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為何,落得個被賜死的下場?

2021-02-13 刀光劍影指戰國

李白《將進酒》說:人生得意須盡歡。有人選擇活得長久,有人選擇活得精彩。縱觀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一生,無疑屬於後者。心志滯後於身體的成長,選擇了精彩,便不能委屈,我命由我不由天,霸氣側漏。兄弟的敲打,絲毫沒有改變其小孩子的性格,終於魂斷三尺白綾,猶如夜空中的那一團焰火,總在最亮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阿濟格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其還有兩位同胞弟弟,多爾袞、多鐸。生母是阿巴亥,努爾哈赤最後一位大妃(地位類似於皇后)。母憑子貴,以及佔了年紀上的便宜,可以想像,阿濟格兄弟那種天真爛漫,對於戎馬一生的努爾哈赤來說,無疑是心理上巨大的慰藉,惹得其舐犢之情爆棚。

於是,年紀輕輕阿濟格,成了鑲黃旗旗主,位居四小貝勒之列,地位僅次於年長許多,戰功卓著的四大貝勒。但其也並非只靠著父親庇佑,早在1625年,年僅十九的阿濟格,奉努爾哈赤之命,與五哥莽古爾泰馳援,蒙古科爾沁部的堂侄女婿奧巴,打敗了入侵的察哈爾林丹汗。次年更是以區區6名隨從,殺入酋長牧所,射殺敵將,大敗蒙古巴林部。

太祖病逝後,皇太極繼位。成長的阿濟格,戰鬥天賦進一步展現。

先是在1627年後金進攻錦州,明守將滿桂「沿城環列槍炮」,阻止後金直接攻擊錦州城。因離城太近,不利於八旗騎兵發揮,主帥皇太極本想誘敵出城,不想明守將滿桂按兵不動,遂下令進攻,遭到三大貝勒反對。

皇太極怒斥:先汗攻寧遠不克,朕攻錦州又不克,還奢談什麼後金國威?(兩次都攻不下來,還要不要臉?)說完率先攻城。阿濟格緊隨其後,奮勇殺敵,帶動了其他貝勒。打得滿桂身中數箭,率兵撤入城中。

兩年後,皇太極率軍繞開山海關。在遵化,遇到了來馳援的山海關4000精銳,阿濟格此役斬殺了,袁崇煥手下大將趙率教。無奈之下袁崇煥急點九千輕騎兵,兩天一夜趕往京城,與祖大壽合兵一處與後金軍展開廝殺。戰鬥直至阿濟格座騎戰死,才鳴金收兵,而明朝主將袁崇煥的甲冑,更是被箭射得像刺蝟一樣,可見戰鬥之慘烈,也足見阿濟格的勇猛。

雖說清軍在與明朝的作戰中,勝多負少。但袁崇煥的兩次大捷令到大清,付出了慘痛代價。《石匱書》記載:「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並及黃龍幕,傷一裨王。北騎謂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屍,號哭奔去。」清太祖很可能在這場戰爭中受到重創,不久後離世,可見雙方處在戰略相持的階段。

直到1642年,原本錦州外城守將密謀降清,不想事情洩露,皇太極只能提前進攻。戰鬥中,阿濟格身先士卒,首先登上城樓,取得了錦州外城的勝利,且堂兄齊爾哈朗失利的情況下,重創洪承疇率領的援軍,奪取了明軍的糧餉。洪承疇無奈退守松山。次年副將引清兵入松山城,活抓了洪承疇。經此一役,形式發生了變化,大清由戰略相持,變成了進攻態勢。

上述展現了阿濟格的進攻才華,於此截然相反的是其個人政治上,極度不成熟。似乎戰功卓著,更顯得其有任性的資本。先是準許了多鐸與國舅阿布泰之女的婚事,既不上奏皇太極,也不與眾貝勒合議。犯了大忌,因為阿布泰之人手腳不乾淨,曾在太祖國喪期間,盜走了努爾哈赤的頭盔,在皇太極眼裡是「讒惡」之人。

其次,雖然能徵善戰,但阿濟格也好貨。其曾直言不諱:不願攻城,願入明邊。因為掠奪財物來得容易。史料記載阿濟格軍隊的形象是:如漁人入水捕魚,擒之以手,夾之以肋,又復銜之以口。手腳並用還不算,連嘴巴都用上了,生動形象地描述了阿濟格部下的貪婪,側面反映出阿濟格本人,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以致於1636年勝利之後,阿濟格只顧著率領親兵返回瀋陽,丟下輜重部隊。若不是明軍嚇破膽,後果不堪設想。

