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六代導演管虎最近拍了二部戰爭巨著《八佰》、和《金剛川》取得了巨大成功,票房收入達幾十億。
驚嘆管虎大手筆成功之餘,筆者聯想到清末伍連德,如果將其抗疫事跡搬上熒幕話,可能收穫更大的成功。
現今全球爆發了第二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歷史上有位不太知名的偉人------伍連德。因疫情他從幕後推向臺前。清末他領導東北抗擊鼠疫取得成功,贏得包括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醫學界的讚揚,梁啓超稱他為:「民國唯一的世界級中國科學家。"因為有了伍連德中國人才從愚昧落後轉型關心科學發展了。
1910年10月,在我國東北形成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瘟疫,造成了6萬多人喪生,而且瘟疫傳遍了人口密集的哈爾濱,因病去世的人越來越多,甚至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無人認領的屍體,疫情從哈爾濱開始一路傳播到東北69個縣市。發病的症狀是高燒、腹瀉、皮膚黑。當時的專業醫生和一些受過教育的官員很快就鎖定了這場大屠殺的元兇------鼠疫。
鼠疫,之前就曾在歐洲發生過兩次,14世紀在歐洲出現了第二次鼠疫高峰,造成了歐洲大陸1/3的人口死亡,堪稱是人間災難。當時的國家內憂外患,一時間無法控制;「屋漏又遭連夜雨」。日俄更是威脅清政府,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疫情,將部分中國人進入參與防疫工作,改由他們自己獨立主持東北地區的防疫工作,這分明是要奪取東北大地主權,所以這次防疫工作不僅關係到東三省廣大民眾的性命,更關係到國運,領土完整,當時的清朝政府下令嚴防東三省。
同年12月,年僅31歲的伍連德臨危受命,出任朝廷特派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187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的伍連德,從小就展現出了過人的天分,17歲就考取了英國女皇獎學金,在英國劍橋大學學醫,他是第一個拿到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華人,當東北大地疫情肆虐之時,伍連德只帶著一個助手和一箱簡單的醫療設備就踏上了開往哈爾濱的列車,在無數南下逃避瘟疫的人流中,他北上的身影有些孤寂和悲壯。憑藉自己過人的學識和沉靜的品質,基本摸清了疫情的狀況,他不顧當地政府和村民的反對,親手實施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病理解剖。
現在看來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但在當年那個封建的年代,解剖屍體是對死者的大為不敬,因此他們只能用一具受感染的日本女人的屍體,在好友的幫助下,伍連德秘密解剖了屍體,通過這次解剖,伍連德終於弄清了此次疫病的傳播途徑,這種病是可以通過呼吸傳播的,為了更多的民眾免受感染,嚴格管控疫情,伍連德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口罩並得以推廣,這才讓醫護人員和普通民眾的感染率大大降低,這也是讓中國人第一次用口罩預防傳染病。
雖然因為口罩和其他幾項防疫工作措施,讓"談疫色變"的疫情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疫情始終沒有有效被扼住,每日鼠疫死亡率仍繼續上升,這讓伍連德十分的困惑、揪心。直到1911年1月底的一天,伍連德來到哈爾濱城北的公共墳場才意識到問題所在。墳場上堆滿了來不及處理的屍體,這些屍體旁邊有鳥雀出沒,而這裡儼然成為一個細菌庫。伍連德覺得只有把這裡全部屍體焚燒掉才能徹底消滅病毒;得到了朝廷準奏,他正準備焚燒屍體的時候,一群愚昧的百姓聞訊後阻止。本是防疫關鍵時刻成敗在此一舉,伍連德心急如焚,他舉起汽油桶澆在自己身上,當眾發誓願意和百姓親人的屍體一起……
1911年3月1日東北地區因為鼠疫的死亡人數就已經下降為零。當時日俄列強虎視眈眈著手瓜分東北,清末政府腐敗無能,然而這場令世人矚目的疫情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終於有效控制住了,伍連德功不可沒。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通過佩戴口罩隔離等辦法,應對城市發生的傳染病疫情,直到今年我國成功防止新冠疫情舉措,許多都是從他那裡借鑑而來。
每當天下危難之際,總有力挽狂瀾之人降生。抗日戰爭期間,最後四百個孤軍奮戰演繹了巜八佰》;當美帝侵略者將戰火燒到鴨綠江,中華好兒女血灑異國土地演繹了《金剛川》。
在疫情嚴重的今天,仍然有不少醫學工作者,他們繼承伍連德先生的品質,逆流而上,甚至走出國門,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抗疫人類共同的敵人。願山河無恙,地球村平安。
假如管虎大導演看了筆者的文章,將伍連德的傳記改編電影,跌宕起伏的成功抗疫故事,一定會贏得全世界人類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