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秦淮河

2021-03-03 揚子文旅

秦淮河似乎是矛盾的、「雙面」的。

她是柔情萬種的「女神」,也曾是吼震四方的「女漢子」; 

她的一邊是肅穆莊重的考場,一邊曾是曼妙嫵媚的青樓;

她安撫著落魄才子的身影,也孕育著名垂千古的巨著;

她傳出的是逢場作戲的承諾,上演的是至死不渝的忠貞;

她在琵琶聲中唱著沒心沒肺的亡國之音,在胭脂河裡卻流淌著閃耀奪目的英雄之血。

這就是秦淮河。

1、彪悍與嫵媚

她最早叫「龍藏浦」,隱隱藏著騰飛驕龍,是個霸氣外露的名字。

公元208年,在京口(今鎮江)的孫權躊躇滿志,剛剛打贏了赤壁之戰,江南上空密布的烏雲已經散去。軍事盟友劉備跑來了鎮江,勸說他早點搬家。孫權回應說:「我的想法和你一致,秣陵(今南京)的小江(即秦淮河)有上百裡,能行駛大船,我正在訓練水軍,準備搬到那裡去。」

211年,孫權正式搬家到南京,拉開了300多年六朝古都的序幕,秦淮河可算是「開國功臣」。但她憑的不是閉月羞花的美色,而是虎背熊腰的彪悍。

河水當時寬有100多米,經常是波濤翻滾,洶湧澎湃,浪水拍打河岸的聲音,震耳欲聾,如河東獅吼,在皇宮之中也能清晰地聽到。

她淹死過敵人、打退過叛臣,忠心耿耿地保護著京城的安全。能不能越過「她」這一關,往往決定著一個王朝的生存與毀滅。

 東晉初,出自王氏大族的王敦謀反,第一任皇帝司馬睿被囚禁,鬱郁而死;第二任皇帝司馬紹繼位後,王敦準備廢了司馬紹,手下5萬大軍直逼秦淮河,司馬紹沉著應戰,擊潰叛軍,保住了司馬氏的半壁江山;

東晉末,盧循帶著10萬「五鬥米」教徒,上千戰艦,浩浩蕩蕩直向建康殺來,一代「戰神」劉裕率領幾千人,憑藉秦淮河「天險」,擋住了教徒們的瘋狂進攻,「建康保衛戰」獲得大勝,為東晉延長10多年壽命;

梁朝時,叛將侯景突破秦淮河,隨後攻下臺城,梁武帝被活活餓死,王謝大族幾乎被殺盡。梁朝也奄奄一息,最終不治而亡。

隋統一天下以後,南京的宮城殿宇都被拆毀,王氣蕩然無存,滿眼望去芳草悽悽。秦淮河也遠離了刀光劍影、戰鼓陣陣,如花木蘭一樣脫去鎧甲,「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殺氣可以慢慢收斂,那麼她又是如何成功「減肥」的呢?

秦始皇曾經對她動過「小手術」,但沒有傷筋動骨。

傳說秦始皇第五次南巡時,經過秣陵,看到此地有王氣,下令開鑿方山,引龍藏浦的水穿城而過,北入長江,以衝洩王氣。

其實她是「純天然」,有兩個源頭,一是句容河,一是溧水河,在方山匯合,然後才由南向北穿過城區,直奔長江而去。

但根據史料,秦始皇在位時確實對她治理疏浚過。漢代時稱淮水,到了唐代,因為相傳秦始皇開鑿的,所以漸漸稱為秦淮河。等到杜牧《泊秦淮》一詩廣為流傳後,秦淮河也名揚天下。

如果說秦始皇對她僅僅是「微整容」,那麼到了五代十國,則動了一次大手術,徹底「整形」,面容大變。

唐朝末年的大混亂中,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割據長江中下遊一帶,被封為吳王,都城在揚州。

楊行密死後,兒子繼位,但軍政大權落到徐溫和養子徐知誥(即後來的南唐第一任皇帝李昪biàn,後主李煜的祖父)手中,兩人先後任金陵府尹時,為了加強南京城的防守,以及擴大城市的範圍,對南京城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

