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俞平伯,同行同題寫佳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2021-01-07 大嘴說文化

朱自清、俞平伯,同行同題寫佳篇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二三事

中國文學史上,同題詩常見,同題文章則少見。這樣一來朱自清、俞平伯兩位文學家的同題散文佳作《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秦淮河在中國的名氣,恐怕僅次於黃河與長江。「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唐朝詩人杜牧的《泊秦淮》千年來膾炙大口,引無數文人雅士來此觀光抒懷。

1923年8月的一個傍晚,朱自清和俞平伯兩位才子,一同來到秦淮河邊。二人僱了一條小船,過利涉橋,經東關頭,在大中橋處流連許久,再原路返回。之後,兩人各寫了一篇同題散文。

朱自清的散文,走的是寫景抒情的傳統路子,十分講究意境。譬如他寫燈:「夜幕垂垂地下來時,大小船上都點起燈火。從兩重玻璃裡映出那輻射著黃黃的散光,反暈出一片朦朧的煙靄。透過這煙靄,在黯黯的水波裡,又逗起縷縷的明漪。」再如寫水:「秦準河的水是碧陰陰的,看起來厚而不膩,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麼?我們初上船的時侯,天色還未斷黑,那漾漾的柔波是這樣的恬靜、委婉,使我們一面有水闊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著紙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燈火明時,陰陰的變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夢一般;那偶然閃爍著的光芒,就是夢的眼睛了。」兩段文字中,燈和水的微妙變化、相互映襯,以及對人的心理影響,都刻

畫得非常細膩動人。還有寫月和柳:「那晚月兒已瘦削了兩三分。她晚妝才罷,盈盈的上了柳梢頭。天是藍得可愛,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兒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兩株的垂柳樹,淡淡的影子,在水裡搖曳著。它們那柔細的枝條浴著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纏著,挽著;又像是月兒披著的發。而月兒偶然也從它們的交又處偷偷窺看我們,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樣子。岸上另有幾株不知名的老樹,光光的立著,在月光裡照起來,卻又儼然是精神瞿鑠的老人。」無論是語言還是意境,都優美到了極點。

俞平伯的《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完全是另一種風格。他也寫景,但卻是零碎的、殘缺的景,而將較多的筆墨用來表現一種異樣的朦朧感受,使文章帶上了很濃的哲理意味。如描述剛到時秦淮河的情景:「夕陽西下,河上妝成一抹胭脂的薄媚。是被青溪的姊妹們所薰染的嗎?還是勻得她們臉上的殘脂呢?寂寂的河水,隨雙槳打它,終是沒言語。密匝匝

的綺恨逐老去的年華,已都如蜜餳似的融在流波的心窩裡,連嗚咽也將嫌它多事,更哪裡論到哀嘶!」再如寫燈月下的黃昏:「燈影裡的黃昏,和月下燈影裡的黃昏,原是不相似的,又何況入倦的眼中所見的黃昏呢?燈光所以映她的穠姿,月華所以洗她的秀骨,以蓬騰的心焰跳舞她的盛年,以餳澀的眼波供養她的遲暮。必如此,才會有圓足的醉,圓足的戀,圓足的頹弛,成熟了我們的心田。」他甚至從人生的大視角出發,將沉滄的妓女和漂泊的自己相提並論:「誰都是這樣急忙忙的打著槳,誰都是這樣向燈影的密流裡衝著撞,又何況久沉淪的她們,又何

況飄泊慣的我們倆。當時空空的醉,今朝空空的悵惘。……扮戲的咱們,散了場原是一個樣。」

如果把兩篇文章比作兩幅畫,那麼朱自清的較接近中國畫裡的山水人物,俞平伯的則頗有些西方現代派作品的色彩。

朱自清在發表《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之後,又陸續寫出了《溫州的蹤跡》、《背影》、《荷塘月色》等現代散文的名作,成為一代散文大家。俞平伯則以對《紅樓夢》的深入研究聞名於世。兩人都是中國正直的知識分子典型,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對他們的公開評價卻天差地別。

朱自清病逝於1948年,只活了51歲。由於某人在一篇文章中稱讚他拒領美國救濟糧的「骨氣」,因此新中國一直將他作為優秀人物褒揚。

而活到1990年、高壽90歲的俞平伯,同樣由於此人在一封信中,批評他研究《紅樓夢》的觀點,從此不得翻身。「文化大革命」期間,更是受盡折磨。先是遭批鬥,後來又和老伴一起,被遣往河南信陽山區的五七幹校接受「勞動改造」。最不可思議的是,這位年過七旬的「紅學」專家在關進「牛棚」時,竟應室友要求,唱了迎接中國共產黨第九次代表大會的流行歌《長江滾滾向東方》。著名文藝理論家蔣和森回憶說他那蒼老的、沙啞的音迴蕩全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俞平伯自已似乎也很開心,像個孩子似的和大家笑在一起

