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幹細胞靶向治療藥物火熱背後是什麼

2020-12-26 騰訊網

中國的腫瘤患者數量將在未來的30-40年持續增長,到2050年的時候,我國每年新增的腫瘤患者將達到800萬人之多。

靶向腫瘤幹細胞的研究是腫瘤治療的一個突破點。

近年來,腫瘤的精準治療越來越受到重視,靶向藥物的研發掀起行業熱潮,不少製藥公司都在這一領域進行布局和推進。然而,在新藥的研發和應用上面,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只佔了全球的4.1%左右,推進中國在腫瘤方面的靶向藥和免疫藥的創新研究有著實際的需求。

12月12日,由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院主辦的健康中國產業領袖項目首期班結課模塊——「從科技創新到產業轉化」結課論壇上,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副院長、生物醫藥與健康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核心教授馬嵐出席論壇並發表了題為《「擒賊先擒王」——靶向腫瘤幹細胞的研究進展》的主題演講,深入介紹了行業多年核心研究的前沿成果、腫瘤幹細胞定向、靶向的藥物研究方向。

馬嵐指出,目前治療惡性腫瘤的主流和常規手段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和靶向藥物。但很多病人在治療腫瘤後還是會發生腫瘤轉移和復發的情況,一旦復發,病人的生存期就會很短。

研究發現,腫瘤幹細胞與腫瘤的發生、生長、轉移和耐藥復發密切相關。「我們把腫瘤幹細胞稱為腫瘤的王,擒賊先擒王,想要完全根治腫瘤,除掉腫瘤幹細胞這一罪魁禍首很關鍵。」

靶向藥補位

一直以來,癌症都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嚴重危害人類的生命健康。然而,近年來的腫瘤患者數量仍呈現不降反升的趨勢,腫瘤治療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形勢和挑戰。

與某些歐美國家不同,惡性腫瘤是中國第一大致死因素。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的2019年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惡性腫瘤死亡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近十幾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死亡均呈持續上升態勢,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

馬嵐在演講中分享了一組數據:中國的腫瘤患者數量將在未來的30-40年持續增長,到2050年的時候,我國每年新增的腫瘤患者將達到800萬人。

事實上,從全球來看,癌症形勢同樣嚴峻。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雜誌發布了2020年全球癌症負擔狀況估計報告。報告顯示,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和快速增長,全球的癌症發病數和死亡數也正在快速增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2020年世界癌症報告》,在未來的二十年中,全世界的癌症病例數可能會增加60%。在中低收入國家中,增幅可能高達81%。全球每年有六分之一的人死於癌症,癌症負擔在增加。

儘管通過手術、化療等常規治療手段對患者來說有一定的幫助,但後續很大程度上還伴隨著巨大的副作用以及出現腫瘤轉移和復發的可能性。但腫瘤幹細胞的靶向治療給腫瘤治療提供了一種新思路,給患者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腫瘤幹細胞又稱癌症幹細胞,是腫瘤細胞群體中具有部分幹細胞特性的細胞亞群,並具有增殖能力、治療耐藥能力、轉移擴散能力,在腫瘤的發生、發展和維持中發揮重要作用。腫瘤幹細胞的概念誕生於上個世紀,首次成功分離於白血病患者血液中,隨後陸續有研究團隊在實體瘤如乳腺癌、結腸癌、腦癌、胰腺癌中發現腫瘤幹細胞。

值得一提的是,腫瘤幹細胞與普通幹細胞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二者不能混淆。普通幹細胞是正常的幹細胞,在抗衰老、血液系統疾病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治療等方向均有突出貢獻和應用。而腫瘤幹細胞相當於腫瘤的「種子」,如果不把這一根源除掉,腫瘤就會不停轉移和復發。

基於此,近幾年靶向腫瘤幹細胞的相關研究愈發受到關注,漸成腫瘤治療研究的熱點,研究進展速度非常快。此前,人們對腫瘤幹細胞還存在一定的質疑。

馬嵐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預估靶向腫瘤幹細胞的研究在近幾年會有比較大的突破,因為目前已經有不少研究處於臨床階段,基礎研究也比較多。隨著對腫瘤轉移和復發扼制需求的增大,相信後面會有更多藥物出來。

三期臨床挑戰巨大

從理論上說,靶向除掉腫瘤幹細胞就能有效防止癌症的復發,大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目前,靶向腫瘤幹細胞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行業曙光初現。馬嵐透露,目前已經有幾十種靶向腫瘤幹細胞藥物進入I期和II期臨床試驗。