他們在秦淮河外新築城牆,把秦淮河下遊兩岸的居民區「包」了進來,在城牆之外,又挖了一道長長的護城河,史稱楊吳城濠。

這漸成了內外秦淮河的由來,外秦淮即是楊吳城濠的一部分,這是人工的;內秦淮即包在城牆內一段,這是原始的,大致成V字形狀,長約十裡,也被稱為「十裡秦淮」。

由於「十裡秦淮」被養在「深閨」之中,過上了舒適安逸的生活,失去了野性與彪悍,懂得了梳妝打扮,「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身材越來越細,聲音越來越柔,水中碧波蕩漾,岸邊綠影婆娑,柳間鶯啼燕囀,漸漸變成了長腿細腰、風姿綽約、顧盼有情的「女神」。

2、考場和青樓

秦淮河邊原來是一本正經讀書的地方。

337年,東晉在丞相王導的建議下,成立「太學」,地點擺在了秦淮河的南岸,這就是「學宮」。作為國立大學,全國就這一所。能到學宮來讀書的人,都是有背景的。

到了1034年,北宋仁宗時期,政府把學宮移到了秦淮河的北邊,因為科舉考試制度已全面推行,讀書的人更多了。政府除了擴大規模外,還做了一項重大的變革:建廟。在學宮的前面建了一座廟,專門祭奉孔子,因孔子尊為孔夫子,所以稱為孔廟、夫子廟。

又過了130多年,到了南宋孝宗年間,在孔廟、學宮的東邊新建了「貢院」。開始作為建康府、縣學考試的場所,只是巴掌大的地方。到了明初,江南的鄉試和全國性的會試都在南京舉行,規模越來越大,成為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後來雖然遷都北京,但南方的考生極多,這裡「考場老大」的地位從未被撼動。

幾百年來,這裡雲集的是發憤讀書的學子、手拿戒尺的老師、神情嚴肅的考官。

有一天突然變了,校園的對面出現了眸含春水、撩人心魂的美女。

明朝初年,秦淮河邊豎起一排精緻的小樓,名為「富樂院」,傳說上面還有一副朱元璋親自撰寫的對聯:

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風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話。

世間多痴男痴女,痴心痴夢,況復多痴情痴意,是幾輩痴人。

這是由官方經營的高檔妓院,居然是英明神武的明太祖朱元璋下旨新建的,真是亮瞎了老百姓的眼。

朱元璋制定的政策是:只允許商人進去消費享受,當官的都不許去。開國皇帝有意發展風月服務業,不是鼓勵道德淪喪,而是因為國家初建,財政空虛,要為拉動經濟增長,刺激富豪消費,為國家創收。

從此,等到月色初上,兩邊河房湘簾捲起,悽清委婉的歌聲和蝕人心骨的打情罵俏聲從房中飄出,窈窕的女郎和朦朧的月色合成一片,如同閬苑仙人。

朱元璋沒有料到的是,大批官員再沒心思上班,一下班就匆匆忙忙奔向秦淮河邊,自然有商人替他們安排好一切,替他們買單。

朱元璋無比憤怒,整天讀的聖賢書真是讀到狗肚子裡面去了,於是下達嚴厲法令:「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理想很豐滿,但抵不過青樓美女的豐滿,自然擋不住百官前赴後繼的勇氣、官商勾結崩發出來的智慧,宿娼從公開轉向隱密,從地上轉到地下。朱元璋無奈之下,釜底抽薪,下令撤銷國營妓院。潘多拉的魔盒一打開,就再也關不上了。欲望的青草在河邊綿綿生長,私營妓院迅速補位,在春風中越來越茂盛。

秦淮河上有座「文德橋」,是考場和青樓的通道,熙熙攘攘,車水馬龍。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鄰居」為什麼能夠和睦相處呢?

從考生來說,釋放壓力。學子千裡迢迢,離鄉背井趕考,經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折磨,忍受半年甚至幾年的孤獨寂寞,還遠離家庭的「監督」,既需要放鬆,又可以放鬆,當然膽大起來。如果金榜題名,就得意地到青樓顯擺,向鍾情的妓女炫耀才華;如果名落孫山,就沮喪地到青樓尋找撫慰,「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從女子來說,仰慕男神。她們大多才貌雙全,遇到再有錢的男人,如果是個草包,也是白眼相對。她們飄零無依,表面的歡笑難掩內心的悽苦,遇到滿腹才華的考生,則一見傾心,付出所有。

才子佳人相互吸引,是二者難捨難分的粘合劑。

唐代一首詩為《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勸你莫要錯過青春年華,有相愛的人就趕緊去追求吧,這首詩也許適合掛在文德橋上。

