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午,莊希祖來到百子亭22號,拿出一張《鄭文公碑》的楷書臨帖,請老師點評。林散之看了一會兒說:「手要懸起來。」莊希祖聽後大吃一驚:他只看了臨帖,又沒有看到我寫字,怎麼就知道我的手沒有懸起來?說真的,我的手確實是伏在桌子上寫的,還真的沒有懸起來,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接著,莊希祖向老師請教如何懸腕。林散之一邊講解一邊示範:「執筆要腕平掌豎。腕平,這就是腕平。掌豎,這就是掌豎。」之後林散之又教他中鋒用筆,楷書先臨柳公權,從剛入手,先得剛後得骨。從此,莊希祖懸肘臨習柳公權的楷書,隔三差五拿著作業,向老師請教。半年後才明白,當初林散之老師沒有看他寫字,就知道他的手沒有懸起來的原因,是從臨帖上看到偏鋒較多,沒有中鋒用筆。從此,莊希祖更加用功,日復一日,堅持不懈,書藝大進。1974年12月,林散之挑選楷書寫得好的學生刻鋼版油印詩集《江上詩存》,直接欽點莊希祖。廣東匯縱
圖說:林散之(左二)在指導莊希祖(右二)等學生創作草書。藝創網
圖又說:1974年秋,林散之先生為莊希祖創作草書《王建 中秋望月》。 藝創網
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號三痴,別號散耳、江上老人。「詩書畫三絕」,尤其草書,被譽為「草聖」。林散之祖籍安徽和縣,生於南京江浦。曾任江浦縣副縣長、南京市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南京書畫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江蘇分會名譽主席等。林散之3歲學書,32歲師從黃賓虹,37歲隻身萬裡行,60歲開始專攻草書。林散之的草書瘦勁圓澀,璀璨華滋,偏正相依,飄逸天成。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林散之一舉成名。「瘦勁飄逸」的「林體」反映了近300年來中國草書藝術的最高成就,捍衛了中國傳統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中國書協主席啟功看到林散之的草書,脫帽三鞠躬。書法巨匠趙樸初說:「林老書法,舉世無雙。」書法大師郭沫若說:「林散之的書法,代表中國!」日本現代碑學派巨擘青山杉雨稱讚:「草聖遺法在此翁。」林散之草書代表作有《中日友誼詩》、《許瑤詩 論懷素草書》、《毛澤東詞 清平樂 六盤山》、《自作詩 論書一首》等。《中日友誼詩》被譽為「林散之第一草書」。藝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