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一場自己的霍亂,沾染了就痊癒不了,可以戰勝死亡變成永恆

2021-01-09 養老運營高廣銀

2007年上映的一部改編自馬爾克斯同名小說的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該小說出版於1985年,是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的又一部力作。文學界流行一種說法,「諾貝爾文學獎詛咒」,認為這些作家獲獎之後,再也很難寫出更好的作品了。但是《霍亂》卻打破了這個詛咒,讓馬爾克斯在寫出《百年孤獨》之後,超越了他以往的水準,寫出了這部《霍亂》。

這部小說一經問世便廣受好評,被稱之為時代愛情大全,裡面充滿著哭泣、嘆息、渴望、挫折、不幸與歡樂。其中有少男少女的愛、夫妻之間的愛、私通的愛、遭到拒絕的愛、露水夫妻的愛、膽怯的愛、性愛、不快的愛、禮貌的愛、放蕩的愛、遠方的愛、老人的愛、蠢人的愛,霸道的愛、傳教士的愛、雜技演員的愛、不育的愛、偶然的愛、失望的愛、瘋狂的愛、理智的愛、死後的永恆的愛等等。

由於愛情,寡婦覺得生活有了希望,有了樂趣;由於愛情,姑娘們看到了幸福和歡樂;由於愛情,老年人獲得了新的生命和勇氣;由於愛情,成年人為鮮花和花露水的芳香而陶醉;由於愛情,世界充滿了生氣,大自然生機盎然,輪船破浪前進;由於愛情,孤獨人不再孤獨,鬱悶者不再鬱悶;而為了愛情,一個男人居然等待一個女人達半個世紀之久;為了愛情,他不思飲食,不想歡樂,寧肯以身殉情。

小說寫的是兩男一女從青年時代,一直到耄耋之年不稱心的愛情故事,分別是痴情的少男佛羅倫蒂諾·阿里薩,美麗的少女菲爾米娜·達薩,以及聲名顯赫的醫生烏爾維諾。

激情之愛

阿里薩是一個出身卑微的私生子,他外表孱弱蒼白,內心敏感而又細膩。當富商帶著他的女兒菲爾米娜來到這座城市的時候,阿里薩瘋狂地愛上這位少女。這時候的愛情是少男少女時代的激情之愛,所有的感覺都是美好的,但是阿里薩卻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自己心愛的菲爾米娜,他於是就給菲爾米娜寫信,每一句都是滿滿的愛。這些激情澎湃的詩文打動了這位少女,兩個人不斷通信,卻沒有親密地相處過。

這段戀情被菲爾米娜的父親發現了,父親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窮小子,為了讓女兒感受到貧窮,於是他決定帶著女兒體驗下貧苦。他們騎著騾子在山谷懸崖處露宿,同行的僕人甚至墜崖而死。這趟痛苦的旅行,確實讓菲爾米娜幾近崩潰。

但是非但沒有讓女兒清醒,反而讓女兒更加深愛阿里薩。因為阿里薩是一位電報員,他利用工作之便,向菲爾米娜經過的每一處落腳點發送電報,每一封電報都成為菲爾米娜困苦日子裡,唯一的精神依靠,她對阿里薩的愛越來越深了。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段不斷升溫的愛情,居然是因為「見面死」。當旅行回來的菲爾米娜見到阿里薩之後,完全不是自己心目中所想像的翩翩少年,臉色發青,手足無措。菲爾米娜強烈的期待,以及美好的幻想全部破滅,一怒之下提出了分手。

親密之愛

之後菲爾米娜遇到了烏爾維諾醫生,烏爾維諾是一位了不起的醫生,他英俊富有,聰明睿智,並且醫術高明,他是那個霍亂橫行年代裡的英雄。霍亂在馬爾克斯筆下異常恐怖,公墓人滿為患,到處是死人,修女院的迴廊上堆滿死人,一直堆進楊樹林。教堂大菜園被改成公墓地。此後,堆滿死人的土地像一塊海綿,踩上去發出惡臭、滲出血水。

因為烏爾維諾成功控制了整個城市的疫情。他組織人們修理下水道,改變人們的不良衛生習慣,受到整個城市尊重。菲爾米娜父親對烏爾維諾醫生醫生也非常滿意,但是兩人之間並有激情之愛,烏爾維諾醫生之所以選擇菲爾米娜是因為她美麗大方,配得上他的身份地位。而菲爾米娜呢,在一場巨大幻想破滅之後,她已經封閉了自己的內心,對愛情徹底失去了信心。

