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腰纏萬貫的玉蟬,將漢八刀的雕刻技法發揮得淋漓盡致!

2020-12-22 張玉堂翡翠

古時的玉蟬分為佩蟬、冠蟬和含蟬,樣式有略微的不同,佩蟬在頭部有對v形的象鼻眼,方便人們穿繩佩帶。

冠蟬一般在腹部穿孔,眼形有直穿眼也有象鼻眼,在腹部穿孔是為了佩戴時方便穿線固定在帽子上;含蟬一般不需要穿孔。

隨著玉雕工藝的發展,每個朝代的玉蟬樣式都有些許不同,其中漢代的玉蟬最為經典。

玉 蟬 雕 刻

每個朝代的玉蟬都有各自的特色,但是在玉蟬的雕刻手法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漢八刀了。

漢代技藝超群的工匠只要八刀就可以完成一隻玉蟬的雕刻,因此被稱為漢八刀。

現在漢八刀指的是某種雕刻手法,並不一定只使用了八刀,漢八刀雕刻出來的玉蟬一般線條簡練有力道、風格古樸。

漢八刀玉蟬表面非常平整乾淨,翅尖稜角分明感覺扎手,翅膀更是十分光滑,線條大多乾淨筆直。

弧形線條的尖端也有一定的鋒芒,邊緣沒有毛邊,就好像刀切過一樣乾淨。

雖然今天市面上的玉蟬款式非常豐富,但是漢八刀玉蟬更為經典,在收藏家心裡的地位十分穩固。

稜角分明是漢代玉蟬的特色,漢代以後的玉蟬紋飾比較複雜,翅膀還可以略微張開,翅尖也變得渾圓起來。

南北朝的玉蟬和漢代的玉蟬差別不是很大,但是細節上更加寫實,整體更加逼真。

東晉不太流行佩戴玉蟬飾品,在當時的市面上幾乎看不到玉蟬的身影。

到了宋代,民間再次興起仿古潮流,玉蟬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宋代的玉蟬一般是戴在身上的佩飾。

