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菲、甄子丹、鞏俐等主演的花木蘭於9月11日上線國內院線。電影由於疫情的原因推遲上線將近6個月,可以說是吊足了觀眾的胃口,一群影迷熱情高漲,就等著去影院一睹為快。
令人意外的是,《花木蘭》在豆瓣的評分一路走低,槽多無口,難道這部電影又是「爛片預定」?但是,分是別人評的,電影的好壞還是需要自己去看,於是,小編走進影院,去看了這部具有諸多分歧的電影。
首先來說一下這部電影的槽點:
01 人物不飽滿
《花木蘭》裡出場的人物並不少,花木蘭、陳宏輝、花父、皇帝、女巫、將軍、可汗等等,甚至還請了鄭佩佩飾演一個媒婆。可惜的是,人物性格都過於扁平,無法從細節中窺探這個人的喜怒哀樂,情感變化全靠臺詞去表達。
花木蘭這個角色,導演應該想要塑造成前期活潑正直,進入軍營後則是隱忍以及為自己的不誠實而感到煎熬的形象。客觀的講,從之前的活潑靈動到後來的性格堅韌、情緒煎熬,劉亦菲是沒有將這些情緒連貫的表達出來的。比如說,在忍不住小秀一把之後跑回營帳的花木蘭,想要表達懊惱,方式是「自我反省式」。「你必須隱藏自己的氣功」這句臺詞一出來感覺整個場面都游離著一絲絲的尷尬。
劉亦菲的演技也沒能達到預期,情緒表達缺少連貫性。
皇帝、可汗、媒婆等都變成了單一化的臉譜人物,或英明或狡詐或刻薄,目的只是推動劇情或襯託主角。
至於女巫,沒什麼好說的,就是個NPC!
02 細節失控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如此生硬的引入我是沒想到的;
徵兵報到需要騎馬踏遍半個疆土我是沒想到的;
貫穿了整部電影的「氣」到最後都沒解釋我是沒想到的;
木蘭聽了女巫的雞湯立刻恢復女兒身除掉盔甲披頭散髮上戰場我是沒想到的;
女巫聽憑三言兩語就倒戈甚至為木蘭擋箭我是沒想到的;
(我懷疑花木蘭和女巫之間有不可告人的交易,噓......)
可汗居然那麼善良,一點也不趁人之危,一定要和花木蘭堂堂正正對決我是萬萬沒想到的!
03 思想傳達與呈現的偏差
作為迪士尼拍攝的真人版電影,《花木蘭》放棄了傳統迪士尼的浪漫可愛畫風,希望更加偏向現實主義,沒想到劇情開始走向了魔幻主義,比如千變萬化的女巫,以及「天選之女」木蘭。
看完這個電影,不禁讓人聯想到抗日神劇,還要什麼自行車啊,木蘭一人可以抵抗千軍萬馬!她是絕地武士!
電影裡將木蘭塑造成了超人一般的存在,天生就存在「氣」,而我們所熟悉的木蘭是憑藉機智、努力和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十幾年的戰爭,才成長為了我們所熟知的戰士。
電影裡木蘭成長過程的坎坷與克服困難的勇氣、決心完全沒有體現出來,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實力超然的高手隱藏在一群小白之間,在是否承認女兒身份之間反覆橫跳,更讓人動容的反而是普通士兵的成長與變化。
不過這也沒什麼不好,畢竟在外國人眼裡中國人均武林高手。
04 不知道如何分類的槽點
看完之後一直不明白所謂的「家族恥辱」該如何理解。能力強大是家族恥辱,性格不沉穩是家族恥辱,替父從軍是家族恥辱,即便救了整個軍隊仍然是家族恥辱,整個電影被所謂的「家族恥辱」緊緊禁錮。最可怕的是木蘭自己也認同這個觀點,當她得勝歸來選擇回到家鄉居然是因為自己給家族帶來了恥辱而要做出補償?
這也是我看電影最大的不適,木蘭帶著所謂「恥辱」的枷鎖整整一部電影都沒有摘下來,這或許就是東西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夾生」,木蘭願用女兒身替父親上陣,說明她的孝道、勇敢、堅韌從來沒有缺席,最煎熬的也只會是女兒身份所帶來的不便與隱瞞的不安,而不是什麼恥辱。
當然,這部電影也並非全是槽點,它仍有值得誇讚的地方。
首先它的劇情完整性是比較好的,細節問題不影響整體觀看。
其次電影所要傳達給觀眾的思想還是是到位。忠誠、勇敢、誠實,這些本來是刻在木蘭的佩劍上,最後一個戲劇化處理,佩劍掉進火裡,讓我感覺這些品質已經融入了木蘭的身體裡。她再也不需要外在的物品給予支撐,她已經成為這些品質的化身。
另外不得不說的是電影的特效和演員的美貌。看的出來,電影想呈現給我們恢弘的場景,雖然有的部分偏魔幻,但是場景做的都很精細,至少不會出戲。而飾演花木蘭的劉亦菲是真實的英姿颯爽了。
在我看來,《花木蘭》整體水平一般,但一千個人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電影的側重點都不一樣,他人的平價只能做個參考,具體如何,還要到電影院去親自體驗。
但木蘭作為女中豪傑的典範,我希望她的精神能經久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