腫瘤幹細胞的治療研究主要圍繞四個靶點進行,分別為Notch、WNT、Hedgehog(HH)和Hippo通路。據悉,這些發育信號通路在癌症幹細胞中通常發生了改變,且這些通路確實具有支持癌症幹細胞維持和存活的關鍵調節功能。

具體而言,Notch信號通路是一種高度保守的細胞命運決定通路,其功能涉及癌症幹細胞的表型、血管生成、轉移和腫瘤免疫逃避等;WNT通路的功能與癌症有明顯的相關性,WNT信號失調在多種癌症的腫瘤發生中起重要作用;HH信號通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其在成人組織中活性異常已被證實與多種實體腫瘤有關;Hippo信號通路發揮著平衡細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功能。

其中,HH信號通路的研究進展走在最前,已有靶向HHt通路的藥物被批准上市。美國FDA分別於2012、2015以及2018年批准了3款SMO抑制劑上市,兩款用於治療基底細胞癌,一款用於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馬嵐補充,此前還有一款藥物拿到了美國FDA的授權書,所以差不多相當於現在有四種藥物已經可以投入使用。

此外,腫瘤幹細胞的新型免疫療法也在積極探索中,如果研究透徹,將會給行業帶來很多新的進展和變化。不過,腫瘤幹細胞在免疫系統很會隱藏和逃避,存在著免疫逃逸的現象,這也是免疫療法要攻克的問題之一。

不可否認的是,類似的瓶頸與難題還有不少。馬嵐告訴記者,腫瘤幹細胞具有數量極少的特徵,在腫瘤細胞當中只佔到了0.1%-4%左右,所以要精準地把腫瘤幹細胞找到並分離出來以便做體外的系列研究是非常困難的。

其次,關於腫瘤幹細胞的來源其實還沒有統一的答案,有多種聲音。有的說法認為腫瘤幹細胞是從正常的幹細胞突變而來的;有的說法認為腫瘤幹細胞的產生源於腫瘤微環境的變化,非幹細胞經過上皮-間質轉化(EMT:指上皮細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情況下向間質細胞表型轉變的過程)後獲得幹細胞的特性。

馬嵐熟悉鼻咽癌的臨床研究,更傾向於相信腫瘤幹細胞的產生是由於微環境的變化以及炎症這些要素,「就鼻咽癌來說,很多鼻咽癌是長期鼻炎導致的,很多癌症的發生是因為長期的炎症。因為在炎症的環境裡,腫瘤的免疫系統會變得不正常,變得敵我不分。」