不論是皇太極主政,還是多爾袞攝政,念及戰功又是親兄弟,都只是對阿濟格稍加懲罰,略加敲打。如此,雖戰功卓著,但其鑲白旗旗主變成了多爾袞,爵位也僅僅是郡王。

皇太極逝世,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其命令阿濟格與多鐸,兵分兩路掃平南明、大順政權。值此關鍵時刻,不想阿濟格又犯了「好貨」的毛病,竟然繞道,向蒙古各部索要馬匹,遲遲不動身南下,令到多爾袞火冒三丈。

等到多鐸與李自成正面交鋒之時,阿濟格從側面攻擊,打了李自成一個措手不及。一路追擊李自成,又來了次「坑弟」。傳回消息說,李自成已死。搞得多爾袞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告慰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事畢,阿濟格說是擺烏龍,李自成沒死。搞的多爾袞氣憤地說了一句「豈有如此欺誑之理」。由此,多爾袞對於一母同胞,有了厚此薄彼。

1.    以無子嗣為由,過繼多鐸的兒子多爾博;

2.    1649年,多爾袞提拔多鐸為輔政叔王;

如此,感到不滿的阿濟格,在多鐸病逝後,想多爾袞索要叔王,並說:多鐸討伐李自成戰役中,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沒有全殲其部,不應該厚待多鐸的兒子。其次,齊爾哈朗只是努爾哈赤的侄子,不能當「叔王」,而我是努爾哈赤的兒子,更有資格當「叔王」。

被多爾袞駁斥後,阿濟格進而請求自建府邸,又被否,由此種下了怨恨的種子。多爾袞病逝後,阿濟格竟然做出不臣之禮:

1.    則率領300親兵鐵騎回京搶班奪權;

2.    是令其子也帶兵前來助戰;

3.    脅迫多爾袞所屬兩白旗大臣歸附。

事情敗露,眾貝勒商議,將阿濟格及其子幽禁,削去爵位。本就心智不成熟的阿濟格,越發變本加厲,困獸猶鬥,竟然借侍婢之身,暗藏工具,企圖來一次「掘地逃亡」。事後,眾貝勒在「家長會」上,給出一致結論,由順治下詔,令阿濟格自盡。

有人說:上天對人是公平的,開一根筋,就得閉一根筋。阿濟格傑出的軍事才能,映襯出低能的「政治商數」。「政治商數」又建立在「情感商數」之上,知道能屈能伸,而不是一條道走到黑。但願來世的阿濟格,不要「偏科」太嚴重,不要再來一次,夜空中的那一團焰火,總在最亮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相關焦點

