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蔡康永的家族故事 一段不太平的往事

2021-01-07 騰訊網

上海,老宅,庭院樓閣,古意幽風結合現代的奢華,這裡過去是貝聿銘家的產業,現在是隱秘的私人會所。當紅的娛樂節目主持人蔡康永坐在沙發裡,身後是穿越了多少個年代的精緻的歐式家具。一切都是混雜的,又是那麼和諧,仿佛他本就應該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這並不是恭維或者浪漫的想像。如果,你知道蔡康永家族的故事,如果你知道那艘叫作「太平」的大輪船,並不太平的往事。

好像在書本上歷史的真實故事……

1949年,兵荒馬亂,草木皆兵,在上海這座遠東浮華大都市裡過慣了悠哉生活的遺老貴族與買辦們,雖然經過了孤島與內戰洗禮,對動蕩的生活已有所適應並警醒,然而當解放軍的腳步兵臨城下,還是變賣家當、鎖上大門、登上輪船,逃往臺灣。運輸的船隻是有限的,要登上輪船也需一番功夫,於是,蔡康永的父親,蔡天鐸,當時經營著上海數一數二的船運公司。他有許多大船,其中一艘,叫作「太平輪」。買了船票的,託了關係上船的,朋友求來的……總之,塞了又塞,人與家當,從外灘開往汪洋。載著未知與希望,卻不料換來的是絕望。

1949年1月27日,太平輪與榮氏家族的「建元」號貨輪慘烈相撞,船沉,人亡。裝滿珠寶的箱子在大洋上漂啊漂。但是,多少家庭,陰陽兩茫茫。——知道這個故事的時候,蔡康永是一個小男孩了。爸爸隱隱約約說起,好像在說一段書本上的歷史。在臺灣出生、長大的小男孩蔡康永眼裡的爸爸,是一個臺灣赫赫有名的大律師,和船王聯繫不到一起。泰坦尼克式的災難故事,悲壯到難以想像和自己安穩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可是,家裡有一些物件,提醒著這段往事的真實存在。其中有一對繃皮木骨的扶手椅,皮墊邊緣釘了黃銅圓釘,坐起來很舒服。「那是蔣中正坐我們的輪船時,最喜歡坐的椅子。」爸爸告訴蔡康永。還有一架重得要命的望遠鏡,可以望很遠。蔡康永有時候站在家的窗邊,用這架望遠鏡望向三條馬路以外的行人,看他們過街時的表情。不過船上用的望遠鏡不是用手拿的,拿一陣子手就酸了。爸爸告訴蔡康永,皮椅和望遠鏡,都是從「我們的輪船」上拿下來的東西。

「我們的輪船?去哪裡了?」蔡康永問。爸爸語焉不詳。

老年得子的蔡父,用這些真切的故事,言傳身教,教育這個從小聰慧敏感的男孩,什麼是人生的無常,什麼是淡然處世。過了許多年,蔡爸爸過世了,他的教育,成為兒子身體裡血液一樣流淌的認知,陪伴他面對這個世界的種種,快樂不快樂,如意不如意。

蔡康永眼裡,爸爸最讓他敬佩的地方也是由一個不經意的說起而產生的。爸爸說,當時沉船前本來一直都是買太平洋保險的,是為了支持朋友的保險公司買了本土公司的保險。沉船事發,保險公司宣布破產倒閉,賠償全部是輪船公司自己來承擔。

又過了許多年,蔡康永做電視主持人,採訪美籍華人,鑑定專家李昌鈺,對方開口介紹自己:我是個孤兒,父母在太平輪上過世。蔡康永背脊一陣發涼。當年驚天故事的當事人,後代,以這樣的方式重逢了。千百種滋味上心頭。千言萬語說不清。

