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信息安全如何避免數據被盜用

2021-01-18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網絡信息安全如何避免數據被盜用

GDCA數安時代 發表於 2020-05-17 10:42:54

如今已是網絡信息化時代,我們的日常生活辦公已經離不開網絡了,20年前,電腦病毒主要通過軟盤傳播。現如今隨著電腦的廣泛應用,和網絡的不斷普及,來自網絡內部和外部的危險和犯罪也日益增多。

後來,用戶打開帶有病毒的電子信函附件,就可以觸發附件所帶的病毒。以前,防毒軟體的開發商有足夠的時間從容研究病毒,開發防病毒、殺病毒軟體,是因為,病毒的擴散比較慢。而今天,不僅病毒數量劇增,可以通過使而且通過網絡快速傳播,在短短的幾小時內就能傳遍全世界,有的病毒還會在傳播過程中改變形態,使防毒軟體失效。

近年來,我國網絡攻擊事件越來越多地與經濟犯罪聯繫在一起,其驅動因素己經由傳統黑客的自我標榜轉變為獲取經濟利益,網絡攻擊的趨利性越來越明顯。經濟利益驅動越來越多的黑客主動發掘企業計算機系統的安全漏洞,致使信息系統安全漏洞大幅增加。這就要求政府、企業、個人用戶必須加大信息安全領域的投入,以保護自身利益不被侵害。

而相對於網絡信息安全的亂象紛呈,社會大眾更加關注的仍是相關部門如何解決網上個人信息「裸奔」、切實保護網民個人權益免受侵害的問題。而就目前現狀來看,解決這一「棘手難題」還須從技術層面和監管層面「雙管齊下」,形成合力。首先,各類網絡運營商要不斷加強人才和科技投入和應用後臺審核力度,持續升級網絡安全系統,穩固網絡後臺,保護訪客隱私;其次,就監管層面而言,相關部門要加快完善網絡數據安全制度標準,儘快出臺針對網際網路用戶隱私分級分類的保護體系,針對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持續展開專項治理,不斷強化行業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整體提升網絡數據安全技術防護能力建設。可以確定的是,唯有全社會線上線下共建共立、相互作用,才是為網民個人隱私織就一張堅固「保護網」的不二法門。

當然,除了相關部門的規定與安全技術防護的教育以外,我們個人平時也應自覺學習相應知識一遍不時之需,儘可能的避免數據被盜用的危險。

1.不下載不明應用

官方提供的軟體大都經過了嚴格的測試,安全性比較有保障,可以很大程度減少應用被篡改或植入木馬程序的可能性。通常正軌的APP都經過了代碼籤名證書,下載時可以查看到開發者的信息,如沒有部署代碼籤名證書的APP建議不要下載使用。

2.不連陌生WiFi

在陌生環境中,要保持警惕心理。不要接入安全性未知或陌生的WiFi網絡,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

3.嚴格管理權限

應用安裝後,對應用權限的申請不能全部同意,尤其是涉及定位、簡訊、通訊錄等敏感權限。對可能洩露個人信息的權限,儘量拒絕,不可只圖一時之便。對於申請權限過多或申請權限與其用途不符的,給予重點關注。

4.留意帳號授權

使用社交媒體帳號登錄第三方網站時不貪圖方便,仔細查看其申請的權限。可以取消勾選的,儘量取消。同時,要養成檢查的習慣,時常關注授權情況,對於長期不用的第三方網站,及時取消帳號授權。

