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回所說,努爾哈赤在寧遠兵敗後,鬱鬱寡歡,導致一病不起乃至撒手人寰,在沒有明確後金汗位繼承人的前提下,他的兄弟,兒子乃至各個勢力背後的家族迅速展開了汗位爭奪戰,那麼最後的汗位為什麼落到了皇太極的手上呢?
(寧遠兵敗,間接導致了努爾哈赤的去世)
我們知道努爾哈赤一共娶了16個老婆,每一個老婆都是政治聯姻,這些人一共給他生了16個兒子,8個女兒。在他死後,參加汗位爭奪戰的主要是他的4位妻子所生的兒子們,具體是哪些人呢:
1. 佟佳氏:長子褚英,次子代善,參加爭奪戰的是代善;
2. 富察氏:長子:莽古爾泰,次子德格類,參加爭奪戰的是莽古爾泰;插說一句,富察氏原來挺受努爾哈赤寵愛的,不過後來得罪了努爾哈赤被賜死,誰來執行呢?軍營中一人應聲答道:我來!這個人就是莽古爾泰。手刃生母的莽古爾泰,可以看到心有多狠。
3. 正宮皇后——葉赫那拉氏:皇太極,這是後來的勝利者;說到葉赫那拉氏為什麼成為皇后,事情很曲折。當努爾哈赤24歲的時候,兵敗逃亡,四處流竄,他跑到了葉赫部,蓬頭垢面,狼狽不堪。但是葉赫部的首領楊家努一看努爾哈赤長相不凡,日後必定大富大貴,於是決定把自己的小女兒葉赫那拉孟古許配給努爾哈赤。但是當時葉赫那拉氏只有7歲,所以決定晚幾年再完婚。等到葉赫那拉孟古13歲的時候,她的父親楊家努已經去世,就由她的哥哥代為主持婚禮。這個時候的葉赫部已經與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開戰,打的難解難分,但是孟古的哥哥還是遵照當時父親的許諾,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彼時的對手,信守承諾。從此孟古嫁給了努爾哈赤,也再沒回去探過親,後來她生下了唯一的兒子皇太極。在這裡我們要明確一點,葉赫那拉的皇后是後來自己的兒子皇太極為自己追封的,而不是努爾哈赤冊封的。
4. 烏拉那拉氏:長子阿濟格,次子多爾袞,幼子多鐸,參加爭奪戰的是多爾袞。
其實為了避免死後的汗位爭奪,努爾哈赤在生前嘗試過三次立儲,但是均告失敗,無一成功。
第一次的時候,努爾哈赤有個親弟弟舒爾哈齊,原本跟他同起兵,共戰鬥,在建州女真中的威望與努爾哈赤並無不同,類似於「一字並肩王」,權力不亞於努爾哈赤。最早的時候,舒爾哈齊就是努爾哈赤指定的實際接班人,但是雖說是親兄弟,可兩人的不少觀點是南轅北轍,特別是在如何對待蒙古部落的問題上,兩人產生了嚴重的分歧。我們知道建州女真在14年中與蒙古的三次大戰均告失敗,努爾哈赤轉而改變策略,向蒙古科爾沁部聯姻,以求皆大歡喜。但是這種行為在舒爾哈齊看來不是退一步海闊天空,而是典型的投降,於是他激烈的反對這個政策。努爾哈赤在這種情況下,用計灌醉了舒爾哈齊,轉頭就把他鎖小黑屋裡去了。把舒爾哈齊幽禁起來還不夠,最後仍舊將他迫害致死。請注意,這是努爾哈赤的親弟弟啊,從他起兵的時候就一直追隨他的親弟弟啊,他也下得了手。政治人物真的狠啊!這第一次立儲也就失敗了,原因是政見不合。
(《皇太子秘史》中的舒爾哈齊)
第二次的時候呢,佟佳氏與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在與烏拉部的作戰中英勇戰鬥,奠定了戰爭的勝利,隨即地位日漸上升。在舒爾哈齊被努爾哈赤幽禁之後,褚英被確立為汗位繼承人。這接下來可就熱鬧了,自從褚英被確定為繼承人後,他的兄弟們個個不服,天天跑到努爾哈赤那裡去打小報告。這是不是有點康熙後期「九龍奪嫡」的意思呢。而努爾哈赤不厭其煩,最終為了解決後代之間的互相攻訐,努爾哈赤只好犧牲了褚英,罷免了褚英的職務,後來又處死了他。其實褚英犯什麼錯了嗎,嘛也沒有。
第三次的時候,因為褚英死了,那麼汗位繼承人就落到了佟佳氏的次子代善頭上,代善成為了實際的繼承人。歷史上的代善是一個非常好的人,但是哪怕代善再好,繼承人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努爾哈赤的兒子們還是不團結。沒有辦法,努爾哈赤只好頒布汗諭——死後由八旗首領確定繼承人。這樣就暫時將各方勢力間的角力壓了下來。
於是在1626年9月30日,努爾哈赤去世以後,八旗首領就開始討論大汗的人選。
