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鐵自2007年1月5日通車試營運,當年2月1日開始正式營運,3月2日全線通車。
8年過去,這條縱貫臺灣人口最密集的西部走廊、全長345公裡的臺灣高鐵,已成為臺灣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臺北到桃園、臺中、嘉義、臺南,再到高雄,每天約有12萬人次在這條「生命線」上來來往往。有人早晨從高雄到臺北上班,下午下班後再回高雄,因為有了高鐵,南北往來也只需耗掉短短2個小時。
然而,就這麼一條讓每個臺灣人都能感受便利的高鐵,8年過後的今天,卻因巨額債務纏身而進入「破產倒計時」。
「臺灣高鐵財務狀況從一開始就不佳,原因有三個:一是運量不足;二是利息過重;三是折舊攤提費用龐大。」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
臺灣高鐵是全球最大的BOT(建設—經營—轉讓)公共工程,由民營的臺灣高鐵公司負責興建、營運,技術上水準相當於日本的新幹線,其收入95%來自運量。按建設之初的評估,臺灣高鐵開通後幾年內,就可達到在臺北—高雄間每日平均發送140對列車,日平均運送旅客數約30萬人次,但到今天,臺灣高鐵搭乘人數也僅衝到日均12萬人次上下,再加上原本規劃的站區開發不理想,導致臺灣高鐵收入嚴重不足。
此外,臺媒報導,高鐵每天一開門,光人事、營運、利息等,就需要支出1.1億元(新臺幣,下同),而每年約232億元的巨額折舊攤提費用也令其不堪重負。
資料顯示,臺灣高鐵總資產5006億元,但目前負債已達4575億元,至2014年底累積虧損520多億元。對此,臺「交通部長」葉匡時也公開承認,臺灣高鐵「嚴格來說已經破產」。(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
臺灣高鐵面臨破產威脅 高昂票價「嚇走」乘客
臺灣高鐵的財務改善方案遭立法院否決後,面臨可能破產或是一筆3,820億臺幣(121億美元)貸款進行重組,銀行團正在評估臺灣高鐵的前途。
這筆貸款是亞洲地區(不含日本)的最大聯貸案,根據穆迪的一份報告,若進行重組,將創下亞洲歷來之最,超越1999年韓國大宇58.29億美元違約案。
針對「交通部」提出的高鐵財改案,立法院1月7日決議暫不處理。
根據「交通部」的財改案,政府將安排高鐵增資300億臺幣,並將特許期由35年延長至70年。高鐵之前企圖修改2010年3,820億臺幣聯貸案條件,但並未成功。
一名消息人士稱,去年12月中,高鐵先是要求銀行團同意對聯貸作出九項修改,包括延長期限,並調降加碼利率。
債權人已經表示,如果立法院批准臺灣高鐵的財務改善方案,他們同意討論修改後的條款。
然而,提案遭否決導致「交通部」長葉匡時和臺灣高鐵董事長範志強雙雙辭職。高鐵執行長鄭光遠則被提名暫代董事長一職。
公司發言人稱,在提案遭否決後,臺灣高鐵1月19日召開董事會議,但未提出新的方案。
根據穆迪的研究報告,提案遭拒可能迫使臺灣高鐵在未來數月申請破產,而在法院裁定的支持下,公司可能面臨優先股股東總計達533億臺幣的贖回要求。
據參與該案的銀行人士表示,按照現有的2010年貸款協議條款,如果臺灣高鐵申請破產,則臺灣政府同意按市價買進臺灣高鐵股份並償還部分債權人。
「我真的不願看到(臺灣高鐵)走向破產,因為這對於參與的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一位銀行家說道。
當前條款
目前這筆由臺灣銀行牽頭的貸款案包括3,083億臺幣(A部分)、45億臺幣的22年期履約保證金保證書(B部分)、497億臺幣的10年期定期貸款(C部分)、以及195億臺幣的七年期定期貸款(D部分)。一參貸銀行表示,臺灣高鐵目前履行所有義務。
如果臺灣高鐵申請破產,政府將承擔A部分3,083億臺幣的借款人義務。不過,對於B、C和D部分的參貸銀行,則不提供類似的擔保。
一位銀行業人士稱,若公司的收購價格低於3,820億臺幣,償還A部分貸款後,B、C、D這三部分貸款可能不會全額償還.
然而,銀行業者確實擁有高於其他債權人的第一優先權。
根據臺灣高鐵2014年期中業績報告,該公司資產總值為5,010億臺幣。
但是,根據貸款協議,如果該公司的資產總值降至3,978億臺幣以下,其將需要償還部分貸款,以便使得資產總值等於或高於3,978億臺幣。
高價格低收入
臺灣高鐵於2007年開始運營,旗下鐵路線連接臺灣西海岸各主要城鎮,路線全長345公裡,臺北至高雄可在90分鐘內抵達。不過,票價高昂一直是阻止該公司盈利的最大障礙。
該公司2013年將臺北至高雄的單程票價從1,490元臺幣上調至1,630元臺幣後,許多乘客轉為選擇乘坐耗時五小時以上的公共汽車。
此外,優先股投資者要求贖回可能會加重臺灣高鐵的債務負擔,並導致股東權益淪為負值。
一名銀行業人士表示,如果臺灣高鐵宣布破產,並由政府接管,那麼政府可能會被迫承擔損失,重組該公司,並尋找一個新的股東團體來運營該公司。
銀行業人士稱,相對於破產和違約,債務重組是一個可行的替代之選。從投資者手中折價回購優先股可能會避免公司破產,並使臺灣高鐵能夠籌集更多資本,同時提出一個新的財務改善計劃。
「這牽涉到讓相關各方遭受短期痛楚,但重組好於破產,而且長期來看,是個更好的解決辦法,」其中一名銀行業人士稱。
轉自:中國新聞網
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疑問。我們一起討論,交流,學習,也熱忱歡迎大家將PPP素材共享,請發郵件至1207570935@qq.com或yanhuadong2013@163.com。如有疑問,歡迎郵件討論,或在訂閱號留言。訂閱號:PPPzdjj 新浪微博:PPP項目爭端解決
PPP的QQ討論群 429233587,如轉載本訂閱號內容,請註明轉於微信公眾號:PPP項目爭端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