但是愛情是可以培養的,烏爾維諾帶著菲爾米娜同遊歐洲,他們一路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他們如此般配,而且親密無間,烏爾維諾也漸漸喜歡上了菲爾米娜。他們之間的愛情是源於承諾,但是缺乏激情。

烏爾維諾肯定要尋找自己的激情之愛,那是一位黑白混血姑娘,身材苗條,皮膚細嫩,性情溫柔,甜似蜜糖,異常性感,名叫芭芭拉·林奇,28歲,剛離婚。他以看病為名,糾纏她,終於滿足了他那不能克制的情慾。強大的本我是非道德的,佔據了原本克制、理性的人格。他無法去思考別的事情,每天都迫不及待地等著下午來臨,忘記了其他責任,忘記了除了她以外的一切。

菲爾米娜憑藉自己的嗅覺聞到了那個陌生女人的氣味,兒子不見了。他們找遍各個角落,哪裡也找不到。她卻像鷹犬似地轉了下,竟然在衣櫃裡找到了他。丈夫驚得目瞪口呆,問她怎麼知道孩子在哪裡。她回答說:「衣櫃裡有一股屎味兒。」

同樣,她依次嗅了丈夫的外套、坎肩、襯衣、褲子、內褲、襪子和繡著字的手巾,發現每件衣物都有一種他們多年共同生活中沒有過的氣味兒,即不是花香,也不是香水味,而是人體特有的味道:女人的氣味。她立刻斷定,她丈夫有了外遇。經過查問,她丈夫不得不供出那個女人的名字。在被菲爾米娜發現之後,烏爾維諾果斷地結束了這段激情之愛。

菲爾米娜的婚後生活有親密的愛,但是失去了激情之愛。而阿里薩則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失戀之後的阿里薩過著一種幾乎「淫亂」的生活。曾經羞澀的阿薩開始縱情聲色。原因是,在一次遠航旅行途中,阿里薩被一個女人奪去童貞。在這突如其來的「登峰造極的快感」中他開始開竅,菲爾米娜魔幻般的愛情,可以用世俗的性愛來取代,阿里薩在長達53年7個月零11天的等待中,他收藏了25個記錄著她的搭豔經歷的小本子,裡面記錄了622個情人。

我們目睹到了各式各樣的愛情,以及有關愛情的一切:暗戀、單戀、初戀、失戀、等待、殉情、喪偶、婚外戀、夫妻親情、露水姻緣、黃昏暮情、老少畸愛等等不一而足。對於阿里薩來說,這些情人讓阿里薩明白了如何和女性相處,他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得到愛情裡的親密。

承諾之愛

但是在精神上,阿里薩卻徹底封閉了自己,他不對任何情人許下任何承諾。雖然很多女人愛他,但是他依然忠於菲爾米娜。當他和菲爾米娜在同一個電影院的時候,他都能夠感受到菲爾米娜呼出的芬芳空氣。他去參加詩歌大賽也僅僅是因為他的詩句會被菲爾米娜朗誦出來。

而菲爾米娜卻活在矛盾當中,他依然愛著阿里薩,但是她卻不肯承認這一點。為了把握自己命運的姿態,菲爾米娜一直掩飾著自己真實的感情,她不願意思考太多,感受太多,她順從當下,做一個稱職的妻子。

與菲爾米娜不同,阿里薩不是活在過去就是活在未來,他依靠過去的美好回憶活著,同時他又依靠著與不同女人頻繁發生肉體關係,保持自己的能力,以便有朝一日能夠和菲爾米娜做這件事情。

雖然菲爾米娜過著上流社會的生活,阿里薩依然一貧如洗,但是這種差距並沒有持續太久,阿里薩遇到了一位姑娘,這位姑娘幫助他順利當上了船運公司的董事長。之後阿里薩頻繁出現在上流社會當中,而且還與烏爾維諾經常相遇,他此時發現,自己與烏爾維諾並不是敵對關係,而是一種盟友關係,因為他們都愛著菲爾米娜。阿里薩也明白,只有等到烏爾維諾死去,他和菲爾米娜才會有機會重新開始。

