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在這裡做了窩

2021-02-08 林根的碎筆頭

  
    清晨,人們還在夢鄉裡,小鳥已經呆不住了,用它全部的熱忱來讚美、來歌頌這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這兩天隔壁老太太從外地回來了,黎明又恢復了原有的熱鬧,麻雀圍著房前屋後,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老太太是個信教徒,以前每個禮拜天都去教堂做禮拜,現在走不動了,依偎在窗前,經常的在窗臺、空調外機上撒小米粒,惹得小鳥們一片鶯歌燕舞,熱鬧極了。我喜歡這樣的場景,經常的和老太太一樣,躲在房間裡,隔窗相望,分享這一快樂的時光。



    老太太不在家的幾個月,顯得分外的安靜,安靜的有些不習慣了。好幾次做飯,總能聽到走廊上有咕嚕咕嚕的聲響,一開始不經意,以為是風吹窗簾的聲音,有一回無意中發現,室外的排氣管有動靜,我以為有老鼠,站在走廊上還用小竹竿敲了兩下,這一敲不要緊、嗖的一下,飛出兩隻麻雀來,我探出窗口去張望,那兩隻麻雀不示弱,圍著窗口來回的嘰嘰喳喳,飛的相當勇猛。我斷定麻雀在氣道口坐了窩了,肯定還在生兒育女,否則,不會有那麼的勇猛,可憐天下父母心那……。我開始留意這個做在氣道口的鳥窩,有時做飯的時候,我就看著這根管子,本來物業來整頓應該把它包起來的,幹活的偷懶,每家每戶還出來一百元錢、我不太計較這些小事,他沒包我也沒再去找,塞翁失馬,現在倒是我的一道風景線。這鳥爸鳥媽可忙活了,飛進飛出的,嘴上銜著東西,一進窩就能聽到一片嗷嗷待哺的嘰喳聲,我小時候見過這情景,光禿禿身子,嘴張的比身子還大,閉著個眼睛,嘰嘰嘰嘰的叫個不停,嘴邊有兩根黃線。因為我曾經爬到四層高的樓頂,爬到屋簷邊,掀開瓦片,看到過麻雀窩裡的小麻雀,就是這樣嗷嗷待哺的,一窩的小麻雀,鳥爸鳥媽可辛苦了。我隨手拿了點小米 ,連同水一起放在了鳥窩下面的空調外機上,人躲進了房間裡,目不轉睛地盯著,想讓它們多吃點,誰知這鳥爸鳥媽不領情,一動不動,我仔細的一看,它們每次回來,嘴上叼的都是蟲子,哦,原來營養均衡,不需要外來的幫助和指點,小動物都知道唯物辯證法,太好笑了……



   麻雀是非常有生命力的,五十年代敲鑼打鼓,鞭炮齊鳴,轟轟烈烈的「除四害」運動都沒咋地它,除了一點驚嚇,照樣勇敢地飛翔在藍天上。它也是隨環境而變,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和其他物種一樣,無所不能,不需要人類太多的幫助。西雙版納的亞洲象,你不請,它自到,照樣大模大樣,有恐無視地闖進你的苞米地;在東北那會狼經常偷襲你的羊圈,掏心掏肺地糟塌羊群。



    這一切都是人類自己作的孽,過多的砍伐、墾荒、天天的戰天鬥地,最終把自己鬥裡面去了。現在知道要保護資源了,金山銀山了,退耕還林,土地休生養息,還要人工繁殖,回歸自然,在我眼裡都是亡羊補牢,無濟於事,這種野蠻的掠奪性的破壞,幾代人都難以修復,所以提出兩個一百年是有一定道理的,現在所做的一切都在「還債」。天底下的生靈不能脫離自然法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否則你保護也罷,繁養也罷,過多的、人為的幹預,造就出來的都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怪物」。難道不是嗎?你看看小區裡的野貓,還有野性嗎?麻雀都能欺負它,真的,我見過麻雀偷它的貓糧,它一撲,鳥一飛,來回幾次兩隻眼睛一眯,頭一低再也不動彈了。反過頭來你再看看當年被打為「四害」的麻雀,經過了史無前例的運動,現在無恐無慌的,不計前嫌與人為鄰,窩都做到家裡來了,記得小時候回老家,只有燕子才有這樣的待遇,可見,任何事物都在改變,適者生存,與世界相融才是生存之道,有了生存你才能談做人做事,無所不能的小麻雀,你太可愛了。