3、多情與痴情

1604年,明朝萬曆三十二年,在蘇州的王稚登正在舉辦70大壽。王稚登是文徵明的弟子,聲名顯赫,他的書法,人們爭相收藏。此時,一名女子從南京匆匆趕來,在宴會為他高歌一曲,王稚登淚如雨下。她就是「秦淮八豔」之一馬湘蘭,痴痴地等待了他一生。

時光倒回到1571前,王稚登雖僅是秀才,但已才華超眾,名動京師,卻因為得罪權貴,被迫南歸。他心灰意冷,放浪形骸,一次,偶然來到秦淮河邊馬湘蘭的住處「幽蘭館」,與24歲的她一席交談,極為投緣,兩人都相見恨晚。

此後,王稚登成了這裡的常客,馬湘蘭是歡場中人,最怕王稚登把她看成是一個水性楊花、朝三暮四的女子,特地作了一副蘭花送給他,表明自己高潔與真情。可是王稚登顧慮重重,自己37歲了,卻功名無成,前途茫茫,根本不敢說嫁娶之事。馬湘蘭暗自傷心。

不久,王稚登再次北上,發誓要有一番成就。馬湘蘭心情複雜,為他設宴餞行,並從此閉門謝客,獨守寂寞。可是王稚登再次鎩羽而歸,無顏再見馬湘蘭,搬到了姑蘇居住,沒有通知馬湘蘭。馬湘蘭聽到消息後,每過一段時間到姑蘇去安慰他,住上幾天。

一晃30多年就過去了,馬湘蘭已經57歲,王稚登始終沒有給他一個回應。馬湘蘭知道終生無望,在他70歲壽誕時看望他最後一次,在姑蘇盤桓了兩個月後,返回金陵。不久的一個午後,她知道油盡燈殘,於是沐浴更衣,命令僕人在她座椅四周,擺滿了她一生最喜歡的蘭花,端坐而逝。在秦淮河邊留下無盡的嘆息。

董小宛也許比他幸福,能嫁給心儀的男人冒闢疆為小妾,但只過了幾年的幸福生活。為了照顧得了瘧疾又背上生疽的冒闢疆,她夜夜抱著丈夫,讓他靠在自己身上安睡,細心伺候大半年,自己骨瘦如柴。冒闢疆病癒後,她卻一病不起,閉上了疲憊的雙眼,年僅28歲。

「年來腸斷秣陵舟,夢繞秦淮水上樓」,明末,「秦淮八豔」令無數公子王孫神魂顛倒。她們容貌身材一流,琴棋書畫、詩詞歌舞無不通曉,交往的是都是名動天下的文士。

她們逢場作戲,卻對愛情無比忠貞,期待找一位情投意合的郎君廝守終生,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她們柔弱無助,卻鄙視權貴,不肯委曲求全,希望清清白白地度過後半生。

始於才華、終於痴心,身世低微、心比天高,註定了她們要歷經坎坷,命比紙薄。她們無法擺脫命運的戲弄,但用美麗和真情,唱出了一曲曲堅守人格和操守的生命讚歌。

4、落魄與輝煌

雍正十一年(1733年),秦淮河多了一個身影,他是從全椒搬來的吳敬梓,他本人是個官二代,18歲時考中秀才,還分到了一份遺產,兩萬多兩銀子。但是他和族人的關係很不好,自己整天過著花天酒地的日子,終於敗光了所有的遺產,被鄉人罵為敗家子。

無奈之下,33歲的他才帶著弦葉氏搬家到南京,希望借秦淮河水洗去一身的晦氣。可惜他的後半生更加窮困潦倒,常常要靠朋友的接濟才能生活, 54歲時辭世時,家中一貧如洗,還是江寧知府盧見曾承擔了所有喪葬費用。

此時,他寫了20年的《儒林外史》以手抄本流傳,到了嘉慶八年(1803年),第一次刊刻出版,離他去世已經過去50年左右。這是一部享譽世界的巨著,可是他看不到鮮花與掌聲。

吳承恩在秦淮河邊考了前後10多年,也沒有能如願,無奈賣文為生,窮困潦倒,卻留下一部《西遊記》。

王羲之、謝靈運、王昌齡、杜牧、辛棄疾、唐伯虎、孔尚任、李漁、鄭板橋……太多太多的人,在秦淮河邊留下了身影,生前並不得志,命運多舛,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殘忍而冷酷。身後卻聲名顯赫,在歲月的淘洗下,越發熠熠生輝,大放異彩,給秦淮河增添了經久不衰的傳奇和魅力。

