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濟格受到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三朝寵愛,為何最終被毒殺

2021-02-23 芳華說歷史

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既是皇親貴胄,又是滿清建國的開國元勳,他能徵善戰,智勇有謀,拼得累累戰功,為努爾哈赤、皇太極,包括後來的多爾袞所器重。可是他卻最終落得個被賜死的下場,這是怎麼回事?

(阿濟格劇照)

在努爾哈赤的16個兒子中,阿濟格排行12,由於他是阿巴亥所生,而阿巴亥又是努爾哈赤最為寵愛的嫡福晉,因此他的地位在諸子之中頗為顯貴,以至皇太極的繼福晉烏拉那拉氏,由於見到他時沒有下轎行禮,竟被努爾哈赤勒令休離。

其實,阿濟格之所以有這樣顯貴的身份,除了沾母親的光外,還和他的驍勇善戰有莫大的關係。

阿濟格出生的時候,努爾哈赤已經拿下了大半個建州女真部落,並在赫圖阿拉建立了王城。不過由於從小就對戰爭耳濡目染,因此他年少時便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早早就隨努爾哈赤南徵北戰了。

在攻打蒙古各部時,阿濟格屢獲戰功,受到努爾哈赤稱讚,並被封為貝勒,這時他才20歲,正是英雄少年的好光陰。

可惜,隨著努爾哈赤去世,他的命運發生了第一次轉折。

事情是這樣的。

自從努爾哈赤被紅夷大炮擊傷後,病勢就每況愈下,在他即將離世時,他召阿巴亥前往他療養的清河湯泉密談了一番。

這事讓四大貝勒代善等人頗為不安,唯恐努爾哈赤會把汗位傳給阿巴亥所生的兒子,於是他們聯合起來擁護四貝勒皇太極為汗,並在阿巴亥歸來不久便以「努爾哈赤遺詔」逼迫她殉葬了。

(阿巴亥劇照)

當時,阿濟格已是21歲的成年人,他的兩個同母弟多爾袞和多鐸年紀尚幼,突然失去了父母的庇佑。作為哥哥,他不得不為兩個弟弟的安全考慮,所以縱有萬分悲痛也只能隱忍不發。

阿濟格識時務的態度,讓皇太極放鬆了警惕。再加上他野心勃勃,一心想統一天下,所以像阿濟格這樣能徵善戰的將領,他依然予以重用。

阿濟格幾乎參與了攻打朝鮮和明朝的所有戰役,並立下了累累戰功。皇太極對他恩寵備至,不僅多次出城迎接,還為他作戰過於勞累而感動得涕淚不止。

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後,論功行賞時把阿濟格封為多羅武英郡王。

1643年,皇太極猝死,由於他在臨死前沒有指定繼承人,一場奪位之爭於是再次上演。

此時不光阿濟格勢力強大,他的弟弟多爾袞和多鐸也戰功累累。特別是多爾袞,早在皇太極在世時,他便負責統轄六部,不光對滿清政權建立後的政府機構作了重大改革,在人事任免上他也很有權力,文臣武將因此多與他親近,而他也因此在朝中頗有威信。

多爾袞不光善政,還很有戰功,這無疑讓他成為最有實力問鼎帝位的人選。

同時,他又擁有阿濟格和多鐸這兩親兄弟作強大後盾,而且他們還掌管了正白和鑲白兩旗。

再加上他久居朝中,其他旗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他。

這樣算下來,和他能抗爭的也就寥寥無幾了。

然而一幫老臣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惜刀戈相向,堅決要擁立皇太極之子為帝。這樣一來,同樣戰功斐然的皇長子豪格就成了勁敵。

(豪格劇照)

最後,由於豪格的「推讓」,導致多爾袞略勝一籌。不過為了穩定政局,他並沒有強行登上帝位,而是建議由皇太極的第九子,時年6歲的福臨稱帝。這樣一來,忠心於皇太極的那些老臣們也就無話可說。因此,多爾袞就以福臨「太過年幼」為由,代為輔政,並通過高明的政治手段,最終成為說一不二的攝政王。

在多爾袞攝政時期,阿濟格負責追擊李自成的大順軍。他一路圍追堵截,最終將大順軍盡數剿滅。除此外,他還平定了多起抗清隊伍,因此順治在北京登基後,他被封為和碩英親王,加官進爵,賞封頗厚。

