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專訪中信信託副總經理劉寅:曾支撐信託業十年高速發展的通道...

2021-01-17 每日經濟新聞

圖片來源:攝圖網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中,在嚴監管、去通道、降槓桿的要求下,曾經高歌猛進的信託行業持續收縮。截至2019年一季度,信託行業資產管理規模已從高點的26.25萬億元下滑至22.54萬億元。下降趨勢還要持續多久?不符合監管要求的通道、非標道路受阻後,轉型與創新之路又在何方?

近日,中信信託副總經理劉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信託行業規模具體降到多少沒有一定的量的概念。但在他看來,目前還有下降空間。

而對於創新,劉寅認為,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創新要有原則,首先要支持實體經濟;二要防控風險,不能因為創新反而滋生新的風險;三是填補市場空白。

個別機構做消費金融的模式可能偏離了監管要求

NBD:2019年中信信託的業務重點是什麼?傳統業務領域有何側重?創新業務方面,重點發展的領域或者新的嘗試有哪些?公司目前對創新業務的探索是集中投入還是多點開花?

劉寅:2019年,公司要「多練內功、多長本事」,在繼續鞏固和加強傳統優勢業務和能力的同時,加大信息化、線上化和一體化建設的投入,加快財務、託管、運營大中臺的建立,加速實現消費金融、資產管理、證券化等創新業務的規模化和收入顯性化,加深財富管理業務板塊的精耕細作。

未來著重關注的領域有基礎建設、消費金融、資產管理(家族信託、保險金信託)、服務信託(資產證券化、帳戶服務信託等)。其中消費金融是中信信託2019年要推出的創新業務。公司對創新業務的探索遵循多點開花的態度。

NBD:為何對消費金融今年才開始介入?目前對消費金融的介入大概是什麼方式?聽說有地方的監管部門對消費金融態度不是很支持?

劉寅:對於新業務,不是別人做中信信託就要做,公司會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和人才構成做準備。其次,每家機構對一項業務的觀點是有差異的,因為每家機構的策略、戰略不一樣。另外,現在這個市場適不適合參與,要進行商業性的判斷,但我們一直很關注這塊,也一直在研究,只是從市場來看,我們不是最大的。但實際上,我們多年前就進行了嘗試,而且去年中信消費金融公司已經獲批,以後將從中信消費金融這個層面在消費金融領域做深度的介入。

其次,消費金融的含義很寬泛,有時候一些詞語並不能覆蓋一些業務的內涵。比如,中信信託做的消費金融信託可能就跟其他信託公司做的不一樣,區別可能體現在內容模式和交易對手。做一項業務的前提是風險可控、成本可算、符合監管政策導向和監管要求。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創新要有原則,首先要支持實體經濟;二要防控風險,不能因為創新反而滋生新的風險;三是填補市場空白。個別機構做消費金融的模式可能偏離了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的要求。

NBD:2019年中信信託在資金端有什麼安排?目前直銷與代銷的比例是多少?您認為對於信託公司而言,在資金端,做到什麼程度才是理想水平?

劉寅:金融機構是中介服務屬性,中信信託一手服務資產端,一手服務資金端,認為兩者同等重要。2019年,中信信託將在繼續鞏固與優質股份制銀行合作募資的基礎上,將大力提高自身財富管理隊伍建設,為高淨值客戶提供更為直接的服務。按照2018年的相關業務數據,在當年新發行的集合資金信託業務中,直銷與代銷的比例是4:6。

目前,中信信託已將資金端服務能力列為與資產端服務能力同等重要的地位,按照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的發言觀點,資金端服務能力,做到多好「都不為過」。目前中信信託覆蓋的直銷客戶達2.2萬名。如果算上在金融機構代銷渠道購買中信信託產品的客戶,累計已經達到近12.6萬名。

信託資產規模依然有下降空間

NBD:截至2019年一季度,信託行業的資產規模下降至22.54萬億元,行業高速發展暫告一個段落,在您看來,規模會不會繼續壓縮或者壓縮到什麼水平才算合理?

劉寅:這個沒有一定的量的概念。在我看來,信託公司的發展或者規模,要因時而變,與當下的經濟形勢和監管形勢有關。

比如去年出臺的資管新規。資管新規的出臺跟以往的法規不同,重塑了資產管理的市場。在對信託公司的影響方面,首先,資管新規有一個重要職能是要約束不當的影子銀行,或者說是對支持實體經濟、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不利的,這塊要按照資管新規進行規範收縮。那麼,我們看到的現象就是去通道、降槓桿,在此背景下,原來的一些監管套利的業務,以銀信理財合作為代表的這類業務,按照資管新規要下降,這導致總體規模的部分下滑。

第二,整體的經濟形勢,我們目前看到經濟有下行壓力,存在風險上升的問題,這種情況下,企業創設優質資產的能力就會下降,對應匹配的資金就會縮減,相應的規模也會下滑。在此之外,很多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也在降低,展業時更加關注風險,多重因素疊加,規模也會下滑。

至於規模什麼時候會反彈,沒有一定,要看經濟形勢,但我認為還有下降空間。原來規模最高峰時,可能70%是通道,而這裡面可能又有比較大的比例是不太合規的通道,以後監管到位,信託公司合規展業,那這塊通道就會慢慢歸零。當然,參考國外的資管市場,未來隨著經濟的提升,更有質量的規模還有空間,當然,肯定會有結構性調整。

NBD:2015年您曾表示信託面臨的新常態是風險、轉型和監管,您覺得目前這句話是否依然適用?