5.不要隨意打開未知連接

我們經常都能收到彩信,或一些不知名的連接,如不確定連接安全性情況下請不要打開地址欄開頭非HTTPS的連接。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張萌身份信息被盜用!信息漏洞令人心驚
    前段時間,多位知名藝人飛行裡程積分被盜刷一事引起熱議,一時間個人信息安全成了焦點話題。20日凌晨,張萌發文自曝遭遇了「比裡程積分被盜刷更可怕的事」,瞬間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張萌發文稱身份信息被盜用張萌自從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之後就得到了超高的關注,20日她在網絡上發布了自己遭遇的一件身份洩露的事情,這次也是關於航空的。
  • 吳磊等名藝人飛行裡程被盜用!有什麼用?漏洞在哪兒?如何避免?
    9月6日,有粉絲爆料「站姐」盜用吳磊裡程積分,兌換機票供自己與其朋友使用。有媒體報導,南方航空工作人員表示已經了解到相關情況,會把情況反饋上報,後續處理結果需要等待通知。此後,歌手江映蓉、明星李晨也陸續發布微博稱自己的裡程也被盜。
  • 你的身份信息早已洩露……|如何自查身份信息是否被其他微信號盜用
    雖然這件事沒有造成實質性的物質損失,但是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冒用身份證信息去實名認證微信支付功能,如果被用於參與什麼詐騙、洗錢等犯罪活動,其後果想想也細思極恐。。。但是現今大數據資訊時代,我們不可避免會洩露自己的身份信息,那麼如何能時刻自查自己的身份證信息有沒有被其他微信號盜用呢?
  • 網絡安全宣傳周|幫「客戶」竄改數據提網速,兩員工被判刑!
    網絡安全宣傳周|幫「客戶」竄改數據提網速,兩員工被判刑! 自2015年5月起,林某利用工作之便盜用了通信公司員工的帳號,進入該公司網絡設備統一登錄平臺,在辦公電腦上對部分客戶的數據進行修改,私自將普通撥號用戶的網絡數據修改為固定IP配置模式,以此提升客戶的網速。其間,他先後為劉某、鍾某提升網速,每月定期收取200元至700元不等的提速費。
  • 2019年度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網絡信息安全不容樂觀(下)
    2019年度重大信息安全事件七月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影響1億美國公民和600萬加拿大人的數據洩露事件。2019年度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十月重大信息安全事件:2000萬俄羅斯人的稅收和個人身份信息可公開訪問8月據外媒報導,有研究人員披露,一個存有2000萬條俄羅斯公民納稅記錄的數據集群並未設置任何安全措施,所用訪問者均可通過公共網絡查看這些信息
  • 民航個人信息安全面臨重大漏洞
    盜用他人航空裡程,實質是一種侵犯他人財產權益的行為。與近年來頻頻出現的盜用網路遊戲工具,盜用Q幣等行為非常類似。對於通過系統黑客手段盜用的行為,解決辦法便是加強常旅客系統的網絡和系統安全。美聯航就曾在2015年舉辦過一次安全漏洞百萬裡程獎勵項目。面向社會,徵集現有網絡系統中的漏洞,根據搜集到的漏洞風險等級,向參與者提供5萬、25萬以及一百萬三檔的裡程獎勵。對於像本次吳磊事件中,其實航司有很對技術手段都能夠降低風險。
  • 航空裡程積分被盜,資訊時代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近日,演員張萌在微博上發文,稱自己的身份信息被盜用,有陌生人用她的身份信息辦了一張航空公司積分卡,這一經歷讓她「毛骨悚然」!對航空公司的信息審核發出質疑,並對身份信息被盜用的後果產生擔心,「私人的身份證信息怎麼會落到陌生人手中,如果今天能用我的名義辦一張積分卡,那麼明天是不是就可以辦銀行卡,辦貸款了」。
  • 人臉信息被盜用!誰在出賣我們的人臉信息?
    來自新華社的一條新聞JUST DO IT人臉信息洩露:個人信息被倒賣近日新華社記者的調查報告轟動全網,一些網絡黑產從業者利用電商平臺,批量倒賣非法獲取的人臉等身份信息和「照片活化」網絡工具及教程,並以每條0.5元的價格在各大電商平臺堂而皇之的出售
  • 北信源:大數據時代下如何實踐網絡安全戰略?
    以「信息安全、大數據安全、安全通信暨應用」實踐網絡安全戰略在應對日益複雜多變的網絡安全對抗的過程中,北信源打破傳統的壁壘思想,順應市場發展趨勢,深入分析我國用戶實際應用特點,圍繞「信息安全、大數據安全、安全通信暨應用」三大發展戰略,量身打造了可以在大數據時代等複雜形態下部署的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的網絡安全解決方案
  • 又一起明星身份信息被盜用,製片人張萌發文質問航空公司審核不嚴