最後,目前能進入III期臨床的靶向腫瘤幹細胞藥物還非常少。對此,馬嵐也坦言,很多藥物的失敗往往都是在III期,I期和II期的時候你看著非常有前景,但III期可能就沒有了。但現在還有一種策略,就是不把它作為一線藥物,而是作為二線或三線的藥物,與一線藥物協同使用。哪怕不是一線藥物,而是作為這個二、三線藥物,它應該也有很大的前景。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全癌症靶向及免疫治療藥物清單(含醫保覆蓋及價格)!
    近年來,新一代抗腫瘤藥物的興起讓腫瘤的治療從細胞毒性藥物治療時代跨越到基於基因變異的精準靶向治療新時代。經過充分的臨床證明,分子靶向治療不僅能精準地「殺滅腫瘤」,而且能延緩腫瘤發展,進而延長患者帶瘤生存期,使腫瘤患者的臨床治療目標逐漸轉向「慢性病管理」狀態,就像高血壓患者需要持續服用降壓藥,糖尿病人需要一直服用降糖藥,癌症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特殊的「慢性病」,需要長期使用抗腫瘤藥物。
  • 全面解析肺癌靶向治療藥物群像
    肺癌的發病率無論是海外還是中國,肺癌都是發病率最高的癌症,肺癌治療藥物也是各大藥企的研發重點。根據WHO統計,2018年全球預計有1810萬腫瘤新發患者,其中肺癌約209.4萬,佔比11.6%。分子就是基因分型,肺癌根據基因突變類型主要分為EGFR突變、ALK突變和ROS1突變等,不同基因突變類型適用的靶向藥物也不同。肺癌治療藥物的分類目前靶向藥物主要針對NSCLC中的突變類型,因此這裡只考慮NSCLC的靶向治療藥物。
  • 大Panel測序精準定位腫瘤蹤跡 助力靶向免疫治療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了解到,和瑞基因是一家專注於腫瘤全生命周期的基因檢測公司,大Panel腫瘤基因檢測產品能夠一次性定位腫瘤的「命門」。此舉可為患者準確使用靶向藥物治療和免疫治療,提高治癒率、延長生存周期提供極大的幫助。天眼查顯示,和瑞基因成立於2017年8月,註冊資本為6700萬元,貝瑞基因現持有該公司約20%的股權。
  • HER3靶向抗體偶聯藥物(ADC)!第一三共patritumab deruxtecan治療...
    2020年09月28日訊 /生物谷BIOON/ --第一三共製藥(Daiichi Sankyo)近日公布了HER3靶向抗體偶聯藥物(ADC)patritumab deruxtecan(U3-1402)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I期研究的最新數據,包括劑量擴展部分一個隊列的首批結果。
  • 靶向殺傷腫瘤細胞,全新腫瘤治療技術進入臨床應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婦產科主任楊興升牽頭負責的載藥囊泡治療卵巢癌腹水項目成功完成首例受試者治療,患者恢復良好。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治療術於去年9月通過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醫療新技術審批,標誌著這項由中國科學家首創的腫瘤治療技術正式在山東省轉為科研與臨床應用。
  • 吳一龍:腫瘤免疫治療時代,晚期肺癌患者活10年不稀奇
    靶向治療相比放化療,能精準抑制腫瘤,副作用小,患者生存期顯著延長,生活質量提高。但分子靶向藥治療後會出現耐藥問題,因此,靶向藥物不斷更新,針對耐藥靶點的二代、三代靶向藥物相繼進入中國,使國內肺癌患者的生命不斷延長,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患者甚至有望跨越五年、甚至十年的生存期。
  • 什麼是靶向藥物治療
    放化療治療癌症最大的弊端就是無選擇性的殺傷體內的細胞,因此病人體內的一些癌症細胞被消滅的同時也會連累一些無辜的正常細胞。 放、化療是利用抗癌藥物或放射線為治療手段,對多種癌症具有較好的近期療效。但放、化療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對正常組織細胞無選擇性殺傷,通常稱為放、化療毒副作用或不良反應。
  • 【科技前沿】饒子和等院士點評:盧敏等實質性獲得靶向藥物的聖杯...
    原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ccell.2020.11.013專家點評饒子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小分子靶向藥物的開發是腫瘤靶向治療領域關注的核心和熱點問題。目前,靶向癌蛋白、並抑制其功能的小分子靶向藥物是腫瘤靶向治療領域的一個重要藥物門類。其中,由於激酶含有一個較深的ATP結合口袋可供化合物結合,而化合物佔據該口袋將抑制激酶的催化活性,具有兩項藥物開發的「特有便利」(有口袋、有邏輯),因此激酶成為目前腫瘤靶向治療領域關注的重點「靶分子」。
  • 王建祥教授:免疫治療不斷求索,為更多血液腫瘤患者帶來希望
    近年來醫療科技不斷進步,血液系統惡性疾病的免疫治療無論在基礎研究,還是臨床應用方面均發展十分迅速,血液腫瘤患者有了更多治療選擇,患者生存獲得改善,但治療的療效仍有很大提升空間。本次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王建祥教授以「血液腫瘤免疫治療」為題進行演講,深入分析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治療現狀和免疫治療進展。醫脈通將報告的主要內容整理如下。
  • 首款靶向TROP-2的ADC藥物Trodelvy來襲!
