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柏拉圖》是一個美國人寫的,歡快幽默,他說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代言人。
超逗,他說柏拉圖的生平一看就是後人給安排的,20年為一間隔,20歲跟隨蘇格拉底,40歲建立了他的學派,60歲寫了《理想國》,那麼活了80歲也就順理成章了。
今天佳蕾還遺憾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其實不遺憾,柏拉圖是通讀過的,包括荷馬史詩,柏拉圖書裡到處是前輩之理念。
書裡介紹了希臘兩大城邦(雅典跟斯巴達)及其聯盟的相隨相殺,共同打退波斯,波斯之後就一直挑撥,然後:鷸蚌相爭 漁人獲利,被馬其頓統一了,而亞歷山大大帝就是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的學生。至少有一部分真理流傳下來了。
柏拉圖自己特別想把這一套理念在敘拉古札推行,結果送了自己的密友狄恩的命,他自己也差點被賣成奴隸。
柏拉圖究竟想幹啥?書裡寫:柏拉圖知道幸福安寧是普通百姓最基本的願望,如果這種希望屢屢化為泡影,他們至少在某些時候會覺得無能為力,作為比雅典市民對理想人格還要偉大的一個人,能夠直接的不斷的面對這悲劇,並且不被它壓倒,蘇格拉底有這種力量,柏拉圖才為我們塑造了這樣一個人物。他的另一個目的,也許是提醒我們注意自己的有限性。因為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時刻準備重新開始,從來不自以為是,願意每天省察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按照不同等級的理念而組織起來的。每個人都有關於自己的善的理念,這種理念對於我們應當如何生活的問題,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這也是德爾斐神諭認識你自己的含義。
蘇格拉底認為,所有的美德(虔誠,節制,智慧....)本質上是相互聯繫的,只有一種美德那就是勇敢,尚未包括在內。
哈哈,讀著讀著就覺著自己屬於第九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