爸爸媽媽口裡曾經在上海的好生活……

媽媽——蔡康永眼裡的媽媽是完美的上海太太形象。為《HIS LIFE》拍攝封面這天正是蔡康永49歲生日,他前幾日在微博裡貼出了媽媽年輕時候美豔的照片。濃密燙髮,朱唇笑顏,猶如《色戒》裡王佳芝的牌搭子。

媽媽兩點洗頭,然後約人打麻將,4點吃點心,8點麻將,11點宵夜,最後牌局散了,沐浴,更衣,睡覺。每天的生活,精緻寫意,一絲不苟。蔡康永從小在媽媽身邊長大,媽媽教他早上要穿晨袍,這成為後來蔡康永去寄宿學校與同學們嚴重不一樣的地方。他覺得不穿晨袍的同學奇怪,同學們看他才驚訝。原來他們過的根本不是一種生活。

上海的好日子,媽媽複製到臺灣,小心翼翼,儘量。卻還有許多不可完成的地方。比如做上海菜,一是料不夠,二是做法不知道,經常要打電話問廚子,蔡康永生活在臺北,從小從媽媽的電話裡聽到了上海菜最地道的叫法:「嗆蝦、黃魚、醃篤鮮……」

現在設計推出「CAI」女鞋,是對童年時看媽媽穿旗袍,穿高跟鞋的一種遙想與致敬。蔡康永說:「我做這麼多事情,主持,出書,都不是我媽媽的興趣,唯獨做鞋子,像是和媽媽建立了某種聯繫。我很高興。」

再回上海,走回父母生活過,過了真正好日子的城市,已經滄海桑田。父母去世多年,當年促膝談當年,也沒問過在上海住在什麼街道,舊時產業在哪裡。只是走在如今上海瑞金路這樣的小馬路上,蔡康永不由得想:父母可能也在這樣的梧桐樹下散步,帶著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比一般的孩子早熟。看書,和書裡的人物對話,是蔡康永童年生活的另外一面。三毛是少年時期喜歡的作家。看她的書,也想去一個艱苦的地方生活,遭遇愛情,做無數個浪漫的夢。還有白先勇,他寫臺灣落魄的貴族,猶如寫出自己家庭的現實,共鳴強烈,覺出文字的力量。更喜歡看路橋的《未央歌》、《人子》,木心的小短文。至今微博火了,蔡康永還說:「其實微博文學的鼻祖是木心,他的一句一句,深得我心。」

帶著豐富經歷做起了娛樂……

抱著文藝的理想,遠赴加州修大學,讀了影視專業碩士學位。吸引蔡康永的是加州的好萊塢,同紐約派伍迪艾倫式的社會感電影相比,他更喜歡輕鬆娛樂化的影視語言。學完即回臺灣,彼時臺灣影視業比之看到的好萊塢大門對華人的大門緊閉,無限機會。於是回來。

第一份劇本寫作的工作居然是寫了其實現在無數人奉為惡搞喜劇經典的《新方世玉》,真的很不蔡康永。原來當時——蔡爸爸介紹了蔡康永第一份工作,是為一位周老闆打工,周老闆製作藝術電影,要在坎城拿獎為目標。嚴格意義上,蔡康永第一份參與策劃的電影是許鞍華導演,張曼玉主演的《客途秋恨》,倒藝術得很。認識了圈內人,他們拉夥蔡康永參與的劇本寫作,就進了《新方世玉》的組,蔡康永寫的是嚴謹劇本,但是一個劇本三人寫。他負責史實,有人負責搞笑。最後劇本成為電影,就成了在村子裡開起了奧運會,惡搞。也一笑而過,算是年輕時很特殊的經歷。

