月11日,2013中國古琴藝術的傳承、保護與傳播學術研討會在重慶渝中區召開。以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會長田青,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丁承運為代表的古琴泰鬥以及40多位全國古琴大家齊聚山城,就古琴藝術的傳承、保護等問題發表見解的同時,還為市民帶來精彩的古琴音樂會。  研討會中,與會專家就古琴發展現狀、普及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古琴『輪指』怎麼彈?| 高宇古琴 教學視頻
    ——龔一老師《古琴新譜》主講:高宇雅風國樂古琴館館長上海古琴研究會秘書長上海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古琴專業委員會會員 師從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龔一先生,後學琴於上海音樂學院戴曉蓮教授;琴風中正大方,細膩和雅。
  • 【活動】讓全世界震撼的古琴演奏登陸溫州,小布送票10張!
    2008年,在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上,他端坐於"畫卷"之上,揚手撫琴,以純熟的琴技、和雅的氣質,向世界傳遞了真正的華夏之聲,讓全世界第一次同時聆聽中國最古老的音樂。今年10月10日,他將親臨溫州大劇院,為廣大琴友呈現一臺高雅的音樂會,與琴友共同分享醉人的千古遺音。他,便是著名古琴演奏家、廣陵派傳人陳雷激。
  • 教育部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東南大學古琴基地正式揭牌!
    梅庵琴派創始者王燕卿在當時的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梅庵」設帳教授古琴,開古琴進高等院校之先河。12月14日,東南大學黨委書記左惟、江蘇省教育廳體衛藝處副調研員王紅蕾、著名古琴家吳釗、著名古琴家龔一出席活動並致辭,數十餘位古琴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古琴名家共襄盛舉,校黨政相關職能部處、學院領導及師生代表參加活動。
  • 佛系古琴是什麼樣的?| 聽一聽《寒山僧蹤》
    龔一老師數十年琴學心得之理論,匯成一部《龔一琴學文集》,了解龔一老師的琴緣,學習龔一老師的經驗,提高琴人素養與理論知識,引導琴人打譜及彈奏技巧,皆具有積極的研究及史料價值。而佛教音樂從一開始的梵音梵唄及佛事背景音樂等就隨著佛教一起在中原傳播開來,並不斷地吸收融合了中原地區的文化及音樂,互相借鑑、促進、發展。古琴所涉及的佛教音樂一般來說是廣義的,並不單單指佛事活動中出現的背景音樂,而是泛指所有和佛教有關的或以佛教為題材的古琴音樂。
  • 古琴大師陳雷激攜名琴「養和」歸來!在音樂裡穿越東西
    2021年1月2日,曾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古琴獨奏的著名古琴家、指揮家、作曲家陳雷激將在星海音樂廳舉辦《穿越時空的對話——陳雷激古琴音樂會》。與星海音樂廳闊別十年再重逢,陳雷激將攜手美籍華人小提琴演奏家何為、鋼琴演奏家杜寧武等一眾傑出藝術家,共同為觀眾呈現一場高水準、高規格的中國古琴與西方古典室內樂的跨界演奏。過去的數十年裡,陳雷激遊學歐洲、學貫中西,他一直不停歇地思索中國古典音樂的改良。
  • 古琴指法「掩」教學彙編
    點...點點擊藍字關注,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        「掩」字的減字體式。
  • 大雅琴社 | 靜聽松風 濠景幽真——古琴文化展 · 演 · 講系列活動預告
    將開展「靜聽松風  濠景幽真——古琴文化展 · 演 · 講」系列活動,歡迎大家參加!2003年以《白雪》一曲受邀參加第五屆全國古琴打譜會,後陸續在杭州舉辦「全國中青年古琴音樂家音樂會」、第一至第五屆「中國國際琴會暨中國琴會打譜會」、第一至第三屆「浙江古琴藝術節」等大型古琴文化活動。
  • 唐健垣暢談古琴、南音的發展
    唐健垣曾分別獲得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士、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甲骨文)碩士、美國康州威士連大學民族音樂學博士。唐健垣師承吳宗漢、王憶慈伉儷(梅庵派)及孫毓芹、吳景略等名家學琴,極具個人演奏風格,要求雅、淡、含蓄、和、靜、完整。他曾經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來內地拜虞山吳派一代古琴宗師吳景略先生為師學習古琴,是虞山派的海外傳人。
  • 古琴指法「掩」教學彙編更新
    點...點點擊藍字關注,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        「掩」字的減字體式。
  • 安慶古琴學會成立,國樂大師方錦龍精彩演繹古琴名曲《酒狂》
    安慶市古琴學會成立,得到了各屆大師及領導的大力支持,他們分別發來了賀詞、照片及書法作品。安慶古琴學會的成立非常榮幸地邀請了國樂大師方錦龍老師擔任我們安慶古琴學會的榮譽會長,斫琴大師、古琴演奏家王鵬老師和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音樂系主任李笑秋先生擔任學會顧問。圖為張維娜會長為方錦龍老師頒發榮譽會長證書。
  • 讀琴:古琴的前世今生
    清末民初,社會制度變遷的最顯著特點就是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六藝」為系統的禮樂教育被西式學校的專業化教育所取代,傳統民樂也被認為是落後腐朽的封建符號而遭排斥,音樂課程幾乎全部設置為西樂內容,古琴就此失去了固有的土壤。而對傳統樂器的偏見在文革時期達到頂峰,六、七十年代的古琴,已經淪落為「音樂化石」,頻臨滅亡。
  • 古琴指法「拂」教學彙編
    點...點點擊藍字關注,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 基本字義       fú  拂  古琴減字詳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