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八佰》的為何是陸戰隊?慢侃日軍海陸兩軍互坑二三事

2020-08-27 雨田觀史海

《八佰》的上映讓很多軍迷和影迷,在大片缺少的暑期檔,找到了久違的熱情。很多觀影的影迷們關注點也許是奔著劇中的明星去的,畢竟大導演管虎的作品向來都不缺乏關注。當然,作為一個正(槓)經(精)的歷史小編,今天主要還是要說《八佰》這個故事背景中的歷史秘聞。

《八佰》劇照

正如《八佰》中展現的那樣,此次站在勇士們對面的不是別人,正是88師的老對手日本海軍陸戰隊,從一二八第一次上海事變到淞滬會戰,雙方均有交手,那麼很多人就鬱悶了,和勇士們的交手的不是日軍上海派遣軍嗎,怎麼可能是日軍陸戰隊第十特別大隊呢?

影視劇中的日本海軍陸戰隊(水手服)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日本海軍和陸軍中那些奇葩的矛盾了……

海陸矛盾

日本的海陸軍不和的矛盾由來已久,在最開始維新變法的時候就有海陸兩大派系,海軍派以南九州的薩摩藩為首,而陸軍派則是以本州西部的長州藩為首。這兩個藩的領袖們組成了明治政府最早的內閣,兩藩的爭鬥直接導致了日本的西南戰爭,最終以長州藩獲勝結束,薩摩藩只能控制海軍,從而開啟了日本將近百年的海陸之爭。

在雙方的眼中,對方都是比的敵人更可恨的存在,因而在戰場上誰都想給對方挖坑。

漫畫中的長州藩和薩摩藩

到了抗戰的時候,陸海兩軍為了搶奪支援和擺脫對方的支援紛紛展開各種在後人看起來奇葩的操作,為了支援奪島還有兩棲作戰的戰術需求,陸軍後勤部的改建艦艇甚至是航空母,同時還專門組建了6個海洋師團(就是……陸軍海戰隊,這說法好彆扭~),他們分別是宇都宮14師團、名古屋29師團、弘前36師團、仙臺43師團、熊本46師團和金澤52師團。

陸軍如此針對,海軍也差不到哪裡去。

在日本一般能當得起海軍的人都是武士和中產以上階層(陸軍為中下層),所以海軍天生瞧不起野蠻的陸軍,他們的食堂長期有一個口號,那就是「陸軍與狗不得入內」。不僅如此的日本海軍還專門建造了坦克和成立了海軍陸戰隊,在戰略物資方面海軍不斷扣押陸軍的油料和鋼鐵,讓陸軍沒法發展火炮和坦克(主要是海軍背後有文官集團和財富,看不起鄉下人陸軍)。

戴鋼盔陸戰隊(左)和大蓋帽陸軍(右)

日本海陸兩軍矛盾到什麼程度了呢?

在日軍的二二六事變中,發動叛亂的日軍的陸軍除了逼宮這個任務之外,還摟草打兔子的衝進了海軍大將鈴木貫太郎的家中,要不是鈴木跑得快,早已成為這幫少壯派陸軍的刀下亡魂,事變中陸戰隊也不甘示弱,直接派坦克彈壓陸軍……

相互挖坑

日軍海陸之間的矛盾的也導致了雙方不可能在一條戰壕上,相互之間挖坑的事情就顯得不是那麼新鮮了。

從第一次上海事變(128)開始,日本海軍先後兩次挑起了戰爭,不過日本海軍陸戰隊是出了名的「說最狠的話,挨最狠的打」,在淞滬會戰中,日本海軍陸戰隊模仿陸軍在宛平事件士兵失蹤的「成功案例,以闖入虹橋機場的兩位士兵被我軍擊斃為藉口,向我軍發難,沒想到被我準備充足的三個教導師(《八佰》勇士們所在部隊88師為三個教導師之一)包圍在租界裡面。瞬間戰場形勢發生逆轉,戰五渣的海軍陸戰隊,根本不是精銳德械師的對手,一直蜷縮在陣地抵抗,這個時候的海軍看著自己的寶貝王牌陸戰,面臨覆滅的危險,不得不向自己的死敵陸軍求援。於是在開戰的第二天,日本內閣緊急召開會議,要求陸軍儘快派遣軍隊乘坐海軍登陸艦前往上海給陸戰隊解圍。