   我喜歡觀察,注意細節,生活中有許多細節,你也許不經意,但就是這些不起眼的細節,可以折射出你的人品,影響你的人緣,決定你的發展和未來。細節包含著許多人的質地,許多尊重,許多敬畏。是是非非,對對錯錯,達官顯貴、黎民百姓,你必須持一樣的心,呈一樣的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你平靜的心,正確的理解細節,你一定會有收穫,「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細節決定成敗,別小看了身邊的點點滴滴。



     人總是要老的,在變老的過程中,你不妨觀察一下身邊的老人,聽聽他們的言語,你會有許多的啟發。無奈的老太太,歡快的麻雀,鮮明的對照。生活依舊,日出日落,年復一年,不變的是歲月,可變的是你我,在不變可變之中,偷一份好心情,閒一眼細節,你會有不樣的感覺……(這是我的第一百篇碎筆頭,謝謝分享)



相關焦點

  • 睡前故事 | 小麻雀學做窩
    有一天,麻雀去看望蜜蜂,看到蜜蜂的窩很漂亮,心裡非常羨慕,就對蜜蜂說:「瞧,你們做的窩多好看呀!又整齊又大方,每一間小房子都是六角形的,不大不小一個樣,你教教我好不好?我也想學你們做一個窩。」蜜蜂熱情的回答:「好呀,那你得採好多好多的花粉,再來釀蜜做臘,我們的窩呀都是用臘做成的。」
  • 小麻雀學做窩|兒童故事
    ❀故事內容 ❀一隻小麻雀,整天閒不住,不是飛來飛去,就是跳來跳去的。累了就隨便找個地方休息。後來他想要是有一個又漂亮又舒適的屋,那該多好啊! 有一天,麻雀去看望蜜蜂,看到蜜蜂的窩很漂亮,心裡非常羨慕,就對蜜蜂說:「瞧,你們做的窩多好看呀!
  • 麻雀的家 究竟在哪裡?
    不過有一個問題:身邊的麻雀那麼多,但是為啥很少看到麻雀的窩?這些看起來不起眼但卻適應力超強的小小鳥類,它們的家究竟在哪裡?01在人類的生活空間尋找自己的生存機會大多數動物,本性都會遠離人類。然而有些動物,不僅沒把城市當成地獄,反倒是讓自己適應了城市的生活,把這裡變成了天堂。麻雀就是其中之一。麻雀是我們對於一種市區常見雀鳥的俗稱,北京地區管麻雀叫家雀(qiǎo)兒或者老家賊。而在分類學上,所有麻雀屬的鳥,你都可以管它叫麻雀,但在我們國家大部分城市裡最常見的,還是樹麻雀(Passer montanus)。
  • 我們需要知道更多信息、開動腦筋,才能找到小麻雀的家
    吉吉仰頭看看這邊又看看那邊,沮喪地道:「這邊有大樹,那邊也有大樹,這課樹上有個窩,那棵樹上也有個窩……」吉吉轉向小麻雀,問道:「小麻雀,你能認出哪個窩是你的家嗎?」小麻雀仰著頭四下裡看了又看,快哭出來了,道:「這個窩那個窩,都長得差不多,我認不出來……」爸爸轉向小麻雀,道:「別慌別慌。
  • 麻雀的故事
    兒子還小的時候,鄰居的大孩子送給他一隻逮著的小麻雀。算起來,這已是二十幾年前的事了。那隻驚恐的小麻雀,究竟是淘氣的孩子從窩裡抓走的,還是因為貪嘴被掀翻的竹簸箕扣住的,我無從回憶起來了。兒子那時只有三四歲,他很喜歡小動物,這恐怕也是所有同齡兒童的天性。鄰居大哥哥送的禮物使他欣喜無比。
  • 與麻雀為伴的日子裡