如果那樣走下去,又是一條路。命運的書卻不按順理成章來寫。

後來他在臺灣做起了雜誌主編。「其實是很虛榮的目的。」集團董事找他是做招牌人物,一周只進一次辦公室,做的是社交與招搖的事情。在虛華圈子裡晃暈了眼。也是一段經歷。

小少時候看得多,年輕時候經歷多,到了中年,進入電視領域做起電視。蔡康永有著一般主持人不可能擁有的穩重和大氣。每個來上節目的藝人,都心悅誠服叫聲「康永哥」。

《康熙》10年,影響了一代人。無數電視人從中學習靈感,主持人從中摸索風格。蔡康永在其中由輕熟男成為正牌熟男,小S也由誇張悍婦,成為相夫教子好太太。

他們的合作,珠聯璧合。無人超越。同志的身份是他在節目裡,在生活裡,男女通吃的元素,但是不是所有同志都受人歡迎。所以,他也驚覺得自己的魅力。出版社來找出書,開始時候猶豫,後來還是接了。「其實也是為別人做的,但是也算是自己喜歡。」這就有了書市大賣的《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落魄貴族家裡的孩子,異國留學的孤獨少年,虛榮浮誇的社會人士,沉澱沉穩的電視一哥,歷史以你不能預想的方式發展,集結在這個叫作蔡康永的特殊男子的身上。大部分來上節目的藝人尊他「康永哥」,他笑一笑。小S作弄他叫他「康熙一姐」,他還是笑一笑。他可以很深,可以很淺,就看他想要你看到什麼,就看你看得到什麼。他是矛盾而特別的蔡康永。

互動問題:

蔡康永,你喜歡嗎?