相互鄙視的海陸兩軍

而陸軍則是地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盤,他們一方面慢吞吞的集結第3和第11師團在準備前往上海,企圖借著我軍之手重創這些模仿他們的陸戰隊,而另一方面陸軍則壓根就沒考慮為給虹口租界的那3000陸戰隊解圍,而是將他們當成「中心開花」的誘餌吸引我軍的注意,自己則是在吳淞口登陸,佔領寶山包抄我軍退路,於是就出現了租界的陸戰隊拼命抵擋我軍,損失慘重的局面。

淞滬會戰圖

當然戰後海軍狠狠的在內閣參了陸軍一道,而日本內閣為了平復和獎賞海軍陸戰隊死守虹口的功勞,將進攻四行倉庫這個摘桃子、以及向世界展示日本軍力的機會讓給了陸戰隊,這就有了後面《八佰》中的劇情。

當然在太平洋後期,海軍也經常坑陸軍。

太平洋島嶼的做作所謂得海軍者得天下,在上海被坑慘的海軍又豈能放過坑陸軍的機會,在42年初海軍主的印度洋上,本來希望在掌握制海優勢的時候進攻印度本土,卻讓陸軍以鞏固東南亞為先,拒絕軍登陸。

氣的海軍內部破口大罵陸軍誤國,很快他們也迎來坑陸軍的機會。

突擊瓜島的日本陸軍

42年的瓜島日本海軍承擔著給進攻瓜島的陸軍運送給養和部隊的任務,不過將身之後事交給海軍的日本陸軍就真的成「身後事」了。

日本海軍的在瓜島海域一方面跟美國打的有來有回,但三川艦隊卻只顧消滅美軍主力艦,而放過美軍登陸和運輸艦,讓美軍得以守住日軍的進攻,而另一方面海軍因為在後面的瓜島海戰中喪失制海權,海軍不得不在晚上偷偷的通過「鼠式特快」運送兵員和部隊上島。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坑陸軍還是運氣太差,給養沒送上去多少,反倒是又送上去很多陸軍,讓給養本就不富裕的陸軍更雪上加霜。海軍的坑隊友行為讓將14方面軍設在拉包爾的今村均氣得跳腳,親自帶領部隊去支援瓜島,沒想到自己的運兵船卻被自己海軍的魚雷誤傷,差點被淹死,

到了這說海軍和陸軍沒仇誰也不會信了……

瓜島飢腸轆轆的日軍,有海軍的一份功勞

雨田君說

在二戰中各個國家軍種間的內部矛盾和互坑也是屢禁不止,不過這種互坑上升到仇人之間的程度還真是少見,雖然日本天皇也在從中調停他們,但已經成為世仇和熱衷奪權的日本陸海軍還是沒有妥協的現象。

不過從本質上講,二戰日本這種軍政一體的國家,不同派系之間的行為也是他們窮兵黷武的產物,本身就資源匱乏的日本,也因為海陸將軍互坑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陸軍造艦艇,海軍造坦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日本的戰敗。