1650年,多爾袞在狩獵時跌下馬來傷重而死。

多爾袞去世前,他曾命阿濟格率親兵前來,並密囑他千萬不要洩露他去世的消息,待兵圍皇宮奪權後,再行發喪之事。

然而阿濟格雖有戰功,卻是個不懂得政治的莽夫。他逼迫多爾袞統領的正白旗大臣依附自己,結果遭到拒絕。

他的行為,讓大學士剛林頗為警覺,於是趁他尚未防備,便尋機先行入朝,將他奪權的企圖告訴了順治。

當阿濟格帶著親兵回京後,順治早就布下天羅地網,不光輕而易舉誅殺了那些親兵,還將他革職削爵,圈禁起來。

阿濟格被圈禁後還不知死活,不光在書中藏刀,還挖地道,甚至揚言要燒屋等。順治見他無可救藥,於是備上一杯毒酒,賜他自盡而死。

(參考史料:《清史稿》)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為何,落得個被賜死的下場?
    縱觀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一生,無疑屬於後者。心志滯後於身體的成長,選擇了精彩,便不能委屈,我命由我不由天,霸氣側漏。兄弟的敲打,絲毫沒有改變其小孩子的性格,終於魂斷三尺白綾,猶如夜空中的那一團焰火,總在最亮的那一刻,戛然而止。阿濟格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其還有兩位同胞弟弟,多爾袞、多鐸。生母是阿巴亥,努爾哈赤最後一位大妃(地位類似於皇后)。
  • 多爾袞的母親不僅年輕還有三個孩子,為何被逼著給努爾哈赤殉葬?
    正是因為阿巴亥有三個兒子,所以他必須為努爾哈赤殉葬!在女真族傳統中,的確有父子子繼或者父死兄繼的傳統,大妃阿巴亥當時只有37歲,貌美出眾,完全可以再嫁,但是以皇太極為首的奪嫡派堅定不移的要求阿巴亥殉葬,其中緣由不外乎牽制大貝勒代善與她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
  • 皇太極逼死阿巴亥,為何不連其兒子,多爾袞多鐸一同除去
    既然皇太極已經逼死阿巴亥,為何不連其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一同除去呢?要知道,努爾哈赤在臨終之際,已經將正白、鑲白兩旗交給了多爾袞、多鐸兄弟。皇太極等人逼死他們生母,等將來他們長大,羽翼漸豐的時候,不怕遭到報復嗎?其一,皇太極找不到理由努爾哈赤當初創業的時候,是一步步將其他部落打服氣,才有了後來的後金政權。
  • 為何牌面佔優的多爾袞輸給了毫無靠山的皇太極呢,代善去哪了?
    富察氏:長子:莽古爾泰,次子德格類,參加爭奪戰的是莽古爾泰;插說一句,富察氏原來挺受努爾哈赤寵愛的,不過後來得罪了努爾哈赤被賜死,誰來執行呢?軍營中一人應聲答道:我來!這個人就是莽古爾泰。手刃生母的莽古爾泰,可以看到心有多狠。
  • 努爾哈赤16個兒子,最寵愛多爾袞,為何讓皇太極繼位
    努爾哈赤屍骨未寒,後金內部就發生皇位繼嗣之爭。努爾哈赤共16個兒子,當時四大貝勒為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小貝勒為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這一場承嗣汗位淘汰賽就這樣拉開帷幕了。
  • 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在努爾哈赤去世後,為何被四大貝勒逼著殉葬
    一、阿巴亥想要拉攏代善,幫助多爾袞奪位置。努爾哈赤有很多老婆,也有好幾任大妃,大妃相當於皇后的意思,是正妻。作為努爾哈赤當時的大妃,阿巴亥給努爾哈赤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這三個兒子年紀都不大,最大的阿濟格22歲,多爾袞15歲,多鐸才13歲。可這三個兒子,從法理上來說,是努爾哈赤的嫡子。滿洲人當時可不管嫡子這一套,而且努爾哈赤也說不出話來了,無法指定接班人。作為孩子們的母親,自然希望給孩子們謀一個好前程。