甘鵬,上海電視資深娛記,更多內容關注其個人微博:@甘鵬

相關焦點

  • 蔡康永成長故事序篇之太平輪失事
    蔡康永是大家熟知的著名綜藝主持人,知名作家,他的才華橫溢,他的溫文爾雅,都讓人傾佩不已,那麼他是如何成為這樣一位傑出的人的?首先從他的父親說起蔡康永的父親是船王——讓我們回到解放前夕要講述這段往事,必須先把時間倒回到1949年,國共內戰的決勝前夜
  • 經歷家族興衰,和父母「唱反調」,看似儒雅的蔡康永其實一直叛逆
    經歷家族興衰,和父母「唱反調」,看似儒雅的蔡康永其實一直叛逆蔡康永在出道多年以來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曾經著名節目《康熙來了》一度成為很多年輕人的下飯神奇綜藝,現在蔡康永不斷發展在蔡康永身上卻很難找到一個明顯的單一特質,好像矛盾的特質纏繞在他的身上,是溫暖還是疏離?是隨和還是叛逆?這需要探尋他的往事,看一看他的特質風格。
  • 蔡康永祖籍寧波,卻說自己是上海人,AB到底是香港人還是上海人?
    現在灣灣那和香港的娛樂行業都不景氣,所以很多明星都選擇來內地發展,比如蔡康永和小S。最近小編我看蔡康永的節目,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蔡康永竟然在節目裡面說自己是上海人?what???蔡康永不是臺灣人嗎?難道他的祖籍是上海嗎?
  • 臺灣娛樂史:政界公子、名流之後,蔡康永隱秘往事比電影精彩上
    對不起,這些都很片面,總結來看就是蔡康永的往事,出生就在大多數人類的終點線上了,小說都不敢這麼寫。如今58歲的蔡康永,仍舊在熒幕上發光發亮,從《康熙》認識他的觀眾,可能會覺得他是一個溫文爾雅、知性高情商、會說話擔當的人,所有的離經叛道貌似是小s,而康永哥承擔的是將小s拉回來這麼一個作用。
  • 蔡康永還有這麼多故事呢
    1962年,蔡康永出生於中國臺灣,蔡家。 隨便了解一下蔡家就能知道,蔡家的富庶,小說裡都不敢這樣寫。 蔡康永的祖父,是經營上海自來水公司的老闆,顯赫一時。父親蔡天鐸,是復旦大學法律系第一屆畢業生,一手創辦了中國最大的輪船公司,中聯輪船公司。「中國的鐵達尼號」,太平輪就是這家公司的。
  • 真正的最後的貴族蔡康永的故事,遠沒有那麼簡單
    ,他自己也經常去那家餐廳用餐每次到了餐廳,蔡天鐸都會一一和認識的人打招呼,然後為他們買單不管是淵源頗深的家族世交,還是只有幾面之緣的點頭交情,他都照單全收很快,這家餐廳就在蔡天鐸貴族式的社交下倒閉了蔡天鐸幾十年前,西式自助餐開始在國內興起頂級豪華餐廳們開始沿用這種西式自助模式,推出了豪華自助餐不少老人家也要湊一湊這個新式的熱鬧
  • 蔡康永:電影先鋒小子的淚和勇
    上周剛結束康熙最終集,康熙二人哭作一團的縫隙裡,蔡康永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就是我,我跑去錄那個辯論節目(奇葩說)的時候
  • 一個屬於蔡康永的故事:真正的沒落貴族,他的履歷遠沒有那麼簡單
    一個屬於蔡康永的故事:真正的沒落貴族,他的履歷遠沒有那麼簡單大眾對於蔡康永的認識大多來自《康熙來了》這個節目,節目中蔡康永幽默又不失風雅的談吐廣受好評,他的高情商也是在娛樂圈廣受稱讚的,娛樂圈高情商代表何炅就這麼評價過蔡康永:我們現在都會說富二代
  • 蔡康永,你不該只是如此
    太平輪已沉,京戲聲猶在,貴公子出身的蔡康永,在父輩不復存在的上海舊夢裡長大。冷淡疏離的氣氛,虛與委蛇的社交,使他養成了一種客套而得體的為人態度。後「康熙」時代的蔡康永,很快在辯論節目裡找到了新的位置,無論面對什麼話題,他的分析思路總是暗藏殺機,他的雞湯哲理總能讓人如沐春風。寫了「說話之道」的蔡康永,仿佛一直能找到最好的角度,用慢條斯理的溫柔語調,四兩撥千斤地向你輸出他的價值觀。
  • 太平輪,一段沉沒的民族記憶
    1949年1月27日,正逢舊曆除夕前夜,太平輪開始了從上海開往臺灣基隆的第三十六趟航程。不料想,一場慘劇發生了。午夜時分,這艘搭載了近千名乘客的輪船,在舟山群島海域,與江蘇無錫榮氏家族的貨輪建元號相撞。很快,兩艘船隻相繼沉沒。在這次災難中,僅有三四十人獲救,罹難者達900多人。
  • 蔡康永的隱秘往事,與男友相愛26年甜蜜如初,被稱為最後的貴族
