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名字大家都知道是長輩起給孩子的,而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著不同的含義,有的家長希望孩子成才就起得文藝一些,有的家長想讓孩子漂亮就起的唯美一點。那麼古代皇上的名字有什麼含義呢?今天就來說說清朝這些皇帝的名字。
清朝的十二位君主分別為:努爾哈赤(天命)、皇太極(後金天聰汗,改號為清後年號崇德)、福臨(順治)、玄燁(康熙)、胤禛(雍正)、弘曆(乾隆)、永琰,後改顒琰(嘉慶)、 旻寧(道光)、奕詝(鹹豐)、載淳(同治)、 載湉(光緒)、溥儀(宣統)。
在皇太極以後每一位皇帝名字都是2個字,這12位君王中名字最霸氣的當屬皇太極了,最特別的名字應該是努爾哈赤,那麼他的名字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呢?
努爾哈赤、多爾袞名字的特殊含義
努爾哈赤是皇太極的爸爸,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兩人的名字都是蒙古語。
努爾哈赤的名字直譯成漢語是「野豬皮」的意思,之所以起這麼怪的名字,是因為其父親塔克世希望努爾哈赤的身體能像野豬皮一樣,堅硬牢固、不怕刀槍、能時刻保護自己的生命。事實證明這個名字的寓意起作用了,努爾哈赤遭遇多次暗殺每次都能驚險逃脫,他強壯的身體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多爾袞的名字直譯過來就是「獾」的意思,據傳說是因為多爾袞出生之時努爾哈赤正好帶回來一隻獾,他希望多爾袞能像獾一樣機敏靈活,而多爾袞武功高強動作敏捷,也和名字很相匹配。
皇太極的名字是乾隆起的?
皇太極的名字霸氣又尊貴,這個名字是誰起的呢?有人說他的名字是乾隆起的,但是兩人相差了五個輩分、時間又差了119年,怎麼會是乾隆起的呢?
其實皇太極原名叫做「黃臺吉」或「洪臺吉」,後來還有人說是「洪太主」和「紅歹是」,這個名字是努爾哈赤起的,洪和黃字在滿語裡是「好」的意思,而「臺吉」這個音的詞在蒙古、女真等等遊牧民族裡是一個爵位稱號,換成現在的話就是皇上的太子、王的王子等意思,所以努爾哈赤起的「黃臺吉」是想為了表示他是好的太子或者好的王子。努爾哈赤給他起了這個名字,也暗示了自己想要稱王的野心,由此可見皇太極多受努爾哈赤的喜愛。
到了乾隆皇帝著清朝對中國的統治已經很穩固,而且隨著文化的發展許多滿族人開始漢化,乾隆皇帝就將「黃臺吉」的名字直接漢譯成皇太極。後人也開始跟著叫,這個名字一直流傳至今,在許多電視劇和電影中出現的名字都是「皇太極」,所以說「皇太極」這個名字是乾隆起的一點也不為過。
科普小知識:
皇太極也以洪太極、黃臺吉等稱呼出現在明末清初的文獻中。現代學者多認為皇太極並非其真實名字,而僅僅是其稱號,來源於蒙古貴族的稱號「渾臺吉」。俄羅斯漢學家G.V.戈爾斯基認為「皇太極」的本名是「阿巴海」(Abakhai);在《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中,皇太極以「黑還勃烈」的名字登場。三田村泰助將《仁祖實錄》中的「黑還勃烈」還原為滿語「hekan beile」:「黑還」(hekan)是皇太極的本名;「勃烈」(beile)即「貝勒」,是滿洲貴族的一種稱號。
本文聲明:文字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