  • 乾隆皇帝為什麼為多爾袞、多鐸平反, 而不為阿濟格平反呢?
    作為大清朝建立體制後的首任皇帝,皇太極死的太突然,他死的時候還沒有立太子甚至還有沒完善皇帝制度。這時候問題來了,到底是兄終弟即還是子承父業呢?那時分成了兩派,一派是支持皇太極的十四弟多爾袞繼位,因為多爾袞在努爾哈赤在世的時候就倍受寵愛,也是年紀輕輕便能力有加。一派是支持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繼位,清軍入關建立大清後,一直效仿中原體制,學習中原文化。而中原文化自古以來就是世襲制,所以在崇尚漢文化的這一派,豪格明顯佔了上風。如此自然多爾袞與豪格之間的關係隨著矛盾的激化,越來越僵持不下。
  •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為何最後順治衝齡稱帝?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為何最後順治衝齡稱帝?為何是他繼承皇位呢?其中的真相是什麼呢?睿親王多爾袞如果按照漢族的習慣,在皇太極去世後,繼承皇位的當然是豪格,皇太極一共有十一個兒子,豪格年齡是最大的,在皇太極稱帝之後,他就被晉封為了和碩肅親王,與他幾個能力極強的叔叔多爾袞,阿濟格以及濟爾哈朗一同並列朝堂。
  • 多爾袞這麼牛,為何他的生母被人活活逼死?
    而且,就功勳來說,可以說如果沒有多爾袞,滿清就不可能那麼順利地拿下山海關,進而統治整個中國。那麼,有朋友就會問了——既然多爾袞這麼牛,為何還有人膽敢活活逼死他的母親呢?其實,對於這件事情,多爾袞是有苦難言——因為當年自己母親去世時,自己還是個十四歲的孩子,根本無力進行阻攔。
  • 努爾哈赤、多爾袞的名字有何含義?皇太極雖然好聽,卻是乾隆起的
    清朝的十二位君主分別為:努爾哈赤(天命)、皇太極(後金天聰汗,改號為清後年號崇德)、福臨(順治)、玄燁(康熙)、胤禛(雍正)、弘曆(乾隆)、永琰,後改顒琰(嘉慶)、 旻寧(道光)、奕詝(鹹豐)、載淳(同治)、 載湉(光緒)、溥儀(宣統)。
  • 一場約會改寫皇后的命運,努爾哈赤死後兩小時,成為她生命的終點
    上一篇文章《身為皇后,卻遭皇太極等人脅迫殉葬,努爾哈赤的遺言是真的嗎?》中,敘述了努爾哈赤在死後16個小時,作為大妃(皇后)的阿巴亥即被逼迫殉葬。那麼,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濟爾哈朗等諸王貝勒,為何要迫不及待地逼令阿巴亥自殺殉葬呢?
  • 清太宗皇太極的汗位到底是怎麼來的?
    這位大妃本以為努爾哈赤要將汗位傳給代善,所以與其暖昧,傳出了一段讓努爾哈赤臉上無光的緋聞。但眼看代善失勢,大妃也立刻掉轉了船頭。烏拉那拉氏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她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看到自己的兒子多爾袞深得努爾哈赤喜愛,她心中便打定主意要讓汗王立多爾袞為繼承人。當努爾哈赤咽氣之後,烏拉那拉氏便立刻向諸皇子傳達了汗王的遺囑:「多爾袞繼位,代善輔政。」
  • 努爾哈赤、多爾袞等名字是啥意思?皇太極名字好聽,卻是乾隆起的
    比如皇太極的父親努爾哈赤,他的叔父舒爾哈齊,它的弟弟多爾袞,用漢語的字面解釋根本不知道是什麼,而如果用滿語音語義去解釋的話,名字的意思就比較清楚了,而且在我們看來很好笑,比如皇太極父親努爾哈赤的名字在滿語中的意思
  • 正白旗何德何能,為何能夠和兩黃旗平起平坐,成為上三旗
