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通道業務被判賠償,打破信託公司免責「常規」

2020-12-27 第一財經

在過去,當信託通道業務出現風險時,信託公司往往會被「網開一面」,不會深究信託公司在其中的責任。不過,這一局面將被打破,信託公司也要承擔部分賠償責任。

近日,上海金融法院二審審結一起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該案系全國首例判決信託公司在通道類業務中對投資者承擔民事侵權責任的案件。

首例信託公司在通道業務中承擔賠償責任

案情顯示,陳某是浙江聯眾建設有限公司(下稱「聯眾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通過王某成立並控制了上海寅潯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下稱「上海寅潯」)等7家有限合夥企業。2013年初,陳某、王某等人偽造虛假財務報告與保障房項目資料,合謀確定集資方案。2013年6月,上海寅潯與華澳信託籤訂《單一資金信託合同》,委託人上海寅潯指定將信託資金由受託人華澳信託管理,用於向聯眾公司發放貸款。信託資金金額為2.8億元。當年6月至8月期間,上海寅潯以「浙江聯眾杭州保障房投資基金項目」為名、以年化利率9.5%~12.5%的高額利息為誘,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募集文件中載明產品類型為「華澳信託聯眾單一資金信託貸款有限合夥基金」。

其中,吳某認購100萬元,約定每半年分配投資收益,項目結束返還本金。在信託項目期間,有投資者曾向華澳信託相關業務人員致電諮詢項目情況;華澳信託內部曾出具過《項目風險排查報告》,載明聯眾公司財務狀況良好,項目保障營收穩定,項目風險可控,檢查未發現重大風險事項。基金到期後,上海寅潯未向吳某返還本金。經調查,吳某的投資款100萬元被上海寅潯執行事務合伙人委派代表陳某等人用於歸還案外人遼陽紅美置業有限公司。

2018年6月29日,陳某、王某等被判決犯集資詐騙罪。2018年,吳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要求華澳信託承擔侵權賠償責任。一審法院經審理後,判決華澳信託應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對吳某根據刑事判決通過追贓程序追索不成的損失在20萬元的範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吳某與華澳信託均不服一審判決,向上海金融法院提起上訴。

投資者吳某稱,信託公司對信託資金的監管負有全面責任。華澳信託明知投資者是基於對華澳信託的信賴而進行投資。在信託存續期間,華澳信託曾出具內容虛假的中期報告誤導投資者,沒有對信託項目進行有效監管,應全額承擔賠償責任。

不過,華澳信託表示,通道業務屬於被動管理型信託,信託公司依照委託人指令發放貸款,不對項目做實質性盡職調查,沒有義務對信託資金進行監管,更不保證全部收回信託貸款或剛性兌付。投資者損失是犯罪分子集資詐騙,並將吸收的存款肆意揮霍造成,與華澳信託無關,華澳信託不應承擔任何責任。

上海金融法院經審理後認為,訴爭信託業務屬於通道類信託業務,委託人和受託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應當依據信託文件的約定加以確定。根據《信託合同》,信託公司應委託人指令發放信託貸款,不承擔信託貸款無法收回的風險。信託公司在通道類信託業務中雖僅負責事務性管理,但仍應秉持審慎原則開展經營,在其以自身名義獨立從事信託管理事務時,需盡到必要合理的注意義務。

「本案中,華澳信託有關項目負責人員已經了解到委託資金來源於社會募集,並明知委託人系借用華澳信託金融機構背景進行資金募集,但未向致詢的投資者作相應提示,也未採取必要警示防控措施。信託存續期間,華澳信託應委託人要求,對於實際並不存在的投資項目在未經任何調查的情況下,出具內容明顯虛假、足以誤導投資者的《項目風險排查報告》,上述行為客觀上也促成了犯罪分子的集資詐騙行為,對吳某的投資被騙受損負有一定責任。」上海金融法院稱。

上海金融法院認定,犯罪分子的集資詐騙行為是造成吳某投資損失的根本原因,華澳信託在管理涉案信託業務過程中的過錯行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吳某損失,吳某自身對其損害發生亦具有過錯,原審法院酌情認定華澳信託應就投資者刑事追贓程序追索不成的損失在其投資本金損失20%的範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該責任認定主次分明,比例合理,且屬明確可行。上海金融法院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第一財經記者在裁判文書網上發現,根據刑事判決書,上述案例中,預計總共有157名投資者可能提出類似訴訟,損失總額高達2.3億元,參照20%的標準,華澳信託可能面臨4600萬元的賠償。

