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在清河的返回途中,距離瀋陽東40裡的靉雞堡與世長辭。努爾哈赤的死因,《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庚戌,未刻,上崩,在位凡十一年,年六十八。」從實錄上來看,對死因的記載非常簡單。
關於努爾哈赤的死因,還能找到其他資料,(明東江疏報:八月初二日,急歸報臣:老努背生惡瘡,帶兵三千,見到威寧堡狗兒嶺湯泉洗瘡……)、(明遼東督師王之臣、遼東巡撫袁崇煥疏報:奴酋恥寧遠之敗,遂蓄慍患疽,死於八月初十日)(朝鮮《李朝仁祖大王實錄》記載:七月問得肉毒病,沐浴於遼東溫井,而病逝漸重,回向瀋陽之際,中路而斃,立其第四子。)
努爾哈赤雕像
從這三個記載來看,都說努爾哈赤因病而死,進一步分析,努爾哈赤在寧遠城下可能受炮傷,被眾貝勒簇擁著撤退,當時的消炎藥不是多好,到了七八月份天氣炎熱的時候,傷口容易化膿、敗血,他又到湯泉洗溫泉澡,這樣病情加重,結果來不及返回瀋陽,就在靉雞堡去世了。
努爾哈赤屍骨未寒,後金內部就發生皇位繼嗣之爭。努爾哈赤共16個兒子,當時四大貝勒為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小貝勒為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這一場承嗣汗位淘汰賽就這樣拉開帷幕了。
努爾哈赤雕像
阿敏和濟爾哈朗是舒爾哈齊的兒子,屬於旁支,不能爭位,淘汰!三貝勒莽古爾泰的生母富察氏,因夫君戰死而改嫁努爾哈赤,富察氏有過錯,莽古爾泰便親手殺死了他的生身母親。這件事雖博得努爾哈赤的信任,但是在他的兄弟、大臣中威望下降。所以莽古爾泰在爭奪汗位中也沒有什麼競爭力了,淘汰!
努爾哈赤最愛的多爾袞,為何也被淘汰的呢?還得從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說起,阿巴亥是努爾哈赤晚年的寵妃,為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的生母。《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諸王告訴她,努爾哈赤留下遺言要她殉葬,阿巴亥支吾不從。」
多爾袞雕像
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阿巴亥遂穿禮服,飾珠寶,哀謂諸王曰:「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無地下。吾二幼子多爾袞、多鐸,當恩養之。」諸王泣而對曰:「二幼弟吾等若不恩養,是忘父也。」十二日,自盡,年僅37歲。遂與努爾哈赤同葬。
然而《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則沒有這段記載,只寫大妃身殉,沒有寫原因。《北遊錄·紀聞下》記載:「大妃「被宗室大臣勒令自盡。」就這樣,大福晉阿巴亥成為後金爭奪的政治犧牲品。同時殉葬的還有兩位庶妃阿濟根和德因澤。阿巴亥死後,多爾袞和多鐸年少,無力爭奪汗位,淘汰出局。
皇太極畫像
汗位的爭奪主要在皇太極和代善之間角逐,代善雖然是大貝勒,在汗位爭奪中,也敗給了皇太極。《滿文老檔》記載:「天命五年即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三月,努爾哈赤小福晉德因澤告發代善與繼母大福晉阿巴亥關係曖昧:「阿巴亥曾二次備辦飯食,送與大貝勒,大貝勒受而食之。」
又一次送飯食與四貝勒,四貝勒受而未食。且大福晉一日二三次差人至大貝勒家,如此往來,諒有同謀也!福晉自身深夜出院亦已二三次之多。」德因澤又告,每當諸貝勒大臣在汗的家裡宴會時,大福晉飾金佩珠、錦緞妝扮,傾視大貝勒,彼此眉來眼去。
皇太極雕塑
努爾哈赤派大臣去調查,後來查明告發屬實。努爾哈赤對大貝勒同大福晉的關係非常憤怒,但他既不願加罪於兒子,又不願家醜外揚,便藉口大福晉竊藏金帛,勒令離棄。小福晉德因澤因為告發有功,被榮升與努爾哈赤同桌吃飯。
有學者認為:「大福晉送皇太極飯食而皇太極未吃,德因澤身在宮中,是怎樣知道的?」可見德因澤告發阿巴亥和代善,這個計謀出自皇太極。皇太極這是一箭雙鵰,可以使得阿巴亥被廢,又是代善聲名狼藉,從而為自己繼位準備了條件。
代善因為德因澤的舉辦,被削奪一旗。無力與皇太極抗爭,四貝勒皇太極兼領二旗,得眾心,官兵精,智勇俱全,戰功獨多,又得到代善的推讓,以及侄子等擁護,於是繼嗣父汗登上大位。天啟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初一日,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大貝勒及諸貝勒大臣等,聚於大政殿前,為皇太極舉行登基大典,以明年為天聰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