時也,命也……

相關焦點

  • 《八佰》中勇士們對手:一身豪華裝備,戰力卻很弱的日軍陸戰隊
    電影《八佰》終於要開始上映了,這一場打出中華民族抗戰精神的淞滬會戰,不僅阻止和粉粹了日軍所謂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野心,更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日軍,阻止來了日軍的侵略步伐。不過正如《八佰》中演的那樣,四行倉庫的戰鬥很好地鼓舞了抗戰軍民的士氣,我軍得通過很小的代價重創了日軍,並安全撤離到了租借內。各種原因除了的《八佰》中描述的那樣——我軍裝備好,人數400人(說800其實是對外號稱),卻有數門81迫擊炮,31挺機槍。
  • 《八佰》歷史細節考證:為何進攻的日軍,像山賊一樣蒙著臉
    電影《八佰》馬上就要公映了,從點映的口碑和細節把握上應該是這個暑期檔的標杆之作。在很多歷史迷的眼中《八佰》已經做到最好了,特別是對於四行倉庫的還原以及場景道具的打造無疑不顯現著他們的用心。不過電影中有一處細節挺耐人尋味的——那就是進攻的日軍不是有防毒面具嗎,為何要蒙上用水打溼的布防毒。
  • 《八佰壯士》非《八佰》,看此篇就清楚了
    《八百壯士》與《八佰》並不是一碼事。前者是臺灣導演丁善璽於1976年拍攝上映,主演有柯俊雄、林青霞、秦漢等。今天講一講《八百壯士》的劇情。故事背景是1937年9月18日,日本進攻東北三省發動戰爭成立了滿洲國,中日之戰正式全面爆發,日軍調動海陸空,聯合集結大量兵力,企圖侵佔中國當時最繁華的都市上海。
  • 道具穿幫、移花接木與誇張:《八佰》小看了軍迷?
    相信很多人已經看過了《八佰》,也看到了關於電影的各種議論,爭議很大。這場戰鬥在歷史上不到一周時間,戰鬥本身並不複雜。本文可能包含劇透,但是我從電影院歸來之後再看《八佰》放出了諸多預告片,發現這部電影的所有重要場面都官方劇透了,以至於找配圖都很容易。
  • 八百壯士的故事為何要取名《八佰》?
    管虎要起名為「八佰」?取名《八佰》的一個原因,既是八佰壯士的統稱,也是寧做百夫長,血濺國破處的誓言。實際上,四行倉庫保衛戰中參戰的是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 420餘人。為了迷惑進攻的日軍,領軍的謝晉元中校答道:「八百人」。由此,「八百壯士」就成為了這支孤軍的代號,被刻在歷史長河裡。
  • 《八佰》中的歷史細節失誤:士兵穿錯軍裝,那時上海根本沒下雪
    這個夏天管虎導演帶著誠意之作《八佰》在經過一年的蟄伏後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這個票房……咳,咳,雨田君好像走錯板塊了,今天且不來說《八佰》中的演員卡司陣容有多麼龐大,雖然沒有能得以看到《八佰》的點映,但結合去年和今年的宣傳片從歷史迷和軍迷角度看:《八佰》的道具或者背景還是基本上尊重了史實。
  • 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作為八百壯士的對手,其作戰實力究竟如何?
    四行倉庫(八佰勇士防禦基地)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你還記得在四行倉庫保衛戰期間,和八佰勇士棋逢相向的對手—日本海軍上海特別陸戰隊嗎?在電影《八佰》中,雖然我們發現了海軍特別陸戰隊的影子。但是,它卻變成了陪襯日本陸軍第3師團68聯隊的輔助進攻部隊。其實,在歷史上,日本陸軍第3師團68聯隊根本沒有出現在四行倉庫戰場,因為他們當時有更重要的軍事任務,那就是進攻蘇州河南岸。
  • 軍武巔峰《八佰》中的道具與兵器
    《八佰》是一部好電影! 如果說劇情方面還可以更上一層樓的話,那麼武器道具的使用方面的精細認真已經達到了國產戰爭電影的有一個高峰,讓軍迷品贊有加。 除了對槍械道具的精準還原之外,在日軍進攻四行倉庫的日軍隊伍中還出現了穿藍色海軍服裝的日本海軍陸戰隊(海兵隊),雖然本片對日本海軍陸戰隊這個沒什麼存在感的兵種只有不多的幾個鏡頭,但是對其服裝的考證卻很仔細周期,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觀影時留意。
  • 電影《八佰》真的是這樣嗎?帶你還原歷史真實事件
    最近,電影《八佰》的上映引發網友熱議,對於這部有爭議的「戰爭片」,大家的評論似乎呈現兩極分化的現象:讚賞者認為這部電影製作精細,又有家國情懷,而批評者則認為這部電影許多地方違背真實歷史,甚至為了煽情而刻意篡改歷史。那麼歷史上真正的「八佰」是怎樣一個故事?現在讓我們將時間撥回到1937年。
  • 電影《八佰》真的是這樣嗎?帶你還原歷史真實事件
    最近,電影《八佰》的上映引發網友熱議,對於這部有爭議的「戰爭片」,大家的評論似乎呈現兩極分化的現象:讚賞者認為這部電影製作精細,又有家國情懷,而批評者則認為這部電影許多地方違背真實歷史,甚至為了煽情而刻意篡改歷史。那麼歷史上真正的「八佰」是怎樣一個故事?
