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最初認識蔡康永,是從他與小S的《康熙來了》開始的。
在「綻放型」主持人小S身邊,蔡康永內斂、儒雅,是時刻把控節目節奏、悉心照顧每位嘉賓情緒的人。
更多人再次與「蔡康永」這個名字照面,則是在書店顯眼的暢銷書位置,看到《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蔡康永的情商課》兩個系列的書籍。
「會說話」「高情商」,是蔡康永身上的標籤。
作為主持人,蔡康永似乎永遠都是周全的。
把話筒交給他,再跳脫的場面最終都能平穩地圓回來。
看到他,很多人會以為情商就是會說話,是有好的教養。
其實,這是我們對情商最深的誤解。
在蔡康永看來,情商的重點,其實不是在「處理別人的情緒」,而是在「照顧自己的情緒」:
這一點細微的差別,就是「高情商」和「好教養」之間的區別。
他卻說,「比起溫暖,我更勸你做一個冷漠的人。」
老朋友小s說他私下裡有「距離感」,連《奇葩說》搭檔馬東也公開評價說,他的內心是冷峻和疏離的,他「有一顆特別惡毒的心」,在這裡,「惡毒」是指看透一切的精準。
在魚龍混雜的娛樂圈,蔡康永用一個旁觀者的身份,清醒又「惡毒」地看著人來人往,歲月變遷。
而這一切來源於他良好的家教,也來源於他對人生過早的探索。
2017年,在綜藝節目《拜託了冰箱》第三季上,蔡康永的冰箱被打開,裡邊全都是過期的食物。
主持人何炅就調侃說:「康永哥很低調,人家是真正的公子哥。我們的家叫家,人家的那個叫蔡公館。」
難道蔡康永的家真的是蔡公館嗎?
蔡康永的家世有多厲害?
幾年前大導演吳宇森曾拍過一部電影,名字叫《太平輪》。
整部電影講的是一場巨型海難。
在行運過程中迎頭撞上一艘叫建元號的貨輪,整船沉沒,船上的1000多人最終只有40人生還。
這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悲劇事件。
被後人稱之為「東方鐵達尼號」,是近世紀以來中國最大的海洋事故。而這艘船就叫太平輪,它的擁有者之一就是我們都熟知的蔡康永的父親蔡天鐸。
這就可以說明為什麼蔡康永的身上散發著一種翩翩公子的紳士風度,不管何時何地都能讓人感覺如沐春風,進退得宜。
蔡康永描述過他媽媽的生活:
每天12點起床洗頭,做頭。
旗袍穿得很緊,心情好的時候,自己劃紙樣設計衣服。
薄紗的睡衣領口,配了皮草,家裡穿的拖鞋,夾了孔雀毛。
蔡康永像一個看客一樣,看著自己的母親靠在牆頭抽菸,望著陽臺外———他用了一個「豔麗」來形容。
他在和王家衛聊天時,曾說:「你戲裡頭的旗袍,好像跟我母親的還不是一個路數,我母親的旗袍,領子豎得比張曼玉更高。」 讓王家衛大吃一驚。
不僅他母親依舊像在上海生活一樣,父親也是,一口上海話從未改過。
此外他們家也依舊保留著舊式上海貴族的傳統,比如接電話時,依舊是以「蔡公館」自稱。
最多的時候有6個傭人。在他家的飯桌上,永遠都吃不到平常的「家常菜」,都是和酒館一樣的菜色。
蔡康永在多年之後的文字裡,不無感慨地寫道:「我的童年,常常籠罩在這餘燼隱隱約約的紅光裡。
有時候,我伸出手去借一點這餘燼的溫暖。有時候,我用眼睛見證這餘燼覆蓋的繁華。」
在失意的環境中出生、成長起來的蔡康永,早早就明白世間的變幻無常。
在看蔡康永的書、辯論、主持、訪談的過程中,感受最深的是,蔡康永果然是個公子,他沒有苦難的童年,沒有被逼成才的少年,沒有辛苦謀生的青年。
所以成年後的他,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個特別懂得善待自己的人。
不討好,不擰巴,將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處理得極為恰當,讓世界變成一個供他遨遊的恆溫遊泳池。
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一直都是在當地的貴族學校上學,周圍的同學們也是非富即貴,蔡康永不僅從小就培養了許多的人際關係,蔡康永的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