    許多人最初認識蔡康永,是從他與小S的《康熙來了》開始的。在「綻放型」主持人小S身邊,蔡康永內斂、儒雅,是時刻把控節目節奏、悉心照顧每位嘉賓情緒的人。更多人再次與「蔡康永」這個名字照面,則是在書店顯眼的暢銷書位置,看到《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蔡康永的情商課》兩個系列的書籍。
  • 中國的「泰坦尼克」太平輪是蔡康永家的
    唯獨太平輪例外,因為當時爸爸一位相識在上海開了保險公司,為了捧捧人場,就把手上這艘剛要開始在上海和臺灣之間航行的太平輪,給這家上海人自營的保險公司承保。太平輪一出事,這家保險公司,立刻宣布倒閉。所有賠償,由輪船公司自己負擔。在太平輪上遭難的乘客,人數之多、牽連之廣,無論再怎麼樣的賠償都不可能讓家屬滿意。
  • 扒一扒蔡康永的身世背景及成名上位路
    小S隨後發文表示將與蔡康永共進退,而節目製作公司老闆王偉忠也證實《康熙來了》將停播,一檔創辦了12年的長壽節目就此壽終正寢,怎能不讓人唏噓?,半途不幸與榮氏家族的運煤船「建元輪」相撞而沉沒,船上900多人遇難,僅38人生還,事件震驚中外(吳宇森09年籌拍的《太平輪》正是根據這一悲慘事件改編。)
  • 《奇葩說》裡的那個蔡康永,你們其實並不認識他
    太平輪多年後,著名導演謝晉,欲拍白先勇名作《謫仙記》,《謫仙記》的女主角是世家女,故事裡她的父親是國民黨政府的駐美大使,一切本來照人世的軌道進行,直到戰亂來臨,駐美大使夫婦兩人「皆死於太平輪船難」。白先勇收集太平輪相關資料時,一位青年被推薦到他的身邊幫忙。
  • 他為紀念妻子上海下廚,蔡康永、馬家輝專程赴宴……
    上海宣一宴從籌備起就引起滬臺港三地的關注,宴席不僅有臺北天香樓主廚楊光宗、北歐咖啡烘焙大賽冠軍陳志煌助陣,赴宴嘉賓更是包括蔡康永、馬家輝、曹可凡、金宇澄、徐滬生、毛尖、沈宏非、小寶等文藝圈知名人士。《國宴與家宴》是臺灣知名女作家王宣一回憶童年在餐桌廚間圍繞母親的一段美食往事。宣一母親出身江浙名門,深諳飲食之道,隨著她與家人遠離十裡洋場,這些細膩含蓄的江浙菜餚也隨她一起漂洋過海來到臺灣,並在異地塑造著王宣一和兄弟姐妹們依舊故鄉的味蕾與記憶。
  • 好萊塢往事講的什麼故事 曼森家族殘忍兇殺案揭秘
    今日上午,由昆汀·塔倫蒂諾自編自導,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劇情類電影《好萊塢往事》,首曝官方定檔海報,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據悉,該劇改編自一起真實的、發生在美國好萊塢的兇殺案——曼森家族殺人案。可能很多網友都對該案件有所了解,至於到底是怎麼回事還不太清楚。那到底影片《好萊塢往事》講的是什麼呢?《好萊塢往事》中的「曼森家族」殺人案是怎麼回事呢?
  • 獨家蔡康永:倒過來活的人生
    陳文茜並不是第一個質疑蔡康永主持《康熙來了》有何意義的人。而且,這個在臺灣知名的「聰明人」,還是當著蔡康永的面毫不忌諱地問:「你為什麼要『蹲下來』去主持康熙?」蔡康永對這個大他4歲、讓他充滿敬意的主持人嚴肅但不露慍色地說:「我不認為,主持《康熙來了》是蹲下來。」「你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
  • 蔡康永:最後的貴族
    1949年春節前夕,由於國內局勢動蕩百姓人心惶惶,人人爭相搶上從上海逃到臺灣的輪船。1月27號,這艘規定乘載500多人的輪船最終載著1000餘人和600噸鋼材、100餘噸物資從上海啟程,前往基隆。然而在行運過程中迎頭撞上一艘叫建元號的貨輪,整船沉沒,船上的1000多人最終只有40人生還。
  • 蔡康永家的「東方泰坦尼克」:太平輪沉船事件,竟有澳洲人的身影
    唯獨太平輪例外,因為當時爸爸一位相識在上海開了保險公司,為了捧捧人場,就把手上這艘剛要開始在上海和臺灣之間航行的太平輪,給這家上海人自營的保險公司承保。太平輪一出事,這家保險公司,立刻宣布倒閉。所有賠償,由輪船公司自己負擔。在太平輪上遭難的乘客,人數之多、牽連之廣,無論再怎麼樣的賠償都不可能讓家屬滿意。
  • 四姊妹的家族往事
    1917年,三十二歲的陸英生完第八個孩子後,又懷孕了。張寰和與張夫人  如今,陸英最小的兒子張寰和——他就出生在這棟古老雅美的宅子裡——只能隱約回憶起,這處宅子出過一位大官員,是崑山姚姓。說這話時,他已是九十五歲高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