    每次走在路上看見麻雀,我總要退避三舍,眼不見心不煩。 然而,我如此地厭惡麻雀,麻雀卻找上了門。 2 不知從哪年開始,我的窗簷上就住了一窩麻雀。我最喜歡安靜,可是麻雀最吵鬧。
  • 日本的麻雀為了禦寒,居然……
    而最近日本天氣嚴寒,小麻雀們也各個待命準備好禦寒,但它們所使用的招數,真的可愛到太過分了啦!最近一位日本網友上傳了這張圖,造成轟動。看似只有皚皚白雪的街景圖,拉近一看……居然是一隻小麻雀,停在暖暖包上面取暖!這名把照片PO上網的日本網友表示,因為他覺得天氣實在太冷,擔心小麻雀挺不過這個冬天,於是他好心地把暖暖包留下,卻意外發現小麻雀也懂暖暖包的好,自己坐上去大方取暖。
  • 鴿子、麻雀和烏鴉在哪裡睡覺?
    在現代的城市環境中,我們無法去想像沒有鴿子、麻雀和烏鴉的生活。在白天,這些鳥似乎無處不在,它們站在樹枝和電線上,或者小心翼翼爬到你的腳下,為爭搶每一塊麵包屑。換句話說,鳥類已成為城市背景的有機組成部分。但是,到了晚上,它們去哪裡了?
  • 網友在棒球場拍下麻雀的奇妙景象,大自然的生態真是新奇!
    有位網友米迷這天在棒球場拍下可愛景象,畫面中,一大群麻雀相揪跑到紅土堆上,分別窩在大小不一的坑洞裡,隨後開始打滾、抖動身體,時不時還會埋頭吃土,模樣看起來十分雀躍,卻讓不少網友滿頭問號地說,「它們是在做什麼呀?」每隻麻雀都有自己的坑。
  • 本周的麻雀便當菜單點這裡
    本周的麻雀便當菜單又更新啦!
  • 怎麼沒見過麻雀屍體?
    我們先簡單介紹下五臟俱全的麻雀,文鳥科麻雀屬,是27種小型鳥的統稱。所以麻雀並不是只是一種,有點類似人類的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吧,但是都屬於智人。這27種麻雀分布在世界各地,除了極寒地帶和高山荒漠,在我國境內共有5種麻雀。羽毛顏色一般呈棕、黑色的斑雜狀。
  • 原來,鴛鴦曾是兄弟的象徵,麻雀不是一種鳥
    這裡對嵇康有必要介紹下,平日裡嵇康同學喜歡遊山玩水,想必野外考察經驗比較豐富,對於鳥類應該有所了解。麻雀是我們常見的鳥類,即便是不懂鳥的人,也認識麻雀,我們通常說的麻雀是雀形目雀科雀屬的鳥類,它們是一類鳥,而不是一種鳥。
  • 人有葛優躺,鳥有麻雀趴,只要能舒服,廢就廢了吧
    日本有個攝影師叫中野さとる,他喜歡拍攝我們常見的麻雀,但他鏡頭下的麻雀都跟我們常見的模樣不一樣……它們通常是這樣的……這樣的還有這樣的有時候免不了被人質疑:你為啥要拍死麻雀吶不,它們沒死,它們只是廢了……這位攝影師專注拍麻雀睡覺的樣子。
  • 窩溝封閉,要不要做?
    到了六歲,學校組織學生給牙齒做窩溝封閉,說是對牙齒做個保護罩,讓牙齒不再蛀蟲。畢竟,乳牙壞了,還會長出恆牙,但是 恆牙壞了,這輩子就失去了。那麼窩溝封閉是怎麼個原理呢?做了窩溝封閉就一定不會出現蛀牙了嗎?目前,窩溝封閉是世界衛生組織向全球兒童推薦的一種保護措施,能有效降低齲齒的發生率。
  • 倚天屠龍記:殷離(蛛兒)的飛鳥原型——死海麻雀和山麻雀
    那麻臉姑娘笑道:「你既沒有死,躺在這裡一動不動的幹什麼?倒嚇了人家一跳。」張無忌解釋說,他是從山上摔下來的,把兩條腿都跌斷了,不能動彈,只好在這裡躺著養傷了。麻臉姑娘問:「這個死人是你的夥伴麼?怎麼還有三條死狗躺在旁邊?」張無忌告訴她:「是這三隻惡狗咬死了這個人,可是自己也變成了死狗。」
