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份筆點君答疑,遇到飯圈粉絲提問:「如何看待華晨宇第四張實體專輯採用USB的形式?」
不站隊,只科普,用U盤發行音樂專輯並不稀奇。眾多歌星,包括11年前日本歌星濱崎步的《Next Level》就是CD/DVD/U盤三種形式的實體專輯一併推出的。下面我就跟大夥聊聊光碟、U盤,以及製作實體唱片專輯,哪種形式更靠譜。
我將按照以下順序,給大家補補課:1,光碟會消失嗎?2,光碟壽命如何?3,U盤壽命如何?4,光碟與U盤專輯哪個更好?
1,落寞但堅挺的光碟。
光碟必須由光碟機/播放器來讀取內容。一天電腦沒有光碟機,或者沒有光碟播放器,光碟就像是沒有槍的子彈,擺設一個。
時間步入2020年,光碟+光碟機已然落伍,光碟播放器的使用率也越來越低。不少光碟被作為收藏品,年輕人可能三五年也不碰一次。但音響發燒友就不一樣了,對於他們來說,任何數字存儲都無法取代CD唱片的質感和情懷,大齡司機也與光碟更親,短時間內光碟依然不會消失。對了,我還沒提藍光DVD呢。
在電腦裝機領域,光碟機也有退出歷史舞臺的趨勢,臺式PC電腦的光碟機位,主流新機箱都直接廢除了,因此逐漸向便攜光碟機演變,即插即用。筆記本出廠就帶光碟機的,利用率也大大降低,不少用戶將其拆掉,diy自行更換為SATA固態硬碟/機械硬碟的「2號倉位」,目的是給硬碟擴容。
即使像筆點君這樣的數碼/硬體愛好者,偶爾使用光碟機也只因為想消耗一下庫存的可刻錄光碟,比如刻一張珍藏版window98/XP系統盤之類的,刻完也多半用不上。但家裡的若干光碟,承載了青春歲月家人過往,永遠不會丟掉。而藍光DVD影碟,我收藏還來不及呢。
2,光碟壽命。
光碟有CD/VCD/DVD,鋁反射層CD/VCD自然壽命50年,實際使用壽命20年以上,DVD自然壽命70年,實際壽命30年以上,以上數據均指非刻錄、平民級光碟,它們的壽命取決於日常保養維護,以及存放環境的條件。比如過冷過熱加速光碟的主材質聚碳酸酯層的老化,鋁膜也會與空氣接觸被緩慢氧化,日常刮擦磨損也對保護層是一種威脅。
儘管如此,大多數光碟還是能堅持十幾年以上不損壞,只要你不摔、重壓、強光暴曬、高溫烘烤……新光碟機讀老光碟偶有失敗,大多數情況是因為光碟是Dao版的,大多數正版唱片真的可以用很久。
3,U盤壽命。
看到有人說「U盤長期不用會出現數據丟失的情況,記得隔一段時間給U盤通一次電」,體育老師教的嗎?千萬別人云亦云。對於硬碟,U盤來說,數據丟失一般出現在正常讀寫操作時意外斷電(比如從/向U盤拷貝文件時突然拔出U盤)日常使用存放,不是極端環境也能保存10年。
與普通用戶級別的光碟壽命相比,U盤也很能撐。另外,U盤品控、快閃記憶體顆粒才是決定其壽命長短的主要因素,理論上高品質SLC顆粒壽命最長,MLC次之。國外有東芝,閃迪,金士頓,國內有威剛等,雜牌野雞廠家的U盤最可能不保靠。剩下的要看你使用、保養情況。
4,光碟專輯 V.S. U盤專輯
很明顯,光碟必須用光碟機才能讀取,而傳統U盤的USB-A口電腦上都有,用轉接頭/擴展塢也可以實現手機直接讀取;目前還有自帶MicroUSB/Type-C口(或USB-A口與Type-C口兼有)的「創新型」U盤,電腦能插,手機也能直連,讀取內容、拷貝寫入文件更方便。所以U盤的實用性、便捷程度遠超光碟。華晨宇出唱片改用U盤介質,用USB-A接口即可讀取,當然比光碟更方便。
另外,除刻錄盤可以寫入外,光碟存儲是以一種固定形式存儲文件,一旦寫入就不可改動,也沒有自由的用戶存儲空間。相比之下,U盤可以自由存儲,滿足100萬級以上的反覆擦寫,像明星專輯這種U盤,把專輯放在不可改寫的空間內,剩下的空間就是純粹的U盤自由存儲空間,插U盤就能聽正版,U盤本身的功能也不受影響。從這一點看,也比光碟專輯更實用。
但是,光碟專輯並未落伍,相反更有實體收藏價值,這麼說並不是因為「物以稀為貴」。假如你是音樂發燒友,或者擁有不錯的音響設備,你應該會認同我這句評價。
採用數字存儲的U盤實體唱片專輯只是一種流行形式。對於數碼咖來說,我更想了解USB介質本體的質量,比如採用的是哪種顆粒?哪個品牌代工?可用存儲容量大小?是否設計出CA雙口——既可插到PC的USB口上讀取,也可以直連手機Type-C口上直接聽U盤專輯?這幾條你都做到位了,U盤唱片本身的珍藏價值才更高,實用性也更好。
比如說,閃迪就有一款雙頭U盤,其中一個頭是USB-A口可以插電腦,另一個是蘋果lightning口,因此iPhone也能即插即用。不過這款32GB就賣500多。金士頓有款128GB C+A兩口的200塊出頭,支持MacBook不說,還更小巧,更適合作為U盤專輯的載體。
從一個數碼發燒友的角度看,2020年製作U盤專輯,我還是希望能做出一個USB-A+C雙口的、甚至兼容蘋果手機直插的「三接口合一」U盤——拿出科技的優勢來加倍寵粉,才算溫到心窩,歌手的宣發團隊如能看到,不妨借鑑一下,多花不了幾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