    努爾哈赤在建國初期,為了擴大力量,打下更多的地盤,把軍隊交給自己的兒子、兄弟以及兄弟的兒子。也就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八旗就逐漸形成了。由於努爾哈赤最寵愛他的大妃阿巴亥,因此,就把最重要的兩黃旗,給了阿巴亥的三個兒子中的兩個阿濟格和多鐸。阿巴亥剩下的一個兒子多爾袞,努爾哈赤當時就說了,要另外給他一旗。當時給他什麼旗,並沒有說。
  • 多爾袞至死也沒當過皇帝,為什麼被叫成清成宗?
    天命五年(1620)九月,努爾哈赤宣布廢黜大貝勒代善的太子名位,而「立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德格類、嶽託、濟爾哈朗、阿濟格、多鐸、多爾袞為和碩額真」,共議國政。也就是說,從此時起,多爾袞以八齡幼童躋身於參預國政的和碩額真行列。這樣一個改變後金政治格局的重大行動,是從當年三月努爾哈赤體棄袞代皇后富察氏開始的。
  • 皇太極逼阿巴亥自殺,他的三個兒子為什麼不反抗
    老少配的一大特色是大叔會特別寵愛小很多的女孩子,況且阿巴亥不僅有傾城容顏,更極為聰慧,成了努爾哈赤的心尖尖上的人,並在兩年後成為努爾哈赤的大妃,大妃即為正室,就相當於皇后身份。阿巴亥十六歲那年生下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阿濟格,後又生下第十四子多爾袞和第十五子多鐸,成為努爾哈赤後宮中最有權勢的女人,即便阿巴亥的叔父、烏拉部首領布佔泰因為「女真第一美女」東哥而與努爾哈赤公開決裂,致使努爾哈赤滅了烏拉部,阿巴亥依舊穩坐大妃之位。
  • 先後死去,多爾袞三兄弟的生死情令人淚目,是誰最後懂了多爾袞?
    今天給大家說下多爾袞三兄弟鮮為人知的故事,希望偶得小可愛們能夠喜歡!說情同手足用在多爾袞和阿濟格、多鐸三兄弟的身上毫不為過!只不過歷史資料中,記載多爾袞和多鐸兄弟情深的事情比較多,而記載多爾袞和大哥阿濟格之間的事情比較少,哪怕是在熱門影視劇中,阿濟格出現的頻率也相對較少。不得不說,努爾哈赤和自己的第四任大妃阿巴亥所生育的這三個兒子中,多爾袞是耀眼的「明星人物」!
  • 多鐸搞揚州十日那麼變態,部分原因是要給多爾袞好看|文史宴
    其實,多鐸幼年時在努爾哈赤那裡遠比多爾袞得寵,皇太極玩平衡才把多爾袞提上來,兩兄弟之間的矛盾是很大的,即便多爾袞為了坐穩攝政王的位置盡力拉攏多鐸,多鐸仍然憋著勁到處給他好看,在江南的大屠殺也與此有關。足見,在利益面前是沒有多少親情可言的。多爾袞盡情地拉攏、厚待多鐸,多鐸又究竟留情多少呢?多爾袞和多鐸喪母時都未成年,也未立功,這對難兄難弟的感情卻素不融洽,這是努爾哈赤無心、皇太極有意造成的。多鐸是努爾哈赤最小的嫡子,備受寵愛,幾歲便受封臺吉,新年朝賀位排前列。天命七年,努爾哈赤頒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度,軍政財刑皆由八人共議裁決。
  • 皇太極病逝後多爾袞如何掌權?說說親兄弟—豫親王「多鐸」
    在各股政治勢力中,多爾袞與多鐸由於政治鬥爭的需要、共同的利益基礎、血緣的至親關係、實力的相互依託及內政外交思想的一致,結成了堅不可破的政治聯盟。兩兄弟相互配合,共同打擊政敵豪格,排擠對手濟爾哈朗,最終奠定了多爾袞在順治年間掌控朝廷的政治局面,多鐸也被晉封為豫親王,成為清廷的第二號人物。皇位之爭再次上演松錦大戰以後,皇太極身體狀況就不太好了。
  • 為何福臨能順利登位,而極具競爭力的多爾袞與豪格只能靠邊站?
    皇太極勢均力敵雖然努爾哈赤留下「八和碩貝勒共議議國政」,共商國是的遺命。皇太極上臺後,卻改其初衷,加強集權,抑制打壓其他旗的實力,用原屬於自己的兩白旗變來了多爾袞兄弟,實力更強的兩黃旗,還剝奪了莽古爾泰的正藍旗。但皇太極的猝死,又回到了「八和碩貝勒共議議國政」的原點。此時,有實力繼承皇位的代善,明確表態無意爭奪皇位。皇位的繼承人,落在了皇太極長子豪格與多爾袞。· 豪格:繼承了皇太極的兩黃旗,以及正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