    提及到ADC藥物,興許大家還是有些陌生。之前小編其實在文章中提及到ADC藥物(相關文章:精準爆破癌細胞,多款ADC抗癌藥玩轉「靶向+化療」,未來可期),其全稱是「抗體偶聯藥物」。
  • ...可受益於靶向治療!|ctDNA|靶向治療|活檢|分析|癌症|血漿|-健康界
    2021年1月4日,《Nat Commun》發表了超萬例中國泛癌種患者ctDNA檢測分析數據,對cfDNA中的克隆性造血變異,泛癌種的ctDNA可檢測性和分子特徵,泛癌種的ctDNA突變圖譜,腫瘤克隆結構和治療可操作性等方面進行了分析,有助於改善中國癌症患者的治療方案和生存率。1
  • 靶向RNA的小分子藥物帶來希望
    好消息是,根據近日發表在《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上的一篇研究論文,由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化學家Matthew Disney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小分子化合物,能夠靶向衰竭心肌中表達水平激增的重要生物分子,為藥物治療受損心臟組織帶來了曙光。
  • 右肺腺癌+淋巴結腫大,靶向治療後,獲得手術機會
    我研究了他的胸部CT片以後,發現腫瘤比較大,而且位於肺門的部位,伴有淋巴結的腫大。所以我建議他不要急著手術,一定要明確病理類型和基因狀態以後,再進行治療策略的制定。經過全身PET-CT檢查,所幸沒有發現遠處轉移,但是考慮縱隔淋巴結已經存在轉移的情況,所以建議他先進行藥物治療後,再考慮手術。
  • 臨床需求「催熟」大Panel基因檢測市場 貝瑞基因搶佔腫瘤精準治療...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張敏近年來,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是腫瘤治療的熱門領域,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都需要分子診斷和基因檢測。和瑞基因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大Panel腫瘤基因檢測產品,能夠一次性定位腫瘤的「命門」,為患者準確使用靶向藥物治療和免疫治療,提高治癒率、延長生存周期提供極大的幫助。大Panel基因檢測市場需求迫切人類對疾病的認識隨著研究的深入而更加細分。
  • 新醫保政策落地重慶 卵巢癌靶向治療藥惠及患者
    今年,卵巢癌患者迎來了更多治療利好消息:作為卵巢癌靶向維持治療藥在鉑敏感腫瘤中療效顯著,減少卵巢癌復發。以往由於這類藥價格較高,治療的不可及,經過多次國家談判,藥物價格下降近60%。重慶市醫保局聯合重慶市衛健委發布通知:包括奧拉帕利在內的118個談判藥品在協議期內按乙類藥品納入市醫保報銷,按醫保支付標準先由參保人員自付10%左右後,再按規定比例予以支付。
  • 腫瘤綜合治療的價值和意義|專訪中國醫大一院腫瘤內科劉雲鵬教授
    在第六屆中國·瀋陽惡性腫瘤綜合治療高峰論壇上,大會主席、來自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內科的劉雲鵬教授認為,腫瘤綜合治療的價值和意義重大。 過去,針對惡性腫瘤的治療多數以外科治療為主。最近二三十年內科治療才逐步發展起來。
  • 好醫友腫瘤治療應答指數:「銀髮殺手」多發性骨髓瘤:治療時機如何...
    知名跨境醫療平臺好醫友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很「聰明」的血液腫瘤,具有很強的異質性。在使用一種藥物進行一線治療後,骨髓瘤往往就會懂得「繞」開它,即耐藥復發。每次捲土重來時,它都會變得更「強大」,但目前的治療還比較被動。研究表明,當聯合使用多種藥物(通常為三種)來治療復髮型多發性骨髓瘤時,往往治療有效期更長。不過,即便是經過多種聯合療法,腫瘤最終還是會進展,成為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
  • 科學家發現靶向銅離子伴侶蛋白調控劑的抗腫瘤作用機
    銅伴侶蛋白調控劑抗腫瘤作用機制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蔣華良課題組與芝加哥大學何川課題組、艾默裡大學陳靖課題組多位研究人員組成合作團隊,綜合採用理論模擬以及化學生物學和藥理學實驗驗證策略,首次發現了銅伴侶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劑。
  • 靶向用藥、免疫治療兼顧 和瑞基因大Panel產品殺入百億藍海
    近日,和瑞基因(貝瑞基因投資子公司)推出了一款升級版的大Panel產品——實體瘤全靶點基因檢測,覆蓋腫瘤相關基因654個,Panel大小達到3M,液體活檢樣本測序深度達15000X以上。該大Panel產品不僅納入了靶向藥物的靶點基因,也考慮到了免疫治療的各項標誌物,化療藥物相關的基因位點以及腫瘤易感基因檢測。
  • 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兒童實體腫瘤 3歲女童重獲新生
    經了解,她是海南省第一例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實體瘤的患兒,這也意味著海南省在兒童腫瘤治療技術上取得新突破。6月18日上午,小雪順利出倉,家人都十分開心。記者 王洪旭 攝寶寶嘔吐消化不良 一查竟是脊髓膠質瘤「寶寶剛滿1歲,出現嘔吐、消化不良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