劉寅:我認為依然適用,當時我提出要認識到五個挑戰,第一是充分認識經濟換擋對信託融資需求的挑戰。過去十幾年,資產價格節節攀升,信託公司很少出風險,但現在不是了;第二是充分認識綜合經營對信託公司的挑戰。目前理財子公司就是體現之一;第三,充分認識金融市場化改革對業務發展模式的挑戰。金融市場化改革會導致很多類信託產品出現,這對信託產品會產生擠出效應,現在來看,這表現得更加明顯;第四,充分認識金融風險暴露對信託業風險能力的挑戰。去年以來,可以看到,多個信託項目出險;第五,充分認識嚴監管對信託業的挑戰。

當時就在提示信託公司過去的好時光已經過去,之前幹得特別開心的業務,比如通道、非標債權,雖然曾經基本上支撐了信託行業整個十年的高速增長,但現在來看,很多已經不符合現在的監管導向和政策導向,這些業務中可能60%~70%要衰退,信託公司必須轉型。當然,目前信託業轉型並不盡如人意,但已經被市場倒逼著在轉。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相關焦點

  • 中信信託劉寅:苦練內功 打造核心競爭力
    近日,中信信託副總經理劉寅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信託公司的好日子已經過去,未來信託行業要摒棄信貸思維、重歸本源,做真正的資產管理機構。今後,中信信託要在專業能力和產品的豐富度上有所提升,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用專門的機制。   中國證券報:在破剛兌、去通道、防風險的嚴監管背景下,信託公司很多業務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你認為信託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 中信信託副總:科創板給基礎資產配置多個選擇 利好PE
    新京報訊(記者 程維妙)繼包商銀行被接管後,近日又有信託公司向信託業保障基金申請了7億流動性支持資金,引發市場對中小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的擔憂。5月31日,中信信託副總經理劉寅接受採訪時表示,當有信託公司出現風險,除自救或股東援助外,可能也需要依靠外部力量。
  • 中信信託換帥,中信集團副總經理劉正均出任董事長
    (原標題:中信信託換帥,中信集團副總經理劉正均出任董事長)大型央企中信集團子公司——中信信託換帥。12月23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中信集團副總經理劉正均出任中信信託董事長一職。其任職資格已獲得北京銀保監局核准。
  • 「信託一哥」掌舵人敲定!劉正鈞空降任中信信託董事長
    目前,劉正鈞正擔任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總經理,也就是說,他不僅在中信集團擔任高管,還將擔任中信信託董事長。中國建設銀行任職,2006年8月入職中信信託,先後擔任中信信託副總經理、總經理、副董事長。
  • 中信信託換帥!劉正均出任董事長一職
    董事長一職空缺近半年,中信信託迎來新任掌門人!12月23日,北京銀保監局批覆,核准劉正均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董事的任職資格。據中信集團官網資料顯示,劉正均現任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
  • 中信信託原資本運營二部總經理李革被開除黨籍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2日電 據中信集團官網12日消息,日前,經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批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信集團紀檢監察組聯合天津市監委,對中信信託原資本運營二部總經理李革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
  • 2020年中國信託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中信信託成為我國最大...
    其間,信託業歷經6次大整頓,初步建立信託業基礎監管體系框架,推動中國信託業進入下一個階段。2008年起,隨著「四萬億」刺激經濟計劃出臺,銀信合作時代拉開序幕,信託業被賦予「銀行貸款的補充」的使命,促使信託業發展迅速,信託資產規模實現了近10倍的增長。
  • 中信信託換帥 民生銀行13位高管購入自家股票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胡萍 杜冰12月23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批覆,核准劉正均出任中信信託董事長、董事的任職資格。劉正均是現任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此次任職資格獲批,他將兼任集團職務與中信信託董事長。據介紹,劉正均此前長期在審計署工作,曾任審計署行政事業審計司司長、審計署法規司司長等職務。2018年下半年,劉正均調任中信集團副總經理。
  • 迷茫:十字路口的中國信託業
    自2017 年開始,在「去槓桿、防風險」強監管的驅動下,信託通道業務大幅縮減,導致行業整體信託資產規模持續下降。與此同時,行業報酬率自2016年開始逐年下滑,這一方面是由於報酬率計算的滯後性,此前大量通道業務到期清算影響報酬率;另一方面是因為行業競爭加劇,資產端的收益空間逐步壓縮。
  • 2020信託業七大關鍵詞