信託行業去通道

一位信託行業人士對記者稱,信託公司在做通道類業務時收取手續費,雖然不如主動管理類項目的收益高,但是信託公司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有利於信託行業去通道,回歸本源。

2018年4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管理局出臺《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統一同類資管產品監管標準,防控金融風險。信託行業自此開始轉型,壓降通道類業務和多層嵌套規模,行業整體規模已有所回落。

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信託業受託管理的信託資產餘額為20.86萬億元,較年初減少7432.79億元,同比下降5.16%。其中,單一資金信託規模為6.92萬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0935.77億元,佔比為33.18%,較上年末下降3.92個百分點,自2018年一季度以來已經連續11個季度持續下降。

相關焦點

  • 信託通道業務首遇敗訴擔責 華澳信託或賠4600萬元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周報記者:夏子軒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一則民事判決書顯示,華澳信託因其通道業務涉及一起經濟糾紛案件,被判應承擔20%的補充賠償責任。這也是首個信託公司因通道業務承擔賠償責任的案例。
  • 通道業務出現風險不能「全身而退」 華澳信託被判承擔20%賠償責任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一則民事判決書顯示,華澳信託因其通道業務在一起經濟糾紛案件中被判賠償20%,這也是首個信託公司因通道業務承擔賠償責任的案例。有業內人士表示,一般通道業務中,受託人依據委託人的指令履行後續管理義務,不對借款人和信託資金運用的項目做實質性盡職調查和審核,只提供事務管理服務。
  • 通道業務不免責!華澳信託捲入非法集資案 判賠償20%
    在此案件中,上海金融法院以華澳信託在開展信託業務時,對委託資金來源的審核未盡必要注意義務以及對出具虛假調查報告的行為客觀上起到了矇騙投資者的作用,最終判令華澳信託對投資者顧某承擔20%的補充賠償責任。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獲悉,該案系全國首例判決信託公司在通道類業務中對投資者承擔民事侵權責任的案件。
  • 寫在華澳信託通道判賠第一案,傳遞怎樣的啟示和信號?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當信託公司的通道業務出現風險甚至違約暴雷的時候;作為信託公司往往幾乎不會被追責,也不需要承擔信託計劃違約的相關責任。然而,近日由上海金融法院二審審理的一起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卻打破了信託通道業務免責的常規。
  • 信託日報(12月25日)
    1. 2021年信託業監管「從嚴」基調不變 探索業務轉型將成「頭等大事」  2. 中泰信託原合規總監胡杰升任總裁  3. 通道業務不免責!華澳信託捲入非法集資案,判賠償20%  4. 華能貴誠信託因違規提供融資被罰,今年業內這些公司都被罰了  5. 泰禾債務重組現曙光!
  • 資管新規去通道 去年信託公司被動管理業務佔65.61%
    作為天然的通道方,又是大資管的一員,信託業目前的通道業務(鑑於目前信託業未有一個統一衡量通道業務的統計指標,所以本文所述通道業務數據暫以信託公司披露的被動管理型信託業務的信託資產這一數據衡量)比例如何?
  • 美都能源公告牽出31億信託通道業務 國投泰康信託:不承擔到期兌付...
    2018年8月,西藏發展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及公司涉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目前,法院已受理此案,包括公司和天易隆興等名下的4.5億銀行存款或財產被查封凍結。手續費及佣金同比增17.61%所謂的事務管理類信託主要是指委託人交付資金或財產給信託公司,指定信託公司為其完成信託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講的通道業務。
  • 每經專訪中信信託副總經理劉寅:曾支撐信託業十年高速發展的通道...
    個別機構做消費金融的模式可能偏離了監管要求NBD:2019年中信信託的業務重點是什麼?傳統業務領域有何側重?創新業務方面,重點發展的領域或者新的嘗試有哪些?公司目前對創新業務的探索是集中投入還是多點開花?
  • 信託公司轉型期務實求生
    原標題:信託公司轉型期務實求生   在轉型的「寒冬期」,信託公司更加看重能帶來「真金白銀」實實在在的收入。
  • 信託周報(12月7日)