  • 阿濟格受到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三朝寵愛,為何最終被毒殺
    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既是皇親貴胄,又是滿清建國的開國元勳,他能徵善戰,智勇有謀,拼得累累戰功,為努爾哈赤、皇太極,包括後來的多爾袞所器重。
  • 乾隆皇帝為什麼為多爾袞、多鐸平反, 而不為阿濟格平反呢?
    他就是多爾袞,說起來他在孝莊秘史中與大玉兒之前的感情糾葛,是支撐小編看完這部歷史劇的原因之一。電視劇裡野心勃勃而又情深不移的多爾袞,在一時間成為女生們追捧的對象。但是歷史中的多爾袞,卻並沒有落得好名聲,一直到乾隆時期才平反,重新擁有屬於他的親王爵位。說到順治,可能大家對他不如對他的兒子康熙熟悉。相傳康熙八歲便登上了皇位,殊不知他的父親順治,比他登基的時間還要早。
  • 尋找多爾袞親哥哥的十世孫,靠賣乾果發家,卻不讓兒子繼承家業
    此人就是多爾袞的親哥哥, 八王阿濟格的十世孫。一位沒上過幾天學,卻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成為末日王孫中的佼佼者。多爾袞弟弟多爾袞成為皇父攝政王,身為親哥哥的阿濟格雖然不敢與弟弟平起平坐,但也想有個萬人敬仰的封號。
  • 先後死去,多爾袞三兄弟的生死情令人淚目,是誰最後懂了多爾袞?
    今天給大家說下多爾袞三兄弟鮮為人知的故事,希望偶得小可愛們能夠喜歡!說情同手足用在多爾袞和阿濟格、多鐸三兄弟的身上毫不為過!只不過歷史資料中,記載多爾袞和多鐸兄弟情深的事情比較多,而記載多爾袞和大哥阿濟格之間的事情比較少,哪怕是在熱門影視劇中,阿濟格出現的頻率也相對較少。不得不說,努爾哈赤和自己的第四任大妃阿巴亥所生育的這三個兒子中,多爾袞是耀眼的「明星人物」!
  • 為何牌面佔優的多爾袞輸給了毫無靠山的皇太極呢,代善去哪了?
    等到葉赫那拉孟古13歲的時候,她的父親楊家努已經去世,就由她的哥哥代為主持婚禮。這個時候的葉赫部已經與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開戰,打的難解難分,但是孟古的哥哥還是遵照當時父親的許諾,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彼時的對手,信守承諾。從此孟古嫁給了努爾哈赤,也再沒回去探過親,後來她生下了唯一的兒子皇太極。在這裡我們要明確一點,葉赫那拉的皇后是後來自己的兒子皇太極為自己追封的,而不是努爾哈赤冊封的。
  • 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將其福晉納入王府
    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要將其福晉,納入自己王府呢?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論輩分,多爾袞是豪格的叔叔。不過實際上,豪格還要比多爾袞大3歲。多爾袞是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對於清朝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順治元年,多爾袞指揮清軍入關,清朝至此開始入主中原。因此後來乾隆評價他:「奉世祖車駕入都,成一統之大業,厥功最著。」
  • 順治和孝莊和多爾袞有何恩怨,為何多爾袞死後兩個月就慘遭清算
    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多爾袞在順治七(1650年)意外暴亡僅兩個多月後,他的待遇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順治下旨宣布了多爾袞十四條罪狀,追奪一切封典,毀墓掘屍,並對多爾袞一党進行嚴厲清算。雖然多爾袞堅持認為「京師乃天下之根本」,但以英郡王阿濟格為代表的不少滿族將領都表示反對。阿濟格認為,漢人跟滿人是不會一條心的,應該放手劫掠,讓將士婦女財富任取,如同皇太極時代數次入關一樣,讓大家都滿載而歸。這是相當一部分滿族將領的心聲,他們都流連故土,不願就此改變生活習慣。
  • 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在努爾哈赤去世後,為何被四大貝勒逼著殉葬
    一、阿巴亥想要拉攏代善,幫助多爾袞奪位置。努爾哈赤有很多老婆,也有好幾任大妃,大妃相當於皇后的意思,是正妻。作為努爾哈赤當時的大妃,阿巴亥給努爾哈赤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這三個兒子年紀都不大,最大的阿濟格22歲,多爾袞15歲,多鐸才13歲。可這三個兒子,從法理上來說,是努爾哈赤的嫡子。滿洲人當時可不管嫡子這一套,而且努爾哈赤也說不出話來了,無法指定接班人。作為孩子們的母親,自然希望給孩子們謀一個好前程。
  • 多爾袞的母親不僅年輕還有三個孩子,為何被逼著給努爾哈赤殉葬?
    正是因為阿巴亥有三個兒子,所以他必須為努爾哈赤殉葬!在女真族傳統中,的確有父子子繼或者父死兄繼的傳統,大妃阿巴亥當時只有37歲,貌美出眾,完全可以再嫁,但是以皇太極為首的奪嫡派堅定不移的要求阿巴亥殉葬,其中緣由不外乎牽制大貝勒代善與她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
