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 2017-02-05 16:48:19
近期,最讓市場津津樂道的幾種「粉」均出自「央媽」之手,從「酸辣粉」到「麻辣粉」,再到新推出的「甜辣粉」,做起來方便又解饞,加水衝泡即可,對於金融機構的「充飢」效果更是立竿見影。
當媽的都會有幾道拿手菜,被市場戲稱為「央媽」的央行也不例外。近期,最讓市場津津樂道的幾種「粉」均出自「央媽」之手,從「酸辣粉」到「麻辣粉」,再到新推出的「甜辣粉」,做起來方便又解饞,加水衝泡即可,對於金融機構的「充飢」效果更是立竿見影。
讓我們看看「央媽」這幾道菜到底咋做的:
酸辣粉——常備借貸便利,1-3個月,「一對一」
「酸辣粉」是常備借貸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因為英文縮寫為SLF,所以被戲稱為「酸辣粉」。
央行首次烹飪這道菜要追溯到2013年春節前,當時部分商業銀行因為現金大量投放產生了資金缺口,央行通過新增的貨幣調控工具——常備借貸便利解決了當時的問題。隨後6月,「央媽」又一次通過「酸辣粉」成功向產生波動的貨幣市場提供了流動性。當年11月,「酸辣粉」正式出現在央行的官網「菜單」上。其實,全球大多數中央銀行都有類似的貨幣政策工具,為銀行提供短期流動性便利。
央行的「酸辣粉」的食客多為政策性銀行和全國性商業銀行,近兩年食客正逐漸從大型商業銀行向部分地區的中小金融機構拓展。「酸辣粉」的食用期限為1個至3個月,吃前需要有抵押,吃後收取一定利率回報。金融機構可以根據自身流動性需求申請,央行可以「一對一」滿足機構的「食量」。
今年2月3日,作為「利率走廊」上限的SLF隔夜、7天、1個月利率分別上調了35、10、10個基點。從「央媽」對於「酸辣粉」配方的細微調整,不少人看出了其中釋放出的政策信號,在今年「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背景下,當前貨幣政策操作方向是穩中有些偏緊的。
麻辣粉——中期借貸便利,4-6個月,需抵押
在「酸辣粉」推出一年後,「央媽」的烹飪技巧又提升了一個層次,繼而推出了中期基礎貨幣的貨幣政策工具——中期借貸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英文縮寫為MLF,所以被戲稱為「麻辣粉」。
2014年11月,央行證實已創設了「麻辣粉」,食客還是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食客「進食」前需要提供國債、央行票據等優質債券作為質押品,食用期限是4個至6個月。
其實,「麻辣粉」的推出,不僅是為了滿足食客的流動性需求,更有引導商業銀行降低貸款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的重任,充分發揮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
今年1月24日,6個月、1年期MLF利率均比上次上升了10個基點。通過中期利率的變化,不難看出,當前貨幣市場利率確實是在逐漸上行,利率曲線在上移。
甜辣粉——臨時流動性便利,28天,無抵押
今年春節前夕,央行又推出了新的菜品——「甜辣粉」,看名字就覺得味道很創新。1月20日,央行首次推出「臨時流動性便利」(Temporary liquidity facility),英文縮寫為TLF。這款粉目前只提供給大型商業銀行,食用期限為28天,不需要抵押物,資金成本與同期限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大致相同。
不過,這次的「粉」因為命名問題引起了爭議。有人認為,這道「粉」不用抵押又便宜,「辣得爽快」,應稱之為「特辣粉」。但也有人提出,一方面央行釋放了流動性,給市場一個小甜頭;另一方面,這種創新不同於降準、不是逆回購、不像SLF,有著獨特的氣質,和「甜辣」這種味道有相似之處,故應該稱之為「甜辣粉」。
但不論哪種名字更貼切,這種新的工具被證明,可以有效地實現流動性的傳導,節前流動性壓力基本得到緩解。
目前,「甜辣粉」的食客是大型商業銀行,但是據此前常備借貸便利的經驗,不排除也會拓展到中小銀行。而且從與「酸辣粉」和「麻辣粉」的價格比較來看,這個「甜辣粉」確實大有「甜頭」。
市場流動性偏緊時,大行也相對偏緊,可能不願意拆借給中小銀行,市場利率便會被抬升。因此央行通過給大行注入流動性,促進大行有選擇性地向中小銀行拆借,可以達到定向給市場釋放流動性的目的,而非「大水漫灌」。雖然操作資金規模不大,涉及銀行不多,但折射出央行2017年貨幣政策的新方法、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