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土面積不小,人口卻不多,最近的人口普查數據是3.3億人。
美國1776年建國,歷史上人口第一次突飛猛進,是在1900年代,到了1921年,也就是100年前時,美國的人口普查顯示,人口數量首次突破1億人。
這其中原因,移民是一大因素。
19世紀、20世紀的美國,是自獨立以來發展變化最快最猛的時期,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科技提高,城市化進入前所未有的高潮,農業社會變工業社會,建國百餘年的美國,已經躋身世界強國之列。
這期間,吸引了大量外國人來美國淘金創業,巨大的移民潮主要來自歐洲,也有少量來自亞洲的中國、日本和菲律賓等。
史料顯示,1851年,加州已經有了2.5萬華人,1870年,又有6.3萬人來到美國,之後數年,幾乎每年都成倍地增加。
不過,相比德國、愛爾蘭等歐洲國家,那真是不及人家一個零頭。
移民是美國開墾荒地的主要勞動力,西部的一些州,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起來的。
外來移民為美國提供了大量廉價的勞動力,同時也帶來了充滿智慧的大腦和大量先進的技術,生產力的提高促進工業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口不斷從農村遷往城市,村莊變小城鎮,小城鎮變大城鎮。
美國建國時,城市很少,超過8000人的城市,只有5個。
而到了1860年,美國總人口為3149萬人,全國141個城市達8000人以上。
經過工業革命和移民浪潮之後,到1920年,美國總人口首次突破1億,達10570萬人,城市人口佔51.2%,農村人口從80.2%下降至60.3%。
當年的數據顯示,愛爾蘭人在美國從事低等技術或非技術性工作,如城市管道工、鍋爐裝配工等;
猶太人主要從事金融商業;
義大利人許多參加市政管理;
而中國,在1920年,中國移民共45614人,其中60%在洗衣店和餐館工作,只有17.4%是專業技術人員。
除了工業化,導致美國人口暴增的另一個原因,是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並未立即參戰,而坐山觀虎鬥,保持「中立」,大發戰爭財。
所以1818年戰爭一結束,它便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
正如一條廣告所宣傳的那樣:「這是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水平。」
人口的暴增和城市化,導致美國社會首次產生普遍性的「城市病」問題:
1,住房擁擠
1910年,曼哈頓的一個調查顯示,人們居住的房屋中,1/3的房間住著2個人,2/3住著3人以上。
老房屋被出租出去,由於年久失修,許多成為貧民窟。
2,健康問題
工業區與住宅區混雜,匹茲堡的數百家工廠,一起排煙,致使該城市被稱為「煙城」。
大量的工業廢渣廢水排入河中,汙染水源,使城市人壽命低於鄉村。
3,交通堵塞
工業的發達帶來汽車時代的到來,1920年代,美國越來越多的汽車匯集於狹窄的城市街道,致使交通癱瘓。
據1907年的紐約交通調查報告,當時的馬車速度,為每小時11.5英裡,而汽車的速度卻為每小時6英裡。
上下班高峰期,人們為候車、坐車要花去幾個小時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