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程維妙)繼包商銀行被接管後,近日又有信託公司向信託業保障基金申請了7億流動性支持資金,引發市場對中小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的擔憂。5月31日,中信信託副總經理劉寅接受採訪時表示,當有信託公司出現風險,除自救或股東援助外,可能也需要依靠外部力量。
而對於多路金融資本爭食的科創板「蛋糕」,劉寅介紹,中信信託一直在優選企業,也會和其他金融機構合作尋找好的資產。
(1)有信託公司申請信保基金援助?
劉寅:部分公司化解流動性風險或需要外部力量
近日,一家信託公司向信保基金申請7億元流動性支持資金的消息在業內引發廣泛關注。5月31日,劉寅談及此事時表示,信保基金的職能就是給信託公司提供流動性支持,向信保基金求助的資金量增加,一種可能是商業性需求,另外也不排除一些信託公司近年出現了一些流動性問題。
在他看來,當有信託公司出現風險,想到並申請使用信保基金是正常的。劉寅分析稱,對公司來講,一種是拿固有資金自救,一種是大股東救,還有一種可能需要靠外部力量,其中就包括信保基金。
「信保基金成立之初的宗旨就是抱團取暖,它是一個互助型基金。」劉寅說道。根據規定,信保基金募集分為三類:信託公司按淨資產餘額的1%認購;資金信託按新發行金額的1%認購;新設立的財產信託按信託公司收取報酬的5%計算。除此部分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信保基金資本金,即固有金120億元。
劉寅稱,現在大多數找信保基金借錢的,動用的都是資本金,涉及的是信保基金的商業性業務。他進一步稱,信保基金兼具政策保障和商業性業務,可能會帶來聲譽影響的主要是政策保障的部分,「如果一家公司出險了,需要用信保基金大家交的錢去救,那是真的出問題了。」
(2)如何與券商基金等分食科創板「蛋糕」?
劉寅:會以合作形式尋找好的資產
科創板開板腳步漸進,日前第二批上會企業名單公布,券商、基金等都已摩拳擦掌,信託機構如何分食這塊「蛋糕」?
劉寅介紹,和之前創業板、新三板等一樣,中信信託一直在優選好的企業或有前景的企業,進行了一些股權投資。在對備戰科創板企業有深入細緻了解的基礎上,投向有價值、有潛力的企業;或是通過標品投資方面的產品,例如債券、股票等參與,「也給配置的基礎資產多了一個選擇。」
劉寅透露,現在投資的企業中,有的本身既能上主板,也能上科創板,企業也在論證。主板可能在流動性、品牌傳播等方面更有利企業,但周期或許相對長一些,上市的程序和門檻等相對於科創板更複雜或更高。
整體來看,劉寅稱,科創板對公司的PE(私募股權投資)業務是一個利好,監管也希望信託公司發揮直接融資的作用,不要一直做債性的兼併融資。在PE方面,中信信託子公司中信聚信已儲備了豐富人才,在資本市場投資上也有豐富經驗。不過劉寅認為,規模再大也不可能「包打天下」,中信信託一直在尋找優秀的合作夥伴,和好的券商、基金公司、PE等合作,尋找好的資產。
新京報記者 程維妙 編輯 歐陽怡然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