    監管明確中國高風險狹義影子銀行範圍 信託貸款佔比超16%居第四5. 依賴信託融資涉嫌「明股實債」祥生控股或多渠道隱藏負債?6. 通道類業務連降十一季度 融資類信託持續上漲十季度後迎首降7.10.參與騙取中原信託2.5億元融資 海絲集團總裁助理被判5年11.吉林省:免去邰戈的省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職務12.萬億壓降目標臨年終大考 部分信託公司業務被叫停13.今年以來信託相關企業新註冊142家 陝西信託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五
  • 瑞幸咖啡創始人設立的股權信託是家族信託嗎?
    根據《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投資者可以對公司和中介機構開展集體訴訟,此外公司和負責人還會被證監會甚至司法部進行包括刑事責任在內的追責,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責任人可能被判故意證券欺詐犯罪,最高可判處25年監禁,對犯有欺詐罪的個人和公司可分別處最高500萬美元和2500萬美元的罰款;相關會計師事務所和個人有可能被臨時或永久吊銷會計師事務所執照,相關個人可能會被臨時或永久禁止執業
  • 萬億險資買信託 信保合作「去通道」難題待解
    然而,《中國經營報》記者多方採訪獲悉,當前信保合作業務仍存在信託主動管理能力較為薄弱、信託與保險雙方在信用評級和風控標準上差異較大等問題。在業務壓力之下,部分信託產品通過定製或聯合開發、提高管理費等方式滿足信保業務「非通道」的監管要求。
  • 兌付危機、業務停滯 信託機構加速「洗牌」
    另一方面,下半年以來,標品投資會更多受到信託公司青睞,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多數信託機構也開始積極探索標品信託的轉型發展。  不過,轉型過程中,囿於長期依賴非標發展,部分信託機構也進入「陣痛期」;包括有機構業務陷入停滯,但多數機構在加速轉型升級。  此過程有多久?
  • 68 家信託公司全透析【2018年版】
    附10大案例》;幾乎同一時間,部分券商向監管承諾未來通道業務只減不增,後續信託通道成本不斷攀升,源於信託公司來自監管壓力。儘管此前通道業務並不能斷定一定違法監管要求,主要是何為「監管套利」通道業務定義不明朗。
  • 年終報導|2021年信託業監管「從嚴」基調不變 探索業務轉型將成...
    他分析,隨著近年來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信託業面臨的市場及監管環境日趨嚴峻,各家公司對業務的風控要求也在提升,預計明年行業面臨風險新增將平穩回落,但由於下行期風險處置難度較大,總風險規模可能小幅上升。「去通道」、「降融資」永遠在路上「去通道」、「降融資」是今年信託行業業務調整的主要方向。
  • 中國首例電競直播糾紛案判決 鬥魚被判停播 頭條資訊
    [TERA]韓服或將停運;應用匯被投資方4687萬賤賣給智度投資;中國首例電競直播糾紛案判決 鬥魚被判停播。 NHN削減遊戲業務 [TERA]韓服或將停運韓國NHN Entertainment公司近日宣布,將大幅削減代理遊戲的業務,其代理的遊戲或面臨全部停運的危險,包括其正在運營的遊戲《TERA
  • 信託公司剖析:中誠信託
    2001年9月30日,中煤信託率先拿到了央行批准重新登記的批文,這一天是《信託法》正式實施的前一天。 中煤信託成為第一家走出3年整頓、按新的《信託法》開展信託業務資格的信託公司。
  • 中信信託劉寅:苦練內功 打造核心競爭力
    近日,中信信託副總經理劉寅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信託公司的好日子已經過去,未來信託行業要摒棄信貸思維、重歸本源,做真正的資產管理機構。今後,中信信託要在專業能力和產品的豐富度上有所提升,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用專門的機制。   中國證券報:在破剛兌、去通道、防風險的嚴監管背景下,信託公司很多業務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你認為信託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 用益-信託市場簡報:部分信託項目兌付風險或增加
    中融國際信託接棒民生信託入股蘇州國瑞4月18日,據悉,蘇州國瑞地產有限公司發聲股東變更,新增投資方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從從「年有增」變更為「範彬」,同時範彬出任公司董事長。4月13日,中國民生信託有限公司退出投資企業蘇州國瑞地產,退出前持股比例為85.00%。
  • 信託產品估值指引正向信託公司徵求意見
    據了解,該文件是「資管新規」的配套文件,有助於統一信託產品淨值化標準,指導信託公司開展業務實踐。對信託公司而言,產品淨值化管理是打破剛兌的重要基礎。   記者拿到的《指引》文件顯示,要求信託公司建立估值管理委員會作為估值管理機構,負責全面統籌估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