5、屈服與抗爭

1641年,明末東林黨領袖60歲的錢謙益迎娶了24歲的「秦淮八豔」之一柳如是。1645年五月,清軍南下渡過長江,十五日,在滂沱大雨中,時任南明禮部尚書的錢謙益率諸大臣開城向清軍投降。

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流傳後,秦淮河似乎就流淌著家國遺恨的淚水。「梨花似雪草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男人的雄心壯志似乎都被濃鬱的脂粉、飄香的紅袖消磨殆盡。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其實在她嬌弱、柔軟的背後,蘊含著內斂和韌性,在面臨存亡考驗時,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錢謙益北上去清廷任職時,柳如是拒不相從,堅持留在南京。半年後,錢謙益辭官南歸,不久因事入獄,柳如是卻前後奔走營救,從此,兩人暗地裡支持著抗清、反清的義軍,一直到死。

自心中的愛人侯方域離去後,李香君洗盡鉛華。南明弘光皇朝的大紅人田仰來迎接李香君做妾時,李香君堅決不從,一頭撞在欄杆上,鮮血濺出,留下了千古流芳的桃花扇。

葛嫩娘也是秦淮名妓之一,被明朝將領孫臨娶為側室。抗擊清軍時,葛嫩娘被俘,她咬斷舌頭,鮮血噴向清軍,然後跳湖自盡。

早在東晉,王謝大族就住在秦淮河邊,王導在中原淪陷時南下創業,輔佐司馬睿開闢了江東基業;謝安在南方危急時,以弱勝強,打贏淝水之戰,保住了半壁江山。

秦淮河邊夫子廟掛著一匾額,寫著「明德堂」3個金色大字,這是由剛從元營脫險來到南京的文天祥所寫,生死何懼,唯德為先。據說曾國藩攻下天京後,想自己重新題匾,得知為文天祥手書,立即作罷。

1897年,陳獨秀來到秦淮河邊參加鄉試,但榜上無名,他在回憶這段經歷時說:「就便是我由選學妖孽轉變到康梁之最大動機。一兩個鐘頭的冥想,決定了我個人往後幾十年的行動」。秦淮河的水讓他如醍醐灌頂,幡然醒悟,多年後,他終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帥、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這註定了她的「雙面」性。

她是一道防線,在南京遇到艱難時,她要像保護自己的孩子一樣保護這座城市,因此,在經歷了無數次風雨滄桑後,再委婉的恬靜也帶著剛強,再勾魂的浪漫也帶著血色,再纏綿的愛情也帶著決斷,再嫵媚的風姿也帶著英氣。當硝煙散去,她就變成一道風景。戰船開走了,畫舫駛來了;戎裝卸下了,輕紗披上了;戰鼓遠去了,簫聲響起了;秋風吹過了,春雨飄下了。

