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玉蟬分為佩蟬、冠蟬和含蟬,樣式有略微的不同,佩蟬在頭部有對v形的象鼻眼,方便人們穿繩佩帶。
冠蟬一般在腹部穿孔,眼形有直穿眼也有象鼻眼,在腹部穿孔是為了佩戴時方便穿線固定在帽子上;含蟬一般不需要穿孔。
隨著玉雕工藝的發展,每個朝代的玉蟬樣式都有些許不同,其中漢代的玉蟬最為經典。
玉 蟬 雕 刻
每個朝代的玉蟬都有各自的特色,但是在玉蟬的雕刻手法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漢八刀了。
漢代技藝超群的工匠只要八刀就可以完成一隻玉蟬的雕刻,因此被稱為漢八刀。
現在漢八刀指的是某種雕刻手法,並不一定只使用了八刀,漢八刀雕刻出來的玉蟬一般線條簡練有力道、風格古樸。
漢八刀玉蟬表面非常平整乾淨,翅尖稜角分明感覺扎手,翅膀更是十分光滑,線條大多乾淨筆直。
弧形線條的尖端也有一定的鋒芒,邊緣沒有毛邊,就好像刀切過一樣乾淨。
雖然今天市面上的玉蟬款式非常豐富,但是漢八刀玉蟬更為經典,在收藏家心裡的地位十分穩固。
稜角分明是漢代玉蟬的特色,漢代以後的玉蟬紋飾比較複雜,翅膀還可以略微張開,翅尖也變得渾圓起來。
南北朝的玉蟬和漢代的玉蟬差別不是很大,但是細節上更加寫實,整體更加逼真。
東晉不太流行佩戴玉蟬飾品,在當時的市面上幾乎看不到玉蟬的身影。
到了宋代,民間再次興起仿古潮流,玉蟬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宋代的玉蟬一般是戴在身上的佩飾。
明代玉蟬有薄片狀和圓雕兩種款式,翅極薄,上面還雕刻有脈紋和小圓點,玉蟬的腿上有許多細小的毛,整體非常寫實。
明代玉蟬的紋飾線條雕工又粗又深,反面採用單撤刀法,玉蟬的兩翅與腹部分開,兩翼張開、腹部凸起,立體感比較強。
清代玉蟬分為圓身蟬和片狀蟬兩種,用料十分講究,清代玉蟬一般使用寫實手法,紋飾上又相對仿古,線條一般使用陽文線雕刻。
今天,市面上大部分玉蟬造型都比較簡潔,視覺效果簡單神似,一般沒有太多的點綴,但是細節精緻細膩。
玉 蟬 寓 意
金蟬脫殼、玉翼蟬娟,在古人眼中,蟬有許多美好的寓意,古時很多人會在腰間佩戴玉蟬飾品,寓意腰纏萬貫。
古時的達官貴人們還喜歡將玉蟬飾品戴在頭上,因此玉蟬也成了財富和地位的象徵。
每到夏天,潛伏在地上的蟬就衝到樹上「知了、知了」地叫,聲音響亮,寓意一鳴驚人,部分人會給孩子佩戴玉蟬,希望孩子掌握更多知識。
隨著時代的發展,玉蟬被人們賦予更多美好的寓意,在玉石市場上也越來越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