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我勸你「冷漠」一點

2021-02-09 天下女人

提起高情商,很多人會說,要非常熱情,要讓每個人都感覺舒服,要照顧到每個人的情緒,要臉上時刻洋溢著笑容。

但在一則訪談視頻裡,蔡康永卻說:

「其實我鼓勵大家做一個比較冷淡的人,我不認為過於溫暖是一個跟別人維持良好關係的一個好的立場,如果被溫暖兩個字綁住,就更吃力。」

私底下的蔡康永,的確是一個十分冷淡的人。

搭檔十年的小S曾這樣吐槽他:

「他從不參加別人的婚禮,不送生日祝福、節日祝福,從來不過生日、春節、聖誕節,遇到不想回答或不想相處的人就趕緊找空隙溜走……」

我們看重的「儀式感」,在蔡康永眼裡幾乎等於不存在。

對此他解釋道:

你現在祝人家生日快樂,那等到你生日那一天,對方沒有祝你生日快樂,你能夠很平和地面對這個處境嗎?

你能夠不計較說,我這一年祝了八百個人生日快樂,結果我生日的時候,我只收到八個人的祝福嗎?

你幹嘛花這麼珍貴的時間和心力,在毫不相干的人身上呢?

蔡康永有一個習慣,不管走到哪裡,總要隨身帶一本書。

這本書除了用來閱讀之外,還有一個神奇的效用。

當蔡康永不想聊天的時候,便拿出書來看,別人就自然而然地不會再來打擾他。

如果有人不識趣,非要湊過來,他就會禮貌地說:「不好意思哦,我不能陪你聊了,我想把書看完。」

不在無關的人和事上面浪費哪怕一丁點的時間,是蔡康永一直堅持的處世哲學。

眾所周知,小S和蔡康永的關係很好,蔡康永卻說,小S是唯一一個好意思半夜三點給他打電話的女生。

每次喝醉之後,小S就會給他打電話說:康永哥你在做什麼,康永哥你在做什麼,無限次循環。

這樣的電話蔡康永會選擇不接,因為接了也沒用,聽不清她要說什麼。

但當重要的人遇到麻煩的時候,他會立刻熱情地給予陪伴、安慰,成為朋友背後的堅實靠山。

小S說,每次她困難的時候,蔡康永都會出現,告訴她怎麼解決,給她很大的力量。

原來,冷淡並不是冷漠,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是對周遭的一切無動於衷。

而是人的時間精力有限,不可能像個中央空調般四面送暖,只能把溫暖留給最重要的時刻、最重要的人。

正是對無關之人的冷淡,才成全了對親近之人的溫暖。

在一個講究人情的社會中,我們都有被溫暖綁住的時候。

自己煩心事一籮筐,朋友打來電話訴苦,還是耐著性子扮演一個合格的傾聽者,並適時給予安慰;忙碌了一周之後,周末只想癱在家裡休息,朋友約吃飯逛街,還是拖著疲憊的身子出門赴約;心裡壓抑著許多情緒,但還是對遇到的每個人笑臉相迎,熱情地參與大家的聊天、聚會。

之所以不敢拒絕,不敢表達,是因為我們太怕成為「不合群」的那一個,太怕被人評價為「不懂人情世故」、「不近人情」。

「可是好啊,近人情、通達、八面玲瓏,最後累的就是自己啊。」

有時候,別太熱情,冷淡一點,反而會輕鬆自在許多。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一個人的品行就看他疲憊的時候》。

文章中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次社團組織去爬山,剛開始大家都精力充沛,有說有笑。

可是,從中段開始,每個人都像霜打的茄子一樣,垂頭喪氣,步伐沉重。

只有一個男生例外,他剛上完夜班,馬不停蹄就趕過來了,一路上還幫大家背著水和飲料。

儘管男生此時也已經疲憊不堪,但他還是笑著安慰大家,並時不時拉一把落後的隊友,替他們分擔一點肩上的壓力。

和這個男生形成對比的是另一個平時很熱心的男生,在累到不行的時候,他只是自顧自地往前走,話都沒有多說一句。

同行的人感慨,果然一個人的品行,要在他疲憊的時候才能看出來。

我聽完這個故事,只覺得心疼那個「情商高」的男生。

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真的沒有必要去強求。

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我們自己是否可以做到在疲憊時還能背著其他人的水和飲料,拉一把落後的隊友?

疲憊的時候就疲憊的時候啊,各自疲憊就好,何必要用疲憊的時候他人是否幫助自己來評定一個人呢?