這個機會阿里薩等到了,烏爾維諾在一次意外當中,摔斷了脊椎骨去世了。看著烏爾維諾離去,阿里薩感覺到隨時像他一樣會離去,出於死亡的恐懼,他急切地向菲爾米娜告白。對於這個苦等50多年的告白,菲爾米娜憤怒地拒絕了他,菲爾米娜倒在床上不停哭泣,她不僅想著丈夫,更是想著阿里薩。可是他們此時已經70多歲了,似乎已經不是談情說愛的年紀了。

此時的菲爾米娜已經72歲,既未束胸、束腰,也沒有故意將臀部墊高。她這樣穿戴,不但使身體的各部分自由自在,而且呼吸也很舒暢,此外這樣也顯示出她的高雅、端莊、勤奮和活力。總之,她的身體外貌表現出了她作為一位老年婦女應有的面貌和精神。

經過這一番折騰,作為船運公司的董事長阿里薩邀請菲爾米娜乘船散心。在船上,他們一點點袒露心扉,日夜歌舞,把這半個世紀以來沒能說出口的話都說了出來,把沒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愛情就是一場霍亂

阿里薩命令船長將船上的貨物和旅客轉移,升起了黃色的旗,表示船上有霍亂疫情,處於隔離狀態,不允許靠岸。阿里薩說這是一生一世的旅行,在等待了半個世紀之後。他說自己終於明白,真正無限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以死亡開始,以無限的生命結束,似乎是有違了自然規律。

世界從來都是以生命開始,以死亡結束的。而小說卻恰恰相反,以這樣一種反規律的形式,為觀眾呈現出了另一個世界:終點非死亡而是無限生命的世界。再一次挑戰了那些人們已經習以為常的觀念和視角。

愛情是一場自己的霍亂,沾染了就痊癒不了了。馬爾克斯刻畫的就是一個愛情的烏託邦,它可以戰勝死亡,變成永恆。對馬爾克斯來說,愛情也是一種瘟疫,它具有瘟疫般的破壞性,能夠迅猛地摧毀理智。如同患病一樣,愛情在人類的情感世界也是病態的,它使人們盲目樂觀、喪失自我。

西班牙語裡,霍亂這個詞本身也有狂暴和難以遏制愛情的意思,馬爾克斯將阿里薩不可遏制的單相思比之於霍亂,阿里薩因為對菲爾米娜的愛情飽經折磨,肉體的痛苦和愛情之殤混合在一起成為病症。

瘟疫可以結束一段愛情,也可以創造一段愛情。馬爾克斯試圖告訴人們,真正的愛情是不受任何外在條件限制的,它擁有巨大的時空穿透力,無論是戰爭還是瘟疫都不能阻隔它,所以當年老的阿里薩與菲爾米娜,藉助霍亂的名義,用與世俗世界隔離的方式,重新開始他們之間因霍亂而終止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愛情時,他們的浪漫愛情就在沒有終點的航行中達到永恆。

瘟疫之所以可怕就在於人們對它的無知,隨著人類對瘟疫的進一步認知,人們不再將瘟疫視為神之懲罰,馬爾克斯等二十世紀的作家們,更是主動將瘟疫視為審美對象,不再滿足於對瘟疫的間接描述或理性觀察,而開始對其進行審美關照,愛情之於瘟疫,便如同惡之花般絢爛開放。