  •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為何最後順治衝齡稱帝?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為何最後順治衝齡稱帝?為何是他繼承皇位呢?其中的真相是什麼呢?睿親王多爾袞如果按照漢族的習慣,在皇太極去世後,繼承皇位的當然是豪格,皇太極一共有十一個兒子,豪格年齡是最大的,在皇太極稱帝之後,他就被晉封為了和碩肅親王,與他幾個能力極強的叔叔多爾袞,阿濟格以及濟爾哈朗一同並列朝堂。
  • 多爾袞這麼牛,為何他的生母被人活活逼死?
    而且,就功勳來說,可以說如果沒有多爾袞,滿清就不可能那麼順利地拿下山海關,進而統治整個中國。那麼,有朋友就會問了——既然多爾袞這麼牛,為何還有人膽敢活活逼死他的母親呢?其實,對於這件事情,多爾袞是有苦難言——因為當年自己母親去世時,自己還是個十四歲的孩子,根本無力進行阻攔。
  • 豪格實力不輸多爾袞,為何最後還是奪位失敗了?
    但皇太極一死,以多爾袞與豪格為首的2個派系就開始為爭王位而互不相讓,整個局勢非常混亂。按著古時的大位繼承原則,通常都是嫡長子優先;若先皇無子的話,則由親兄弟繼承。本來依照這套規則來算的話,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就是最合適的皇位繼承人了。不過滿清那會兒卻根本不按這個規矩來立新君,所以多、豪之爭在所難免。
  • 一心事主卻落得「奸逆之臣」之名,鰲拜悲慘的「爭氣」人生
    崇德二年(1637年),因為貝子碩託久攻不下皮島,皇太極便命令英郡王阿濟格接手,繼續攻打皮島。當時,鰲拜便是阿濟格麾下的一員。經過深思熟慮後,阿濟格決定兵分兩路,一路從海上以巨艦擺出正面進攻的態勢,故意吸引守島明軍的注意力;另一路則以輕舟精銳,快速推進,直插該島西北角之要害陣地,聲東擊西,拿下皮島。此次戰略部署,後一路是這次進攻的關鍵所在,能不能拿下皮島,就看後路精銳能不能迅速突出重圍,搶奪西北角陣地。
  • 為何乾隆為多爾袞平反昭雪,康熙和雍正為何沒有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努爾哈赤時代出生,皇太極時代成長,順治時代享盡天下榮光,而後被順治皇帝連根拔斷,跨過康熙、雍正兩代,到了乾隆時代才被平反昭雪,得到相對公正的結論。順治皇帝有一萬個理由恨多爾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至高無上的皇帝權威受到挑戰,多爾袞名義上做了七年攝政王,實際上就是做了七年實權太上皇。皇帝的權力只是號令天下臣民百姓,而多爾袞這七年不僅可以號令天下臣民百姓,而且皇帝也要看他的臉色行事,也就是說把皇帝也號令了,這對一位君王來說算是奇恥大辱了,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
  • 多鐸搞揚州十日那麼變態,部分原因是要給多爾袞好看|文史宴
    多鐸死後,阿濟格希望取代多鐸成為叔王,遭到多爾袞斥責一事,就是證明。《清史列傳•阿濟格傳》記載:「阿濟格自以功多,告多爾袞曰:『輔政德豫親王徵流寇至望都,潛身僻地,破潼關、西安,不殲其眾;追騰機思,不取其國。功績未著,不當優異其子。……』多爾袞斥其妄:『德豫親王薨不久,何忍出此言?曩者令爾徵流寇,德豫親王徵江南,爾逗遛邊外。
  • 皇太極逼死阿巴亥,為何不連其兒子,多爾袞多鐸一同除去
    既然皇太極已經逼死阿巴亥,為何不連其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一同除去呢?要知道,努爾哈赤在臨終之際,已經將正白、鑲白兩旗交給了多爾袞、多鐸兄弟。皇太極等人逼死他們生母,等將來他們長大,羽翼漸豐的時候,不怕遭到報復嗎?其一,皇太極找不到理由努爾哈赤當初創業的時候,是一步步將其他部落打服氣,才有了後來的後金政權。
  • 多爾袞與豪格的權力之爭,豪橫的真的是多爾袞嗎?
    此事,我們很多人按照漢人的習慣,想當然的認為是因為,多爾袞想要奪權繼位,阻止了豪格的繼位,最後兩派相持不下,所以找了一個六歲小孩繼位。而,事後多爾袞成為叔父攝政王,後又成為皇父攝政王,大權獨攬,充分體現了多爾袞的霸道,只不過因為兩黃旗的拼死阻止才沒當皇帝。
  • 明軍血戰大同:多爾袞率5位王爺攻城,9個月沒能拿下城池
    此外,還有更狗血的一個劇情,多爾袞親自帶兵平定姜瓖之亂,結果在決鬥中被一刀砍死,就此殞命沙場。當然,這些劇情基本不符合歷史事實:沒人搶他皇位,努爾哈赤也不喜歡他;本人體質很弱,不可能衝鋒陷陣;結果死於狩獵途中,不是被姜瓖砍死。但是,多爾袞親徵姜瓖卻符合歷史事實,雖說沒親自操刀上陣,可他畢竟是帶著5位王爺,3萬八旗精銳攻擊大同,結果打了9個月沒能破城,後靠叛徒做內應才破城而入,然後玩「大同之屠」。
  • 多爾袞有11個妻妾,卻只生了一個女兒,他死後女兒過得咋樣?
    而且順治皇帝能擊敗豪格坐上皇位,也全靠多爾袞的支持。所以在清朝建立後,多爾袞便成為了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直至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皇父攝政王」什麼意思?就相當於多爾袞是順治皇帝親爹了。但順治皇帝有親爹,多爾袞這樣的行為,簡直就是赤裸裸地打臉順治皇帝。而讓順治皇帝頗為尷尬的是,他的母親孝莊皇太后確實與多爾袞不清不楚。
  • 他是上海青幫頭目,被戲子戴綠帽,最後為何落得個掃大街的下場
    他是上海青幫頭目,被戲子戴綠帽,最後為何落得個掃大街的下場 民國的上海灘,風起雲湧,各方勢力混雜,都想在這個是非之地攫取利益。在各方勢力最勢均力敵的時期,是這裡的青幫勢力最繁盛的時期。我們都知道,當時的上海灘有「三大亨」,他們之間本就利益勾連,相互利用,而這三大之首當然是首選黃金榮了。