每個人都有累的時候,都有自顧不暇的時候,要求別人無論多累都要熱情洋溢、捨己為人,這可能就是一種道德綁架了。

說到高情商,很多人會說何炅,他能夠照顧所有人的情緒,面面俱到,給人很溫暖的感受。

 

何炅高情商是沒錯,但是那也只是在舞臺上。

如果要求何炅在生活中,對每個人都熱情,面面俱到,有聊不完的話題,我可以說,他早就累死了。

我曾經私下裡就面對面見過何老師,那個時候他非常疲憊,只想好好休息,也不願意多說話。

我覺得很正常,因為錄節目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他需要時間和空間去讓自己好好補充一下。

這個時候,我們還能夠說「一個人的品行就看他疲憊的時候」嗎?

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在舞臺上高密度地釋放之後,肯定需要時間來休整,沒有任何人可以隨時隨地對所有事保持熱情。

就像我們自己,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後,也只想躺在家裡什麼話都不說,什麼事都不做。

每個人都有適度冷淡的權利,不該被熱情所綁架。

否則,就會為了別人口中的一句好評價不斷地消耗自己,直到精疲力竭。

在不被熱情綁架這方面,桌子覺得黃磊做得特別好。

前段時間的一期《嚮往的生活》裡,一下來了9位嘉賓,都是些年輕的面孔。

黃磊一個都不認識,他站在門口,打完招呼,立刻躲進廚房,免得和他們再碰面。

但舊友老狼來了之後,黃磊的狀態立馬不一樣了,笑容燦爛,還熱情地把老狼拉進廚房給他做伴兒。

最後大家一起吃飯時,黃磊更是直截了當地說:

你們這一大堆人來,我跟你們也不熟,我沒必要跟不熟的人非得瞎扯,所以你們進來跟我打招呼,我也沒那麼熱情。

老狼來了,我們倆認識好多好多年,我跟他熟,我就願意跟他在一塊。

聽到黃磊說這番話的時候,我是佩服的,還有點羨慕。

因為這就是我們在面對「被迫社交」的時候,想說而不敢說的話。當然也只能到他那個級別才能說這個話。

黃磊這樣的人,也許曾被人評價「不近人情」,但在桌子看來,他們恰恰是高情商的代表。

很多人以為高情商就是讓別人爽,別逗了,真正的情商高不是讓別人爽,而是讓自己爽。

之前有很多讀者對我說,他們常常會過度敏感,在意別人的看法和情緒,別人情緒一不好,我們常常會覺得是自己造成的。

說到底,這些人都是被所謂的「高情商」給害得,他們希望自己能夠做一個能夠讓人人都滿意,讓人人都感到舒服的人。

 

可是,這樣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

 

過度在意別人的感受,遲早有一天你會累死!去他的高情商!

 

你必須明白,別人的事是別人的事,自己的事是自己的事,你不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而且,只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不等於自私冷漠不關心人!

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你的人生就會爽多了。

 

適當做一個「冷淡」一點的人,這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就像章子怡一樣,不需要討好所有人,一副:「你是什麼貨色,老娘就是什麼臉色」的樣子。

就像是王菲,別人罵她:都兩個孩子的媽媽了,還和謝霆鋒在外面亂混,她怒懟:別人怎麼看,那是他們的事情,我不關心。

就像是徐靜蕾選擇凍卵不結婚,她說:為什麼我們要被教育做一個「討人喜歡的姑娘」,而不是「一個被自己喜歡的人」?