  • 農村俗語:「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是什麼意思?道理何在?
    比如這句農村俗語:「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就是大家都能夠口熟能祥一句名言,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懂得它的道理何在嗎?如果從字面上來解釋,這句農村俗語大致意思是說:寧可做螞蟻辛勤工作的腿,也不做只會在枝頭「嘰嘰喳喳」的麻雀嘴。如果深層次的剖析一下,這句俗語裡「麻雀的嘴」,就是批評那些只會說不願意做事的人,「螞蟻的腿」是讚揚那些默默無聞踏實工作的人。
  • 麻雀花
    我要看馬兜鈴呀,怎麼帶我看鳥了。哦哦,這個叫麻雀花的還真的就是馬兜鈴家族的,因為它的形態如麻雀而得名嘛。對了,你保證不會錯過它,你看這藤上開著別樣的花兒,奇特的花型,那胖墩墩的身影,如一隻只小麻雀棲於葉叢,吸引著你的眼球,它的形神似極了,它們張開著小嘴,仿佛是嗷嗷待哺的小麻雀,又仿佛引吭高歌的成鳥,走到身邊,看著它們熱鬧的樣子,是否還會有嘰嘰喳喳的鳥叫聲?對,這就是麻雀花了,它有個明顯特徵就是「麻雀」的嘴,張開的樣子,也有人稱之開口馬兜鈴。
  • 「噓,別驚著它」 鳥兒叼著枝條在空調機縫隙裡搭窩、孵蛋
    窗外的鳥兒「咕咕咕」地叫了一多月,幾天前才看到有隻小鳥叼著枝條飛到窗外的空調外機上,悄悄在這裡搭了窩還孵了小鳥寶寶。昨日下午,記者來到朝陽門附近的張會玲家中,在一間臥室的窗外看到,空調外機與外牆縫隙的底部有一隻胖乎乎的小鳥臥在窩裡一動不動,只有眼珠不停地來迴轉動,仿佛時刻都保持警惕。「知道這有鳥窩後,我每天都會在窗邊看幾眼,最開始有兩隻小鳥,可能是夫妻倆,他們來回在窩裡孵蛋。
  • 鳥叔 | 科學龍門陣——麻雀趣談
    這種鳥的中文名字就叫麻雀。我還非常清楚地記得,小的時候,春天,麻雀爸爸和麻雀媽媽叼著蟲子排著隊在屋簷的瓦縫裡鑽進鑽出,偶爾一陣風過後,在地上總會看到掉下來的小麻雀,羽毛還沒有長齊,撲扇著翅膀,在地上跳來跳去。看到鄰居家的阿貓阿狗想去捉它,我們小孩子就把小麻雀帶回家,餵它玉米渣。我們的好心,往往以小麻雀的死亡作為結束。
  • 《麻雀》《驚蟄》編劇海飛 新作《風塵裡》開啟古代特工系列
    由編劇海飛執筆,李易峰、張若昀、周冬雨主演的諜戰劇《麻雀》曾一度掀起收視熱潮,成為諜戰劇中的經典之作,而後在2019年海飛擔任編劇的諜戰劇《驚蟄》再登收視榜首,口碑甚至超過前作《麻雀》。風塵裡其實是一個豐臣秀吉時代潛伏下來的「間諜窩」,歡場、夜市,情報網、黑幫等皆在其中,這裡生活著的全是隱藏了身份的日本人。所有「日特」肩負使命,企圖裡應外合協助顛覆明朝政權。深夜一更,三鞭響起後開市,燈火隨即通亮。五更時,又是三鞭響起,瞬間收燈,一片沉寂。這是一個只在夜間運轉的,深不可測又極具魅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