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虎!如果你拍伍連德電影,管叫你再次虎

2020-11-18 澤水

中國第六代導演管虎最近拍了二部戰爭巨著《八佰》、和《金剛川》取得了巨大成功,票房收入達幾十億。

驚嘆管虎大手筆成功之餘,筆者聯想到清末伍連德,如果將其抗疫事跡搬上熒幕話,可能收穫更大的成功。

現今全球爆發了第二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歷史上有位不太知名的偉人------伍連德。因疫情他從幕後推向臺前。清末他領導東北抗擊鼠疫取得成功,贏得包括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醫學界的讚揚,梁啓超稱他為:「民國唯一的世界級中國科學家。"因為有了伍連德中國人才從愚昧落後轉型關心科學發展了。

1910年10月,在我國東北形成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瘟疫,造成了6萬多人喪生,而且瘟疫傳遍了人口密集的哈爾濱,因病去世的人越來越多,甚至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無人認領的屍體,疫情從哈爾濱開始一路傳播到東北69個縣市。發病的症狀是高燒、腹瀉、皮膚黑。當時的專業醫生和一些受過教育的官員很快就鎖定了這場大屠殺的元兇------鼠疫。

鼠疫,之前就曾在歐洲發生過兩次,14世紀在歐洲出現了第二次鼠疫高峰,造成了歐洲大陸1/3的人口死亡,堪稱是人間災難。當時的國家內憂外患,一時間無法控制;「屋漏又遭連夜雨」。日俄更是威脅清政府,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疫情,將部分中國人進入參與防疫工作,改由他們自己獨立主持東北地區的防疫工作,這分明是要奪取東北大地主權,所以這次防疫工作不僅關係到東三省廣大民眾的性命,更關係到國運,領土完整,當時的清朝政府下令嚴防東三省。

同年12月,年僅31歲的伍連德臨危受命,出任朝廷特派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187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的伍連德,從小就展現出了過人的天分,17歲就考取了英國女皇獎學金,在英國劍橋大學學醫,他是第一個拿到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華人,當東北大地疫情肆虐之時,伍連德只帶著一個助手和一箱簡單的醫療設備就踏上了開往哈爾濱的列車,在無數南下逃避瘟疫的人流中,他北上的身影有些孤寂和悲壯。憑藉自己過人的學識和沉靜的品質,基本摸清了疫情的狀況,他不顧當地政府和村民的反對,親手實施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病理解剖。

現在看來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但在當年那個封建的年代,解剖屍體是對死者的大為不敬,因此他們只能用一具受感染的日本女人的屍體,在好友的幫助下,伍連德秘密解剖了屍體,通過這次解剖,伍連德終於弄清了此次疫病的傳播途徑,這種病是可以通過呼吸傳播的,為了更多的民眾免受感染,嚴格管控疫情,伍連德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口罩並得以推廣,這才讓醫護人員和普通民眾的感染率大大降低,這也是讓中國人第一次用口罩預防傳染病。

雖然因為口罩和其他幾項防疫工作措施,讓"談疫色變"的疫情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疫情始終沒有有效被扼住,每日鼠疫死亡率仍繼續上升,這讓伍連德十分的困惑、揪心。直到1911年1月底的一天,伍連德來到哈爾濱城北的公共墳場才意識到問題所在。墳場上堆滿了來不及處理的屍體,這些屍體旁邊有鳥雀出沒,而這裡儼然成為一個細菌庫。伍連德覺得只有把這裡全部屍體焚燒掉才能徹底消滅病毒;得到了朝廷準奏,他正準備焚燒屍體的時候,一群愚昧的百姓聞訊後阻止。本是防疫關鍵時刻成敗在此一舉,伍連德心急如焚,他舉起汽油桶澆在自己身上,當眾發誓願意和百姓親人的屍體一起……