不是扭曲自己去討人喜歡,而是因為做自己非常開心,令身邊的人都放鬆了,而討人喜歡。

人生短暫,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來佔據你的注意力。

對不熟悉、不喜歡的人,可以適當冷淡一點。

不必把所有人都請進生命裡,若他們走進不了你內心,就只會把你生命攪擾得擁擠不堪。


作者:桌子,本文首發於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圖片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58歲蔡康永揭露自己高情商真相:溫柔背後其實是冷漠和疏離
    但他卻說,「比起溫暖,我更勸你做一個冷漠的人。」我爸過世後,好幾位來給他行禮的老友,都盛讚他「輸錢還說笑話」的風度,我才知道,原來這是難得的美德。」說話是一門藝術,蔡康永深諳說話之道,所以才能夠在眾多明星中脫穎而出,會說話的人,一開口你就贏了。
  • 我勸你性冷淡一點
    最近看了一個關於蔡康永的採訪視頻,再次被他的話語所折服。
  • 蔡康永:我鼓勵你做一個冷淡的人
    蔡康永說:「其實,我鼓勵大家做一個比較冷淡的人。一個人一味熱情其實是盲目的,你一定會有大部分的時候是冷淡的,才能夠對比出你對哪些事情是懷抱著極高的熱情。」對欲望冷淡一點,看淡浮華,才能享受安穩的幸福。當你活得疲憊不堪,抱怨生活很難的時候,就是該給欲望做減法的時候。想要的東西少一點,有些東西你不一定需要;想花的錢節制一點,平價的替代不一定不好。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
  • 蔡康永,我看錯你了
    很多人知道蔡康永,是通過那個紅遍大江南北的綜藝節目《康熙來了》,我也一樣。我不是《康熙》的死忠粉,但學生時代也斷斷續續看過幾期。那時的蔡康永,永遠是厚厚的白色劉海,加上肩膀上少不了的那隻玩具鳥,造型浮誇又怪異。這就是我對蔡康永的全部印象。直到我看了《奇葩說》,卻再也無法把目光僅僅停留在他怪異的造型上。
  • 蔡康永:你的選擇裡,藏著你的人生結局
    蔡康永對人際交往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每一個在你身邊的人,都會佔據某種程度上你的心力、時間和注意力。 放太多無聊的人在身邊,你會錯過真正的朋友。"(點擊視頻,觀看有書對談蔡康永)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 蔡康永:這麼做自己,我沒什麼抱歉的.
    於是,我不止要幫她準備告別式,還要準備一個開心的告別式。」那場告別式的最後,蔡康永的舞蹈家朋友,在告別視頻中,給大家一鞠躬,說:「老娘先走了」。然後留給大家一個漂亮瀟灑的背影。就這樣走了?什麼都不說?這是最打動,也最讓我驚訝的一點:他們的生命沒有遺憾。
  • 蔡康永:高情商的人,不總是溫暖友好
    本以為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昨天有個關係很好的朋友跟我聊天,說那個同學到處說我壞話。我一時無語。朋友勸我:在這方面,你情商要稍微高一點,這種人隨便應付一下就好了嘛。我嘴上沒有回應,但心裡卻覺得,為什麼「情商高」好像成了一個貶義詞?它好像代表著圓滑世故、油腔滑調,雖然看起來八面玲瓏、體貼周到,卻好像只是保持著一種美好和善的假面。
  • 蔡康永是娛樂圈段位最高的馬屁精
    在Selina說完之後,蔡康永立馬接話說:「可是為什麼這次見到你,你變得更漂亮更聰明了。還有一次,蔡康永說對selina說:「我每次看《魔戒》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就想說精靈族的女王怎麼會沒有找selina演呢」,selina聽完這句話仰天大笑不止。在一次歌手艾夢萌在翻唱某位歌手的某首歌曲的時候,蔡康永說:「相信原唱聽到你的歌聲一定會很高興,因為聽到不一樣的版本是件讓人快樂的事情。
  • 蔡康永看透了
    但很意外地,這一次,他在《說話之道》的增訂版中提醒「你也可以不說話,做一個冷漠的人」。把熱情和精力留給值得的人,難道不好嗎?「比如一個男生追一個女生,他有3分喜歡她,7分想跟她上床,你說要那個最誠實的『真心』,那他直接說『我要跟你上床』,這就不行了。所以再蠢的男生也知道,他要先講一些別的,『你好美你的眼睛是我沒見過⋯⋯』,搞半天花前月下、沙灘漫步,最後得到上床。女生也知道,可是女生就是要先得到那些東西,花前月下、玫瑰花和諾言,但是沒有人覺得這不真心,這也足夠真心了。」真心、誠實都是好的嗎?
  • 你無需像蔡康永一樣高情商,好好說話就足夠迷人了
    蔡康永情商高,就像彭于晏長得帥一樣毋庸置疑,並且還有一個特點,旁人即使努力也很難企及。蔡康永的高情商,一開口就是「經典名言」。為了學到這種高情商精髓,要麼看他的「說話之道」,或者蹲守在他的每一場節目前,只為學個一招半式。