聽到過這種笑聲的人·有誰能忘得了呢!1986年,俞平伯得到平反,然而這時他已經身心憔悴,4年後就離開人世。

聽本大嘴說了這些,你是不是對這兩個大家有了更深的了解?你是不是對這兩篇佳作有興趣和更深的理解了?那好,那你就搜搜再看一下吧!這就是我的目的,多看大家的經典作品,勝過看雞湯雜碎口水文章幾百倍。

相關焦點

  • 兩個人的槳聲燈影——朱自清和俞平伯跨越世代的秦淮河情結
    95年前,他們的祖父朱自清和俞平伯也曾同遊秦淮河,寫下了著名的同題散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成為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朱小濤和俞昌實同遊秦淮兩位大師都是新文化運動中的文學先鋒,兩篇文章也各有千秋,各呈異彩。有評論認為朱先生的文「細膩而深秀」,俞先生的文則「細膩而委婉」朱自清是故地重遊,他的文章裡流露著對燈月交輝的十裡秦淮熱切的依戀之情。
  • 人文課堂|現代散文鑑賞《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節選)/ 俞平伯我們消受得秦淮河上的燈影,當圓月猶皎的仲夏之夜。在茶店裡吃了一盤豆腐乾絲,兩個燒餅之後,以歪歪的腳步踅上夫子廟前停泊著的畫舫,就懶洋洋躺到藤椅上去了。好鬱蒸的江南,傍晚也還是熱的。「快開船吧!」槳聲響了。
  • 朱自清與俞平伯的友誼
    《詩》月刊創刊後,俞平伯和朱自清的交往更為頻繁,不久他們又合編過文學刊物《我們的七月》和《我們的六月》。1923年夏天,朱自清去信邀請俞平伯南下度假。他們先遊了西湖,後又結伴前往南京。在南京這座古都遊玩四天後,在即將分手時,他們相約夜泛秦淮河。正是在這次夜遊中,他們約好以《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為題,各自寫一篇散文。
  • 經典賞析:朱自清《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概    要《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是現代散文家朱自清與友人俞平伯同遊秦淮河時所作的散文,該文1924年1月25日發表於《東方雜誌》。
  • 秦淮河上之船一律彩燈懸掛,遊秦淮河之人,以必乘燈船為快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愛唱歌的月季花,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秦淮河以及漢水匯丹江。秦淮河發源於蘇南的低山丘陵,自古以來便是長江的自然支流,最早叫「龍藏浦」,後來稱「淮水」,據說秦始皇時曾鑿通方山引淮水,所以得名秦淮河。秦淮河全長僅110千米,卻是南京地區最大的河流,被視為南京的母親河。
  • 詩歌中的秦淮河
    作者 |淘淘樂書城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一說起秦淮河,便想起揚州瘦馬,還有唐代大詩人杜牧,宋代詞人柳永,以及他們的《遣懷》和《望海潮東南形勝》。雖然,《泊秦淮》亦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 【美醉】秦淮河:槳聲燈影逢盛世
    六朝金粉裡的繁華記憶「夜幕垂垂地下來時,大小船上都點起燈火……在這薄靄和微漪裡,聽著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朱自清在《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中以舒緩而又惆悵的筆調,借秦淮河的美寄託自己對民族前途的憂思。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走近這條古河,秦淮兩岸也再度繁華起來。內秦淮河東五華裡水上遊線有每年80萬人次的畫舫遊客資源,夜間華燈初上之時,秦淮兩岸人頭攢動。  餘秋雨說:「一個對山水和歷史同樣寄情的中國文人,恰當的歸宿地之一是南京。」
  • 南方秦淮河畔,三個字難倒觀光客,到底應該怎麼念?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在南京有內秦淮和外秦淮之說。在南京城裡有著「十裡秦淮」的之稱的屬於內秦淮。在我國歷史上,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喜歡流連的地方,在許多歷史文學作品中,或者真實的歷史上提起秦淮河總會給人「香豔」的感覺。但歷史上的南京夫子廟秦淮河一帶,卻是真正的文化中心。
  • 朱自清散文集取名:這些女寶寶的名字詩意濃濃,情景交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除了周作人的」小品文體「和冰心的」小詩體「之外,當屬朱自清的抒情散文體。鬱達夫曾經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裡說到:「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貯滿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了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由此可見,朱自清在散文領域取得的聲譽遠遠大於詩歌。其中以《綠》、《荷塘月色》的成就為最高。朱自清的散文核心在於」真「。
  • 俞平伯:一生坎坷,不悲不戚