1911年3月1日東北地區因為鼠疫的死亡人數就已經下降為零。當時日俄列強虎視眈眈著手瓜分東北,清末政府腐敗無能,然而這場令世人矚目的疫情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終於有效控制住了,伍連德功不可沒。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通過佩戴口罩隔離等辦法,應對城市發生的傳染病疫情,直到今年我國成功防止新冠疫情舉措,許多都是從他那裡借鑑而來。

每當天下危難之際,總有力挽狂瀾之人降生。抗日戰爭期間,最後四百個孤軍奮戰演繹了巜八佰》;當美帝侵略者將戰火燒到鴨綠江,中華好兒女血灑異國土地演繹了《金剛川》。

在疫情嚴重的今天,仍然有不少醫學工作者,他們繼承伍連德先生的品質,逆流而上,甚至走出國門,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抗疫人類共同的敵人。願山河無恙,地球村平安。

假如管虎大導演看了筆者的文章,將伍連德的傳記改編電影,跌宕起伏的成功抗疫故事,一定會贏得全世界人類的掌聲。


相關焦點

  • 管虎的電影,只是為了拍出「一口氣」
    北影廠大院,拍電影的人自然不少,管虎在這樣環境和條件耳濡目染下,燻也能燻出點味兒,比大部分導演都要早入行。 30歲左右他已經拍了四部電影,還是不算出名。那是電視盛行的時代,電影影響力終究差點兒事。處在沒有電影拍又一窮二白的階段,正趕上了電視劇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他轉身拍起電視劇,又虎又悶頭苦幹,就一個原則,也是他年輕時候的口頭禪,「絕不!憑什麼你說的就是對的,我就不這樣能怎麼著。我錯了,我堅持到底就是對的!」《黑洞》開拍第一天,陳道明就給他出了難題,說咱們不能這麼拍,陶澤如和劉斌也都不大服他。
  • 管虎導演,你的《八佰》是要準備拍續集嗎?
    管虎導演,你的《八佰》是要準備拍續集嗎?管虎拍了不少經典電影,《,管虎是準備拍《八佰》續集嗎?誰TM的沒事跑到光禿禿的屋頂去樹一個大旗子當然,最為魔幻的操作是,管虎跑去跟秦漢合影。回到電影本身,管虎的《八佰》並不是一部管虎水平的電影,夾帶私貨太多,導致了《八佰》捉襟見肘,虎頭蛇尾。說起來,禁影反倒成了《八佰》最好的宣傳點,在一些人的觀念裡,禁影了,哦,那一定是部好電影。
  • 【戰疫史話】史上「鍾南山」,英雄伍連德
    廷議結果是由中國自己來管,經過袁世凱推薦,決定請當時在天津陸軍軍醫學堂擔任副監督(副校長)的伍連德,出任東三省防鼠疫全權總醫官。伍連德是劍橋大學首位華裔醫學博士,是當時中國防疫工作的不二人選。1910年的11月,東北正是嚴寒的冬季,伍博士來到哈爾濱。深入調查後他意識到有些不對勁,按照鼠疫傳播途徑,是跳蚤傳播老鼠,再由老鼠傳播給人。而數九隆冬的哈爾濱哪來的那麼多跳蚤呀?於是他想要解剖屍體看看。
  • 管虎拍了一部《八佰》,你會去電影院看嗎?
    除了管虎之外,還有張譯,姜武,王千源,黃志武,侯勇等實力派演員主演。首先,這是一部全程都是以IMAX技術拍攝的電影。從技術的苛刻程度,就足以看出管虎精益求精的態度。都憑藉著豐厚的資金,拍出了一段真實又殘酷的戰爭片段。這更像是一部對於戰爭的寫實片,表達中華民族八年抗戰的史詩級別電影。
  • 管中窺虎:一個男人的順流逆流
    2015年的《老炮兒》是管虎迄今為止市場認可度最高的作品。在此之前他拍過很多好片,譬如電影《鬥牛》、《殺生》,和早期的電視劇《黑洞》、《冬至》等等,主演陳道明、黃渤等人也得到眾多讚譽。這個電影擁有前輩創作者遺留下的精氣神,但手法上力圖擺脫前輩的符號化,偏向寫實和群像,試圖像《活著》那樣,通過一群普通人謀生的掙扎,映襯出當下的時代。如今回頭看,身處那個時間節點,拍的再好,也不可能達到前輩作品的社會反響,因為觀眾已經不好這一口了。