明代玉蟬有薄片狀和圓雕兩種款式,翅極薄,上面還雕刻有脈紋和小圓點,玉蟬的腿上有許多細小的毛,整體非常寫實。

明代玉蟬的紋飾線條雕工又粗又深,反面採用單撤刀法,玉蟬的兩翅與腹部分開,兩翼張開、腹部凸起,立體感比較強。

清代玉蟬分為圓身蟬和片狀蟬兩種,用料十分講究,清代玉蟬一般使用寫實手法,紋飾上又相對仿古,線條一般使用陽文線雕刻。

今天,市面上大部分玉蟬造型都比較簡潔,視覺效果簡單神似,一般沒有太多的點綴,但是細節精緻細膩。

玉 蟬 寓 意

金蟬脫殼、玉翼蟬娟,在古人眼中,蟬有許多美好的寓意,古時很多人會在腰間佩戴玉蟬飾品,寓意腰纏萬貫。

古時的達官貴人們還喜歡將玉蟬飾品戴在頭上,因此玉蟬也成了財富和地位的象徵。

每到夏天,潛伏在地上的蟬就衝到樹上「知了、知了」地叫,聲音響亮,寓意一鳴驚人,部分人會給孩子佩戴玉蟬,希望孩子掌握更多知識。

隨著時代的發展,玉蟬被人們賦予更多美好的寓意,在玉石市場上也越來越受歡迎。

相關焦點

  • 「漢八刀」就是指雕刻只用八刀?
    而「八刀」並非指僅僅八刀雕琢而成,只是用在玉蟬背部或者腹部的「八分背法」的工藝。「漢八刀」其實就是「琀背刀」的訛讀。從實物遺存角度上說,它決不會僅僅局限於漢代。而且我們所熟悉的玉翁仲、玉豬龍等,其雕刻也是非常精簡,因此稱之為具有殮葬玉蟬的「琀背刀」風格。
  • 漢八刀就是指雕刻只用八刀?
    《說文解字》釋「八」: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八分相背法刀法工藝, 一目了然的八字形刀法乾脆利落。所以說,「漢八刀」應有兩層含義。其一,形容其刀工簡練、粗放,宛若八刀而就;其二,因之用刀講求左右對稱,奏刀後左右兩道線槽形成了「八」字的效果。
  • 失傳絕技「漢八刀」!
    在古代玉蟬的雕刻中,最赫赫有名的就是所謂的「漢八刀」了。
  • 探秘「漢八刀」絕技
    而「八刀」並非指僅僅八刀雕琢而成,只是用在玉蟬背部或者腹部的「八分背法」的工藝。「漢八刀」其實就是「琀背刀」的訛讀。由實物遺存角度說話,它決不會僅僅局限於漢代。而且我們所熟悉的玉翁仲、玉豬龍等,其雕刻也是非常簡介,因此稱之為說它具有殮葬玉蟬的「琀背刀」風格。
  • 八張圖搞定漢八刀!
    前面學習了遊絲毛雕與毛刀刻,今天分享漢代玉器加工的第三種技法——漢八刀。一、漢八刀的名稱由來所謂漢八刀,應有兩層含義:1、形容刀功簡練、粗放,猶如八刀而就。2、用刀講求左右對稱,左右兩道線槽形成了「八」字撇捺的效果。
  • 漢八刀|工藝背後那些不知道的事!
    說漢八刀還得從古代的喪葬文化說起。死亡是生命某種意義上的終結,但在古代,很多人信奉「靈魂不滅」,認為死亡只是換種形式存在於另外一個世界。所以後代子孫就要做到「事死如事生」,對待去世的人要像他生前一樣,吃穿住用行都得準備周全。
  • 八張圖搞定漢八刀
    本文來源於 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2、用刀講求左右對稱,左右兩道線槽形成了「八」字撇捺的效果。漢八刀技法,主要用於玉蟬、玉豬的製作。上圖玉豬以數對左右對稱的弧曲大坡面表現造型,溝槽表面刀痕盡化。下圖玉蟬以漢八刀技法勾勒,胸部梭形,雙翼收攏。線條工整流暢,溝槽中間粗重,端部尖淺鋒利,頗顯力度。
  • 「美玉成蟬聲自遠」:說玉蟬
    毫無疑問,"玉蟬"是中國古代玉器史上一個經久不衰的玉雕創作主題,蟬寓意:腰纏萬貫、一鳴驚人、金枝玉葉等等,因蟬又名「知了」,也含知足常樂的意思。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又賦予了玉蟬更多的含義。於是,一些人以一枚玉蟬佩在腰間,諧音「腰纏(蟬)萬貫」,或將佩掛在胸前的玉蟬取名為「一鳴驚人」,來為自己祈福增壽帶來運氣,這便是「佩蟬」。另外,權貴們還將玉蟬裝飾於頭冠之上,成為權勢與地位的象徵,「冠蟬」因此得名。
  • 梅長蘇用一枚玉蟬請出周玄清,而徐州的這枚比那個更神奇!
    細心的小夥伴不難發現這枚玉蟬雕刻技法屬「漢八刀」據說「漢八刀」雕刻工藝,是專門為殮葬「減筆」趕製含蟬而出現的。如果此說法屬實的話,可想而知,在漢代,「含蟬」入殮是多麼的盛行。在之前的《徐州寶藏》推文中給大家講過古人對玉的崇拜,認為玉能「通靈」。