相關焦點

  • 霍亂般的愛 ——《霍亂時期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加西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作家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首篇作品,其內容毫不遜色於《百年孤獨》。小說娓娓道來一份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的愛情,讀罷整本書,也好似度過了男主人公 <弗洛倫蒂諾·阿里薩> 的一生。霍亂貫穿著整個時代,愛也貫穿著整個時代。
  • 霍亂時期的愛情
    在船長和衛生局的武裝巡邏隊對話時,他們彼此一句話也沒有說,今後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他們心中一點主意也沒有。但兩個人都清楚,船長正在為他們打算:從他太陽穴的跳動就可以看出。 就在船長打發掉那盤煎雞蛋和油炸香蕉塊,喝光一罐牛奶咖啡時,輪船帶著安安靜靜的鍋爐,駛出了海港,穿過狹窄的水道,在一層厚厚的鳳眼蓮、深紫色的蓮花和心形的大荷葉中間開出一條路來,返回沼澤地去了。
  • 悅讀丨《霍亂時期的愛情》:真愛超越歲月和死亡
    而這份勇氣,來自於對死亡的意識。「愈接近死亡,愛就愈濃鬱」,由於意識到死,人才獲得了主宰自己生命的堅強意志。  在小說中,死亡並不是一種抽象的存在,它表現在歲月所加於人的痕跡之中:蹣跚的步態、上樓梯時緩慢的速度、意外的摔倒、滿是皺紋的皮膚……正是由於對時間流逝的日益清醒,促使弗洛倫蒂諾和費爾米娜開始理智地考慮到,必須抓住真實的愛情,才能超越死亡。
  • 《霍亂時期的愛情》——閱讀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
    《霍亂時期的愛情》加西亞·馬爾克思。遲些遇到了這部經典。「愛的本質就是一場不可治癒的霍亂」。「『費爾米娜』,他對她說,『這個機會我已經等了半個多世紀,就是為了能再次向您重申我對您永恆的忠誠和不渝的愛情。』」……一生一世,何其動人。在自己反覆地回味這些文字的時候,為弗洛倫蒂諾那穿越了半個多世紀的,那帶有浪漫、幻想的柏拉圖式的愛情而著迷,一如他戀上費爾米娜之時,一如他跨越半個世紀的不舍。
  • 《霍亂時期的愛情》:世俗之愛溫暖了歲月,理想之愛成就了今生
    看《霍亂時期的愛情》,暗暗覺得女主角菲爾明娜是個非常幸運的女人。她得到了阿里薩一生都矢志不渝的理想之愛,也得到了烏爾比諾的世俗之愛。它或許,並不是太華麗,穿久了,它還沾染了汙漬,有了磨損。但它足以蔽體、禦寒。它的體面也足以滿足一個俗人一生中所需要走過的種種境遇。它是不太理想,可是它陪你走過了真實的冷暖歲月,它上面印滿了你生的印記,也無數次與你肌膚相親,溫暖了你,也被你溫暖。
  • 霍亂時期的愛情:阿里薩經歷了622個女人,為何說自己保持童貞?
    故事的背景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男女主角的愛情維持了半個世紀之久。讓他們分分合合的不是命運的無奈,而是他們自己對愛情的理解和選擇。這部小說開始於一場撲朔迷離的案子,一位攝影師的自殺,引起了他的好友、德高望重的醫生烏爾比諾對年輕時代愛妻的回憶,他和妻子費爾明娜從浪漫的戀愛走向婚姻。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是一種孤獨,一種有關執念和等待的孤獨
    少年心事,愛情最初的模樣是瀰漫在空氣裡的苦扁桃味"死亡讓我感到的唯一痛苦,便是不能為愛而死。"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描寫了人世間最極致的愛情,《紐約時報》將這本書評價為"有史以來人類最偉大的愛情百科全書"。
  • 【二次元揭秘】人渣與霍亂:剖讀《人渣的本願》與《霍亂時期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的電影海報白學版回顧(劇透)那一年弗洛倫蒂諾·阿里薩遇見了兩件好事,找到了可以窮盡一生去愛的人,得到了值得用一生去奮鬥的事業,本來兩件好事是可以得到如夢的幸福的,為什麼最後卻變成了一生的悲劇呢?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呢?兩個不共戴天的人在半個世紀無數個漫漫長夜之後,在烏爾比諾醫生的葬禮上相遇。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是少數人的霍亂,多數人的理想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作者加西亞繼《百年孤獨》之後的又一傳世之作。這部書不像《百年孤獨》那樣晦澀孤獨,它更加接地氣,人人都看得懂,人人也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加西亞的作品宏大開闊,詩情畫意,又意義深遠。他筆下的愛情,生動又具體,深刻又複雜,是和生死,衰老,人性,人生緊緊聯繫在一起。
  • 《霍亂時期的愛情》:半個世紀的思念能穿破一切歲月荒蕪!
    愛情的形式有無數種。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作品中向人們展現了千姿百態的愛情形態。儘管愛情的種類是數不盡的,愛情的核心只有一種,那就是超越時間、不顧一切地在一起。小說中的男主人公阿里薩在53年的時間裡,都將自己的真心全部交給了費爾米娜。
