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泰淮河因杜牧的一首《泊秦淮》而揚名天下。這裡從古至今便不乏文人名士的逸聞趣事。它以靈秀的山水之氣和深厚的人文之氣孕育出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以及中幗不讓鬚眉的李......如今,歷朝舊事已經隨流水香然而逝,空餘這十裡秦淮以其獨特的魅力徵服世人,成為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河。
古時候的奉淮河又被稱為「淮水」 ,它的大部分流域的人運河,所以被命名為「秦淮河」。秦淮河的歷史十公內。 相傳奉淮河是秦始皇為了方便東巡使船只能夠通過過而修建王南京悠久,自古就是長江的支流,同時它也是南京的第一大河。 秦淮河由句實河和溧水河合流而成,經過通濟1 J外的九龍橋,分成了內的外河兩條支流,正流就是長10裡的內秦淮河,即「十裡秦淮從古至今有無數的文人墨客在這短短的十裡長河上吟詠歌頌,,前有本白、杜甫,後有孔尚任和吳敬梓等,詩文大家都為秦治淮河留下了美麗的詩篇。
「帶秦淮河洗盡前朝汙泥濁水, 千年夫子廟輝兼歷代古約新姿。 」這是南京夫子廟思樂亭兩側石柱上鐫刻的一副楹聯,從六朝時起秦淮河便是名門望族聚集的地方,這裡不僅商賈眾多,還匯集著許多的文人墨客,儒學在這裡也興盛起來,素來享有「六朝金粉」的美譽。從明清時代開始,秦淮河的繁榮漸至頂峰,此時的秦淮河人聲鼎沸,金粉樓臺,往來穿梭的畫舫中不斷傳來歡聲笑語,在綽綽的光暈下如同幻化出來的夢境,令人沉醉不已。清代戲劇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寫秦淮河「梨花似雪草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粉影照嬋娟」,再現了當年秦淮河的繁華熱鬧。
秦淮河如此繁華,不僅因為它地處政治中心,是王公顯貴紙醉金迷之地,還因為它是南京乃至整個江南的文化淵源所在,仕秦淮河的兩岸就佇立著夫子廟、江南貢院、東南第一學府等諸多建築。
在宋朝景祐年間,夫子廟便在東晉學宮的舊址上開始興建,這縣奏淮河最顯著的特色,裡面供奉和祭祀著孔子。 秦淮河的岸邊停靠著許多畫舫遊船,波光粼粼的水面在陽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岸上有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此起彼伏的喧鬧聲,如此熱鬧的場面不禁讓人想起古時候的秦淮河。河對岸有長達百米堪稱我國最大的紅牆照壁的夫子照壁,壯觀的氣勢令人嘆為觀止。在夫子廟前面的廣場的北側有古樸典雅的柩星門,上面的牡丹浮雕精工典麗,極見功力。柩星在古代的天文學中代表「文星」,有人才薈萃的意思。作為夫子廟正門的大成門]則在古樸中透著雄偉的氣勢,挺翹的屋簷和威風凜凜的雄獅都在彰顯著這裡的不同凡響。穿過大成門,四塊記錄著孔子事跡的石碑赫然醒目,它們分別是「孔子問禮圖碑」「集慶孔廟碑」「 封四氏碑」 。 封至聖父碑」。正對著大門]的大殿便是夫子廟的正殿大成殿。殿前的正中央豎立有孔子的青銅塑像,而兩旁的漢白玉雕像則是孔子的弟子們,殿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我國最大的孔子畫像。畫像中的孔子鬚眉畢肖,乍一看猶如真人再現,不禁令人遙想孔子遊說各諸侯國時的雄辯之姿。
古時冠蓋滿京華的烏衣少年已經不在,只餘下秦淮河這一片美景,如朱自清寫過的「那漾漾的柔波是這樣的恬靜,委婉。蹈淡的水光,像夢樣; 那偶爾閃爍著的光芒,那是夢的眼睛了。
旅遊小貼士,地理位置:江蘇省南京市,最佳時節:四季皆宜,開放時間:全天開放,旅遊景點:南京夫子廟、中華門、江南貢院,特色風味:鴨血湯、油炸臭幹、雨花石湯圓、鴨油酥燒餅、麻油燙乾絲、什錦菜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