  • 管虎的欲和魔
    有一年first影展,活動一天完後管虎拉著曹保平聊天,兩人一邊喝酒一邊感慨,這兩年一窩蜂出現各種喜劇電影,賣力搞笑,攢網絡段子,我們倆這種的,私底下得保持,就剩咱哥倆這勁兒。別人就算了,管他丫的。你究竟會不會拍啊?!
  • 《浴火危城》重播 再現110年前伍連德在哈爾濱抗疫
    3月1日,哈爾濱電視臺影視頻道將重播電視連續劇《浴火危城》,該劇再現了1910年劍橋大學首位華裔醫學博士伍連德,臨危受命出任「大清總醫官」,趕赴哈爾濱全面主持東北三省的防疫工作,通過一系列的努力成功阻止疫情的擴散,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戰勝了鼠疫病魔,同時伍連德也徹底粉碎了日、俄兩大列強欲借瘟疫侵佔東北領土的圖謀的歷史故事。
  • 孔慶東:管好自己的虎——評管虎導演的《八佰》
    孔慶東:管好自己的虎 ——評管虎導演的《八佰》孔慶東 崑崙策研究院 今天(點擊上方【崑崙策研究院】可關注)但我相信管虎不會那麼手潮,那麼「拙劣」——我多年前就看過他執導的《黑洞》,後來又看過他的《老炮兒》,看過他怎麼拍自己的父親——管宗祥老爺子。我相信管虎心中是有個沉甸甸的「人民」的,儘管他的「人民」不見得是左翼性質的。今年《八佰》終於公映了,像張宏良老師說的,左翼的批判反而起到了一定的廣告作用。
  • 「怪才」管虎,不顧與馬伊琍五年之情,和馬伊琍的閨蜜結婚
    演藝圈,得先有導演才能有演員,沒有導演,哪裡來的戲給你演員拍呢!在娛樂圈裡有一位導演,他被稱為「怪才」,他就是管虎。管虎的代表作是《鬥牛》,他因為這部戲而被廣為人知。怪才導演管虎是北京生人,因為小時侯的一些關係,他對當導演充滿了嚮往之情。
  • 管虎再次刷新「青蔥計劃」主席年齡!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論壇...
    臺海網11月2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文 常海軍/圖)從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青蔥計劃」發起人李少紅手裡接過一束精美的大蔥,知名導演管虎接過接力棒,擔任第六屆「青蔥計劃
  • 《八佰》熱映,馬伊琍感慨與管虎分手真相:你愛電影不能超過愛我
    其實他有近三十年的影視從業經驗,拍了不少有影響的電視劇,與賈樟柯、王小帥等同為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管虎是北京人,父親是北京電影製片廠的藝術家。這個人很有個性,演員黃渤說管虎有句有名的口頭禪是:「絕不!憑什麼非要這樣!我就不這樣能怎麼著!」管虎自己也說過:「比如十八歲的時候有想說的話,可是沒人聽,或者說人微言輕,那你就會憋著一股勁兒,很多年後,有些人這股勁兒就過去了,但是我過不去。」
  • 管虎:站著還是跪著?讓電影自己說話
    管虎對電影有三種評價:跪在地上求著觀眾的「三陪電影」,站在臺上等著捧場的「戲子電影」,以及不管你愛不愛看,演完就走的「角兒電影」。從影二十多年,無論電視劇還是電影,管虎鮮有失手之作,拍《鬥牛》《殺生》他一直以「戲子電影」的標準要求自己,也會在電視劇中釋放想當「角兒」的衝動,比如《冬至》和《生存之民工》。同為第六代導演的王小帥曾對他說:「虎子,千萬別忘記你18歲的那個勁兒啊。」