  • 薦書《霍亂時期的愛情》&假如我年少有為不自卑
    正是這偶然的一瞥,成為一場半世紀後仍未結束的驚天動地的愛情源頭。作為一個從未被父親公開承認的私生子,阿里薩和母親生活在租來的普通房子裡,他上進、聰慧,沒有很好的出身,但也有可以預見的未來。他追求費爾明娜的勇氣,來自單身母親的鼓勵:「趁年輕,好好利用這個機會,盡力去嘗遍所有的痛苦,這種事可不是一輩子什麼時候都會遇到的。」
  • 《霍亂時期的愛情》:活著不放棄,就永遠有指望
    但他並不總是魔幻。《霍亂時期的愛情》很寫實。《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很沉靜。實際上,他也不算孤獨。他其實是個挺熱鬧的人。他是小說家裡罕見的,願意談自己故事的人。跟他一比,博爾赫斯那才是真孤獨。說《霍亂時期的愛情》。
  • 《霍亂時期的愛情》10句話,說出愛情核心:你可以愛一個人多久?
    說起《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相信大家大部分人都應該讀過,它的作者是偉大作者馬爾克斯,他寫的《百年孤獨》,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又創作出《霍亂時期的愛情》,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而這本書最讓我喜歡的點就在於,比《百年孤獨》好懂多了!
  • 霍亂時期的愛情:穿越時光的等待,我愛你,至死不渝!
    愛情,有時就像身染霍亂一樣,致命又瘋狂。只要愛了,就沒有退路。每當現實世界中有危機降臨,才會讓我們更加深刻地去思考我們的精神世界,去思考愛情的意義是什麼。你曾經是否憧憬過:有那麼一個人,窮盡一生只為和你在一起。不論你貧窮還是富貴、疾病還是健康、愛或者不愛,他就靜靜地在那裡,等候著你,等候著你的接受、你的坦誠、你的擁抱、你的熾熱。
  • 霍亂時期的愛情:明明是一個人的開始,卻演化出624個人的故事
    但是在我看來,作者能這麼快寫出這本著作,不只是因為他有一顆水晶般不被名利汙濁的心,更是因為,《百年孤獨》是不能丟下《霍亂時期的愛情》的,因為《百年孤獨》講述了每個人孤獨的一面,其中有很多與情慾掛鈎的東西,但是獨獨沒有愛情,而《霍亂時期的愛情》卻是一本專寫愛情的文學作品,他包含了那些美好的、讓人嚮往的愛情碎片,但是也涵蓋了人性插向愛情的刀,使得愛情反而和倫理道德掛了鉤。
  • 《霍亂時期的愛情》:一生只愛一個人,一世只懷一種愁
    很多人經常會用「一生只愛一個人」來形容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中有關愛情的永恆和真摯,就像木心在那首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詩歌《從前慢》中寫道:「從前的日子過得夠慢,一輩子只夠愛一個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 分享: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
    ——霍亂時期的愛情 ertert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85年。戰爭和霍亂威脅著拉美人民的生命,而人為的破壞加劇了人與自然的對立,人的社會孤獨感使人與人之間缺乏理解信任,心理距離加大。
  • 讀完《霍亂時期的愛情》,我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加西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在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之後所創作的,講述了一個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故事,相比起《百年孤獨》,這本書沒有那麼複雜的人際關係和令我們頭暈分不清的人名,所以相對於讀者來說,這本書比較好讀
  • 百無一用是深情:《霍亂時期的愛情》10句經典愛情語錄,珍藏一生
    6、當一個女人決定和一個男人睡覺時,就沒有她躍不過去的圍牆,沒有她推不倒的堡壘,也沒有她拋不下的道德顧慮,事實上沒有能管得住她的上帝。謹慎做這樣的決定。7、每段婚姻難免都會遇到一方出軌這樣的難題,處理這種問題總是非常考驗另一方的智慧和膽量。
  •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這才是頂級的愛情
    這兩天讀完了《霍亂時期的愛情》,剛讀完一臉懵,會想這樣的愛情怎麼會有人想擁有呢?仔細思索一番,才明白了這樣的愛情才是頂級的愛情。費爾明娜是拒絕的,他就又開始給他寫信,但是這次的信不像年輕那會兒都是你情我愛,而是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智慧幫助費爾明娜從喪夫之痛中走出來重新面對生活。終於,費爾明娜又愛上了阿里薩,阿里薩也終於讓費爾明娜成為了他的第623個睡過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