    對於萬千信託從業者來說,史無前例的複雜形勢與超強監管讓這個年份更加刻骨銘心。各類政策新規與窗口指導層出不窮,融資類信託遭遇強力壓降,通道類信託繼續萎縮,行業資產規模降至20萬億關口。2020年,信託業在過往「去通道、控地產」基礎上,又多了一道「逐步壓降融資類信託」的難題。今年3月,監管部門對信託業壓降規模定的計劃是:2020年全行業壓降1萬億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融資類信託業務,並要求每家信託公司制定壓降計劃。主動管理類融資信託主要存在形式包括工商企業類貸款、房地產信託貸款等。
  • 2019年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在經歷了2018年較大幅度的調整後,2019年信託業資產規模下降幅度明顯收窄,進入了波動相對較小的平穩下行階段。2.按信託功能劃分從信託功能角度看,2019年信託業務結構變化較為明顯,在日益嚴厲的「去通道」監管環境下,融資類信託佔比有所上升,事務管理類信託佔比顯著下降,投資類信託則基本穩定。隨著通道類業務佔比的不斷下降,信託業回歸主業、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的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 原中信信託信託一部總經理張莽加盟阿拉丁控股集團,任職機構事業部...
    1月20日消息,原中信信託信託業務一部總經理張莽加盟阿拉丁控股集團,擔任機構事業部信託業務總經理,他將推動資產管理、投融資業務增長,助力環保能源與消費服務兩大投資方向,並為投資企業拓寬金融服務領域。張莽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擁有19年信託管理經驗,歷任陝國投北京業務部、百瑞信託產業金融部和中信信託信託業務總經理。
  • 若無特色產品 信託未來生存空間就不大——專訪重慶信託副總裁葉凌風
    27NOV文 | 張志偉 邢萌——專訪重慶信託副總裁葉凌風他是信託法頒布後的第一批信託業務經理,也是原銀監會早期信託監管官員,如今則是行業頭部公司重慶信託高管,20這20年也是信託高速發展的時期,超20萬億元的體量使信託成為第二大金融子行業。20年裡,這位「70後」信託老兵一直堅守在這個行業,是行業的親身見證者,多個職位的歷練也使他對於行業和公司的發展有著獨到的見解。2018年資管新規開啟了信託業的新時代,資管機構競爭大潮中信託的機會在哪裡?信託轉型勢不可擋,重慶信託如何看待信託轉型?
  • 最後的禮物——一位保險金信託經理感受的愛與守護
    來源:中信信託作者: 資管四部 我叫思宇,是中信信託的一名普通的信託經理,工作重點之一就是保險金信託。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這個業務,其實中信信託已經在這個領域探索了五年之久,但在信託市場上還算是新興產品,直到近兩年才引起行業的關注和跟進——這並不奇怪,相比信託公司傳統的投行業務——一個項目動輒幾十億、上百億的規模,以及因此帶來的豐厚利潤,保險金信託帶來的收入顯得微不足道,與此相對的卻是每一個項目成立、登記以及後續管理所要投入的巨大的工作量。
  • 信託通道業務首遇敗訴擔責 華澳信託或賠4600萬元
    此前,通道業務是信託公司的「免死金牌」,當信託通道業務出現風險時,信託公司的回覆通常是:「所涉及的信託項目為我司事務管理類項目,目前該項目已結束,我司已正常履行受託人職責」,一般不會深究信託公司在其中的責任。
  • 資管新規去通道 去年信託公司被動管理業務佔65.61%
    每經記者 向江林 實習記者 陳玉靜 每經編輯 畢陸名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聯合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明確指出消除多層嵌套和通道,要求金融機構不得為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提供規避投資範圍
  • 首例通道業務被判賠償,打破信託公司免責「常規」
    其中,吳某認購100萬元,約定每半年分配投資收益,項目結束返還本金。在信託項目期間,有投資者曾向華澳信託相關業務人員致電諮詢項目情況;華澳信託內部曾出具過《項目風險排查報告》,載明聯眾公司財務狀況良好,項目保障營收穩定,項目風險可控,檢查未發現重大風險事項。基金到期後,上海寅潯未向吳某返還本金。
  • 中信信託清倉中德安聯人壽49%股權 安聯這次如何布局?
    目前,安聯中國控股持有中德安聯人壽51%股權,一旦其成功受讓中信信託所持的49%股權,中德安聯人壽將成為我國第二家外資獨資壽險公司。中信信託擬出清中德安聯股權,安聯正評估交易機會成立於1999年的中德安聯人壽是安聯集團在中國布下的第一子,也是歐洲壽險公司在華組建的首家合資壽險公司。目前,安聯中國控股持有51%股權,中信信託持有49%股權。
  • 中國信託業抗疫專項慈善信託誕生記
    來源:金融時報作者:胡萍「中國信託業抗擊新型肺炎慈善信託」(以下簡稱「專項慈善信託」)從1月31日成立至今,短短半個月的時間,61家信託公司募資規模達3090萬元,實施慈善項目近20個,運用到各類慈善項目的實際投放資金超過1300萬元。
  • 中國信託業協會舉辦「轉型發展期信託公司風險防控」線上主題沙龍...
    為助力行業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支持信託公司進一步提高風險應對和防控能力,中國信託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於2020年11月26日以線上方式舉辦「轉型發展期信託公司風險防控」主題沙龍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