  • 黃渤問管虎:如果《八佰》沒有達到預期怎麼辦?管虎的回答很圈粉
    眾所周知,由管虎執導,王千源、姜武、張譯、黃志忠等主演的《八佰》也是在今天上映了,電影中小人物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獻身精神令許多影迷熱淚盈眶,故事雖然感人至深,但是並不套路,觀眾會感覺到一種循序漸進的情緒湧動
  • 抗疫先驅、國士無雙,伍連德波瀾壯闊的一生
    國士無雙,伍連德。1896年,17歲的伍連德獲得維多利亞女皇獎學金,隻身赴劍橋大學學習。1903年,提前2年拿到博士學位,師從諾貝爾獎得主Elie Metchnikoff教授與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教授。 1905年,伍連德與施肇基相識。誰都沒想到,5年後他們會再次站在一起。1907年,28歲的伍連德受袁世凱邀請,歸國擔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校長。
  • 電影《八佰》獲得無數好評,但你了解管虎嗎?
    與眾不同放眼整批第六代導演,管虎一直都在展現他與眾不同的藝術魅力。年紀比較大一些的影迷如果有看過他導演的《頭髮亂了》,就會發現他的電影十分關懷底層的普通人物。如果沒有看過《頭髮亂了》的影迷,應該也聽說過《外鄉人》、《生存之民工》。這兩部劇都反映出管虎作為一個藝術家的細膩。
  • 「虎父無犬子」,《包氏父子》管宗祥,管虎出生後一家住宿舍過道
    ,你一定很熟悉了。管虎的電影很有自己的風格,《老炮兒》《廚子戲子痞子》等影片都出自他手。而管宗祥正是管虎的父親,父子二人同樣是影視圈的傑出人物,真是印證了那句老話「虎父無犬子」。說道管虎,也是電影行業的領軍人物。
  • 人物|「發現」抗疫鬥士伍連德
    伍連德相信:唯有皇帝下一道聖旨,才能解決問題。同當地士紳交流並得到支持後,伍連德向清廷上書,請旨焚化屍體。三日後,伍連德收到了清政府的回覆:同意火化。「伍連德這個人,既有學術能力又有行政能力,這十分難得。」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微生物學會原秘書長程光勝向記者介紹了這段歷史,「他能發動群眾。幾千具屍體,他說燒了,當地沒有人(敢)反對。送信的郵差、老中醫……都被他發動起來(投入抗疫)。」
  • 七夕節,梁靜表白《八佰》導演管虎
    :「2020年8月25日零點,《八佰》正式公映後的,回憶起影片殺青的第二天晚上,「你(導演管虎)和劇組兄弟相擁唱著《真心英雄》,你哭了,悲喜參半委屈的淚水讓在場所有人為之動容,你哭的像個孩子,我也哭了,只有我最懂你。
  • 電影《八佰》獲得無數好評,但是你了解管虎嗎?
    年紀比較大一些的影迷如果有看過他導演的《頭髮亂了》,就會發現他的電影十分關懷底層的普通人物。如果沒有看過《頭髮亂了》的影迷,應該也聽說過《外鄉人》、《生存之民工》。這兩部劇都反映出管虎作為一個藝術家的細膩。他總能在巨大的時代畫幅下發現令人為之動容的細節。
  • 管虎談《八佰》:像剛畢業的學生一樣,「笨笨地」拍一部電影
    目前來看,電影呈交了一份滿意答卷,但《八佰》的經歷可不止「一波三折」,除了定檔、撤檔風波,其拍攝過程也很曲折。在接受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書面採訪時,管虎聊起了《八佰》的幕後故事,他說:「像一個電影學院剛畢業的學生,『笨笨地』去拍一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