蔡康永不僅學習成績很好,還多方面發展,積極參與各項課外活動,在論文寫作、辯論比賽和演講比賽當中都取得了很優秀的成績,成為了名列校史的優秀學子。
當年的那些辯論和演講比賽的經驗,也為他後來主持和參與《奇葩說》的辯論積累了許多的經驗。
1989年,蔡康永在暑假期間擔任了專輯的唱片文案,展示出了自己在文學藝術創作上的才能。
並且根據小說《謫仙記》改編了電影劇本《最後的貴族》。
人們也逐漸開始透過父親的光環來客觀地看待這個年輕的孩子。
他在主持、寫作方面都表現得十分出色,而他曾經寫過的一本書《那些男孩教我的事》當中就記錄了他和自己的同性愛人的故事。
蔡康永曾坦言,2006年李安憑《斷背山》拿到奧斯卡導演獎時,他用了一秒鐘的時間自嘲——「你這個懶鬼,為什麼沒有去堅持?」
兩人同樣是修讀電影碩士學位的臺灣人,一個始終初心未改,一個卻中途易轍。
雖然還是在娛樂圈,但兩人的發展路徑顯然已是大相逕庭。
但如果再給他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他也未必會放棄主持人的身份。
原因無它,我們人生中的很多抉擇,看似偶然,其實也源於性情與興趣的自然走向。
叛逆的基因從小就有。中學時代,男生剃平頭,他偏偏留長髮;
不想上課,就大搖大擺走出教室。
等去了美國上大學,他男扮女裝去上課,任由同學們欣賞。
第一次一個人在外過除夕,他心底冒出的真實想法是「非常自由,我終於擺脫了中國人過年的習俗」,於是後來便再也不在乎過年。
就像他小時候的個性籤名:人人以為我聽話,其實我只聽自己的話。
1994年蔡康永因為文字和George相識,隨後他們就成為了一對同性戀人。直到2001年蔡康永才在節目中公開出櫃,這個時候他的神秘愛人George也浮出了水面。
他們後來經受了很多非議,面對外界的指責和不解,蔡康永在《奇葩說》中哭著袒露了自己的心聲,他用一句"我們不是怪物"向外界訴說了同志的辛酸與無奈。
看蔡康永的前半生都十分順利,這樣的人,如果選擇結婚生子,大概也會更有觀眾緣一點。
但是蔡康永選擇在父親去世後,宣布了自己同性戀的身份。
面對媒體,他大膽的牽起了男友劉坤龍的手,兩個人不再隱瞞,就這樣決定公開在一起,至今已經過去了20年。
同性戀愛雖然也慢慢被大家接受,不再有異樣的眼光。
這些年來,劉坤龍也被媒體多次拍到與其他的男性走的很近,甚至有「偷吃」的傳聞,而蔡康永對此則十分大方的表示,可以接受男友與別人的「短暫情緣」。
他在《奇葩說》上表示「我唯一能夠做到的事,就是向爸爸媽媽證明我們不是妖怪,我們可以很好地活在世界上。」
如今,蔡康永和男友劉坤龍也已經相戀26年了,雖然他們並沒有法定意義上的結婚,但是卻和戀人夫妻沒有什麼區別。
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不太能理解對方的選擇,但是在一定意義程度上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想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樣子,只要做好自己,都不會是外人眼中的妖怪。
但是事到如今,無論是電影的失敗,還是戀情上的爭議,都已經無法阻擋蔡康永前進的步伐。
他將會繼續用這份溫情交織著叛逆,去品讀他所經歷的苦與樂。
蔡康永在參加一個飯局的時候,飯局的主人隆重地介紹:「這盤牛肉是神戶牛肉。養牛的時候,要做按摩,要聽音樂,很貴的呢,要好幾千呢。」
小時候,蔡康永和媽媽去那位阿姨家做客。
那位阿姨用珍藏的魚翅來招待他們。
但蔡康永並不知道那是魚翅,吃了幾口說:「這是什麼呀?真好吃。」
那位阿姨淡淡地說:「這是粉絲,好吃就多吃點。」說著又給他盛了滿滿一碗。
如今幾十年已經過去,可這位阿姨的善良,卻一直被蔡康永記在心裡。
蔡康永在他的《蔡康永的情商課》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舒服地做自己,是追求高情商的最重要原因。如果討人喜歡,卻失去自己,那是情商最糟糕的狀況。」
也就是說,真正的高情商從不迷失自我,相反的,他們選擇舒服地做自己。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