  • 玉雕裡神秘的漢八刀到底是幾刀?
    一個玉友說:有天晚上很無聊,正好手邊有個自己收藏的八刀蟬,就拿到手上數了數,看看它到底是不是八刀雕刻成的。誰知,這一數,就發現,八刀根本雕不完!最起碼也是十刀以上才能完成!資深玉友大都知道漢八刀是中國玉雕技法中十分有特色的技法之一,八刀不八刀不清楚,但是它確實叫漢八刀。而且不止一些剛聽過漢八刀的人,就是玩過一段時間玉的玉友,都很執著於了解漢八刀究竟是不是八刀。
  • 中國各代玉蟬特徵
    ,形制古樸,雕刻粗放。蟬身用簡單的陰線刻劃象徵身體部位。▲商玉蟬漢代玉蟬除少數尺寸略大,頭上有穿孔的屬佩飾玉外,基本上都是用作口含的葬玉。兩漢玉蟬多用新疆白玉、青玉雕成,質地很好。蟬身雕成正菱形,形象簡明概括,頭翼腹用粗陰線刻劃,寥寥數刀即成。蟬背部雙翼左右對稱,如肺葉狀。漢代玉蟬造型規整,變化較少。
  • 玉蟬的雕刻教程,這些你知道嗎
    ▲為配合蟬的形狀,原石儘量找方型的。  ▲用小圓刀把翅膀推一遍,靠眼睛的地方要推的深些  ▲在這裡也要推,再用平推到把圓刀推過的地方修下  ▲接下來是眼睛,用小圓刀推出眼角線,再用大圓刀闊大  美玉本就惹人憐愛,雕成玉蟬則常有畫龍點睛之妙。玉蟬中,既有玉的溫潤,也有蟬的清高,二者的結合堪稱完美,愈發凸顯典雅高貴,真可謂是「美玉成蟬聲自遠」。
  • 漢八刀下小玉蟬 這些你喜歡哪只?
    漢代玉蟬 故宮博物院藏 漢代人民用極其簡約的手法勾勒出我的形象,後來人們還給這種手法起了個名字,叫「漢八刀但是,我可不是刀刻出來的!我體格硬朗,再鋒利的鐵片刀都休想在我身上留下任何痕跡,能琢玉的,只有「他山之石」。 只因他們琢玉手法精到狠確,所以被後人意定為「八刀」。 我還有個名字也被大家熟知,是為「玉琀」。顧名思義,是被含在口中的,而且是逝者口中,以自己的精氣滋養主人的靈魂,是我一生的作為。
  • 玉蟬,蛻變而一鳴驚人
    據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玉蟬,並分類為冠蟬,作為飾物裝點於帽上。一種為含蟬,也稱玉含,置於死者口中,取蟬於周而復始、生生不息之意。玉蟬在漢代極為流行,造型簡潔,線條幹練,刀刀見鋒,所謂的「漢八刀」在玉蟬的製作上最為典型。
  • 逝者口含的玉蟬變文創吊墜
    博物館的文創店裡,總是人山人海;大街上,很多人背著文創帆布包、戴著文創飾品……不過最近,有網友提出,把玉蟬做成吊墜掛在胸前,令人不寒而慄,因為在東漢時,玉蟬一般是逝者含在口中的隨葬品。文物背後的禁忌,現代人在開發文創時,是否應該規避?7月16日,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文博、文創領域相關專業人士。
  • 黃振國作品,他的很多技法源於古法!
    龍龜漢魂出水芙蓉黃振國,1965年1月生於蘇州,1983年畢業於蘇州美術專業學校第一屆玉石雕刻班,畢業後隨即進入蘇州玉雕廠工作,與蘇州其他玉雕工藝師一樣,開始一段師徒相傳的手藝生活,入廠後,因其紮實的繪畫功底和雕塑功底
  • 以後在古玉圈混 ,多少得懂點行話!
    雞骨白:一種沁色,因像雞骨頭的顏色而得名。雞骨白的成因有三種,一種是天然的玉料就是這種顏色;一種是玉器入土後受沁造成的;還有一種是火燒形成的。12. 水銀沁:黑色沁,古人稱為水銀沁。實際上沒有充分的證據能證明水銀能沁蝕玉體,但古玩圈把黑色沁稱為水銀沁已經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叫法。13. 硃砂紅:玉器表面有硃砂附著物。14.
  • 破鋒八刀
    》、程宗猷《單刀法選》和清代吳殳《單刀圖說》等古典刀法的技法精華,包括埋頭刀、攔腰刀、斜削刀、漫頭硬舞等技法,動作簡捷精煉,大劈大砍,迅猛剽悍,具有明顯的軍旅實用特色,與現在以花法為主的表演武術有質的區別。
  • 玉雕刻的蟬可佩戴,可幫主人轉世重生,歷代都有佩戴傳承
    玉蟬既有玉的溫潤,也有蟬的高潔,既有玉的不朽,又有蟬的從生。二者結合堪稱完美。玉蟬歷代皆有。幾千年以來,玉蟬一直被珍藏。它是純潔和持久的,足以激發佩戴者的最高精神和訴求。中國玉文化歷史悠久,玉石雕刻傳承至今,玉蟬在古代玉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