當你漫步在河邊,就會發現,一座橋、一條巷、一棟樓,這些極普通的景色中可能都隱藏著波瀾起伏的往事。如同河面上那飛來飛去的燕子,看似平常,卻帶著王謝貴族的氣質。

相關焦點

  • 詩歌中的秦淮河
    作者 |淘淘樂書城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一說起秦淮河,便想起揚州瘦馬,還有唐代大詩人杜牧,宋代詞人柳永,以及他們的《遣懷》和《望海潮東南形勝》。雖然,《泊秦淮》亦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 秦淮河上之船一律彩燈懸掛,遊秦淮河之人,以必乘燈船為快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愛唱歌的月季花,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秦淮河以及漢水匯丹江。秦淮河發源於蘇南的低山丘陵,自古以來便是長江的自然支流,最早叫「龍藏浦」,後來稱「淮水」,據說秦始皇時曾鑿通方山引淮水,所以得名秦淮河。秦淮河全長僅110千米,卻是南京地區最大的河流,被視為南京的母親河。
  • 【美醉】秦淮河:槳聲燈影逢盛世
    朱自清在《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中以舒緩而又惆悵的筆調,借秦淮河的美寄託自己對民族前途的憂思。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走近這條古河,秦淮兩岸也再度繁華起來。內秦淮河東五華裡水上遊線有每年80萬人次的畫舫遊客資源,夜間華燈初上之時,秦淮兩岸人頭攢動。  餘秋雨說:「一個對山水和歷史同樣寄情的中國文人,恰當的歸宿地之一是南京。」
  • 護航涉河建設項目,力保秦淮河安全
    寧馬高速跨秦淮新河橋梁工程、蘇南沿江鐵路跨秦淮河橋梁工程、地鐵5號線穿越秦淮河工程、外秦淮河中和橋至上坊門橋段景觀整治工程……每年綿延數十公裡的秦淮河上都會有大量的橋梁、地鐵、景觀等涉河建設項目開工建設。面對數量眾多、類型不一的涉河建設項目,如何保證秦淮河安瀾,又服務好涉河項目,是擺在市秦淮河河道管理處面前的一道考題。
  • 經典賞析:朱自清《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於是槳聲汩——汩2,我們開始領略那晃蕩著薔薇色的歷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裡的船,比北京萬生園,頤和園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揚州瘦西湖的船也好。這幾處的船不是覺著笨,就是覺著簡陋,侷促;都不能引起乘客們的情韻,如秦淮河的船一樣。秦淮河的船約略可分為兩種: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謂「七板子」。大船艙口闊大,可容二三十人。
  • 南京外秦淮河「黃金賽道」激情上演賽艇「半馬」
    南京外秦淮河「黃金賽道」激情上演賽艇「半馬」。南京旅遊集團供圖中新網南京12月19日電 (徐珊珊)19日,中國(江蘇)2020全國名校水上馬拉松精英賽在南京外秦淮河開賽。南京外秦淮河「黃金賽道」激情上演賽艇「半馬」。南京旅遊集團供圖「聽說過很多石頭城和秦淮河的故事,能在秦淮河上參加賽艇比賽真是一次非常美妙的體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能與這麼多高校的選手相遇,同場競技,我們都在彼此身上收穫很多。」清華大學賽艇隊長林毅說。
  • 住在秦淮河邊,品酣暢美酒,體驗原汁原味的金陵生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幾年前的一部戰爭電影《金陵十三釵》,片尾曲裡十二個女子身著旗袍、手抱著琵琶,哼唱著一首《秦淮景》,讓人在心生悲憫情懷的同時,也對秦淮河產生嚮往。秦淮河被稱為是南京的母親河,哺育了南京城兩岸的百姓,同時,秦淮河也是「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秦淮河兩岸誕生了太多太多別樣的文化,「風花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如此這般,說的便是秦淮河了。
  • 秦淮河大堤內部被挖空建高檔餐廳 官方回應
    【秦淮河大堤內部被挖空建高檔餐廳,有關部門回應:立即進行調查】近日,@中國之聲 獨家報導了南京秦淮河楊家圩段河堤背水面違規建餐廳、酒吧,影響堤壩安全一事。對此,南京市江寧區委、區政府回應,立即進行調查處理。將嚴格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按照防汛安全工作要求,對相關違規建築實施拆除。同時,區紀委監委已介入調查,將依紀依法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 大型紀錄片《秦淮河》播出,快來圍觀寶華山精彩鏡頭!
    歷時兩年在寶華山千華古村取景的大型電視紀錄片《秦淮河》終於開播啦!由南京市秦淮區委、區政府啟動拍攝的大型文化紀錄片《秦淮河》,從地理、歷史、文化、政治、軍事、經濟和社會諸方面,全面擷取精華營養,通過現場紀實、影視再現、專家訪談、動畫以及故事化的敘事,呈現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