  • 蔡康永的隱秘往事,與男友相愛26年甜蜜如初,被稱為最後的貴族
    在蔡康永看來,情商的重點,其實不是在「處理別人的情緒」,而是在「照顧自己的情緒」:這一點細微的差別,就是「高情商」和「好教養」之間的區別。他卻說,「比起溫暖,我更勸你做一個冷漠的人。」蔡康永像一個看客一樣,看著自己的母親靠在牆頭抽菸,望著陽臺外———他用了一個「豔麗」來形容。他在和王家衛聊天時,曾說:「你戲裡頭的旗袍,好像跟我母親的還不是一個路數,我母親的旗袍,領子豎得比張曼玉更高。」 讓王家衛大吃一驚。
  •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今天要給大家解讀的書是《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在第50屆金馬獎的頒獎會場,黃渤作為主持人被臺灣主持人鄭裕玲和蔡康永調侃。 鄭裕玲問:「黃渤,你怎麼穿著睡衣就來了?」 黃渤說:「金馬獎我老來,回家嘛,當然穿睡衣了。」巧妙化解後,蔡康永連忙補刀:「這是我家不是你家。」
  • 蔡康永:冷淡是最高級的情商,你取悅別人的樣子真「醜」
    比如是否斯文,做派是否優雅,顯然,這些蔡康永都做到了。蔡康永的父親老來得子,從小就對這個小兒子十分寵愛。並且用言傳身教,一步一步的影響著兒子。比方說父親從小教他,家裡來客人了,最好吃的一定要留給客人吃。僅僅就是 這一點,又有幾個父母會這樣教導自己的孩子?
  • 蔡康永:從不相信「優雅老去」,但要興高採烈活到最後一秒
    以前人們提及蔡康永,是那個體貼周到的娛樂節目主持人,而現在提起他的名字,多半人會說,哦,是那個智慧溫暖的辯論節目導師吧。 參加辯論節目對蔡康永的影響毋庸置疑,連他自己都承認,寫新書《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是受《奇葩說》的啟發。
  • 康熙金曲獎同臺當眾上演「宮心計」…你還相信有一種友情叫小s和蔡康永嗎?
    先是小s「大讚」張惠妹是當晚「紅毯第三美」,蔡依林是「第四美」,而把第一美封給了自己;又稱兩位天后「露腿和露胸是件非常過時的事情,你以為我沒有嗎?」,要蔡康永幫她拉下拉鏈,還不服輸地拉起長裙大漏美腿。反觀康熙停播後直接淪為「下崗女工」的小s,她對復播康熙的積極性其實是非常高的,就差沒把「你們快把蔡康永給勸回來!」寫在臉上了。
  • 小S、蔡康永再合體,卻不再是當年的康熙...
    我更喜歡另一種說法,她在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構明星光環,露出普通人的一面。從娛樂明星到政商大佬,很多名人都曾在《康熙》裡亮相,可小S和蔡康永從來沒有按照嘉賓希望的,看似體面,實則表面的對話方式來聊天。因為他們知道觀眾不是傻子,任何一點裝和演,都會讓人不舒服。
  • 專訪蔡康永:修煉情商 真的能讓一切都變得順利嗎?
    彼時的蔡康永因為正處新書《蔡康永的情商課》的宣傳期,一天幾乎要接10家媒體的採訪,還伴隨著各種大型活動。疲累如此卻依舊十分體貼,和蔡康永的第一次照面,有一點暖心。小S說蔡康永是一個「又溫暖又冷漠」的人,而他的冷漠,就在於自動屏蔽並拒絕和自己不相關的事情,而這恰巧是他的情商課很重要的觀點。
  • 何炅、汪涵、孟非、吳宗憲、蔡康永誰主持娛樂節目的水平更高?
    何炅、汪涵、孟非、吳宗憲、蔡康永誰的主持娛樂節目的水平更高?下面我就分別說一下他們幾個。,後者的因素可能還多一點。在我眼裡他不是,他也不是一個作家,也不是電影人,更不是賣襯衫的。他是一個少爺,生在巨富之家(雖然是破產後),從小不單錦衣玉食,而且家中往來的都是達官顯貴,所以日後做主持的他根本不在乎他訪問的人是何方神聖,這是一種刻在骨子裡的冷漠,這種冷漠就像是一把剪刀,直接撕開來賓的偽裝,讓他們不得不真誠的面對蔡康永,因此他做出了在我看來華人做的最好的一對一訪談——《真情指數》,對此就說一點:他是電視史上唯一一個把
  • 蔡康永的出櫃之道
    「在社交場合,我會小心不讓場面冷掉,但也不會願意敞開心扉地投入。」蔡康永說。於是,過去的各種節目裡,無論面對聲淚俱下的嘉賓、口無遮攔收不回來的小S,還是雄辯滔滔、咄咄逼人的高曉松,他總保持溫和淡定,從來不會跟著失控——失控這件事,在他20歲之後就消失了,即使有人說「不失控的人生一點也沒有意思」,他會圓滑地回答:「我才不會被騙,我是個很堅強的人。」
  • 蔡康永:電影漩渦裡的一個好人
    之後,蔡康永便成為臺灣娛樂新聞的焦點人物,在華人社會,作為公眾人物的他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所以我後來也不太鼓勵別人這樣做,我說你要照你自己的人生決定,你不能夠因為我度過這樣的時光,就認為你可以,因為當發生在你身上的時候,你不一定有辦法處理。「至於「無法繁殖因而更熱愛創作」之說,他說,鼓吹這樣的想法,是很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