雖然努爾哈赤沒有確定繼承人,但是他的心裡是不是有中意的人選呢,對於繼承人他是不是有傾向性呢?答案是有的,這個人就是——多爾袞,除開多爾袞的話,努爾哈赤認為第二適合的就是多鐸。努爾哈赤喜歡這兩個人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母親烏拉那拉阿巴亥,因為阿巴亥自12歲嫁給努爾哈赤以後,兩人共同生活了25年,晚年的努爾哈赤越發的依賴阿巴亥,連帶的也就越發的喜歡阿巴亥的孩子。其實那個時候的多爾袞14歲,多鐸12歲,哪有什麼帝王之資展現出來啊。但是他為什麼不喜歡阿巴亥的長子阿濟格呢,因為這個時候的阿濟格已經二十多歲了,跟那些年長的兒子們一樣陷入了權力爭奪中,也被排除了。
阿巴亥
努爾哈赤認定多爾袞和多鐸合適,能成大事,當然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努爾哈赤的眼光,他的這兩個兒子在統一中國,徵服中原的過程中建立了豐功偉業。不過這其中也發生過「揚州十日」類似的慘案,屠城殺了80萬人,這就是多鐸的手筆。
(不好意思,「揚州十日」屠城是我下令的)
話說努爾哈赤是怎麼為他的這兩個兒子鋪路的呢?我們來看看他創立的八旗制度,1601年,努爾哈赤建立四旗,1615年將四旗擴充為八旗。原則上八旗中的每一旗分為25個牛錄(也就是小隊的意思),每一個牛錄300人,故而每旗總共7500人。但是在實際中的操作卻比較隨意了,每旗的牛錄數目是經常性變動的。我們看看努爾哈赤去世前的八旗軍力分布:
這裡面的有些人物必須交代一下:杜度是褚英的長子,也就是說杜度是努爾哈赤的長孫;
嶽託是代善的長子;阿敏是舒爾哈齊的兒子。你看看這裡面努爾哈赤各方勢力都照顧到了。
八旗當中出去努爾哈赤親自領導的兩旗,再除去孫子輩中杜度和嶽託領導的兩旗,剩下的四個人就是歷史上說的「四大貝勒」:
(按照年齡劃分,其中阿敏是侄兒)
努爾哈赤為多爾袞兄弟做的安排在哪裡呢?當他知道自己命數不久的時候,他將自己所率領的正黃鑲黃兩旗共65個牛錄一分為四,其中自己留下20個牛錄作為親軍,剩下的45個牛錄,平均分給了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每人率領15個牛錄,那作為親軍的20個牛錄在自己死後全部由多鐸率領。大家是不是疑惑了,看到這裡只能說明努爾哈赤對多鐸不錯啊,安排的很多啊。別急,努爾哈赤的安排還沒有結束。
按照努爾哈赤的設想,多鐸以後是正黃旗的旗主,阿濟格是鑲黃旗的旗主,另外努爾哈赤再調過來鑲白旗,以後也歸多爾袞率領,多爾袞任鑲白旗旗主,這樣多爾袞就有了30個牛錄。這樣的安排後,多爾袞兄弟三人都會成為旗主,並且阿濟格15牛錄,多爾袞30牛,多鐸35牛錄,要知道這時候的多鐸13歲,多爾袞15歲。他們手握80牛錄的兵力,實力最為雄厚。
不過這只是努爾哈赤的設想,最後並未成為現實,因為皇太極並不是個善茬。皇太極極為聰明,7歲當家,心計異於常人,他的母親早年去世,讓他成為了一個沒媽的孩子,所有的一切都得靠自己來爭取。最早的時候皇太極通過努爾哈赤的第16位妻子向努爾哈赤告狀,誣陷代善跟阿巴亥,讓代善失去了汗位繼承權。照理說代善在日後的汗位爭奪戰中,如果選多爾袞跟皇太極的話,他是絕不會支持皇太極的。多爾袞三兄弟再加上代善父子的兵力已經達到了131個牛錄,再加上自己母親的受寵跟輿論的優勢,按理說多爾袞的汗位是穩了的,為什麼最後的結果卻反過來了呢?
因為代善在最後的關鍵時刻,背叛了多爾袞母子!
多爾袞與多鐸
(代善,你靠不住啊)
努爾哈赤即將去世,油盡燈枯的時候,十分信任代善的努爾哈赤將自己的妻子還有幾個年幼的兒子都託付給代善,以求善終,並且努爾哈赤要求代善支持多爾袞走上汗位。但是努爾哈赤的這個決定讓代善的兩個兒子堅決反對,代善的兩個兒子嶽託和薩哈璘一合計,當初就是因為跟阿巴亥一起被誣告才使得自己的父親失去了汗位繼承權,我哪能支持多爾袞呢,另外假如你多爾袞上臺,你們母子加上三兄弟一體,還有我們家什麼事情啊。不行,我們必須得支持其他人!另外的人,一個手刃生母,一個是叔叔的兒子,都不行啊,看來還是得支持皇太極。皇太極好啊,孤家寡人一個,又沒有母親娘家人支持,沒有後臺啊,實力太弱,他要是當上大汗的話,必須以後緊緊依靠我們家啊。假如皇太極上臺的話,軍政大權還不得在我們家手裡。
(打錯算盤的代善父子)
但是代善父子想錯了,大錯特錯。後來的事實也證明,皇太極一上臺收拾的就是正紅鑲紅兩旗。
當代善父子倒戈以後,皇太極的勢力大為增強,兵力上已經與多爾袞三兄弟平分秋色了,那麼多爾袞發麵該怎麼出牌了呢,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