    來源:鈦媒體APP鈦媒體註:近期,多位知名藝人飛行裡程積分被盜刷一事引起熱議,一時間個人信息安全成了焦點話題。20日凌晨,張萌發文自曝遭遇了「比裡程積分被盜刷更可怕的事」,瞬間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這是繼本月初多起明星個人航空歷程被盜後,明星個人身份信息安全再度受到關注。
  • 又一起明星身份信息被盜用,製片人張萌發文質問航空公司審核不嚴
    鈦媒體註:近期,多位知名藝人飛行裡程積分被盜刷一事引起熱議,一時間個人信息安全成了焦點話題。20日凌晨,張萌發文自曝遭遇了「比裡程積分被盜刷更可怕的事」,瞬間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這是繼本月初多起明星個人航空歷程被盜後,明星個人身份信息安全再度受到關注。張萌在微博怒斥自己的信息被黃牛洩露:比裡程被盜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了,我今天在乘坐飛機的時候,發現登機牌上的會員號跟原來的完全不一樣,櫃檯跟我說這張卡也是用我的身份證近期申請的,並且所有的身份信息都能對得上,我頓時毛骨悚然,第一,航空公司的網絡審核這麼不嚴格麼?
  • 如何避免手機用戶信息洩露【方法步驟】
    如何避免手機用戶信息洩露?   有時候,你瀏覽網頁時的彈出廣告,會顯示你感興趣或是之前瀏覽的商品,也是電商網站跟蹤了瀏覽器的Cookies,才能實現這種操作。當然,按照程序的做法是你在註冊服務時,用戶條款會註明,不過大部分都不會通讀那冗長的條款。
  • 網絡支付層層「失守」 保護信息資金安全成難題
    案件中,從保險公司、手機運營商到支付寶,個人信息和網絡支付層層失守,令人擔憂。如今,網絡支付與手機等個人信息密切「綁定」,我們如何保護自己的信息以至資金安全?為避免被人懷疑,餘某將所有資料交給了自己乘坐的摩託車司機幫忙代辦。摩託車司機聲稱是替朋友補辦,且背出了電話號碼,電話營業廳人員便給補辦了手機卡。  記者向手機運營商客服處了解到,他人代辦補卡只需提供代辦人和機主的有效身份證原件、經機主本人籤名的委託書。
  • 數據賦能 共築安全 2021大數據反詐與網絡安全論壇在京舉辦
    原標題:數據賦能 共築安全 2021大數據反詐與網絡安全論壇在京舉辦   12月15日,2021年ICT深度觀察大會「
  • 明星微博求助信息被盜,數據盜賊何時自食惡果?
    經歷了令人「毛骨悚然」的身份信息盜用後,張萌對航空公司的信息審核發出質疑,並對身份信息被盜用的後果產生擔憂:私人的身份證信息怎麼會落到陌生人手中?如果今天能用我的名義辦一張積分卡,明天是不是就可以辦銀行卡,辦貸款了?
  • 如何避免網購上當受騙?你該知曉的新年網購防騙攻略
    每到年末,就是置辦年貨的高峰時期,許多市民也喜歡網購年貨,如何避免網購上當受騙?就要做到以下八點:1、 慎掃二維碼 降低被盜用風險有些二維碼其實是木馬病毒的下載地址,手機掃描後會自動下載並安裝,盜取持卡人的信息。
  • 中行(香港)資訊科技部總經理:香港銀行業如何築起網絡安全堡壘?
    來源:雷鋒網原標題:中國銀行(香港)資訊科技部總經理鄭松巖:香港銀行業如何築起網絡安全堡壘?近日,HKSAIR副理事長、中國銀行(香港)資訊科技部總經理鄭松巖做客HKSAIR《AI金融》系列線上講座第一課,以「香港金融業網絡安全和個人隱私數據保護」為主題進行分享。
  • HKSAIR副理事長鄭松巖:香港銀行業如何築起網絡安全堡壘?
    同時,像Instagram等社交媒體,都有很多信息外洩情況。還有第一資本也丟失了客戶資料,它本身就是金融機構,丟失資料更容易導致客戶信息被盜用,引起金融方面的損失。AI要用數據訓練模型,因此也對數據質量有所要求。AI模型還要做好核實,包括模型的可審計性。如果採用外部機構的AI產品,比如NLP,涉及的編制也需核實。外部AI或服務如何管控,如何確定變更過的模型準確性不變,如何檢測程序中是否有惡意部分……這些對銀行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雲在內地銀行應用較廣泛,香港銀行相對較少,這與監管不無關係。
  • 深度|《信息安全技術 政務信息共享 數據安全技術要求》標準解讀
    近日,由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上報及執行的GB/T 39477-2020《信息安全技術 政務信息共享 數據安全技術要求》獲批正式發布,並將於2021年6月1日正式實施。
  • 你是如何被大數據殺熟的?普通人該如何避免被殺熟?
    在回顧大數據殺熟事件的同時,小編也在思考這樣幾個問題:大數據是如何殺熟的?大數據殺熟的原理是什麼?是故意為之還是技術失誤?作為普通人我們怎樣才能避免被大數據殺熟?今天就簡單和大家說一說大數據殺熟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