  • 八佰背後的真實故事!
    最新上映的電影《八佰》製作周期長達十年,耗資5億多人民幣,上映歷程一波三折,最終圓滿登場。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用來形容這部電影最好不過了。截止到8月24日20點30分累計票房9.36億人民幣。從兩國國力來看,日本是一個工業強國,而當時的中國是還只是一個農業國家,軍隊實力來講也很難抵擋得住日軍的進攻。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為確保首都安全,國民政府遵照國防計劃甲案在上海主動出擊,殲滅日軍駐上海的海軍陸戰隊和日軍海軍長江艦隊。
  • 《八佰》熱映,被「八佰」堅守的四行倉庫有何特殊意義?
    電影《八佰》海報局部。隨著影片《八佰》的熱映,位於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舊址成為了最熱網友打卡地。很多網友真摯地表示:「看完《八佰》,只想去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獻花,深深鞠上一躬。」參觀四行倉庫已是不少《八佰》影迷們的共同心願。四行倉庫建於1931年的倉庫,佔地0.3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屋寬64米,深54米,高25米,為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地處於華界、租界的交界處。
  • 真實《八佰》——國破家亡之際的英雄悲歌
    今日,一部名為《八佰》的電影火了起來,目前豆瓣評分為7.8,在國產片中尚算佳績,果不其然,短短十數日,該片票房已經破十億,堪稱2020年電影市場的救世之作。電影《八佰》描述了淞滬會戰末期的四行倉庫守衛戰,當時參與守衛的共有四百餘人,對外宣稱「八百壯士」以壯聲威,故電影取名為「八佰」。然而,真實歷史中「八百壯士」的事跡究竟如何?
  • 電影八佰原型中最真實的背景,別被忽悠了
    電影八佰 最新上映的電影《八佰》製作周期長達十年,耗資5億多人民幣,上映歷程一波三折,最終圓滿登場。從兩國國力來看,日本是一個工業強國,而當時的中國是還只是一個農業國家,軍隊實力來講也很難抵擋得住日軍的進攻。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為確保首都安全,國民政府遵照國防計劃甲案在上海主動出擊,殲滅日軍駐上海的海軍陸戰隊和日軍海軍長江艦隊。
  • 八佰中的服化道:國軍道具符合歷史,日軍的軍裝錯了,飛機是敗筆
    差強人意的日軍考究八佰中國軍的形象還原的很好,可日軍的還原就不盡如人意了,電影裡日本陸海軍的軍服或多或少都有問題。影片中參與進攻四行倉庫的不但有日本陸軍還有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而且主力是所謂的步兵第五旅團,這就已經違背歷史了,歷史上負責掃蕩閘北和進攻四行倉庫的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並沒有陸軍參與
  • 《八佰》電影的謊言與真相
    申鵬|依舊反感《八佰》很多讀者都和我講,不要抹殺國軍抗戰的功績。《八佰》夾帶的私貨,和那年諾蘭的《敦刻爾克》有異曲同工之妙。就在上周,我寫過一篇《為什麼要抵制八佰》的文章,被某公司投訴了,今天,《八佰》,有人說拍得好,但我依舊要抵制,大家可以看,但我不會說它一句好話。
  • 《八佰》到底糊在哪兒?
    《八佰》一直話題不斷。 影片宣發階段,導演管虎找到臺灣演員秦漢站臺。 很多文獻裡都說四行倉庫的旗幟是楊慧敏渡河運過去的,《八佰》也採用了這個橋段。 其實是編造的。這個橋段的出處是1975年臺灣電影《八百壯士》。
  • 八佰壯士中 這名廣東人,厲害了!
    最近熱播的電影《八佰》,真是熱火朝天,繼《戰狼》之後,又激起了國人的愛國之心,《八佰》是歷史真實事件,講述88師524團410名官兵,外稱「八百壯士」,為掩護大部隊西撤,留守四行倉庫,抵抗四個晝夜,誓死保衛上海的故事。
  • 二刷之後多說幾句《八佰》
    說電影的全畫幅其實是有倆概念,一個指不同比例銀幕的全畫幅鋪滿沒有,一個是指攝影機畫幅是否開到最大,八佰是指後者。下面影迷的這張圖可以比較直觀的解釋不同比例八佰的畫幅區別。IMAX版2.1比例畫面上下的不寬的黑邊,實際觀影體驗是無限接近鋪滿的感覺。
  • 二刷之後多說幾句《八佰》
    說電影的全畫幅其實是有倆概念,一個指不同比例銀幕的全畫幅鋪滿沒有,一個是指攝影機畫幅是否開到最大,八佰是指後者。下面影迷的這張圖可以比較直觀的解釋不同比例八佰的畫幅區別。IMAX版2.1比例畫面上下的不寬的黑邊,實際觀影體驗是無限接近鋪滿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