    俞平伯先生是我國著名紅學先驅、詩人、小說家、散文家,是一位熱忱的愛國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識分子。代表作品有《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紅樓夢辯》。他的一生非常坎坷 ,但是他從來都不悲不戚,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
  • 懷念朱自清:日子如輕煙 氣節存世間
    8月12日,是朱自清先生逝世72周年紀念日。朱自清,原名朱自華,號實秋,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他以散文著名,情感真摯;他致力國學研究,恪守治學傳統;他堅守氣節和情操,憂國憂民。50年人生匆匆,朱自清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學遺產,平淡中流動著感人至深的情韻;他的學術風範和人格魅力,也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中國文化長河裡熠熠生輝。
  • 第二屆朱自清小荷文學獎評選啟動!有才華的你,快來投稿吧
    2021年2月底前截稿 體裁不限   朱自清出生於連雲港市東海縣,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和民主戰士。他一生甘守清貧,寫出了《背影》《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綠》《荷塘月色》等膾炙人口的佳作。第二屆朱自清小荷文學獎評選徵稿啟動以來,得到了廣大青少年學生的熱情參與。
  • 夕陽已去,皎月方來:朱自清那些如詩如畫的散文美句
    朱自清先生⒈這是在花園裡,鮮花都還做她們的清夢,那微雨偷偷洗去她們的塵垢,她們的甜軟的光澤便自煥發了。這句話出自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作為著名的散文詩,這篇作品可以說所有句子都是非常有詩意的,而我最喜歡這一句是因為作者用了一個非常新奇的比喻,把過去的日子比作輕煙和薄霧,既形象又非常具有詩意,而且角度新穎,讓人意想不到,仔細想想,又在意料之中。⒊夕陽已去,皎月方來。
  • 古詩詞裡的南京,六朝古都,一夢方休
    李白暢遊神州,廣交朋友,把酒言歡,文思泉湧,真可謂「鬥酒詩百篇」。李白的送別詩,描寫友情真摯,卻從不悲悲戚戚,比如《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等等,都寫得歡暢明快,這首詩也是如此。金陵鳳凰臺給了李白不少創作靈感,除了《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還寫過《金陵鳳凰臺置酒》。李白多次遊覽金陵,寫過的與金陵有關的詩歌除了上述名篇外,還有《金陵三題》、《金陵望漢江》、《金陵城西樓月下吟》等等,一代詩仙青蓮居士堪稱古代金陵的代言人。許渾: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 一篇《背影》,我們都被朱自清騙了
    好友俞平伯曾心疼說:「家庭的貧困和社會的壓力,使他感受無限的隱痛,在教書的五年裡,是他最貧窮拮据的五年。」1922年,朱自清與俞平伯、葉聖陶等人共同創辦了《詩》月刊。《詩》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奉行的是文學研究會「為人生」的宗旨。
  • 朱自清很著名的一篇散文,善用比喻,首尾呼應,令人回味無窮
    朱自清是現代著名的文學家,他的散文在「五四」以後很有影響力。寫作上具有紋路細緻、結構精巧,樸素優美、真氣照人的特色。後來偏於記實和說理,語言更加接近口語。朱自清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代,不滿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統治,一身重病,拒領美國「救濟糧」。偉人曾提出應當寫朱自清頌,讚揚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很多讀者都非常熟悉他的優秀散文作品,比如《背影》、《荷塘月色》、《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等等。下面介紹朱自清很著名的一篇散文,善用比喻,首尾呼應,令人回味無窮。
  • 讀朱自清自編文集,緬懷大師遠去的背影
    該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新詩,收作者創作的新詩31首;第二部分是散文,收名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等散文7篇。這些早期作品,體現了朱自清一貫的思想情懷,或同情下層人民,或鞭撻社會黑暗,或記述遊蹤行旅,是研究朱自清早期文學的重要材料。
  • 朱自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嚴
    1948年8月12日四胃穿孔病逝於北平代表作《荷塘月色》《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等。朱自清兒時上揚州梅花嶺,在史可法衣冠家前雪地上用小樹枝寫下文天祥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為林庚《中國文學史》作序稱:「文學史之研究,得有別的許多學科做根據,主要是史學,廣義的史學。朱自清原名「朱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