  • 江蘇發布秦淮河洪水藍色預警
    江蘇省水利廳發布 秦淮河洪水藍色預警 秦淮河洪水藍色預警 江蘇省水利廳2020年6月16日10時40分發布秦淮河洪水藍色預警。
  • 人文課堂|現代散文鑑賞《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節選)/ 俞平伯我們消受得秦淮河上的燈影,當圓月猶皎的仲夏之夜。在茶店裡吃了一盤豆腐乾絲,兩個燒餅之後,以歪歪的腳步踅上夫子廟前停泊著的畫舫,就懶洋洋躺到藤椅上去了。好鬱蒸的江南,傍晚也還是熱的。「快開船吧!」槳聲響了。
  • 我有一段情呀,唱給諸公聽呀,十裡珠簾秦淮河
    古時候的奉淮河又被稱為「淮水」 ,它的大部分流域的人運河,所以被命名為「秦淮河」。秦淮河的歷史十公內。 相傳奉淮河是秦始皇為了方便東巡使船只能夠通過過而修建王南京悠久,自古就是長江的支流,同時它也是南京的第一大河。
  • 兩個人的槳聲燈影——朱自清和俞平伯跨越世代的秦淮河情結
    95年前,他們的祖父朱自清和俞平伯也曾同遊秦淮河,寫下了著名的同題散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成為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朱小濤和俞昌實同遊秦淮兩位大師都是新文化運動中的文學先鋒,兩篇文章也各有千秋,各呈異彩。有評論認為朱先生的文「細膩而深秀」,俞先生的文則「細膩而委婉」朱自清是故地重遊,他的文章裡流露著對燈月交輝的十裡秦淮熱切的依戀之情。
  • 南方秦淮河畔,三個字難倒觀光客,到底應該怎麼念?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在南京有內秦淮和外秦淮之說。在南京城裡有著「十裡秦淮」的之稱的屬於內秦淮。在我國歷史上,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喜歡流連的地方,在許多歷史文學作品中,或者真實的歷史上提起秦淮河總會給人「香豔」的感覺。但歷史上的南京夫子廟秦淮河一帶,卻是真正的文化中心。
  • 大型紀錄片《秦淮河》—《千載風雅》中的大報恩塔
    「十裡秦淮」是暢遊南京時的一處必選地這條窄到兩岸的樹梢都能交織觸碰的「小河流」被譽為中國「文化含金量最高的河流」流連在秦淮河邊有太多的文化遺存和歷史故事令人浮想為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大力度傳播「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形象
  • 秦淮河河堤被挖空建餐廳酒吧,為何6年拆不掉?
    其中秦淮河水位也頗高,當地一度啟動防汛I級應急響應。 就在防洪的關鍵時期,有民眾反映南京江寧區楊家圩段秦淮河堤內有多家違建酒吧和高檔餐廳。這些建築不僅未有規劃許可,還涉嫌違反多項水利法規。 7月28日,南京江寧區官方微信公眾號「江寧發布」發布通報,對秦淮河河堤違建涉事9人予以處理。
  • 倚靠明城牆,環繞秦淮河,體驗「夜泊秦淮近酒家」的夜生活
    這家南京頤和隱逸水街酒店落址於南京城第一個內秦淮河濱水休閒街區:水街。它位於明城牆下,毗鄰白鷺洲,槳聲燈影,曼妙十裡秦淮,再現沉澱了一千八百餘年前的金陵帝王氣度。初到這裡的時候,覺得市中心的位置不會有什麼高級酒店。但是靠著明城牆、繞著秦淮河的頤和隱逸水街酒店真的太讓人驚嘆了,環境沒的說,主要是氛圍簡直好到爆炸。
  • 朱自清、俞平伯,同行同題寫佳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朱自清、俞平伯,同行同題寫佳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二三事中國文學史上,同題詩常見,同題文章則少見。這樣一來朱自清、俞平伯兩位文學家的同題散文佳作《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就顯得彌足珍貴了。秦淮河在中國的名氣,恐怕僅次於黃河與長江。「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 【元宵】秦淮河邊,觀劇觀燈 | 郭黎安
    逮至清秋時節,「那秦淮河另有一番景致。滿城的人都叫了船,請了大和尚在船上懸掛佛像,鋪設經壇,從西水關起,一路施食到進香河,十裡之內,降真香燒的有如煙霧溟濛。那鼓鈸梵唄之聲,不絕於耳。到晚,做得極精緻的蓮花燈,點起來浮在水面上……把一個南京秦淮河,變做西域天竺國。」(41回)這些描寫既真實又形象,展現了明清時秦淮河燈船的盛況和南京市民的生活情趣。
  • 除南京秦淮河、天津市瓷房子外,這些很有名氣的旅遊景點你聽過嗎
    淮河支流,以前被稱為龍藏浦,漢代稱為淮水,唐朝以後改名為秦淮河,秦淮河有南北兩個源頭,南源的裡茨河發源於南京市利茨水區的東廬山,華源發於北河,兩河在南京市江寧區方山無西北村匯合合成秦淮河幹流,長江秦淮河的大部分位於南京市境內,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區河流,歷史上其航運、灌溉作用孕育著南京的古老文明,有關的觀光景點,請看夫子廟的秦淮河風景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